⑴ 馬鞍山的三個區怎麼劃分的
截止2019年10月,馬鞍山下轄的三個區分別是博望區、花山區、雨山區。具體介紹如下:
1、花山區
花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東部,與南京江寧區接壤,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公里,處在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截止2019年10月花山區下轄霍里、桃源路、湖東路、沙塘路、解放路、江東、塘西、金家莊8個街道。
2、博望區
博望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最東端,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與南京江寧、溧水、高淳三區接壤。截止2019年10月博望區下轄博望、新市、丹陽三鎮。
3、雨山區
雨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始建於1976年,雨山區位馬鞍山市城區西南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29分、北緯31度41分。東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接壤,南與當塗縣相連,西臨長江,東北與花山區和金家莊毗鄰。
截至2019年10月,雨山區轄4個街道、3個鄉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平湖街道、雨山街道、安民街道、採石街道、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1)馬鞍山慈湖大橋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的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
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⑵ 馬鞍山有幾個縣
截至2017年底,馬鞍山市有3個縣,分別是當塗縣、含山縣、和縣。
1、當塗縣
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 地處安徽東部、長江下游東岸。東臨博望區和石臼湖,以湖中流河與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交界;西瀕長江,與和縣隔江相望;南與蕪湖市郊、蕪湖縣及宣城市接壤;北與雨山區毗連。
2、含山縣
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地理位置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皖中東部、巢湖之濱。含山自唐武德六年(623年)置縣以來,已有1380 多年歷史,是春秋吳楚故地,素有吳頭楚尾之稱。
3、和縣
古名歷陽,安徽省馬鞍山市下轄縣。地處皖東、長三角地區的邊緣,皖江開發的最前沿,向為江淮水陸之要沖。東南與蕪湖市裕溪口緊連,南與無為縣接壤,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東北與南京市一橋之隔,東面緊靠長江,隔江面對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
(2)馬鞍山慈湖大橋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1、吳、越、楚
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改屬越國和楚國。
2、丹陽
秦至西晉,均屬丹陽縣(縣治今當塗縣丹陽鎮)。 東晉北方戰亂,難民南遷。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濱的當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徒,遂於今南陵一帶僑置當塗縣,江南始有當塗縣名,但非實體縣。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3、當塗
隋開皇九年(589年),將僑置於皖南一帶的當塗縣徒治姑孰城(今當塗城關鎮),此是姑孰為當塗縣城之始,迄今相沿不變。
4、太平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元改太平州為太平路。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照舊。
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5、當塗縣
民國裁府留縣,當塗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設蕪湖道,當塗屬蕪湖道。民國17年(1928年)廢道,仍直隸安徽省。
6、馬鞍山礦區
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7、馬鞍山市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公社外)劃歸馬鞍山市。
8、新馬鞍山市
2011年08月16日安徽省地級市巢湖市被分拆為三個部分,其中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
2012年09月05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調整馬鞍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2〕103號),安徽省正式通知成立馬鞍山市博望區,管轄原當塗縣博望、丹陽和新市三個鄉鎮。
⑶ 馬鞍山慈湖公鐵大橋在烏江哪裡
程序的V想到V規范DVDV
⑷ 馬鞍山長江大橋的設計
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主體跨江工程設計由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聯合完成。作為皖江第四橋的馬鞍山長江大橋,設計將體現徽派建築元素,設計使用壽命100年,橋下可通航萬噸貨輪。 在初步設計中,左汊橋推薦方案為世界跨徑最大的三塔懸索跨江橋,右汊橋則為拱形塔斜拉橋。這主要是考慮到馬鞍山大橋特殊位置和特殊水文情況。該橋經過江心洲,11公里左右的跨江工程被江心洲分為兩部分,右汊河床是穩定的,左汊水文條件特殊,該區域的長江河勢一直在變化。
大橋的設計中,有一個極具特色的設計就是體現徽派特色。左汊橋的橋塔整體採用了比較古樸素雅的古典造型,高大威武的巨型橋塔,同時在橋塔橫梁的設計中,借用了徽派建築中牌坊的多個元素,使橋梁更具地域文化特徵;右汊橋設計中是三塔拱形塔斜拉橋,由「A」和「H」組合而成的拱形橋塔造型則與「安徽」的漢語拼音首字母「A、H」一致。 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採用的三塔兩跨懸索橋設計,代表了當前世界橋梁設計的最高水準。
右圖是馬巢高速---馬鞍山長江大橋--馬溧高速大致走向,其中從西向東分別有合蕪高速互通、S226(含山南互通)、S206(和縣姥橋互通)、江心洲(江心洲互通)、採石磯(採石磯、天門大道互通)、馬蕪高速(馬鞍山南、當塗互通,馬鞍山東樞紐)、駱家邊互通,最終接沿江高速。(其中馬鞍山長江大橋南接線只到丹陽牛路口,在接駱家邊的過程中有沒有互通要看江蘇的安排)。
從馬鞍山上大橋高速可以有三個出入口。1、馬鞍山北(慈湖路東方明珠邊上)上馬蕪高速,到梅山互通立交轉到溧馬高速上橋。2、馬鞍山南上寧馬高速,經梅山互通立交轉到溧馬高速上橋。3、馬鞍山東(205國道交叉口)上橋。過東汊橋到江心洲後在洲上也有互通出入口。過西汊橋進入和縣、含山後,在姥橋、含山南、含山林頭鎮卧虎村有三個互通立交可以出入。之後就連接到現有的合蕪高速了。
⑸ 馬鞍山長江大橋即將開通,從鄭蒲港到市區公交路線如何規劃比較好
鄭蒲港復經大橋後可有制3種走法,北中南。
北線:大橋,採石河路,湖東路,湖北路,解放路,火車站
中線:大橋,天門大道,湖南路,馬鞍山東站
南線:大橋,G205,當塗,當塗東站
當然要預留鄭蒲港經和縣,烏江,以及規劃待建種的慈湖公鐵大橋,到火車站的線路
⑹ 馬鞍山長江大橋通車後,從馬鞍山的什麼方向可以上大橋
從馬鞍山上大橋高速可以有三個出入口。1、馬鞍山北(慈湖路東方明珠邊上)上回馬蕪高速,到梅山互通立答交轉到溧馬高速上橋。2、馬鞍山南(梅山互通立交)上橋。3、馬鞍山東(205國道交叉口)上橋。過東汊橋到江心洲後在洲上也有互通出入口。過西汊橋進入和縣、含山後,在姥橋、含山南、含山林頭鎮卧虎村有三個互通立交可以出入。之後就連接到現有的巢蕪高速了。
⑺ 請問市區到馬鞍山長江大橋路線圖怎樣的
從馬鞍山上大橋高速可以有三個出入口。1、馬鞍山北(慈湖路東方明珠邊上)上馬蕪高速,到梅山互通立交轉到溧馬高速上橋。2、馬鞍山南(梅山互通立交)上橋。3、馬鞍山東(205國道交叉口)上橋。過東汊橋到江心洲後在洲上也有互通出入口。過西汊橋進入和縣、含山後,在姥橋、含山南、含山林頭鎮卧虎村有三個互通立交可以出入。之後就連接到現有的巢蕪高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