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世界各國公共服務投入比例

世界各國公共服務投入比例

發布時間:2021-08-28 04:01:14

Ⅰ 世界各國的農業、工業及服務業比例分析

參考: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33/1/22590.shtml

Ⅱ 美國與其它國家相比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低原因

美國更加崇尚自由而不是公平
舉個例子
奧巴馬的醫療改革計劃

其實就是建立全專民醫保
這個竟然會屬遭到強烈反對
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人對全民醫保都不滿,想要全民免費醫療
可美國竟然反對醫保,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看看美國的反對派是怎麼說的
反對派的議員說,原來挺好的,大家憑本事賺錢,賺得多享受的多。現在搞全民醫保,我們就可能要把自己賺的錢分給那些懶鬼。他們好吃懶做,不務正業,囤積了一身的脂肪和疾病,卻要我們這些勤勞的人給他們買單,憑什麼!

Ⅲ 想問下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

從政府的科技投入來看,美國聯邦政府1971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152億美元,2000年達到了696億美元,增長幅度達3.6倍。美國政府的科技投入主要來自聯邦政府,州政府只佔很小一部分,2000年僅佔3%。日本政府1971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4473.9億日元,2000年達到了35407.6億日元,增長幅度達7倍,其中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科技經費所佔比例很少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趨勢,1971年為783.6億日元,占政府科技投入的17.52%,2000年為4449.6億日元,占政府科技投入的12.57%。德國政府1971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41億歐元,2000年達到了159億歐元,增長幅度達2.9倍。法國政府1971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106億法國法郎,2000年達到了765億法國法郎,增長幅度達6.2倍。英國政府1972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6.7億英鎊,2000年達到了50.7億英鎊,增長幅度達6.6倍。加拿大政府對科技極為重視,向科學研究投入了大量資金。1999年為58.4億加元,2000年則為63.8加元。韓國在90年代雖然遭遇金融危機打擊,但政府和公共部門的科技經費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它在1990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6740億韓元,2000年達到了34518億韓元,在短短的十年間就增加了4倍多。2002年韓國政府的科技預算更增加到49500億韓元。

衡量各國科技投入的另一個指標,是科技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鑒於世界各國大小不同,經濟總量千差萬別,用科技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這一指標衡量科技經費投入水平,更能反映各國在科技投入方面的實力和努力程度。2000年,美國聯邦政府投入的科技經費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0.73%;日本為0.69%;德國為0.79%;法國為0.83%;英國為0.54%,韓國為0.67%。這與七八十年代相比有了一些變化,1971年美國為1.37%;日本為0.54%;德國為1.07%;法國為1.17%;1972年英國為1.04%,韓國1986年的這一數據為0.39%。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政府投入的科技經費佔GDP的比例總趨勢是下降的,日本略微上升。

2002年美國研發經費達2922億美元,佔GDP的2.82%。

歐盟在《關於使研發經費佔GNP3%的行動計劃》中,明確要求各成員國到2010年將研發投入增至佔GDP的3%,目前歐盟主要國家的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均在2%以上。

2001年日本研發經費為1279億美元,佔GDP的3.09%。

2001年韓國研發經費總支出為125億美元,佔GDP的2.96%。

印度通過科技投入倍增計劃,確定到2007年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達到2%,巴西確定到2010年達到2%。

2、政府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長,政府科技投入佔GDP的1%成為主要發達國家的投入目標

2003年美國聯邦政府科技投入創歷史最高記錄達1120.47億美元,比2002年增加88.97億美元,增幅達8.6%,占政府總預算的5.2%,相當於2003財政年度GDP的1%。

Ⅳ 國家公共財政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為何如此高

國家公共財政支出是政府為市場提供公共服務所安排的支出。公共支出可以確保國家職能的履行,政府經濟作用的發揮,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可以支持市場經濟的形成和壯大。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主要用於保障機關事業單位正常運轉,支持各機關單位履行職能,保障各機關部門的項目支出需要,以及支持地方落實自主擇業軍轉幹部退役金等。
國家公共財政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高的原因: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所包含范圍廣,在公共財政支出佔比大, 國家公共財政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高。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管理與服務的支出,包括人大事務、政 協事務、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發展與改革事務、統計信息事務、 財政事務、稅收事務、審計事務、海關事務、人力資源事務、紀檢監察事務、人 口與計劃生育事務、商貿事務、知識產權事務、工商行政管理事務、國土資源事 務、海洋管理事務、測繪事務、地震事務、氣象事務、民族事務、宗教事務、港澳台僑事務、檔案事務、共產黨事務、民主黨派事務及工商聯事務、群眾團體事務、彩票事務等。 外交:指政府外交事務支出,包括外交行政管理、駐外機構、對外援助、國際組織、對外合作與交流、邊界勘界聯檢等方面的支出。

措施:
1、對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的指標絕對規模及其占財政支出的規模比重嚴格規定並具有法律效力,由國家立法機關和國家審計部門對其實行嚴格的審計監督和立法監督。
2、一般公共服務部門本身必須對行政管理費的供應范圍,完善行政經費定額和考核辦法,堅持支出程序, 加強檢查監督,使其步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Ⅳ 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社會保障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在10—20%還是20—30%

低的

Ⅵ 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最高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以色列歷屆政府教育投入居世界前列 據報告統計,2005年世界各國公共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百分比按地區劃分,北美和西歐最高,平均達到5.7%,其次為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為 5.0%,中東歐4.9%,東亞和太平洋 4.7%,阿拉伯國家4.5%,南亞和西亞 3.6%,中亞3.2%。
世界各國按收入水平劃分,公共教育支出佔GNP的比例分別為高收入國家5.5%,中上收入國家 5.6%,中下收入國家4.7%,低收入國家3.9%。
教育投入的另一個指標是教育支出佔全部政府支出的份額,是測量政府對教育承諾的一個更為直接的指標。據報告統計,2005年教育佔全部政府支出的比例,撒哈拉以南非洲為17.5%,(以色列)阿拉伯國家 25.7%,中亞18%,東亞/太平洋國家 15%,南亞和西亞國家14.6%,拉美和加勒比國家13.4%,北美和西歐國家12.7%,中歐和東歐國家12.8%。

Ⅶ 發達國家在財政預算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

由於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及其弱質性,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政府財政對農業都給予了大量支持和保護。總結和借鑒發達國家政府財政農業投入的成功經驗,對提高中國政府財政「三農」投入效率,以及制定「三農」財政政策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發達國家財政農業投入的一般做法
一般來講,發達國家財政農業投入的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農業發展,二是農業保護。財政農業發展資金主要用於農業技術開發與農業技術進步、科研和技術推廣、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擴大再生產和改善農業結構等。財政農業保護主要包括農產品價格支持與保護、農村環境治理與保護、農村救濟和農村社會保障等內容。具體講,發達國家財政農業投入的一般做法可以歸納如下:
(一)財政農業投入方式
1. 農產品價格支持。為了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的積極性,維護和提高農民收入,發達國家普遍採用價格支持方式實施農業保護。美國從20 世紀20 年代開始實施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平價(保證價格)、融資、政府收購。政府財政主要通過設立商品信貸公司進行價格支持。政府授意商品信貸公司向農場主發放貸款,該貸款以穩定價格為目標,並用農產品作為抵押。當市場價格高於貸款所定價格時,農場主就出售產品償還貸款,當農產品出現剩餘時,生產者可按平價的一定比率(但高於市場的水平)把產品賣給政府①。從1961 年實行《農業基本法》以來,為促進城鄉收入平衡、刺激農業生產規模擴大、推動農業現代化,日本大幅度地提高農產品價格,並對農產品實行「支持價格制度」,使農產品價格提高幅度大於工業品上漲幅度②。
2. 農民直接收入補貼。發達國家始終對本國農業發展、農民收入採取高保護政策。由於主要發達國家早期的國內價格支持政策導致了國內農產品生產過剩和國際貿易中農產品價格扭曲,進而產生了一些農產品國際貿易爭端,因此,在WTO 農業規則約束下,各國不斷改變本國農業支持方式。發達國家財政農業支持政策逐漸由價格支持為主轉向對農民直接收入補貼為主,如歐盟在2003 年取消對農產品的價格補貼,採取對農民直接的收入補貼政策。
(二)財政農業投入重點領域
1. 提高政府農業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為了提高財政農業投入資金使用效率,很多發達國家注重提高政府在財政農業投入過程中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歐盟和日本在這方面較為突出,分別提供了組織培訓農民、咨詢服務、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通訊設施建設以及支持農業技術研究等服務。由於這類服務范圍較廣,有利於農業基礎條件改善,而且不會產生扭曲,因此許多發達國家在財力允許的條件下採取了有利於農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的措施。
2. 重點支持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根據WTO 規則,各國都不同程度地調整了本國財政農業支持政策。逐步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力度。從1995 年開始,日本較大幅度調整了對農業的財政支持政策,主要是在WTO 規則允許的「綠箱」政策范圍內,從過去以補貼生產、流通環節轉向支持農業的公共性服務、農業基礎設施及支持生產結構調整等方面。歐盟與美國也不斷地對國內農業支持政策進行調整,且其調整的方向具有一定的趨同性,即增加直接補貼之外的其他「綠箱」政策的財政支出,尤其是大大加強農業科研和科技推廣、食品安全檢驗、病蟲害防治、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服務支出,加強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以及貧困地區發展等方面的支出。
(三)財政農業投入資金管理
財政農業投入是一個國家財政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預算管理、支出管理和財政監督均被納入整個國家財政支出管理框架。分析國家的財政支出管理,也就可看出財政農業投入的一些規律和特徵。發達國家財政農業投入資金管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預算管理。發達國家一般有較為嚴格的預算管理。以歐盟和德國為例,歐盟及德國政府農業財政預算程序,大致分為預算編制、預算審計、預算執行和預算執行後的檢查及績效考評四個階段①。
(1)預算編制。歐盟農業預算編制是在《歐盟預演算法》、預算條例和有關歐盟政策性文件的基礎上,緊緊圍繞中長期農業發展規劃(七年規劃)進行的。其目標主要是:穩定農產品價格,保障農業人口的充分就業,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保證農業的持續發展。
(2)預算的審議與通過。歐盟農業預算審議程序是,歐盟理事會將本年度農業財政預算上報歐洲議會,理事會上報的申請由歐洲議會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第一次審議結果將反饋給理事會,由理事會組織進行修改後重新報議會再次審議。確保歐盟成員國之間經濟發展平衡是歐洲議會審議通過農業預算的基本原則。預算經歐洲議會審議通過後,將被嚴格執行。
(3)預算執行。歐盟及德國農業財政預算一經議會審議通過即具有法律效益,各成員國和德國農業財政預算部門必須嚴格執行。為了更好預算執行工作,歐盟委員會設立了兩個基金會用於發放農業補貼。一個是歐洲農業保障基金會,主要負責管理直接補貼、出口退稅、倉庫補貼和農業生產津貼;另一個是歐洲農村發展基金會,主要負責管理農村機構。
(4)預算的檢查和評價。在歐洲和德國,預算的檢查主要由獨立於行政的審計機構來執行。審計院在農業財政預算執行方面的主要內容是審查執行單位的支出是否按預算執行,是否符合法律,是否經濟節約。此外,審計工作只服從憲法和法律,從而保證了審計機構的審計效率和合理性。
2. 財政支出管理。除了有較為嚴格的預算管理外,發達國家也非常重視財政支出管理。以日本為例,日本政府建立了由國會、審計部門和財政部門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財政支出管理體系。國會的管理主要是預算管理,通過審批預算,控制財政支出規模及其使用方向;審計部門主要審計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嚴肅性、科學性,確保財政資金高效、依法使用。此外,日本財政支出管理具有依法管理、全面管理、經常性管理和實行財政公開等特點。
3. 財政監督。由於歷史制度傳承性不同、各國政權形式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其採取的財政監督類型亦各有不同。國內學者羅劍朝②(2004)將國際上財政監督總結為四種主要類型:立法監督制度、司法監督制度、行政監督制度和日本型的財政監督制度。本文僅以第一種類型即立法型監督制度為例進行說明。立法監督制度主要通過制定財政、財務管理、會計的相關法律,依法管理國家預算機關,審計機關和監督機關向國會負責。一般又分為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憲法對財政監督做出明確規定,如英國是在《憲法》中對財政支出最早作出規定的國家。義大利、德國和瑞士的《憲法》對財政收支的一切活動也均有規定,從預算、稅收、國庫到審計等均在法律范圍內進行。二是在憲法規定的基礎上,還設有專門對財政監督作出的更為具體的規定,如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
二、中國與發達國家財政農業投入比較
近些年,中國對農業支持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中國財政農業投入總量偏小和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相比,目前中國財政農業投入總量嚴重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雖然,中國財政農業支出金額呈增長趨勢,但是農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1952 年至1998 年,中國財政農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除了個別年份超過10%以外,其餘年份均在10%以下徘徊。1998 年至今,國家財政農業投入規模雖有了較大幅度增加,但是財政支農在全部財政支出中的比例仍沒有顯著提高,一直在8.2%以下徘徊。而發達國家財政農業投入的絕對量和比例都是不斷增長的,如美國用於農業方面的財政投入額,從1970 年的64.3 億美元上升到1982 年的145.5億美元,占當年聯邦預算總支出的2.95%。如果把聯邦、州及地方各級政府的農業支出計算在一起,則農業預算在聯邦預算中僅次於國防支出。日本農業投入大量來自國家的財政資金。日本財政農業投入從1970 年的1785 億日元上升到1980 年的8859億日元,政府的農業投入在農業總投入中所佔的比重,1960 年為23.4%,1970 年為49.8%,1975 年為65.7%。不僅總量是不斷增長的,而且比重也不斷增長,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遠遠超過中國。
(二)中國財政農業投入結構不合理
中國財政農業投入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對農業基本建設和農業科研投入不足。目前,中國大量財政補貼用於彌合購銷差價、降低農用生產資料的價格以及貼息貸款等方面。對農業教育、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和組織結構等方面補貼很少,中國農業科研和推廣費用在整個財政支出中的份額不僅很低,而且還不斷下降。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每年對農業的科研投入為60 億元,約占農業總產值的0.25%左右,而發達國家平均為2.37%,發展中國家平均為0.7%-1%。中國農業技術推廣經費占農業GDP 的比重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現行不合理的補貼結構不利於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生產力低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不符合WTO 農業規則,不利於農業生產的市場化和國際化。
(三)中國財政農業資金投向不利於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村發展離不開政府大力支持和投入。同時,政府農業投入應根據農業發展階段和程度而有所不同。目前,中國財政對農業基本建設和農業科研投入的資金嚴重不足,對發展現代農業極為不利。相比而言,發達國家則是逐步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來確定資金的投向,其補貼機制也相對比較合理而全面。隨著現代農業發展,發達國家用於農業方面的財政資金不再只局限於農業生產、開發等領域,而是逐步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確定農業投入方向,並把資金投向有關流通部門。發達國家都把農業研究、開發作為投入重點,例如美國和日本等國在農業資源環境養護、培養農業人才、基礎設施投入、種植結構調整、鄉村建設以及農民的直接收入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給予很高補助。
(四)中國財政農業投入沒能很好地發揮財政資金的調控作用
農業是一個投入產出水平低的物質生產部門,發展農業要求有較多的物質、資投入,僅靠財政資金是不夠的,必須充分調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和個人資本合理投向農業。除了直接支農的職能外,財政資金還應具有調動社會資本、私人資本和調控農業資金投向的職能。目前,中國財政農業支持實行分塊管理,部門分割嚴重,有限的資金不能形成合力,而且政府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監督機制落後,資金使用效果差,在現行體制下,普遍存在支農資金被擠占、挪用的問題,不能有效吸引社會金融資本、個人資本向農業投入,就更談不上財政資金與金融資本和個人資本結合形成農業投入的合力。在這一點上,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就值得我們借鑒。比如,日本的「制度金融」的做法就值得借鑒。日本政府通過「制度金融」,不僅起到了調動私人資本投向農業的作用,而且還能夠左右投資全局,引導投資方向,為貫徹產業政策,不斷促進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基本保證。
(五)中國財政農業投入的有效監督不足
有效的財政監督是保障財政資金高效運行的重要條件。中國現行財政農業投入政策缺乏有效監督,在宏觀上表現為國家缺乏對財政農業投入到位狀況的監督保障,以補貼為例,國家財政對農業的補貼和投入往往有一定比例不能及時到位或根本不能到位,被短期或長期移作它用,補貼資金流失嚴重。在微觀上表現為財政缺乏對農業補貼立項預算、審核和效益跟蹤管理,監督不力和補貼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極大地影響了補貼政策整體功能發揮。在法國就有一套相對完善的財政監督體系和機構,設有審計法庭、財政總監和財務監督官,他們對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進行事前和事後監督,通過監督體系來檢查財政收支是否合法。
三、發達國家財政農業投入管理經驗借鑒
在長期的財政農業投入實踐中,隨著社會經濟和農業發展,發達國家不斷調整財政農業投入政策目標,並不斷調整財政農業支持方式保證財政農業投入效率。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推進,財政農業投入的項目選擇也日益公益化。此外,財政農業投入的引導功能逐步增強,即依靠一定的財政資金,調動較多的金融資本、個人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投入到農業發展中,形成農業投入合力。政府通過制定相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經濟引擎」的牽頭作用,引導和增強其他投入主體對農業投入的積極性。
發達國家財政對農業投入與管理經驗,對中國政府財政支農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作用。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國的財政支農政策,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我們應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確保政府財政農業投入總量持續增長,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投入效益和資金使用效率。二要加快農業立法工作進程,逐步將財政農業投入法律化,把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由政府行為轉變為國家行為。加快制定《農業投資法》和《農業財政投資監督保障法》,並通過投資立法,約束政府財政農業投入行為。三要順應WTO《農業協議》要求,用足黃箱,同時將「黃箱」支持轉為「綠箱」政策范疇的支出。改變和改革低效率的價格支持政策,將更多的財政資源,轉為直接補貼等支持措施。同時,將投入重心轉變為以間接投入為主,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開發、推廣、教育和服務、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加大對環境保護和生態農業的投入。四要轉變財政農業投入監督方式,構建「立法監督+ 行政監督」的復合型農業財政投入監管體系,可考慮設立獨立於政府部門的農業補貼(撥款)和監督委員會,將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逐漸由政府行為轉變為國家行為。

Ⅷ 中國在R&D上的投入佔GDP的多少佔世界的比例是多少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貿發會議)12日公布了2000年全球百名最大經濟體實力排行榜。在排名表中,美國、日本和德國位居前三名,中國內地排在第6位,中國台灣排名第16位,中國香港排名第26位。 這份綜合排行榜是對2000年全球國家和地區以及大型跨國公司的經濟實力所作的排名,其中國家和地區是以國內生產總值為基礎,而公司則是以增值價值為基礎進行排名的。有29家跨國公司名列其中,比1990年的24家增加了5家,這意味著跨國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增強。 上榜的29家跨國公司主要是石油和汽車企業,以石油產品為主體的埃克森-美孚公司以630億美元的經濟實力排在第45位,其他如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萊斯勒和殼牌等著名公司也都榜上有名。貿發會議當天發表新聞公報指出,全球100家最大的跨國企業近些年來的發展速度超過大部分國家或地區經濟體。 2006全球綜合國力 TOP15 排行: 數據資料截止2005年12月31日 排 名 國 名 經濟力 科技力 軍事力 資源力 社會發展 政府調控 外交力 年增長率 綜合國力 1 美國 3251 1718 2249 547 559 185 131 0.43% 8639 2 日本 2158 1111 806 226 416 169 100 0.26% 4986 3 法國 1588 994 814 201 419 184 119 0.31% 4319 4 英國 1602 856 830 217 400 171 112 0.75% 4188 5 德國 1762 854 623 191 419 184 107 0.48% 4139 6 中國 1321 312 508 483 245 133 116 2.98% 3119 7 俄羅斯 598 504 863 521 332 157 118 2.20% 3092 8 加拿大 836 227 176 532 423 174 99 1.92% 2467 9 義大利 743 252 227 228 397 161 97 1.97% 2106 10 澳大利亞 554 147 130 375 410 148 89 2.56% 1852 11 巴西 551 211 169 382 253 110 85 2.21% 1762 12 西班牙 621 157 114 209 364 124 85 2.08% 1674 13 印度 588 176 170 334 189 104 87 1.79% 1650 14 韓國 531 117 96 177 360 115 87 2.05% 1483 15 墨西哥 444 97 100 299 182 100 90 2.74% 1312 綜合國力分析:一、各大國經濟力、軍事力和外交力基本格局 → 二、主要大國綜合國力實測結果 → 三、中國的綜合國力 → 四、主要大國綜合國力展望 → 附:國力測算的過程簡介 (來源: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 綜合國力分析: 一、各大國經濟力、軍事力和外交力基本格局 為了全面了解全球力量格局和中國的綜合國力,這里選擇了世界主要經濟、國土面積和人口大國進行綜合國力比較。挑選的主要大國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印度、中國和韓國。 亞洲新工業化國家韓國國力在十個大國比較中相對較弱,只高於印度。其國力資源排在第七位,其中,信息力較強,其他方面力量都比較弱。韓國在科技投入和產出上總體水平都相對較低,但其高技術產業的出口戰全部製造業出口比重達32%,甚至高出美國一個百分點,2004年,勞動生產率水平為人均29092美元,大大高於發展中國家,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水平還是很低。韓國勞動力數量只比加拿大高,受教育水平一般,2001年,平均受教育水平16年(2003年數),文盲率為2%,但其高等教育普及率達41%,排在第三位。在資本資源上,外資引入量只高於印度,其他方面規模都有限。在基本基礎設施上,韓國表現一般,但其信息化水平高,千戶居民的寬頻佔有量為233.22戶,是排在第二的加拿大的1.59倍,大大高於其他國家水平,韓國的計算機普及率為53.9 %,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65 %。韓國的自然資源水平較差,國土面積小,人均耕地面積只僅高於日本,能源產量最低,自給率也低,其能源生產占其需要量的比重只有17.8 %。韓國的政府調控力排在第七位,政府公共產品提供能力只高於中國和印度,2003年,韓國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為5%,是所有大國中水平最低的。韓國政府績效排在第五位,韓國近期的財政政策對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公共金融服務也較好,在國家支持經濟增長的環境和法律保障上,韓國排在中等的水平,而在包含收入分配、社會歧視、男女平等、社會治安、社會凝聚力、公正性等內容的社會系統調查中韓國排名最差。韓國整個國力系統中,國力資源、政府調控力、經濟力、軍事力和外交力整體上都處於相對較弱的地位。 印度在十個大國中的國力最弱。在印度的國力資源中,除了自然資源排在第五位外,其他方面都處於劣勢,整體上是大國中最弱的。印度的科技投入少,2003年,R&D支出水平為37億美元,只有這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2.1%。相對來說印度在知識產出量上還是較高,2001年,印度原創性科學論文數有11076篇,排在大國中第三位。印度高技術產業出口佔全部製造業出口的比重只有5%。雖然印度勞動力豐富,但整體上受教育程度低,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9年,文盲率高達38.7% (2002年數)。在資本方面,在股市融資水平、儲蓄規模和引進外資規模都較少。在信息力上,印度在基本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上水平都很低,2003年,印度的計算機普及率為1.2%,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3.47%。印度自然資源一般,全部能源產量排在第四位,占其需要量的比重為81.9 %。印度政府調控力只高於俄羅斯,公共產品提供能力水平很低,2003年,印度的公共健康和公共教育支出佔GDP比重分別只有3.2%和6.1%。而在政府績效上,印度的排名好於日本、法國和俄羅斯,近年來,印度政府採用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給宏觀經濟運行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政府在公共金融服務的提供能力很差,支持企業創造增加值的制度支持力排在一般的狀況,而現有企業的法律環境和社會系統都不利於經濟增長。在印度的整個國力系統中,只有在軍事上因有了自己的核武器,排名比其他方面稍靠前,而其他方面的力量都較弱。 一、中國綜合國力的現狀2000年,我國經濟增長加快,綜合實力增強。GDP89404億元,比1999年增長8.0%。全年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262億元,比1999年提高86.2%,達到90年代以來最高水平。市場物價止降轉穩。勞動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國際收支形勢良好,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外匯儲備繼續增加,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達到1656億美元。 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主要得益於資源的部分改善及經濟活動能力、對外經濟活動能力、社會發展程度和軍事能力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發展中各要素的作用:從對90年代中國綜合國力各要素的貢獻看,資源、經濟活動能力對我國綜合國力的貢獻一直佔60%以上,在其它要素中,對外經濟活動能力的份額有較快提高,而科技能力、社會發展、軍事能力、政府調控能力和外交能力的份額變化不大。2000年,中國綜合國力各要素的貢獻如下:1、資源:由於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實行擴大招生政策,我們曾經耽心的萬人平均大學生數沒有明顯提高將逐步得到緩解,有利於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值得特別欣慰的是可耕地和森林面積的增加。這反映了我國政府和人民持續有效的努力。林業呈現較快的發展勢頭,綠化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西部開發的主導政策之一。今後應該從增加我國綜合國力的角度繼續向全社會宣傳綠化和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意義。總的來看,資源仍然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支撐,其中人力和土地資源的部分指標的質量提高是非常值得高興的,將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增長注入活力。2、經濟活動能力:2000年我國經濟活動能力的加強,不僅來自總量的增加,而且日益得益於生產效益的提高,全年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992年以來的最高值,這對於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同時也應該看到其中仍然存在著農業生產效率不高,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和第三產業比重偏低等薄弱環節。3、對外經濟活動能力:是2000年綜合國力諸要素中極輝煌的一面,其構成各指標均呈增長態勢。統計表明,我國出口額佔世界出口總額的4.0%,居世界第8位;進口額佔世界進口總額3.2%,居世界第9位。 外匯儲備居世界第2位。毫無疑問,對外經濟活動能力的增長有力地加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4、科技能力:2000年我國增加了對研究開發的投入,在出口中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的比重分別增加了50%和36.9%。而且,科技人員數也有回升,表明採取改善科技人員待遇的對應措施已見成效。5、社會發展程度:2000年,我國教育、文化、保健、通訊和城市化都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而發展,使社會發展程度成為2000年綜合國力增強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大學、中學和中專等培養的各類專門人員比率仍然偏低,反映了社會發展在這一方面嚴重的供求不平衡,事實上這正是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一大「瓶頸」,從長遠看有可能影響我國社會經濟和綜合國力的進一步發展。6、軍事能力: 我國軍事人員數進一步減少,而軍費和武器出口增加,有一大批性能先進的優良裝備部隊,我國的軍事能力的效率在提高,這無疑增強了綜合國力。7、政府調控能力: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和中央向地方放權的進程,2000年政府調控能力是下降的。盡管這種下降不利於綜合國力的提高,但是我們認為,在一定范圍內,它會從社會經濟的其它方面得到補償,有相當的積極意義。8、外交能力:2000年,我國繼續發展與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系,克服了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關系中的種種障礙,積極參與多邊外交和國際組織活動,為我國爭取到比較良好的國際環境。我們估計,以上各要素對綜合國力的貢獻分別為:28%,37%,3%,8%,9%,5%,6%和4%。此外,應該指出,1997年香港回歸和金融危機對我國綜合國力都有一定影響。1、香港回歸使中國綜合國力增強香港回歸是鄧小平國際戰略的一大勝利,在中華民族史上的地位極其重要,對提高中國的凝聚力有深遠影響。因此它勢必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如果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能夠充分地協調和發展雙方的優勢,今後香港可以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4.80%。2、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未對中國綜合國力造成重大影響。但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綜合國力增長趨勢已經比90年代初期放慢,我們認為,危機對亞洲國家特別是對韓國和印尼的影響相當嚴重。根據以上的測算,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17個主要國家中排列第9位。在位於我國前列的國家中有:美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和英國,基本是發達國家。其中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綜合國力略有下降,縮短了與我國的差距;只有加拿大的增長與我國相近,與它的差距變化不大。俄羅斯由於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原因,綜合國力下降幅度較大。在位於我國後面的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其中,巴西、韓國、墨西哥、埃及、義大利的綜合國力略有下滑,。印度尼西亞、印度、南非則略有增長。二、21世紀初期中國綜合國力預測 我們根據2000年世界17個主要國家的綜合國力,將這些國家分為最強、次強和中強三個國家群。到2020年,美國仍然是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沒有其它國家可以望其項背。在次強國家群中,日本仍然領頭,但是其綜合國力也不過為美國的68.16%;中國位居第六,已經超過英國、俄羅斯和澳大利亞

Ⅸ 社區服務的國外經驗

當前,我國正以「民生優先」為導向,大力推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改革開放成果為全民共享。社區作為城鎮中最基層的組織,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戰場,社區服務的快速發展也應當成為實現「民生優先」的重要抓手。國外發達國家在發展社區服務中的有益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
——吸引多方參與社區服務供給。在發達國家,社區服務由政府單一主體壟斷供給向政府、市場、個人及第三部門多元互動模式演進,對維護社會資源分配公平和社會公正有著積極作用。多元主體的引入,既有利於政府將有限資源用於社會核心公共服務及設施的供給,同時有利於形成社區服務供給的競爭機制,目的在於為居民提供更優質、更充足的社區服務;
——確保政府的有效監管。在北歐國家,社區服務具有高度的制度化特徵,政府將對社區服務提供工作規范、進行技術指導甚至要求服務提供者接受專業培訓,從而保證社區服務供給到位。在多元服務供給主體的新形勢下,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務及設施的壟斷提供者,而是多方利益的協調者,因此要提高監管水平和利益分配的協調能力,形成激勵機制,促進多方合作鏈最優運作 ;
——提高公共財政投入比例。從發達國家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來看,挪威用於家庭養老、福利、衛生以及就業等社會發展方面的投入占政府總支出的67%,美國聯邦政府在社保、貧困、衛生等方面的投入占政府總支出的60% ,我國在社保、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投入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在社區層面,一些福利性公益性的社區公共服務項目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加劇了社區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

Ⅹ 求:各國教育投入佔GDP比例。

世界各國公共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百分比按地區劃分,北美和西歐最高,平均達到5.7%,其次為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為 5.0%,中東歐4.9%,東亞和太平洋 4.7%,阿拉伯國家4.5%,南亞和西亞 3.6%,中亞3.2%。

歐盟國家
丹麥8.28%,瑞典6.97%,芬蘭6.31%

發展中國家
巴西4.4%,墨西哥5.3%

閱讀全文

與世界各國公共服務投入比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