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江夏馬鞍山煤礦

江夏馬鞍山煤礦

發布時間:2021-08-26 01:12:02

馬鞍山村的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6.37畝(其中:田78.08畝,地178.29畝),人均耕地1.33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7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7畝,主要種植竹子、柑橘等經濟林果;草地220畝;荒山荒地196畝,其他面積77.63畝。有煤礦等資源。

② 晚清重臣,張之洞的個人檔案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其名字或出自《莊子·至樂》中的「張之洞庭之野。」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於貴州。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1966年,張之洞的墳墓被扒開。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基本信息
姓名
張之洞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貴州
出生日期
1837年9月2日
逝世日期
1909年10月4日
職業
政治家
字型大小
字孝達,號香濤、香岩
謚號
文襄
墓葬
南皮縣雙廟北,原墓已毀於文革
籍貫
直隸省南皮縣
主要成就
創辦自強學堂、三江師范學堂
目錄
1 人物簡介
2 名作刊布
3 刁難孫中山、梁啟超
4 情感生活
5 生平經歷
6 人物評價
7 身後之事
8 人物軼事
展開
1 人物簡介
2 名作刊布
3 刁難孫中山、梁啟超
3.1 刁難孫中山
3.2 刁難梁啟超
4 情感生活
4.1 石氏
4.2 唐氏
4.3 王氏
5 生平經歷
6 人物評價
7 身後之事
8 人物軼事
8.1 工作狂
8.2 愛貓
8.3 大度
1 人物簡介 編輯本段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其名字或出自《莊子·至樂》中的「張之洞庭之野。」。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於貴州。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將,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對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還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台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謚文襄。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2 名作刊布 編輯本段
1898年7月25日,清廷將張之洞所著《勸學篇》頒發各省督、撫、學政各一部,令其廣為刊布,努力勸導,「以重名教而杜卮言」。《勸學篇》標「中體西用」之旨。當變法維新之時,清廷頒發此書,意在強調維新變法將堅持維護封建制度之基本立場。不過,變法運動的實際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此種限制。[1]

3 刁難孫中山、梁啟超 編輯本段
清末洋務重臣張之洞,是同治二年慈禧太後欽定的「探花」,自然是才華橫溢。張之洞性情乖僻,其言其行多與常人迥異。他常自鳴不凡,愛作詩出聯,在湖廣總督任上曾寫過一首七絕,其詩曰:

南人不相宋家傳,自詡津橋警杜鵑。

辛苦李虞文陸輩,追隨寒日到虞淵。

詩中說的是南宋的皇帝們常不願啟用南方人做宰相,但南宋幾個著名忠臣李綱、虞允文、文天祥、陸秀夫卻都是南方人。張之洞以此影射清廷的滿漢畛域之分,表達自己不受朝廷重用的怨忿之情。他自感個人功績在當朝無人可出其右。

張之洞常以長者自居,雖禮賢下士,但初見那些後生輩時,愛賣弄自己的文采,時而出個上聯加以刁難。

3.1 刁難孫中山
早年孫中山從國外回來時也曾去拜會張之洞。孫中山當時遞呈了一張「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的名帖。張之洞見後很不高興,心裡直嘀咕:「一個平民布衣,竟敢與我這封疆大吏稱兄道弟,簡直不知天高地厚。」於是便在那帖子背面寫了一個上聯:

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竟敢稱兄弟!

然後叫門房把名帖還給孫中山。孫中山一看便知這位張大人瞧不起自己,便討來筆墨,對了一個下聯: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

孫中山的下聯可謂針尖對麥芒,說得直截了當。張之洞看後一驚,心想此人不僅行文不俗,而且流露出一股少有的豪邁之氣,日後定當有大作為,便馬上禮請入衙。

3.2 刁難梁啟超
相傳,當年梁啟超先生到武昌講學時,曾慕名拜訪張之洞。一見對方乳腥未乾,這位晚清「探花」便開始倚老賣老,他緩緩道:「聽說先生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老夫倒想請教請教。我出過一上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下聯,想請你對個下聯。」張之洞的上聯是: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

先生來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聯中的「四水」是指「江淮河漢」這四條中國的大江大河。而「江」按傳統慣例專指中國第一大河長江,故言「四水江第一」。「四時」則指「四季」,夏在四季中排序第二,所以說「四時夏第二」。同時它們又構成「江夏」二字。因而上聯寓意是:你這小子來江夏拜見我老人家,咱們兩人在當今中國,究竟「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潛台詞自然是「老夫第一」。

此聯出得很刁,但梁啟超何許人也,轉個背即念念有詞地對出一下聯: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

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後?

這里的「三教」即儒、道、佛,「三才」指天、地、人,「儒人」則指讀書人。梁啟超說的是:我這個讀書人尚知曉尊敬前輩,是故「何敢在前?」但以真才實學來看,我小子可能還略高於你老人家,所以只有當仁不讓地「何敢在後?」

梁啟超巧避鋒芒,不卑不亢,不失分寸,對得既工仗又得體。一向清高的張之洞碰了一個軟釘子,便連聲叫絕,執禮甚恭。[2]

4 情感生活 編輯本段
4.1 石氏
咸豐四年(1854年)冬天,張之洞收獲了一份愛情,他的另一半是貴州都勻知府石煦的女兒石氏。張之洞雖說還未成年,但那時候不像現在這樣要求晚婚晚育,所以兩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石氏溫柔賢淑,她身上不僅有著母親朱氏身上的優良品質,還繼承了朱氏的琴藝。婚後,夫妻倆經常在一起彈琴、唱歌,一起走過了11年的風風雨雨,直到同治四年5月,石氏忽然病故。石氏算得上張之洞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在過去的11年裡,石氏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盡情盡責地做他的知音和賢內助。

4.2 唐氏
同治9年春天,張之洞迎娶了二房夫人——湖北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的長官,正三品)唐樹義的女兒唐氏。好景不長,這段婚姻只有兩年多,同治11年年底,唐氏病故,給張之洞留下了一個一歲半的兒子。

4.3 王氏
光緒二年(1876年)冬,張之洞的四川學政任期結束。有意思的是,這次回京他又帶回了他的第三任老婆——好友王懿榮的妹妹、四川龍安知府王祖源的女兒王氏。

六年前,張之洞從湖北任職期滿回京,與王懿榮成了好友和鄰居,當時,王氏也隨哥哥住在北京,是張之洞名副其實的「鄰家小妹」。王氏溫文賢淑,知書達理,才華出眾,她和張之洞的第一個老婆石氏有得一拼。張之洞就很喜歡這個鄰家小妹,但張之洞剛剛續娶了唐氏,實在不想劈腿,更不想私奔。

光緒二年(1876年)年初,張之洞到四川龍安府主持府考,在王祖源府上見到了四年未見的王氏。他以為王氏早已為人妻為人母,可王氏卻是個心高氣傲的女生,超級剩女仍然待字閨中。張之洞得知這一情況後怦然心動,向王氏表達了愛慕之情。王氏似乎在等待張之洞呢!在王懿榮的撮合下,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當年八月在成都舉辦了婚禮。
王氏雖然不會撫琴,但她有一項才藝,完全可以和石氏的琴藝媲美——作畫。王氏的畫技十分精湛,張之洞十分欣賞。婚後,夫妻倆一個作詩,一個作畫,也別有情趣。

王氏絕對是個賢內助,張之洞無論作什麼決定,她都力挺。比如,當張之洞決定將自己的工資捐出興建書院和購買圖書,而成為月光一族時,她全然支持;當張之洞將那兩萬參費銀裸捐給貧寒學子時,她也沒說出半個不字。如此胸襟,真可不是一般的女人。

光緒五年(1879年)二月,張之洞第三次經歷了喪妻之痛!和他情投意合的妻子王氏病故,給他留下了女兒張仁准。

王氏死後,後半輩子張之洞再也沒有正娶。他雖然娶了李氏、秦氏等作為側室,都沒有把她們扶正。[3]

5 生平經歷 編輯本段
1884年中法戰爭時,由山西巡撫升任兩廣總督,起用退休老將馮子才,在廣西邊境擊敗法軍。又設廣東水陸師學堂,立廣雅書院,武備文事並舉。

1889年至1907年任湖廣總督。在英國、德國支持下,成為後起的洋務派首領。督鄂期間,著力扶持民族工業,先後開辦漢陽鐵廠、湖北兵工廠、馬鞍山煤礦、湖北織布局、湖北繅絲局等重輕工業企業,並籌辦蘆漢鐵路。他主持修築的武昌南北長堤和漢口後湖長堤排除水患,劃定了20世紀初的武漢三鎮與今天的武漢市相近的城市規模,同時支持民族企業家操辦水電等現代化市政建設,為武漢自近代以來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1890年創建兩湖書院。

1893年奏請清政府創辦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

1894年署理兩江總督。曾上疏阻和議,要求變通陳法,力除積弊。邀請外國教官訓練江南自強軍。

1896年回武昌,任湖廣總督,按照德國制式改造湖北舊軍為新式陸軍。創辦湖北武備學堂。德國教官法金漢後來是一次大戰時期德意志帝國總參謀長。

1896年請奏創辦江南陸師學堂。

1898年發表《勸學篇》,提出「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以維護中國傳統倫理綱常,與戊戌變法的激進主張保持距離。戊戌政變後,張之洞以先著《勸學篇》得免議。

1900年力主鎮壓義和團運動,與劉坤一、李鴻章等東南督撫實行東南自保,不理會慈禧太後對聯軍開戰的命令。鎮壓唐才常自立軍起義。

1901年與劉坤一聯銜上奏提出「興學育才」辦法四條,仿日本學制擬定「癸卯學制」(即1903年經修改重頒的《奏定學堂章程》),為全國最早採用的近代教育體制。邀請日本教官訓練湖北新軍。

1902年繼劉坤一,再度署理兩江總督,1903年2月上奏《創辦三江師范學堂折》,強調辦學首重師范,擬「先辦一大師范學堂,以為學務全局之綱領」,並委任繆荃孫負責籌建,為近代南京大學之開端。

1903年回武昌,任湖廣總督。

1906年,湖北新軍經清政府中央練兵處統一編為陸軍第八鎮和第二十一混成協。

1907年授大學士,9月4日與袁世凱同日授軍機大臣,兼管學部。

1908年督辦粵漢鐵路,晉太子太保。慈禧臨終時受顧命,後力勸攝政王載灃不殺袁世凱。

1909年10月5日在北京白米斜街寓所去世,謚文襄。

③ 武漢江夏八分山那裡的水庫是沙港水庫嗎可以露營嗎

院基寺水庫-月亮湖營地、泥河水庫-星星湖
、梅店水庫-日光湖
、萬國公園九宮山、天興州、
木蘭草原、
珞珈山上頂上、東湖磨山落雁島、江夏龍泉山、江夏八分山武漢九峰山森林公園、落雁島植物園、鼎源農庄、快樂谷休閑二日游、
馬鞍山森林公園、金銀湖生態公園、
東湖朱碑亭、楚天台、江夏區紙坊青龍山森林公園、石榴紅村、湯湖公園、
青龍山森林公園、錦里溝景區

④ 武漢江夏八分山那裡的水庫是沙港水庫嗎可以露營嗎

院基寺水庫-月亮湖營地、泥河水庫-星星湖 、梅店水庫-日光湖 、萬國公園九宮山、天興州、 木蘭草原、 珞珈山上頂上、東湖磨山落雁島、江夏龍泉山、江夏八分山武漢九峰山森林公園、落雁島植物園、鼎源農庄、快樂谷休閑二日游、 馬鞍山森林公園、金銀湖生態公園、 東湖朱碑亭、楚天台、江夏區紙坊青龍山森林公園、石榴紅村、湯湖公園、 青龍山森林公園、錦里溝景區

⑤ 馬鞍山哪裡需要煤礦

鋼鐵廠 發電廠這些啊

⑥ 盛宣懷的主要成就

參與創辦第一個民用洋務企業輪船招商局;1880年創建中國第一個電報局天津電報局;1886年創辦中國第一個山東內河小火輪公司;19世紀90年代後期建成中國第一條鐵路干線盧漢鐵路;1897年創建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1895年辦成中國第一所正規大學北洋大學堂;1904年春在上海創辦紅十字會,並被清政府任命為中國紅十字會第一任會長。 1872年他建議李鴻章用建造商船來提供建造兵艦的費用,被李採納,李委任盛辦理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輪船招商局,這是盛辦理輪船航運的開始。同年擬定中國第一個集商資商辦的《輪船招商章程》。
1873年, 輪船招商局正式營業,盛宣懷擔任會辦,從此他開始正式成為清末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
1875年李又委盛辦理湖北煤鐵礦務,從此盛又開始辦理礦業。
1909年盛宣懷鑒於「商業振興,必借航業,航業發達,端賴人才」,在南洋公學增設航政科,辦航海一班,後於1912年獨立成為吳淞商船學院,是為今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前身。 1879年盛建議李建立電報事業,李採納之,又命盛督辦。
1880年創建中國第一個電報局——天津電報局。
1881年盛宣懷被任命為津滬電報陸線的總辦,從此進入電訊業。
1882年為了阻止外國人在中國沿海建立電報網,李委任盛建立上海至廣東、寧波、福州、廈門等地的電報線。
1883年盛宣懷督理天津海關,他挪用海關錢糧來資濟電報事業,混淆各個部門的經費,因此受到處分,但因多方說情未被降職。 1892年起,他又開始在上海督辦紡織業。
1894年開辦華盛紡織總廠;又以官督商辦及官商合辦名義,控制大純、裕春、裕晉諸多紗廠。 1896年起盛宣懷開始督辦鐵路。
因漢陽鐵廠生產不景氣,虧損嚴重,張之洞奏派盛宣懷接辦漢陽鐵廠(包括大冶鐵礦、江夏馬鞍山煤礦)。盛接辦漢陽鐵廠後,招募商股,將帥官辦企業改為"官督商辦",並改漢陽鐵廠為總廠,委輪船招商局會辦鄭觀應為總辦,將大冶鐵礦隸屬總廠,接著便著手改造、擴充漢陽鐵廠。針對漢陽鐵廠缺乏燃料、產品質量低劣等問題,首先派委員帶同外國礦師沿長江上下暨江、皖、楚西各境,搜求鑽試,尋覓佳煤,結果覓得萍鄉煤礦。遂向德國禮和洋行借德銀400萬馬克作為資本,開辦萍鄉煤礦,解決燃料問題。隨即奏派郎中李維格出國考察鋼鐵,求取煉鋼新法,以提高產品質量。李在考察歐美鋼鐵工業的同時,找到漢廠產品質量低劣的原因。盛於是購置新機爐,全面改造鐵廠。經過改造、擴充的漢陽鐵廠,成為東亞"第一雄廠"。外人驚呼"中國醒矣"。但盛在改造、擴充漢陽鐵廠時,為解決資金問題,在日本制鐵所的誘惑下,以大冶鐵礦得道灣礦山及礦局的全部財產作抵押,向日本興業銀行借款300多萬日元,使大冶鐵礦主權喪失。 甲午戰爭後,盛宣懷認為國家欲圖自強,籌設學堂、培育人才是關鍵。他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說:「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西國人材之盛皆出於學堂」。
1895年10月2日,盛宣懷通過直隸總督王文韶,稟奏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光緒帝御筆欽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後更名為北洋大學,此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辦大學,也是天津大學的前身。這一天也成為中國第一所大學建校紀念日。
北洋大學堂創建後,盛宣懷秉承「事事研求」的人生宗旨,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辦學方針,形成了「西學體用」的思想理念。首先,他採用專家辦學模式,奏明皇帝「須遴選深通西學體用之員總理」,聘請美國教育家丁家立具體掌管設在天津的大學堂,並聘請了一批外籍教員。其次,針對當時清王朝在處理內政外交上急需熟悉法律的人才,以及急需開發礦業資源、發展機械加工工業的實際,開設了法律、土木工程、采礦冶金、機械工程等學科,並隨著事業的變化,及時改變專業設置,添設新的專業。盛宣懷認為「師范、小學尤為學堂一事務中之先務」。所以他又開始了培植師資和生源的工作,1897年他建立了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新式師范學院,以及第一所外院(即小學),連同相當於大學附中的北洋大學堂二等學堂,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三級學制,為中國新式系統學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第四,盛宣懷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培養專門人才。學生入頭等學堂先學習第一年基礎功課,學完後,由總辦、總教習察看每一個學生的資質,酌定今後的學習內容;即便是出國留學,也要根據每人的資質,選其專門學科去深造。第五,確立了「嚴謹治學,嚴格教學要求」的校風。
1896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是為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台灣交通大學的前身。
1897年在南洋公學首開師范班,是為中國第一所正規高等師范學堂。
1909年在南洋公學首開航政科,後發展為獨立的吳淞商船學院,是為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前身。
盛宣懷還創設了南洋公學附設譯書院、電報學堂等。為適應清政府經濟特科的選拔,他精心開辦了「特班」,專門培養政府官吏,如為發展鐵路事業,開辦了「鐵路班」。
盛宣懷與大學教育的淵源並不只體現在他親自創辦的這些學堂上,1916年4月27日他去世之後,其十餘萬卷的藏書被民國政府一分為三,分別給了聖約翰大學、交大和山西銘賢學校。解放後,這些藏書的分配又被作了重新調整,安徽大學、華東師大、山西農大成為新的受益者。甚至連盛宣懷與朋友來往的六百封信札,也被香港中文大學所收藏。 1910年辦成私人的上海圖書館盛宣懷終其一生都十分注重文檔留存,各種文稿、信札、賬冊甚至宴客菜單,吉光片羽,無不悉心收藏。盛宣懷在世共26106天,現僅上海圖書館收藏的「盛檔」就有一億余字,178633件,籠統一算,每天保存6.8件檔案。如果加上流散在海外的「盛檔」,數字就更為驚人了。
1975年,上海當時的市委寫作班子組織了復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圖書館三家單位的研究人員,開始對上海圖書館館藏的800多大包的盛宣懷檔案進行整理。這是1949年後第一次整理「盛檔」。1997年,上海圖書館又再次組織整理「盛檔」,這次整理共歷時9年。800多大包的盛宣懷檔案的具體數目是178633件。
盛宣懷當年的親近幕僚葉景葵曾說過:「宣統之季,余在造幣廠監督任內,公適籌畫幣制條款,召余商榷,函電屬草,每於病榻親自為之,精細為群僚之冠。」文中「余」系葉景葵自稱,「公」即指盛宣懷。從盛宣懷對擬「函電屬草」這樣的事,即使卧於病榻,也必「親自為之」,足可見盛宣懷對文案(實際上也是對檔案)的重視。 盛宣懷作為慈善家,他在天津創立廣仁堂,在上海開創萬國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賑濟家之一。
清同治十年(1871年),畿輔大水,盛宣懷的父親盛康捐助衣物糧食,由盛宣懷購買並運到天津散發,這是盛宣懷第一次從事福利事業。河北水災時,盛宣懷與父親盛康一起參與賑災工作,曾到江蘇、上海一帶募捐錢物,收效頗大,因此他才有把握向李鴻章要求增加一萬兩賑款,「回南勸捐,如數歸繳」。
清光緒三年至四年(1877-1878年),山西、陝西、河南、河北一帶遭受極其嚴重的旱災,史載餓殍達一千萬人以上,被稱為「丁丑奇荒」。李鴻章時為直隸總督,正處重災之區,賑災工作十分繁重。他在天津設立了直隸籌賑局處理賑務,盛宣懷以候補道的身份參加該局工作,於1878年5月,被派往獻縣主持賑災。他會同地方官員下鄉做了一次調查,給李鴻章寫了兩份報告,詳細匯報了獻縣受災後的情形。由於連年災荒,當地農民除了土地之外已一無所有,久旱無雨,土地堅硬,種糧已被吃盡,農田大半荒蕪,無人耕種,災民或者流落外省,或者坐以待斃,形勢非常嚴峻。災民人數太多,「獻縣至少須發二萬戶,方能稍援垂斃」。盛宣懷所帶政府賑災款只有區區六千串,以每戶一千文散放,只能救濟六千戶。盛宣懷請求借庫平銀一萬兩,以滿足救濟「極貧之戶」之需。由於這是計劃外的要款,可能撥不下來,盛宣懷提出:「此銀如籌賑局無款核銷,擬請代為轉借,俟職道回南勸捐,如數歸繳,決不敢短少」。
光緒五年,為了解決河北特大旱災後遺留下來的為數眾多的孤兒寡婦的撫養問題,盛宣懷秉承李鴻章的旨意,在天津設立一座名為「廣仁堂」的慈善機構,其創辦者和董事多為「南省助賑紳士」,如王承基、吳大澄、經元善、鄭觀應、李金鏞等。其中王承基是上海人,吳大澄江蘇吳江,經元善浙江上虞,李金鏞江蘇常州,鄭觀應是廣東人,但也長期在滬經商。這些人大多是上海一些著名善會、善堂的堂董或司事。王承基光緒八年(1882年)被推舉為上海同仁輔元堂的司總,經元善先後在同仁輔元堂、果育堂任職,鄭觀應曾任上海保嬰局董事,後又在果育堂任董事,他們有著長期從事民間慈善事業的經歷和經驗。盛宣懷晚年回憶廣仁堂時曾說:「北省向無善堂」,廣仁堂可稱南方紳商在北方創設善堂的開山之舉。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為了救助陷於戰區的民眾,上海的一些慈善事業活動家仿效西方紅十字會的章程和辦法,聯合中立的英、美、法、德等國在滬的外交人士、企業家,在上海創設了一個名為「上海萬國紅十字會」。這個組織雖然也帶有政府背景,當時的兩位商約大臣呂海寰、盛宣懷是肩負政府使命的幕後主持人,但出面活動的華人董事沈敦和、施則敬、任錫汾則都是長期在上海從事慈善事業的南方商人。這為1910年2月中國紅十字會的正式成立起到先導的作用。
1906年春、夏,安徽、江蘇發生特大水災,受災人口達730萬人。由於地方官吏對賑災救濟工作的漠視和拖延,造成大批災民流離失所,清江、沭陽一帶災民每天餓死者數百人,情況非常緊急。鑒於盛宣懷在歷年賑災活動中的影響和號召力,災區紳民紛紛寫信給盛宣懷,甚至直接派代表到上海拜見盛宣懷,呼籲他出面主持賑濟工作。由於朝廷初次撥給的政府賑災款只有十萬兩銀子,遠遠不夠使用,新任兩江總督端方也竭力邀請呂海寰、盛宣懷主持義賑募捐工作。盛宣懷當時在上海和呂海寰一起與德國、義大利等國進行商約談判,雖然公務繁忙,還是難以袖手,便承擔起義賑重任。由於掌控了上海廣仁堂這樣一個民間慈善機構,盛宣懷運作起來頗為順手。上海廣仁堂成為徐、淮、海水災的義賑主持機構,刊印災啟、登發廣告、寄發募冊、派員巡視調查、收取捐銀、填開收照、編制賬冊、散放賑款賑衣、編印徵信錄,一概義賑事務,全由廣仁堂經手辦理,起到了組織機構和指揮中心的作用。
盛宣懷晚年談及廣仁堂時曾說:「上海廣仁堂系鄙人一手所建設,平常辦理各種善舉,遇有災荒,同人提倡義賑,歷有年所。堂內捐置房地、礦業股份,以為恆產,如能經理得宜,未始不可達救人目的。」這里特意提出「上海廣仁堂」,似有與1879年最初在天津創辦的廣仁堂作一區別的意思。天津廣仁堂初辦時帶有官方色彩,經費有一部分來自官方,在上海設立的廣仁堂則沒有了官方經費的來源,主要由盛宣懷主持的輪船招商局、電報局、漢冶萍公司、又新公司等企業贊助,已演變成完全民間性質的慈善組織。
這次水災的義賑工作前後超過半年。由於江蘇一些地方官員官僚作風嚴重、賑災不力,盛宣懷致電兩江總督端方表示不滿:「官賑現由鄉董地保造冊送州,勻攤辦法,義賑系經司事親歷各災區查看開辦,俟官賑放後,義賑以補不足。……向來官賑不過憑董保造冊呈送,印委分極次貧勻攤,每口極多數百錢,散放極遲,剋扣極多。且百姓皆稱吃皇糧可不吃者亦都要吃,董保徇情而不中飽者,已算極好。宣官直東,總司賑務,親督查戶,洞察其弊,曾嚴懲印委,稟院以官作義,系將官賑並歸義賑,責成義紳,隨查隨放,奏銷則列明官賑若干,義賑若干。李文忠、張勤果不派委員,即派員亦止會同義紳而已。非必委員無妥人,實因章法不同。且委員所帶之人,斷不能耐苦終日奔波,故以候補官充義紳,亦能變好」。提出「官、義合賑」的建議,得到端方的支持。盛宣懷隨後親自起草制定了《江南北官義兩賑合辦章程十八條》,規范來自政府途徑和民間途徑款物的管理和發放辦法,實際上官賑的管理權也已經歸於上海廣仁堂。端方在冬賑結束後上奏朝廷,褒揚盛宣懷等人的功績:「自議定官賑義賑合辦,紳任查產放錢,官任監視彈壓,遴派員紳,分投開辦,隨查隨放,不少耽延,辦理尚稱順手。……至各屬查賑,安靜不擾,實惠普沾,則義紳之力為多。而此次義紳之遍布各屬,力任勞怨,實由駐滬商約大臣呂海寰、盛宣懷主持公義,極力提倡所致。本年九月以後,該人臣等首倡義賑,於捐款弩末之時毅然認籌錢百萬串,所派義紳類多朴實廉干之才。」這年冬賑結束後統計:「官賑發過銀七十萬兩,合錢一百餘萬串,官辦平糶米價充賑錢二十萬串,義賑錢六十餘萬串,提用淮海各屬積谷錢十餘萬串,約共錢二百萬串有奇。」通過上海廣仁堂募捐所得的義賑款佔了全部賑災費用的30%。
晚年時,盛宣懷對江南地區的紳商長期以來樂於參與災賑活動屢有褒言:「江南義賑,聞於天下,垂四十年,凡遇各省荒歉偏災,一經官紳布告,靡不竭力集資,四齣拯濟。」這是基於他數十年來主持義賑活動事實的基本結論。中國近代歷年的賑濟救災活動中,上海地區的民間募捐活動確實是舉足輕重的。

閱讀全文

與江夏馬鞍山煤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