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和縣歸馬鞍山之後有什麼規劃
和縣領導要請馬鞍山領導吃飯......................
㈡ 2011年底和縣、含山正式劃為馬鞍山
關於巢湖拆分的確切消息-未來馬鞍山地理新格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國函[2011]84號
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
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
安徽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於撤銷巢湖市及有關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皖政(2011)87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同意撤銷地級巢湖市。
二、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人民政府駐卧牛山街道,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三、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
四、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
五、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上述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線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你省自行解決。要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二0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此次撤消巢湖,實際上是資源稟賦在市場經濟下合理流動中一次非常明智的ZF決策~安徽省沒有丟掉人口、沒有丟掉土地,沒有丟掉任何資源~只是少了一個經濟發展薄弱的城市,但卻打造出三個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新合肥2015年經濟總量5000億,2020年1萬億當不在話下,今後將成為國內重要的省會、新的超級城市,這對安徽意義重大。
要註明一點,未來合肥會繼續擴張,預計在2015年前合肥會吃掉壽縣和舒城,向千萬人口大城市邁進;新蕪湖,也從過去面積人口較少變成有相當的規模體量,以其目前的經濟實力,國內非計劃單裂市、非省會城市,除了唐山、佛山、東莞、無錫、蘇州、洛陽、包頭這幾怪之外,難有對手;新馬鞍山,人口過百萬不再是困難,未來經濟發展的空間不可限量~具備了和合肥、蕪湖組成安徽三駕馬車的實力~如果江北集中區能吸引超級石化、汽車、鋼鐵項目,那未來的馬鞍山將再次成為中國的經濟明星城市,人均GDP等各項指標將再次扶搖直上,而且經濟總量也將令外人不敢小覷~新的安徽將在這三駕馬車的帶動下,成為中部地區的新強省,具備PK湘鄂兩省的實力,改變長期以來貧窮落後的局面!
是真的!
㈢ 和縣劃給馬鞍山,馬鞍山人說不需要還是劃給蕪湖去吧!!
我和縣扒不掉來劃到蕪湖去,源估計現在所以游泳項目都開始步入發展了. 劃到馬鞍山,結果人家把國務院投下來建設和縣的錢,去從新弄了個鄭蒲港新區,國務院不給錢,結果還不是把鄭蒲港扔給了和縣自己搞,劃到馬鞍山,沒個10年和縣,白橋,西梁山等等這些有歷史有風景的地方也發展不起來,要是給蕪湖特么早發展了,順便還可以分點拆遷款,哈哈哈
㈣ 和縣是不是要區劃給馬鞍山了
怎麼可能啊,和縣要是能劃給馬鞍山,那馬鞍山為什麼不能劃入南京啊。馬鞍山這么大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劃個縣過來,除非和縣願意接受馬鋼的所有污染企業還差不多
㈤ 你怎麼知道和縣要劃歸馬鞍山的
和縣人的戶口本已經上交.馬上就改成馬鞍山戶口,這么靠譜的事,已經定下來了
㈥ 和縣屬於安徽馬鞍山什麼區
和縣直接歸屬馬鞍山市管轄,不屬於其他區管轄。
和縣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西北岸。東與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南臨蕪湖市鳩江區,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東北與南京市浦口區一橋相連。和縣南北長,東西窄,全縣南北最大距離70千米,東西最大距離36.4千米,總面積1319平方千米。
和縣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和縣猿人、霸王祠、天門山、陋室等4個歷史文化景點入選中小學教科書。和縣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北宋歌豪杜默、明末清初新安畫派的傑出代表戴本孝、「當代草聖」林散之、我國首枚奧運金牌獲得者許海峰等都是和縣的驕傲。
和縣生態環境良好,山水資源豐富,擁有雞籠山—半月湖、香泉旅遊區兩個4A級景區,霸王祠、天門山等5個3A級景區。此外,還有南梁昭明太子蕭統沐浴療痾的「天下第一湯」香泉等眾多歷史人文景觀,是中國最佳溫泉度假旅遊示範縣。
(6)和縣歸馬鞍山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周朝屬揚州之邑,春秋、戰國屬楚。秦贏政元年,置歷陽縣,屬九江郡。漢屬淮南國,晉屬揚州淮南郡。唐為和州,轄歷陽、烏江、含山三縣,其中歷陽縣轄39個鄉和西梁山鎮,宋沿唐制。明直屬南京。清屬江南左右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後,改和州為和縣,直屬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愛國民主縣政府,11月,和、含分開。1949年1月成立和縣民主政府,後改為和縣人民政府,屬巢湖地區。12月,劃歸南京市管轄。1950年春,仍歸巢湖地區。
1952年,屬蕪湖地區。1958年,和縣與含山縣合並成立和含縣,劃歸馬鞍山市。1959年4月仍歸蕪湖地區,5月,和含縣劃開。1965年,隸屬巢湖專區管轄。2011年劃歸馬鞍山市,現和縣屬安徽省馬鞍山市,轄9個鎮,85個村委會、30個社區居委會。
中國共產黨組織在和縣建立較早,1927年4月,中共和縣第一個黨支部成立。同年5月,由於反革命逆流波及至縣,境內一些共產黨員仍然以各種形式,堅持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斗爭。抗日戰爭時期,和縣黨組織逐步恢復建立起來。
自1938年9月開始,先後建立和含臨時前委、和含全縣委、和江中心縣委、和含工委、江和全工委、和含中心縣委。1942年,在和含境內,建立擁有1000人槍的含和獨立團,1943年,擴建為3000人武裝的含和支隊,七師參謀長孫仲德兼任支隊人和政委,馬長炎任副支隊長。
同時,在和含中心縣委的基礎上,相繼建立了和含地委、和含專員公署。從而使這塊根據地逐漸鞏固、發展,成為集聚革命力量的一塊基地,又是溝通新四軍第二師和第七師的重要通道。1945年9月,和含根據地黨政幹部遵照中共中央的決定,在含和支隊的掩護下,安全撤離和縣抵達蘇北。
1946年7月,在蕪湖成立中共和含工委,由王訓友任書記,聯系和含地區沒有北撤的黨員和幹部,恢復革命力量。1947年10月,彭醒夢任中共和含工委書記,並組建和含支隊,積極配合華東野戰軍南下先遣支隊,進入和含地區。
1948年6月,南下先遣支隊在和縣南鄉司常庄附近,全殲國民黨安徽省保安第六團,打開了和含地區的斗爭局面。1949年2月,人民解放軍抵達長江北岸,約計35000人,分駐在烏江至裕溪口長達60公里的沿江地區。
同年4月上旬,為掃清渡江戰役的障礙,三野三十軍九十師二七〇團,參加進攻西梁山敵軍陣地。朱慕萍團長親自指揮主攻,光榮犧牲。
1949年4月23日,和縣全境解放。中共和縣縣委下轄7個區委、42個支部。7月,屬江全縣、臨江縣管轄的原和縣地域全部劃歸和縣。全縣共建7個區,1個直屬鎮,75個鄉鎮。
㈦ 和縣劃給馬鞍山了嗎
目前還沒有,不過已經准備規劃,說把二中,成功搬到秀江新區,再把馬剛搬到哪兒!是這樣的,希望採納,謝謝!
㈧ 和縣屬於馬鞍山哪個區
按照國務院的批復「和縣」劃歸馬鞍山市以後,它不屬於馬鞍山市的任何一版個「區」管轄;「和縣」權直接在馬鞍山市的管轄之下。 《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國函[2011]84號 2011年7月14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於撤銷巢湖市及有關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皖政[2011]57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同意撤銷地級巢湖市。
二、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人民政府駐卧牛山街道,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三、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
四、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
五、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㈨ 和縣要並入馬鞍山嗎
這是公文,沒錯的。就是不知什麼時候執行
㈩ 和縣屬於馬鞍山哪個區
按照國務院的批復「和縣」劃歸馬鞍山市以後,它不屬於馬鞍山市的任何一個「區」管轄;「和縣」直接在馬鞍山市的管轄之下。 《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國函[2011]84號 2011年7月14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於撤銷巢湖市及有關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皖政[2011]57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同意撤銷地級巢湖市。
二、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人民政府駐卧牛山街道,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
三、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
四、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
五、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