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承包後工商登記為企業企業所得稅

承包後工商登記為企業企業所得稅

發布時間:2021-08-25 01:03:35

『壹』 承租承包經營所得納稅

不是。《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中j明確規定: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第九條中規定: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按年計算,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三十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納稅義務人在一年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每次所得後的十五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所以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收入時,只是需要預繳,年度終了後還是需要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

『貳』 分支機構承包出去後,其稅務問題如何解決

分支機構承包出去後,那麼承包人最好自己辦理營業執照,其稅務問題由承包人獨立處理。

『叄』 為什麼個人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後,工商登記有可能會改變 與工商登記有什麼聯系

給您舉個例子理解下:
比如李某承包某家餐廳後,沒去變更工商營業執照,也版就是營業執照依權然是企事業單位。這時候需要先繳納企業所得稅。接下來是按照『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還是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就區分經營成果歸誰所有的問題了。
李某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後,去工商局申請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就是將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了,此時就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了,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來納稅。

『肆』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按年計算,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多少日內繳入國庫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回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答按年計算,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三十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納稅義務人在一年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每次所得後的七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伍』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如何納稅

根據2011年版《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自2019年1月1日起,2018年新《個人所得稅法》調整和簡並部分所得項目,將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調整為經營所得,取消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將其中屬於工薪性質、經營性質的所得,分別並入工資薪金所得、經營所得征稅。

1.征稅范圍

確定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主要依據是企業經營成果是否歸承包、承租人所有。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規定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征稅;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的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不能按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征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79號)的規定,在界定承包、承租經營所得時,應注意如下三點。

(1)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仍為企業,則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按照承包、承租經營合同(協議)規定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為:

①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

②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2)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則應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

(3)企業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後,不能提供完整、准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並依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自行確定徵收方式。

商業企業在職職工對企業下屬部門實行自籌資金、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承包、承租經營方式,雖不是對整個企業的承包、承租經營,但其承包和經營的方式基本與國稅發〔1994〕179號文件規定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相同。為公平稅負,合理負擔,《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0〕395號)明確:上述商業企業的在職職工從事承包、承租經營取得的所得,應比照「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2.應納稅額的計算

根據2011年版《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的規定,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根據2011年版《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這里所說的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是指納稅義務人按照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合同規定分得的經營利潤和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減除必要費用,是指按月減除費用扣除標准(自2011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按月減除3500元,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按月減除5000元)。

(1)應納稅額的計算。

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適用五級超額累進稅率,以其應納稅所得額按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承包、承租經營收入總額-減除費用標准×月份數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按年計算,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30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納稅義務人在一年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每次所得後的15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這里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30日內將應納的稅款繳入國庫,是指在年終一次性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納稅義務人,自取得收入之日起30日內將應納的稅款繳入國庫。

(2)承包、承租期不足一年的處理。

通常,實行承包、承租經營的納稅義務人,應以每一納稅年度取得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計算納稅。但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承包、承租經營不足12個月的,根據《徵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國稅發〔1994〕89號文件發布)的規定,應以其實際承包、承租經營的月份數為一個納稅年度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陸』 承包租賃經營怎樣納稅

  1. 通常承包經營是將企業發包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承包人以發包人或以自已的名義從事經營,發包人的發包收益與承包經營成果直接相關的業務形式。如,甲企業委託乙企業負責承包經營,雙方合同規定,乙企業承包後仍以甲企業的名義對外經營,甲企業的稅後利潤由雙方各分享50%。這種經營方式就屬於承包經營。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2002]362號)第四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承包人或者承租人有獨立的生產經營權,在財務上獨立核算,並定期向發包人或者出租人上繳承包費或者租金的,承包人或者承租人應當就其生產、經營收入和所得納稅,並接受稅務管理;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2002]362號)第四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發包人或者出租人應當自發包或者出租之日起30日內將承包人或者承租人的有關情況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發包人或者出租人不報告的,發包人或者出租人與承包人或者承租人承擔納稅連帶責任。

  4.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79號)第一條規定,「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第二條規定,「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應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

  5. 根據以上規定,在確定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時,只需考慮相關經營主體是否屬於獨立的企業法人,不需考慮承包、承租情況。

『柒』 企業承包到期後企業所得稅如何繳納

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按照承包、承租經營合同(協議)規定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為:
(一)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2011年9月1日之前,適用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2011年9月1日之後適用3%--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
(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應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
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79號規定:
一、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果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按照承包、承租經營合同(協議)規定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為:
(一)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適用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
(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後,企業經營成果歸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二、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後,如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應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不再徵收企業所得稅。

『捌』 關於承包經營的個人所得稅與企業所得稅的征稅

個人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是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個人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有以下幾種情況:
(1)企業實行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協議)的規定只向發包、出租方交納一定費用,企業經營成果歸其個人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 =納稅年度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必要費用 必要費用指每月1600元(20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企業實行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後, 承包、承租人對企業經營成果不擁有所有權,僅是按合同(協議)規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5%~45%的九級超額累進稅率。
另外,如果企業實行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後,工商登記改變為個體工商戶的, 承包人應當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後,不能提供完整、准確的納稅資料,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稅務部門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和繳稅方式。

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見下表)。
級數 承包、承租經營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1 不超過5000元的 5 0
2 超過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過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過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過50000元的部分 35 6750

『玖』 個人對企事業單位承包經營後工商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如何納稅

對於你說的情況,工商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需先繳納企業所得稅,然後版承包人繳納個人所權得稅,其中,如果承包人對企業經營成果沒有所有權,則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按3%—45%的七級級超額累進稅率);如果承包人對企業經營成果有所有權,則按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按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稅)。
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承包後工商登記為企業企業所得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