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文翻譯!
魏文侯封太子擊到中山去。過了三年,沒有派使者往來兩國之間。有一位舍人,是趙國人,名叫倉唐的,進諫說:「做人子女的,三年未知父親的消息,不能叫孝順;做人父親的,三年不管兒子,不能叫慈愛。君上為什麼不派遣人出使大國呢?」太子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尚未得到可以出使的人。」倉唐說:「我願意奉命出使。請問君侯有何嗜好?」太子說:「君侯嗜食晨鳧,喜愛北方的犬。」於是就派遣倉唐牽著一雙北犬,奉著一雙晨鳧,獻給文侯。
倉唐到達後,請求謁見,說:「我是您罪孽深重的兒子擊的使者,不敢列於大夫的朝廷,謹利用空閑的時間,奉著晨鳧,敬獻給您的庖廚,牽著北犬,恭敬地上奉給您的近臣。」文侯高興地說:「擊愛我,知道我的嗜欲,知道我的喜好。」因此召見倉唐,說:「擊身體沒有毛病罷。」倉唐說:「嗯!嗯!」這樣一問一答,一共三次,忽然說:「君上派出太子,封他為國君,直呼他名字,是不禮貌的。」文侯吃驚地改變臉色,問道:「你的君王還好嗎?」倉唐說:「我要來的時候,他尚在宮庭里拜送書信呢!」文侯回頭指著左右侍者說:「你的君王,身高和誰一樣。」倉唐說:「按照禮節,比擬一個人必須找適當的對象,諸侯不可有所匹敵,因此找不到比擬的對象。」文侯說:「他身高跟寡人比如何?」倉唐說:「君上賜給他外府的皮裘,還能穿得,賜給他的尺帶,不必再更改。」文侯說:「你的君王研究什麼?」倉唐說:「研究《詩經》。」文侯說:「《詩經》中他喜好什麼?」倉唐說:「喜好《晨風》、《黍離》二首。」文侯自己讀《晨風》之詩道:「那疾飛的晨風鳥,飛入蒼郁的北林了,我好久不見賢明的君上,內心憂愁不能忘懷,奈何!奈何!難道他早已將我遺忘了嗎?」文侯讀完說:「你的君王以為我遺忘了他嗎?」倉唐說:「豈敢,常常想念罷了。」文侯又讀《黍離》之詩道:「那垂垂的黃米,那稷谷的幼苗;我慢慢行走在征途上,心中十分煩惱,了解我的人說我心憂,不了解我的人,說我有何奢求?悠悠的蒼天啊!這是為什麼?」文侯說:「你的君王在埋怨嗎?」倉唐說:「豈敢!時常想念罷了。」文侯於是派遣倉唐賜一副衣裳給太子,命令倉唐在雞鳴時到達。
太子起床迎拜,接受賞賜,打開衣篋,看見衣裳全部顛倒了。太子說:「這是催促我早點動身,君侯要召見我了。」倉唐說:「臣來的時候,君侯沒有下這個命令。」太子說:「君侯賞賜我衣服,並不是因為寒冷的關系。是想召見我,不再和別人計議,所以命令你雞啼的時候抵達。《詩經》說:『東方尚未破曉,做臣下的為了趕上早朝,慌張之間,顛倒衣裳,顛來倒去間,已有人從君侯之處來催召我了。』」於是就西去謁見。
文侯非常高興,擺上酒席,說道:「遠離賢人而接近自己寵愛的人,不是國家的好政策。」就派出少子摯,封到中山,使太子擊回國。
所以說:「想要了解他的兒子,看看他結交的朋友;想要了解他的國君,看看他所派遣的使者。」趙國倉唐出使一次,便使文侯變為慈父,使擊成為孝子。太子用《詩經》的詩句稱贊說:「鳳凰飛來了,發出美妙的叫聲,它們飛翔又落下,棲息在梧桐樹下。周朝的王室,也有眾多的賢能之士,做天子的使者,歸順愛戴天子。」這也是形容倉唐啊!
B. 馬鞍山市藍天公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市藍天公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5年09月1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專土石方工程等。屬
法定代表人:雍成安
成立時間:1995-09-13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047161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紅旗中路49號
C. 中國最值得去的十個城市
1 湛江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南海軍港,出產全世界最美的珍珠—南珠 16723 票 2 梅州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葉劍英元帥的家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人聚居地 13840 票 3 成都市 副省級城市 四川省 四川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蜀文化中心,號稱「天府」 13444 票 4 寧波市 副省級城市 浙江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美麗的濱海城市之一 12621 票 5 溫州市 地級城市 浙江省 民營經濟溫州模式的創始之地,著名僑鄉,浙南地區中心城市 11683 票 6 柳州市 地級城市 廣西區 廣西經濟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9148 票 7 韶關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廣東省北大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 8191 票 8 瀘州市 地級城市 四川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白酒老窖第一國寶所在地 6782 票 9 義烏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中國小商品城成交額全國第一! 6779 票 10 廈門市 副省級城市 福建省 中國最美麗的濱海城市之一 6767 票 11 杭州市 副省級城市 浙江省 浙江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號稱人間天堂 6415 票 12 汕頭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華南要沖,嶺東門戶,經濟特區,沿海開放港口,全國著名僑鄉 5835 票 13 肇慶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嶺南名郡,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5635 票 14 河源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東江明珠,孫中山家族入粵第一代祖居地 4140 票 15 武漢市 副省級城市 湖北省 湖北省會,江南名樓黃鶴樓所在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3614 票 16 青島市 副省級城市 山東省 中國最美麗的濱海城市之一 3342 票 17 鍾祥市 縣級城市 湖北省 世界遺產明代顯陵所在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壽之鄉 3274 票 18 上海市 省級城市 中央 中國經濟都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共產黨誕生地 3229 票 19 如皋市 縣級城市 江蘇省 百歲老人數居全國縣級市之首,如派盆景是中國七大流派之一 3194 票 20 晉江市 縣級城市 福建省 有全國唯一的縣級博士後流動站(晉江高科技園區博士後站) 2808 票 21 北京市 省級城市 中央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科教文化中心 2748 票 22 宜賓市 地級城市 四川省 萬里長江第一城,酒都,竹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530 票 23 惠州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古稱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廖仲愷的家鄉 2449 票 24 潮州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320 票 25 宜昌市 地級城市 湖北省 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所在地,三峽旅遊名城 2291 票 26 廣州市 副省級城市 廣東省 珠三角區域中心,廣東省省會,國際歷史文化名城 2143 票 27 瀏陽市 縣級城市 湖南省 花炮之鄉,譚嗣同、胡耀邦、王震的家鄉 2005 票 28 合肥市 地級城市 安徽省 安徽省會 2002 票 29 東莞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中國製造業名城,南粵歷史文化名城,林則徐虎門銷煙所在地 1949 票 30 珠海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中國四大經濟特區之一 1878 票 31 石河子市 縣級城市 新疆區 農墾名城,沙漠綠洲,中國人居獎獲獎城市 1870 票 32 無錫市 地級城市 江蘇省 近代民族工商業發祥地,太湖明珠,錢鍾書的家鄉 1836 票 33 茂名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全國最大水果生產基地,石油化工城,出產「南玉」 1773 票 34 福清市 縣級城市 福建省 因「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而得名,雅號「玉融」 1743 票 35 重慶市 省級城市 中央 巴渝文化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680 票 36 昆明市 地級城市 雲南省 雲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651 票 37 富陽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三國吳大帝孫權故里,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 1525 票 38 瑞安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溫州模式」的主要發祥地,中國百強縣(市) 1500 票 39 佛山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陶瓷之都,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 1481 票 40 麗水市 地級城市 浙江省 國家生態示範地區,甌江錢塘江飛雲江靈江閩江福安江發源地 1387 票 41 陽春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廣東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春砂仁、霍香等南葯主要產區 1380 票 42 江門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清末維新運動領袖梁啟超、中國首位飛機製造師馮如的家鄉 1308 票 43 桂林市 地級城市 廣西區 旅遊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號稱「桂林山水甲天下」 1296 票 44 天津市 省級城市 中央 北方第一大港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248 票 45 台州市 地級城市 浙江省 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發祥地,中國股份合作經濟發祥地 1182 票 46 玉溪市 地級城市 雲南省 雲煙之鄉,中國國歌作曲者聶耳的故鄉,花燈之鄉 1154 票 47 衡陽市 地級城市 湖南省 京廣、湘桂鐵路線交匯處,南嶽衡山所在地,羅榮桓元帥的家鄉 1135 票 48 樂清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中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東海第一山」雁盪山所在地 1129 票 49 郴州市 地級城市 湖南省 生態城市,特色金屬之鄉,鎢、鉍、鉬、石墨礦儲量全國第一 1090 票 50 興寧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粵贛閩邊際主要商品集散地和陸路交通樞紐,華僑之鄉 1033 票 51 普寧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嶺南著名僑鄉,中國青梅之鄉,蕉柑之鄉,青欖之鄉 1005 票 52 漳州市 地級城市 福建省 閩南金三角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003 票 53 慈溪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秦代徐福東渡日本啟航地(相傳日本人是中國人徐福後裔) 996 票 54 信宜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粵西僑鄉,有全國第三大錫礦、廣東第二大金礦,南方碧玉產地 955 票 55 泉州市 地級城市 福建省 閩南金三角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940 票 56 漯河市 地級城市 河南省 中國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作者、東漢文字學家許慎的家鄉 913 票 57 威海市 地級城市 山東省 世界人居環境獎獲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904 票 58 諸暨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古代第一大美女西施的家鄉,優秀旅遊城市,民間工藝美術之鄉 902 票 59 中山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中國國民黨創始人、民主革命先行者、民國國父孫中山的家鄉 892 票 60 汕尾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有毗鄰港澳、通商口岸、僑鄉(旅外同胞100多萬)三大優勢 866 票 61 臨海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衛生城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市 830 票 62 深圳市 副省級城市 廣東省 中國四大經濟特區之一 819 票 63 高州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主席首次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地 807 票 64 十堰市 地級城市 湖北省 汽車工業城,世界遺產武當山所在地 795 票 65 馬鞍山市 地級城市 安徽省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768 票 66 東陽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教育之鄉,建築之鄉,工藝之鄉,邵飄萍、嚴濟慈的家鄉 752 票 67 揭陽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粵東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 750 票 68 揚州市 地級城市 江蘇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家鄉,中國古代最繁華的商業都會 715 票 69 洛陽市 地級城市 河南省 九朝故都,牡丹之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695 票 70 石獅市 縣級城市 福建省 著名僑鄉,有28萬石獅籍人分布在37個國家和地區 693 票 71 大連市 副省級城市 遼寧省 東北重要港口 686 票 72 內江市 地級城市 四川省 製糖業歷史悠久,被譽為「甜城」 654 票 73 阿城市 縣級城市 黑龍江省 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在此建立大金國(南宋岳飛所抗之金國) 643 票 74 鄭州市 地級城市 河南省 河南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635 票 75 陽江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嶺南畫派宗師關山月的家鄉,閘坡漁港是全國十大漁港之一 617 票 76 麗江市 地級城市 雲南省 世界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納西族聚居地 616 票 77 南充市 地級城市 四川省 嘉陵江畔的明珠,絲綢之鄉,水果之州,朱德元帥的家鄉 594 票 78 北海市 地級城市 廣西區 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 590 票 79 舟山市 地級城市 浙江省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道場)所在地 590 票 80 鎮江市 地級城市 江蘇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580 票 81 南寧市 地級城市 廣西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中國綠城」 578 票 82 蘇州市 地級城市 江蘇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號稱人間天堂 553 票 83 常州市 地級城市 江蘇省 國家衛生城市,環保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獲獎城市 552 票 84 溫嶺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東海之濱的明珠,「三秋澤國鱸魚美,十里林塘橘柚香」 545 票 85 清遠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 543 票 86 南京市 副省級城市 江蘇省 十朝都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會 534 票 87 襄樊市 地級城市 湖北省 諸葛亮少年隱居地,大詩人孟浩然故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523 票 88 海口市 地級城市 海南省 海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瓊山所在地 510 票 89 綿陽市 地級城市 四川省 中國最大家電企業「長虹」電器總部所在地 498 票 90 連州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稱:剡溪若問連州事,惟有青山畫不如 484 票 91 南通市 地級城市 江蘇省 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稱贊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 482 票 92 開平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華僑之鄉,重要商埠,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的家鄉 472 票 93 烏魯木齊市 地級城市 新疆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 461 票 94 九江市 地級城市 江西省 世界遺產廬山所在地 453 票 95 餘姚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河姆渡遺址所在地,楊梅之鄉、茭白之鄉、蜜梨之鄉、紅楓之鄉 446 票 96 福州市 地級城市 福建省 福建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442 票 97 貴陽市 地級城市 貴州省 貴州省省會 437 票 98 濟南市 副省級城市 山東省 山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428 票 99 三亞市 地級城市 海南省 旅遊勝地,號稱「東方夏威夷」「天涯海角」 413 票 100 西安市 副省級城市 陝西省 中國最鼎盛時期唐朝的首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兵馬俑所在地 408 票 101 紹興市 地級城市 浙江省 文學家魯迅和北京大學原校長蔡元培、馬寅初的家鄉,水鄉名城 395 票 102 雷州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世界第三大雷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378 票 103 哈爾濱市 副省級城市 黑龍江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367 票 104 廉江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古稱羅州,地處廣東廣西交匯處,是溝通大西南和東南亞的門戶 364 票 105 個舊市 縣級城市 雲南省 中國錫都,「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獲獎城市 356 票 106 金華市 地級城市 浙江省 以火腿聞名於世 356 票 107 贛州市 地級城市 江西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 349 票 108 赤壁市 縣級城市 湖北省 三國時期「赤壁大戰」發生之地 345 票 109 煙台市 地級城市 山東省 以蘋果聞名 340 票 110 香港 中央 全世界經濟環境最好的城市,號稱東方之珠 339 票 111 長沙市 地級城市 湖南省 湖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338 票 112 銀川市 地級城市 寧夏區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 334 票 113 湖州市 地級城市 浙江省 「文房四寶」之首湖筆的故鄉,國家衛生城市,優秀旅遊城市 330 票 114 吳川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建築之鄉,有「天上人參」之稱的禾花雀雲集之地 328 票 115 南陽市 地級城市 河南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漢代五都之一 314 票 116 永川市 縣級城市 重慶市 重慶西部和川東地區人流、物流和信息的集散中心 286 票 117 恩平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中國首位飛機設計師馮如、首位華人女飛行家張瑞芬的家鄉 281 票 118 安慶市 地級城市 安徽省 京劇鼻祖程長庚、兩彈無勛鄧稼先、中共創始人陳獨秀的家鄉 280 票 119 海寧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皮衣之都,錢塘觀潮勝地 274 票 120 常德市 地級城市 湖南省 湘西北文化中心,全國文明城市,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270 票 121 英德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盛產四大著名觀賞石之一的英石得名 267 票 122 羅定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廣東歷史名城,有嶺南第一摩崖石刻,抗日名將蔡廷鍇的故鄉 264 票 123 南雄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有「嶺南第一關」——梅關,中國黃煙之鄉 262 票 124 荊州市 地級城市 湖北省 楚國故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60 票 125 蕪湖市 地級城市 安徽省 國家一類口岸,近代長江通商巨埠之一 256 票 126 龍岩市 地級城市 福建省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汀州城所在地,「客家母親河」汀江發源地 254 票 127 南昌市 地級城市 江西省 江西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滕王閣所在地 251 票 128 丹東市 地級城市 遼寧省 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東與朝鮮新義洲市隔江相望 242 票 129 沈陽市 副省級城市 遼寧省 遼寧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北亞區域中心 239 票 130 啟東市 縣級城市 江蘇省 萬里長江入海口 238 票 131 嘉興市 地級城市 浙江省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故鄉 233 票 132 嵊州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北京大學原校長馬寅初的故鄉,越劇發源地,圍棋之鄉 229 票 133 永康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中國最大的保溫杯生產地,民間藝術十八蝴蝶、九獅圖馳名中外 228 票 134 寶雞市 地級城市 陝西省 西周王朝發祥地,青銅文明中心,西南、西北鐵路交通樞紐 222 票 135 信陽市 地級城市 河南省 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產地,鄧穎超的家鄉 216 票 136 荊門市 地級城市 湖北省 石化工業城,磷礦石開采量和累托石儲量全國第一,楚文化寶庫 209 票 137 蘭州市 地級城市 甘肅省 甘肅省省會 209 票 138 徐州市 地級城市 江蘇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7 票 139 廣安市 地級城市 四川省 鄧小平的家鄉(2004年是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 198 票 140 建甌市 縣級城市 福建省 號稱金甌寶地、綠色金庫、竹海糧倉、酒城筍都 198 票 141 黃岡市 地級城市 湖北省 李先念主席和200多位將軍以及李時珍、李四光、聞一多的故鄉 194 票 142 江陰市 縣級城市 江蘇省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中國圖書館之父繆荃孫的家鄉 187 票 143 拉薩市 地級城市 西藏區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遺產布達拉宮所在地 186 票 144 長春市 副省級城市 吉林省 吉林省會,汽車工業城 184 票 145 西寧市 地級城市 青海省 青海省省會 184 票 146 太原市 地級城市 山西省 山西省會 182 票 147 濰坊市 地級城市 山東省 世界風箏之都,木版年畫主產地之一,全國最大的鹽化工基地 178 票 148 衢州市 地級城市 浙江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69 票 149 臨安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中國竹子之鄉、山核桃之鄉、民間書畫藝術之鄉、生態示範市 168 票 150 奉化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蔣介石的家鄉 167 票 151 大理市 縣級城市 雲南省 南詔國故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64 票 152 鹽城市 地級城市 江蘇省 理論家胡喬木、外交家喬冠華、翻譯家戈寶權的故鄉 162 票 153 樂昌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是粵、湘、贛省區交匯中心,廣貨向內地輻射的重要窗口 156 票 154 南平市 地級城市 福建省 福建省「北大門」,閩江發源地,南方林海,中國竹鄉 152 票 155 石家莊市 地級城市 河北省 河北省會 152 票 156 宜春市 地級城市 江西省 全國第一批生態試點城市,為「江南佳麗之地,文物昌盛之邦」 145 票 157 鞍山市 地級城市 遼寧省 鋼鐵城 144 票 158 澳門 中央 以博彩業著稱,媽祖閣舉世聞名 143 票 159 四會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魚米之鄉,柑桔之鄉,華僑之鄉 143 票 160 呼和浩特市 地級城市 內蒙古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139 票 161 上饒市 地級城市 江西省 有牙閩、控皖、襟淮、面浙之地利,譽為「豫章第一門戶」 139 票 162 焦作市 地級城市 河南省 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發祥地,韓愈、李商隱、司馬懿的故里 137 票 163 南安市 縣級城市 福建省 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 137 票 164 台北市 台灣省 台灣省省會,台灣省科學文化中心 132 票 165 雲浮市 地級城市 廣東省 硫鐵礦儲量、品位居世界首位,硅線石儲量居全國第二 131 票 166 商丘市 地級城市 河南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京九、隴海鐵路交匯點 130 票 167 仙桃市 縣級城市 湖北省 體操之鄉,體操王子、世界體操冠軍李小雙的家鄉 129 票 168 肇東市 縣級城市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西部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黃金經濟帶上的重要城市 128 票 169 岳陽市 地級城市 湖南省 江南名樓岳陽樓所在地 127 票 170 樟樹市 縣級城市 江西省 國葯之都,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的美譽 127 票 171 聊城市 地級城市 山東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26 票 172 宜興市 縣級城市 江蘇省 著名陶都,著名畫家徐悲鴻、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培源的家鄉 126 票 173 韶山市 縣級城市 湖南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的家鄉 124 票 174 四平市 地級城市 吉林省 林彪元帥「四佔四平」聞名中外,被史學家譽為「東方馬德里」 123 票 175 江山市 縣級城市 浙江省 浙閩贛三省邊界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浙江省建材工業基地 118 票 176 瑞金市 縣級城市 江西省 中國共產黨革命聖地 117 票 177 德陽市 地級城市 四川省 巴蜀文化發祥地,德陽孔廟是我國保存完好的四大孔廟之一 116 票 178 隨州市 地級城市 湖北省 編鍾之鄉,炎帝故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16 票 179 崑山市 縣級城市 江蘇省 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115 票 180 台山市 縣級城市 廣東省 全國第一僑鄉,130多萬台山籍鄉親旅居92個國家和地區 105 票 181 益陽市 地級城市 湖南省 「相傳屈原作《天問》於益陽之桃花江」 104 票 182 婁底市 地級城市 湖南省 有「世界銻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 103 票 183 咸陽市 地級城市 陝西省 大秦帝國的首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電子城,醫葯城,紡織城 101 票 184 潛江市 縣級城市 湖北省 水鄉園林城,全國明星市,《雷雨》作者曹禺的家鄉 96 票 185 安順市 地級城市 貴州省 黃果樹大瀑布所在地 95 票 186 亳州市 地級城市 安徽省 華佗、曹操的家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井貢酒產地 94 票 187 酒泉市 地級城市 甘肅省 中國航天城,「神五」載人飛船發射地 91 票 188 榆林市 地級城市 陝西省 大公報元老張季鸞的家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能源基地 90 票 189 咸寧市 地級城市 湖北省 桂花之鄉,茶葉之鄉,楠竹之鄉,薴麻之鄉,「赤壁」發生地 87 票 190 阿爾山市 縣級城市 內蒙古 阿爾山全稱「哈倫阿爾山」,蒙古「熱的聖水」之意 83 票 191 廣元市 地級城市 四川省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家鄉 83 票 192 安陸市 縣級城市 湖北省 物華天寶鄖子國,人文薈萃禮儀鄉。李白隱居故地,銀杏之鄉 82 票 193 都勻市 縣級城市 貴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黔南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81 票 194 固原市 地級城市 寧夏區 歷史上的經濟重地、軍事重鎮和絲綢之路東段北道要道 78 票 195 鐵嶺市 地級城市 遼寧省 趙本山的家鄉,煤炭儲量居遼寧省首位 78 票 196 棗陽市 縣級城市 湖北省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家鄉 78 票 197 興化市 縣級城市 江蘇省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的家鄉 77 票 198 富錦市 縣級城市 黑龍江省 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三江平原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76 票 199 楚雄市 縣級城市 雲南省 銅鼓之鄉,滇中明珠,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75 票 200 豐城市 縣級城市 江西省 全國重點產煤縣市,全國商品糧和商品漁基地 75 票
D. 南宋採石磯之戰的南宋領軍人物是誰
虞允文(1110~1174)
中國南宋抗金名臣。字彬甫。仁壽(今屬四川)人。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統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兩淮前線宋軍潰敗,金軍如入無人之境。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被派往採石(今屬安徽馬鞍山市)犒師,正值金海陵王大軍謀由採石渡江。虞允文見形勢危急,毅然把散處沿江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組織起來,挫敗金軍渡江南侵的計劃,贏得了採石大捷(見採石之戰)。金海陵王移兵揚州,虞允文又趕赴鎮江府(今江蘇鎮江)阻截。金軍北撤,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極高聲譽。乾道三年(1167),召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四川名將吳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撫使兼知樞密院事,積極整頓正規軍和民兵,減縮軍費開支。五年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八年秋,再度赴四川綜理軍政事務,後病死。在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詔贈虞允文太傅,謚忠肅。而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後便失去了收復中原的斗心,從此不再打算收復中原。但虞允文的報國事跡仍廣為人傳頌,名留青史。毛澤東亦曾在《續通鑒紀事本末》批道「偉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公即虞允文。虞允文曾為唐書及五代史加註,並著有詩文十卷,經筵春秋講義三卷、奏議二十二卷、內外志十五卷,傳頌於世。
E. 蘇州的特產為什麼都難么難吃甜甜的膩膩的,難以下咽。來蘇州玩買一
蘇州本來就喜甜,買的當然也這樣。你可以買點其他的比如大閘蟹啊。
蘇州特產
1、 陽澄湖大閘蟹 .........推薦度★★★★★
陽澄湖清水大閘蟹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稱,其外形特徵:青背、白肚、黃毛、金爪、體壯。青背,蟹背青得發亮,清爽,半透明,燒熟後,顯純紅,紅得鮮艷。它不同於其它湖區螃蟹的灰色,色暗,泥土色重,熟後呈淡紅,紅中帶灰。白肚,蟹肚呈白色,白得有光澤,給人以水亮玉質般美感(隨著養殖業的發展,有些水深的地方也養殖陽澄湖大閘蟹,因而有少量其它湖區螃蟹肚灰白或灰色,或白得不清潔。黃毛,蟹螯上的絨毛、蟹爪上的須毛呈黃色。雄蟹絨毛密而軟,不帶泥土屑。蟹爪上毛須清爽,顯黃色。其它湖區蟹毛帶泥土色,不清潔。金爪,蟹爪尖上呈煙絲般金黃色。其它湖區的蟹,爪尖上沒有明顯的金黃色。體壯,陽澄湖大閘蟹體壯,墩厚,結實,兩螯八爪粗壯有力,放在玻璃上能撐起,爬行自如。與其它湖區蟹相比,同樣形體大小的蟹,陽澄湖大閘蟹體重重得多,它沒有一殼水的現象。
陽澄湖大閘蟹為「蟹中之王」,其色、香、味妙不勝言,「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那桔紅色的蟹黃、白玉似的脂膏、潔白細嫩的蟹肉,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之上,也是其它湖區蟹無法比擬的,難怪章太炎夫人湯國梨女士詩曰:「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2、太湖三寶 .........推薦度★★★★★
太湖水產資源豐富,這為地處太湖之濱的蘇州提供了豐厚的美食資源,盛產的銀魚、梅鱭和白蝦並稱為「太湖三寶」,馳譽中外。
銀魚
銀魚,俗稱面條魚,或麵杖魚,身長數寸,體長略圓,相傳吳王食膾有餘棄於水中,化而成魚,古亦稱膾殘魚(銀魚之名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銀箭離弦之故)。可知太湖銀魚被開發為我國珍貴食用魚種歷史之久。
太湖銀魚有大銀魚、雷氏銀魚、短吻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四種,前兩者較大,後兩者較小。整魚除兩眼為黑點外,全身潔白、透明、骨軟、無鱗。產期集中於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間是捕撈的旺季。明朝詩人王叔承所寫的「冰盡溪浪緣,銀魚上急湍,鮮浮白玉盤,未須探內穴」詩篇就是對銀魚的贊詠,宋代張先寫的「春後銀魚相下鱸」的詩句,則將銀魚和鱸魚並舉,列為魚中珍品。
銀魚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克銀魚含蛋白質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鈣258毫克、磷102毫克、鐵0.5毫克、熱量41千卡,以及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份。
新鮮銀魚經爆曬可製成銀魚干,其形如一尾玉簪,色、香、味經久不變。蘇州盪口產的銀魚干,長不到兩寸,體呈扁形,肉肥骨軟,色白有光,列為上品。遠銷歐美,享有盛譽。
銀魚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骨刺,無腥味,可用來烹制出多種味美可口的菜餚鮮湯。魚嫩湯鮮的「銀魚球」和鮮嫩香肥的「銀魚攤黃菜」就是以太湖銀魚為主料,經名廚之手加工、烹制而成的兩道傳統名菜。食用銀魚干在烹制前,要用水浸泡,如若與雞蛋合炒,鮮嫩味美,柔若無骨,是一道江南的應時名菜。
梅鱭
梅鱭,又名湖鱭,俗稱毛葉魚,體形略扁薄,頭尖小而口大,兩眼著生於頭的前上端,腹部稍闊,尾則細狹,鱗細色白,整體呈窄長的毛竹葉狀。
據晉代張華所著《博物志》中記載:傳說春秋末年,越王勾踐經過「卧薪嘗膽」積蓄了力量,對吳國發起決戰,報仇雪恥。當時吳王夫差因得西施,終日尋歡作樂,荒淫無度,殘害忠良。吳軍不願為其賣命打仗,越軍贏得有利戰機,節節勝利,但後由於受阻於太湖水面,無法攻克吳國都城,戰爭相持不下。正當越軍軍糧快要吃盡,欲撤退之際,忽然在越軍戰船四周,浮游起成群結隊的小魚——即為梅鱭。越軍捕撈食之,從而士氣重振,很快地攻進了吳國都城(今蘇州),滅了吳國。傳說太湖梅鱭是由吳王夫差吃剩後倒入太湖裡的膾魚殘肉、殘骨而變,因其比銀魚要長,太湖漁民慣稱梅鱭為銀魚的阿哥。
梅鱭每年三、四月間產卵,六月子魚始見,隨後即為捕撈汛期,民間故有「七月七,梅鱭齊」諺語,捕撈期可直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梅鱭,肉質細嫩,味極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鈣、鐵等無機鹽。特別應提到的是,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鈣質,約為銀魚的三倍,是人腦和骨髓的滋補品,尤其適合作為青年保健食品。
太湖漁民通常習慣把剛捕撈起來的梅鱭及時用木炭火緩慢烤乾,制出了鮮美而無腥味的梅鱭干,為太湖著名特產,被人們視為席上珍品。
梅鱭魚(鮮品)及其魚干,烹調方法多種多樣,清蒸或紅燒均可,如取梅鱭魚干輔以鹹菜或豆腐等共燒煮,則是江南太湖一帶群眾的一道美味佳餚。
白蝦
白蝦,生長在太湖開闊的水域,屬淡水蝦類。體色透明,頭部有須,胸部有爪,兩眼突出,尾成*形。據《太湖備考》記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
太湖白蝦多為生活在水草豐盛、風平浪靜的淺灘處,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機殘渣和弱小無脊椎浮游生物為主要食料。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蝦產卵旺季。春季早批產卵孵化出的幼蝦,經過二、三個月,六、七次蛻皮後,至六月中下旬長成大蝦,八月底即可成熟產卵。無專門的汛期,通常農歷六、七月間是吃蝦的時令。
太湖白蝦肉質細嫩鮮美,營養價值甚高,據科學分析,每100克食用蝦中,含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以及鈣、鱗、鐵等無機鹽和維生素A等營養成份。除食用外,還可入葯。當代葯學家葉桔泉在《食物中葯與便方》一書中說:「蝦性味甘、溫,托痘瘡,下乳汁,壯陽道,是一種強壯補精葯,內服有托里解毒之功」。
以蝦為主料製作的菜餚,色、香、味俱全。「碧螺蝦仁」、「炒蝦餅」和「三蝦豆腐」等名菜均出於技藝高超的廚師之手,食後令人贊不絕口。
3、碧螺春茶 .........推薦度★★★★★
碧螺春茶原產於蘇州東、西山, 但關於碧螺春卻有著許多美麗而動人的傳說。一種傳說講:碧螺春興於唐代、盛於宋朝,明清之際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際,故而得名。據說,此茶為王母娘娘派仙鶴傳的種,山人朱元正獨得其妙,植於山崖下。初稱其為「嚇煞人香」,後清康熙南巡到東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類說法也就是目前比較認可的一種,傳說認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當初茶農採茶,因「筐不勝貯,置於懷中,茶得熱氣,忽發異香」,茶農於是驚呼「嚇煞人格香」,「嚇煞人香」於是便成為碧螺春的俗名。後適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蘇巡撫宋犖用此茶進獻,甚得嘉許,但聖上以為名稱不雅,遂欽賜「碧螺春」之名。於是,今天就有了人人傳頌的碧螺春美稱。
4、 昆石 .........推薦度★★★★
「孤根立雪依琴薦,小朵生雲潤筆床」,這是元朝詩人張雨在《得崑山石》詩中對昆石的贊美。昆石,因產於江蘇崑山而得名。主要出自於城外玉峰山(古稱馬鞍山)。它與靈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石」,又與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稱為「江蘇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大約在幾億年以前,由於地殼運動的擠壓,崑山地下深處岩漿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熱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縫,冷卻後形成石英礦脈。在這石英礦脈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結晶晶簇體便是昆石。由於其晶簇、脈片形象結構的多樣化,人們發現它有「雞骨」、「胡桃」等十多個品種,分產於玉峰山之東山、西山、前山。雞骨石由薄如雞骨的石片縱橫交錯組成,給人以堅韌剛勁的感覺,它在昆石中最為名貴;胡桃石表皺紋遍布,塊狀突兀,晶瑩可愛。此外還有「雪花」、「海蜇」、「荔枝」、「荷葉皴」等品種,多以象形命名。昆石總的看來是以雪白晶瑩,竅孔遍體,玲瓏剔透為主要特徵。
昆石的開采歷史很悠久,宋代《雲林石譜》中就已作介紹。它的採制大致要經過選坯、曝曬、沖洗、剔泥、雕琢、浸泡等復雜工藝,方能完成,又因數量一直很少,故頗為名貴。玉峰山高才82米,方圓不過三華里,經過上千年不斷采覓,現在山表已很難看到石坯了。
昆石一般大小僅尺許,大者極少見,據《清秘藏》作者介紹,他在嘉靖年間見到一塊昆石,高有丈許,方七八尺,下半部狀若胡桃塊,上半部乃雞骨片,色白如玉,玲瓏可愛,後被松江一大姓以八十千錢買去了。現崑山亭林公園有兩座一人高的昆石立峰,為明代舊物,一為「春雲出峋」,一為「秋水橫波」,陳列在顧炎武紀念館前亭子中。這二株巨石,窈窕玲瓏,竅孔遍布,是碩果僅存的巨峰佳品。更多的昆石小品則為民間所收藏,成為案幾清供之品。
5、萬三蹄 .........推薦度★★★
為周庄首選名菜,以精選的豬後腿為原料,配以佐料,經過煨煮或蒸燜而成。肉質酥爛脫骨,湯色醬紅,肥而不膩,咸甜相宜,香酥味美,十分可口。原為周庄過年、宴慶中主菜,意為團圓,後變為招待貴賓的上乘菜餚,傳為沈萬三家中待客必備的菜餚。
6、萬三菜莧 .........推薦度★★★
萬三菜莧採用周庄本地所產的、在春天採摘的嫩菜芯為原料,經過精心腌制,放於小甏,甏口用箬葉和黃泥密封,存放數月而成。清香撲鼻,既可生食,也可燒湯炒菜。配料:菜芯、食用鹽、白糖等。
7、 芡實 .........推薦度★★★
芡實是同里土特產的上品,產自同里西北盪的芡實(俗稱「雞頭米」)被譽為「水中人參」。據《本草綱目》記載,芡實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開胃助氣、止渴、益腎、治小便失禁等等。可作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紅棗、蓮子、桂圓更美味。
8、太湖蒓菜 .........推薦度★★★
蒓菜是一種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來野生於長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蘇南太湖、杭州西湖出產最多,也最著名。蒓菜的葉子呈橢圓形、深綠色,背面分泌出一種類似瓊脂的粘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葡萄糖等多種成份,可煮可炒,不僅是風味獨特的珍貴蔬菜,而且有清熱、潤肺、利尿、消腫、解毒、健胃、止瀉等功效。太湖蒓菜從明末清初開始人工栽培,生長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後水底的地下莖開始萌芽生長。在這個時節採摘的蒓菜嫩片稱為「春蒓菜」;「立夏」之後,氣溫上升,蒓菜生長旺盛,到「霜降可大量採摘,稱為「秋蒓菜」。目前,以東冊財團湖區和西冊消夏灣的蒓菜產量最多。每年夏秋,那裡大片地布滿了一簇簇蒓菜,連綿數華里,彷彿給碧清如鏡的太湖湖面綉上了翠綠的「花邊」,美不勝收。蒓菜除鮮蒓菜可食用外,還可以由食品廠加工成瓶裝或罐裝蒓菜保存或出口,太湖蒓菜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榮獲外貿優質產品稱號遠銷國外。用太湖蒓菜加輔料烹調而成的「是火蒓菜湯」、「芙蓉蒓菜」,滑嫩鮮美,清香誘人,是蘇式菜餚中的名菜,因此國內賓館、飯店、招待所對太湖蒓菜的需求日趨增加。人們還把太湖蒓菜比喻為思鄉之物。據《晉書》記載,歷史上有位名張翰的官吏,在北方想起江南的蒓羹,便棄官回鄉,這便是「蒓鱸之思」典故的由來。
9、 煽禽 .........推薦度★★
沙家浜煽禽有近100年歷史,已逐漸發展成為江南名產。其主要原料為草雞、草鴨,用沙家浜的傳統工藝,配以十餘種天然香料,採用現代真空包裝和滅菌技術精製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劑。該產品開袋即可食,並能保證在儲藏過程中不變質及保持原有獨特風味,為旅遊、家宴之佐餐和饋贈親友之佳品
緙絲是一種古老的手工藝術,以前被用來生產帝王後妃們的龍袍和霞帔,是一種通經繼緯的特殊手工織物。它以生絲作經線,彩色熟絲作緯線織造,在織品圖案與素地結合的地方,微顯高低,猶如摟刻而成,因而又稱為,「刻絲」緙絲織成的屏風、中堂、和服腰帶、日用物品是藝術精品。
蘇塌
蘇州生產的檀香扇、摺扇、絹官扇、紙團扇等製作精巧、外觀玲玫,富有藝術特色。特別是香氣四溢的檀香摺扇,運用刻花、拉花、燙花三種工藝,並飾以絲纓,顯得雍容華貴,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品。蘇州玉雕玉雕也是蘇州傳統的工藝,古代宮廷都聘請蘇州玉工為皇室琢造各種玉器。「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吳郡。」
蘇州玉雕
正在繼承這一優良傳統,重新煥發出青春。除了上述工藝品之外,其他如民族樂器、金銀細工、紅木器物、國畫顏料、字畫裝裱,也都是著名的蘇州工藝品。
蘇式糖果蜜錢
選料講究,製作精細,有獨特的配方和工藝。糖果的配料以松子、核桃、芝麻、瓜子仁為主,形成蘇式糖果的特色。蘇式糕點甜松糯韌、香軟肥潤、細膩酥脆是蘇式糕點的特點。它的品種繁多,不同式樣、不同餡心的達170多種。碧螺春綠茶是中國綠茶中的十六名茶之一。因其茶色碧綠鮮嫩、葉形捲曲如螺,又採摘干早春,故名。它以色、味、形全優的特點,並列為極品綠茶。茉莉花茶蘇州是全國茉莉花茶的重要產地,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蘇州的茉莉花茶香氣高雅、濃而不膩,深受顧客歡迎。
F. 中國九州的說法,古代有哪九州,不是冀州什麼的。 既然中國只能算一個州叫神州,那其他的叫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yan)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後來又有十二州說,即從冀州分出並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從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例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己亥雜詩中的第220首》)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九州」原是虛指,後來才逐漸具體化。從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寫作「A」,正象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之形,《說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當與《詩經·王風·關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與行政區劃無關。古時降水豐沛,人們往往居於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為居住區域的名稱,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陽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說,猶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類。「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確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諸侯」之「九」;一是虛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澤」、「九藪」、「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確指,而應是虛指。所以從本意上講,「九州」決非指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而當是眾多有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的總稱;由人之故,又引申為「全國」的代稱,猶「天下」、「四海」之謂。 到後來,「九州」終於具體化為九個大型的行政區劃。因在現有可靠資料中,具體的「九州」只見於戰國,而未見於春秋,所以其時間可能在戰國初期。 《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並州」。(《逸周書·職方解》與《周禮》全同,考慮到《周禮》較有系統,很可能是《逸周書》抄襲的《周禮》。)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曰:「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間為兗州,衛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 《尚書·禹貢》:「冀州」,「濟、河惟兗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荊及衡陽惟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爾雅·釋地》曰:「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漢南曰荊州,江南曰楊州,濟河間曰兗州,濟東曰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九州。」 書名 九州名稱
禹貢 冀 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爾雅釋地 冀 兗 徐揚荊豫 雍幽營
周禮職方 冀並兗青 揚荊豫 雍幽
呂覽 冀 兗青徐揚荊豫 雍幽
《淮南子·地形訓》曰:「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兗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申土。」 《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河圖》曰:「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東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開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東北咸州曰隱土,正東揚州曰信土。」 《初學記》卷八·州郡部·總敘·州郡·第一引《河圖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州八柱。昆侖之墟,下洞含右;赤縣之州,是為中則。東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宮州,又曰齊州,東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東曰陽州。」 上述材料雖然聯系密切,但區別也很明顯,尤其是前四條與後三條之間差異更大。如各條中均有弇州(或作兗州,弇、兗字通。《初學記》形訛作拾州),但前四條定位在濟、河間,後三條則定位在「正西」;冀州、陽州(形訛作揚州、楊州,陽古作陽)也是如此。所以上述材料應當基本分為兩派:前四條為一派,可暫稱為《周禮》派;後三條為一派,可暫稱為《河圖》派。 《周禮》派各家雖然也略有差異,但「九州」所包括的地域基本符合周朝的統治范圍,並且各州分布亦與漢晉分布大致相同,易於理解,並無多少疑點,疑點最多的是《河圖》派。《河圖》派既曰「正西弇州」,而弇州就在山東西部(或曰濟、河之間),古來如此,至今仍然,那「九州」范圍豈不只限山東地區了嗎?並且《河圖》派有八個州均按以東南西北確定的八個方位分布著,正中則是冀州。 也有人撰文,論證了自黃帝始的先夏氏族和夏氏族可能都起於山東,夏代中晚期乃漸西遷至於河南的觀點。如果這個觀點能夠成立,則《河圖》派的諸種疑點都能迎刃而解。如果禹治水等活動的范圍就在除膠東以外的山東地區,那根據茫茫禹跡所畫的九州(虛指)自然就只能限於山東。後來(戰國初期)九州具體化,如果明白真相的話(已有很多人不明真相了,如《左傳·昭公元年》),學者仍會將它限於山東,在山東境內尋找要確定為州名的地名。這是最合理的解釋。 並且,《河圖》派九州現在多能在山東境內找到地名來源。具體如下: 弇州,即今兗州。今市西30里有山名嵫山,大概因有奄國在附近,所以嵫山又名崦嵫山、奄山,為神話中日之所入。其上有神稱弇茲,《山海經·大荒西經》雲:「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茲。」西海即古之大野澤,在嵫山之西。弇州之名蓋源於此;台州(或訛作括州、柱州),《列子·黃帝》曰:「華胥氏之國在兗州之西,台州之北。」地難考實。或謂源於古台縣,《山東通志》卷三十三·疆域志·古跡一·濟南府·歷城縣條雲:「台縣古城,在縣東八十里,春秋齊邑,漢置縣,屬濟南郡。高帝六年,封東郡尉戴野為台侯。」在今濟南市東北30里,但台、台二字古異,疑非;玄州,《莊子·在宥》曰:「堯……流共工於幽都。」《尚書·堯典》曰:「流共工於幽州。」玄、幽意同,或即幽州,地難考實。或作濟州,泰沂山系之北古有濟水流過(今為黃河河道),依此而名濟州,亦通。薄州(一作咸州),山東東北部古有薄姑氏,《史記·周本紀》曰:「遷其(奄)君於薄姑」,在博興縣東北15里,薄州之名蓋源於此。 陽州,為神話中日之所出,山東東部古有陽國,《讀史方輿紀要》卷一·歷代州城形勢一雲:「沂水縣南有陽都城,古陽國。或曰,陽國本在今益都縣東南,齊逼遷之於此。」齊遷之事見《春秋·閔公二年》。益都今有河名陽水,萊州古有陽邱山(《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三十八·萊州府雲:「陽邱山在掖縣東南三十里,亦名馬鞍山。」(今名大澤山),都可能與陽國有關。陽州之名蓋源於此;神州,《河圖括地象》曰:「昆侖東南地方五千里,名神州,中有五山,帝王居之。」地難考實,惟《姓苑》雲:「琅邪有神氏」,不知是否有關;昂州(或作次州),地難考實;戎州,山東西南部古有徐戎,《左傳·隱公二年》雲:「公會戎於潛。」即是。戎州之名蓋源於此。 冀州,位居正中。文獻中言之較多,如《楚辭·離騷》曰:「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曰:「冀,九州中,謂今四海之內。」但均未指出具體所在。 現在所知最早與冀州結下關系的恐怕就是黃帝和蚩尤了。《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使應龍攻之冀州之野,……遂殺蚩尤。」《逸周書·嘗麥解》:「蚩尤乃逐(赤)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其它有關黃帝戰蚩尤的材料還有,《初學記》卷九引《歸藏·啟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鹽鐵論·結和》:「黃帝戰涿鹿,殺兩皞、蚩尤而為帝。」 赤帝即炎帝,又號大庭氏,在今曲阜市附近。空桑即窮桑,《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世不失職,遂濟窮桑。」杜預註:「窮桑,少皞之號也。……窮桑地在魯北。」窮桑很可能就是寧陽縣與曲阜、泗水兩縣交界處的小山脈。黃帝所居,即軒轅之丘,《山海經·海外西經》曰:「軒轅之國在(此)[其北],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一曰]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一曰]在軒轅國北。」既曰「不敢西射」,則軒轅丘當在窮山西,「一曰」者並不可靠。窮山即窮桑,地在「魯北」,可見軒轅之丘當在曲阜西北。《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曰:「封黃帝之後於鑄。」鑄後為蛇丘縣治,在今泰安市西南夏張鎮南故縣村,正在曲阜西北。既封其後於此,可能此即古軒轅之丘所在,至少不會太遠。涿鹿即蜀祿、燭龍、九淖,為古蜀族。《左傳·宣公十八年》曰:「楚於是乎有蜀之役。」杜預註:「蜀,魯地,泰山博縣西北有蜀亭。」在今泰安市西。可見這里遠古確有蜀族。又《山海經·大荒北經》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是謂燭龍。」章尾山即鍾山,又名舂山、東山。筆者曾據《穆天子傳》推證該山很可能即今蒙山山脈的主峰龜蒙頂。若果如此,則古蜀族當原在平邑縣東北一帶。 冀,金文作「B」正象雙角鬼臉人形。中國古有崇鬼風俗,冀州當即鬼州之意。梁《述異記》卷上曰:「有蚩尤神,俗雲人身牛(蹄)[首?],四目六手。……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正是鬼的形象。蚩尤被殺於冀州,看來應是被殺於他的老巢。赤帝、黃帝、窮桑、涿鹿既然都在汶泗上源,由此分析,蚩尤、冀州也應在汶泗上源范圍之內。《述異記》又曰:「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山東地區蚩尤遺跡很多,並且也有蚩尤戲,據馬德懷先生說:「早年山東泗水縣民間保存了此項傳統。」也可為證。 再具體說來,筆者曾據《穆天子傳》推證洋水很可能就是流穿今新泰市境內的今柴汶河,為汶河的支流之一。關於柴汶河,學界有一定爭議。依《水經·汶水注》,古柴汶河原名淄水,因流經柴縣故城(今新泰市柴城村)北而「世謂之柴汶河」,但其源頭並非今東周河,而是今羊流河。《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曰:「成人伐齊師之飲馬於淄者,」成在今寧陽縣東北90里,足證古柴汶河確名淄水,酈說當有所據。至於今東周河,《水經·洙水注》則以之為古洙水之源,西南流入泗水。但是今東周河與泗水之間隔有關山,不可能相通,也就是說今東周河不可能是古洙水的上源,而只能向西流注淄水(古柴汶河)。酈道元必是失察。至於《山東通志》言洙水之源在關山,且言小汶河(即今東周河)約在元明時匯奪淄水,那匯奪之前小汶河又流向哪裡呢?總不至於自淤成淵吧?所以小汶河當自古就是淄水的一條支流,其名可能曾是洋水。《歸藏·啟筮》曰:「蚩尤……出自羊水,」如果羊水就是洋水,蚩尤又在汶泗上源范圍之內,則羊水只能是以今東周河為源的今柴汶河,蚩尤只能在今新泰市境內。這是很有可能的。若果如此,冀州之地也就在今新泰市境內。 換個角度說,《漢書·地理志上》河東郡平陽縣條應劭注曰:「堯都也,在平河之陽。」《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甫謐曰:「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廣弘明集·對傅奕廢佛僧事》引古本《紀年》曰:「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由此可知,堯都平陽應無問題。那平陽又在哪裡呢?查閱文獻,古名平陽者共有四處:一在山西,《左傳·昭公廿八年》:「趙朝為平陽大夫,」《水經·汾水注》引古本《紀年》曰:「晉烈公元年,韓武子都平陽。」今臨汾市治;一在河南,《左傳·哀公十六年》曰:「衛侯飲孔悝酒於平陽,」今滑縣東南;兩在山東,《春秋·宣公八年》曰:「城平陽。」今新泰市治;《左傳·哀公廿七年》:「越子使後庸來聘,……盟於平陽。」杜註:「西平陽。」《水經·泗水注》引古本《紀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齊田肸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今鄒城市治。 堯在河南並無證據,所以滑縣之平陽為堯都的可能性很小,基本可以排除。堯在山東的證據則較多,因而新泰、鄒城兩處之平陽有一處為堯都是有可能的。進一步說,顧祖禹評論泰安州的形勢曰:「州北阻泰山,南臨汶水,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山東形勝,莫若泰山;泰山之形勝,萃於泰安。由此縱橫四齣,掃定三齊,豈非建瓴之勢哉!」而這種「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的形勢在泰安州中尤其體現在新泰縣(現設市)。據考古學研究,山東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海岱龍山文化的分布范圍乃是魯中南山地及其周圍一帶,新泰正處於該范圍的中心位置。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堯雖然可能起於今菏澤地區,但設都於新泰一帶,居中以馭四方卻是極有可能的。就此而言,僻處西南的鄒城是無法相比的,也就是說,如果堯在山東的話,其都平陽最大的可能是在新泰。堯在山西證據也較多,臨汾之平陽為堯都雖不能完全肯定,但也無法完全否定。但既然堯在山東比在山西的可能性更大,證據也更多,那堯都平陽之在新泰也就比在臨汾更具可能。綜而言之,新泰的平陽最有可能是堯都。《左傳·哀公六年》孔子引《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陶唐即堯的氏族,其在冀州既明,而都邑平陽最可能在新泰,也就是說古冀州最有可能是在今新泰市境內。 明白了這一點,《河圖》派九州的分布十分均勻、冀州被稱為「正中」的原因就好理解了。《河圖》派九州說也就並非無稽之談了。後來,據《孟子·萬章上》說:「舜……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史記·封禪書》正義引《世本》曰:「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可知,舜、禹皆可能都於堯都平陽,皆可能都於今新泰市境內。今市西有禹村鎮,歷史悠久,為這種可能又提供了一條佐證。為什麼要這樣呢?當然是與新泰的地理形勢(正中)有關了。近來學界已達成共識,周代所封夏後之杞曾長期居於今新泰境內。為什麼會如此呢?恐怕是與禹可能都此有關! 到了戰國時期,由於疆域的擴大、對古史的遺忘,人們已經很難讀懂實際保存了歷史真相的《河圖》派九州說了。於是便依據當時中國的版圖來誤讀和改寫它們,從而產生了《周禮》派九州說。甚至我們還可根據《周禮》派各家所保存的原貌的多少(如正東、正北、正西、正南、東南、東北等以方向定位置的詞語)來大體判斷其產生時間的早晚,即可能《周禮》最早、《呂氏春秋》其次、《禹貢》再次、《爾雅》最後。後來,鄒衍又提出大小九州說,「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這恐怕就是鄒衍既見兩種「九州」說而又不能解其乖異,遂折中而言的結果。
九州現在地理位置分劃
冀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地為白壤。
兗州,起自黃河下游、濟水,涉及河北、河南、山東,地為黑壤。
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
徐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地為紅色粘土。
揚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為潮濕泥土。
荊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為潮濕泥土。
豫州,起自中原、黃河下游,涉及河南、山東,地為柔軟的土,下層為肥沃而硬的黑色。
梁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地為黑色鬆散的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地為最上等的黃壤。
G. 和州的行政區劃
和縣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西北岸,地處東經118°04`—118°29`,北緯31°22`-32°03`,東與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東北與南京市浦口區一橋相隔、南臨無為縣、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全縣南北長約75公里,東西寬約36.4公里(窄處約17.5公里),總面積1412平方公里,人口65萬人,轄10鎮:歷陽鎮、沈巷鎮、白橋鎮、姥橋鎮、功橋鎮、西埠鎮、香泉鎮、烏江鎮、善厚鎮、石楊鎮,107個村委會,32個居委會。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縣城常住人口10萬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591560人,其中:歷陽鎮76759人,沈巷鎮36486人,西梁山鎮20340人,白橋鎮29159人,姥橋鎮28660人,西埠鎮31903人,烏江鎮37088人,石楊鎮22200人,雍鎮鄉26938人,螺百鄉16907人,五顯鄉19164人,聯合鄉31036人,功橋鄉22718人,南義鄉16467人,城南鄉35515人,腰埠鄉27027人,香泉鄉29609人,張家集鄉15658人,濮集鄉23641人,善厚鄉28918人,綽廟鄉15367人。
2001年8月,和縣轄14個鎮、7個鄉,375個村委會、19個居委會,面積1540平方千米:歷陽鎮、雍集鎮、沈巷鎮、螺百鎮、西梁山鎮、白橋鎮、姥橋鎮、功橋鎮、西埠鎮、香泉鎮、烏江鎮、善後鎮、石楊鎮、五顯集鎮;張家集鄉、聯合鄉、南義鄉、城南鄉、腰埠鄉、卜集鄉、綽廟鄉。
2004年,和縣由原21個鄉鎮調整為11個鎮、4個鄉:撤銷螺百鎮、西梁山鎮、濮集鎮、聯合鄉、南義鄉、張家集鄉;將原螺百鎮整建制並入沈巷鎮;將白橋鎮的周王、興隆、原西梁山鎮的大蔣3個村委會並入五顯集鎮;將原西梁山鎮的西梁山街居委會,大趙、張齊、三戶高、陳橋、西梁、徐庄6個村委會並入白橋鎮;將原聯合鄉的廟鎮、鄭蒲、東埂、新陶、羅韓、陶李、新廟、聯合、官林、官塘、紅光、三橋12個村委會並入姥橋鎮;將原南義鄉整建制並入功橋鎮;將西埠鎮的千壩、勝利、龍塔、五星和城南鄉的新河、天河、城東7個村委會並入歷陽鎮;將香泉鎮的孫堡、和平、龍興、長崗、白雲、工農、新建7個村委會並入西埠鎮;將原濮集鎮整建制和原張家集鄉的彪塘、周集、寶塔3個村委會並入烏江鎮;將原張家集鄉的張家集街居委會,星火二、吳仕、泉水、星火、三何5個村委會並入香泉鎮;將原聯合鄉的瀏塘、龍華、劉祥3個村委會並入城南鄉。2004年底,和縣轄11個鎮、4個鄉:沈巷鎮、五顯集鎮、白橋鎮、姥橋鎮、功橋鎮、歷陽鎮、西埠鎮、烏江鎮、香泉鎮、善厚鎮、石楊鎮、城南鄉、雍鎮鄉、腰埠鄉、綽廟鄉。
2005年,撤銷城南鄉、雍鎮鄉、五顯集鎮、腰埠鄉、綽廟鄉;將原城南鄉整建制並入歷陽鎮;將原雍鎮鄉整建制和五顯集鎮的黃山寺、五顯集2個居委會及孫庄、寶圩、民安、大葛、丁陳、大蔣6個村委會並入沈巷鎮;將原五顯集鎮的興隆村委會並入白橋鎮;將原西埠鎮的新建、工農、孫堡3個村委會並入香泉鎮;將原腰埠鄉整建制並入西埠鎮,將原西埠鎮的新建、工農、孫堡3個村委會劃出;將原綽廟鄉整建制並入石楊鎮;保留姥橋鎮、功橋鎮、烏江鎮、善厚鎮等4個鎮。區劃調整後,和縣轄10個鎮。
2011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函〔2011〕84號),拆分巢湖市,所屬和縣(除沈巷鎮)和含山劃入馬鞍山市。後經馬鞍山市研究決定,將和縣的姥橋鎮和白橋鎮確定為馬鞍山長江大橋「橋西經濟區」,實行人員、財政、物資三獨立。至此,和縣下轄7個鎮,分別為:歷陽鎮、烏江鎮、香泉鎮、功橋鎮、石楊鎮、善厚鎮和西埠鎮。
H. 最近迷上了三國,對其歷史很有興趣。想了解下,當時九個州那幾個郡,各個郡又有那幾個縣。 感激不盡
建安元年(196年)主要的割據州牧有曹操據兗州,公孫度據遼東,劉虞、公孫瓚據幽州,袁紹據冀、青、並三州,袁術據揚、豫二州,陶謙據徐州,劉表據荊州,劉焉據益州。還有些雖非州牧,也據地自雄,如孫策據江東,韓遂、馬騰據涼州,張魯據漢中。
1,三國時期的行政區域
三國
東漢十三部州(三國行政區域)
1/司隸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陽市東)轄區,今陝中部,秦西南部及豫西部。稱為「司州」。到東漢時,司隸校尉部成為正式行政區,治所在首都洛陽,管轄范圍更大,包括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河南尹、弘農郡、河內郡、河東郡,相當於現在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和陝西渭河平原,並列為東漢十三州之一,故也稱司州。
2/豫州:治所 譙(qiáo,皖亳縣)轄區,今豫南部、東部、皖北部、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三國的曹魏時期, 三國-魏-兗州、豫州、揚州(公元262)
豫 西晉-兗州、豫州(公元281)
州的治所在安城,下轄潁川郡、陳郡、魯郡、汝南郡、譙郡、弋陽郡、陽安郡、襄城郡、汝陰郡9郡,以及梁國、沛國2國。
3/兗州:治所 昌邑(今魯金鄉縣西北)轄區,今山東西南部,豫東部和蘇西北角。轄濮陽國、東平國、濟北國、泰山郡、陳留郡、濟陽 西晉-兗州、豫州(公元281)
郡、任城國、高平國(治昌邑,轄瑕丘、金鄉、巨野……等)八郡國五十六縣。
4/徐州:治所 郯(tán,魯郯城縣西南)轄區,今魯東南部,蘇北部及皖東北角。琅琊郡:臨沂市 日照市
彭城國:徐州市
東海郡:棗庄市 連雲港市
下邳國:宿遷市 淮安市
廣陵郡:揚州市 鹽城市 泰州市
5/青州:治所 臨錙 轄區,今魯北部及冀東南西角。樂安國:濱州市 東營市
濟南郡:濟南市
齊國: 淄博市
北海國:濰坊市
東萊郡:青島市 煙台市 威海市
6/涼州:治所 隴(甘肅清水縣北) 轄區,今甘東東部。涼州轄郡、國十二,縣九十八。涼州治所隴縣,在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三國營魏移治姑臧縣,在今甘肅武威縣。轄境相當於今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陝西西部。 涼州所轄郡國:隴西郡、漢陽郡、 武都郡、金城郡、安定郡、北地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張掖屬國、居延屬國。
7/並州:治所 晉陽(太原市西)今陝北部,秦大部及內蒙之一隅。 東漢-並州
西漢-朔方、並州
漢武帝元封中年置並州刺史 西晉-冀州、並州(公元281)
部,為十三州部之一,領太原、上黨、西河、雲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東漢時,並州始治晉陽,建安十八年(213年)並入冀州。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復 三國-魏-冀州、並州(公元262)
置,領太原、上黨、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六郡,仍治晉陽。
8/冀州:治所 鎬(hào)(冀柏鄉縣北)轄區,今冀西南部。冀州下設信都、常山、中山、河間、清河、趙國、巨鹿、渤海、魏九個郡(國)。信都郡(相當於現在的地區級)領信都、阜城、扶柳、南宮、經、武邑、觀津、堂陽、武遂、下博、饒陽、安平、深澤十三個縣。信都郡和信都縣兩級治所都在信都(今冀州舊城)。現在的冀州市境內設置三個縣,即:信都縣(今冀州市舊城)、扶柳縣(今冀州市扶柳城)、辟陽縣(今冀州市安興一帶)。 黃初二年(221年),魏國劃分為冀州等諸州(相當於今省級),曹丕將冀州的治所從鄴遷到了信都(今冀州市舊城),冀州下轄安平、趙國、巨鹿、平原、渤海、章武、河間、高陽、博陵、清河、中山、常山、樂陵等十三個郡(國)。安平郡下設信都等諸縣,安平郡治所在信都(今冀州市舊城)。
9/幽州:治所 薊(jì,北京城西南)。轄區 今冀北部,遼、吉各一隅。在燕地置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 三國-魏-幽州(公元262)
漢高 西晉-幽州、平州(公元281)
祖時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設燕國。漢武帝設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諸郡國。武帝開邊,置玄菟、樂浪等郡,亦屬幽州。 東漢時,轄郡、國十一,縣九十。幽州治所在薊縣,治所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區西南部的廣安門附近。
10/揚州:治所 歷陽(皖和縣,後遷壽春) 轄區 今蘇南部、皖中南部,浙、閩、贛三省。這個刺史部下轄九江郡、丹陽郡、廬江郡、會稽郡、豫章郡及六安國等五郡一國,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又從會稽郡中析出吳郡(范圍為太湖流域及今浙江省西北部),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公元88年,六安國並入廬江郡。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
11/荊州:治所 漢壽(湘常德市東) 轄區 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於是荊州共轄九郡。
12/益州:治所 雒(luò,川廣漢市,後綿竹,再成都) 轄區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及鄂、甘各一隅。州治在雒縣,在後來的幾百年時間內,先後分置蜀郡、犍為、朱提、越雋、牂柯、建寧、永昌、漢中、廣漢、梓潼、巴郡、巴西、巴東、益州等郡,下轄146縣,屬蜀地。約於今四川、貴州、雲南及陝西漢中盆地。
13/交州:治所 廣信(桂梧州市)。交州設有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共九個郡在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時,交州在士燮的統治下,成為相對而言和平安定的地區,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許多中原人士移入當地,如許靖、袁沛、鄧小孝、徐元賢、張子雲、許慈、劉巴、程秉、薛琮、袁忠、桓邵等。
查看文章
東漢105郡國與今城市對照表2009-10-14 19:50司隸校尉部
河南尹:洛陽市 鄭州市
京兆尹:西安市 咸陽市 渭南市 商洛市
左馮翊:銅川市
右扶風:寶雞市
弘農郡:三門峽市
河東郡:運城市 臨汾市
河內郡:焦作市 鶴壁市 安陽市 新鄉市 濟源市
並州刺史部
太原郡:太原市 晉中市
上黨郡:長治市 晉城市
上郡: 榆林市 延安市
雁門郡:朔州市 大同市
西河郡:呂梁市 鄂爾多斯市
雲中郡:呼和浩特市
朔方郡:巴彥淖爾市
五原郡:包頭市
兗州刺史部
東郡: 濮陽市 聊城市
陳留郡:開封市
濟陰郡:菏澤市
任城國:濟寧市
泰山郡:泰安市 萊蕪市
豫州刺史部
潁川郡:許昌市 平頂山市 漯河市
汝南郡:駐馬店市 阜陽市
陳國: 周口市
沛郡: 淮北市 亳州市 宿州市
梁國: 商丘市
冀州刺史部
趙國: 邯鄲市 邢台市
常山郡:石家莊市 陽泉市
安平國:衡水市
中山國:保定市
渤海郡:滄州市
青州刺史部
樂安國:濱州市 東營市
濟南郡:濟南市
齊國: 淄博市
北海國:濰坊市
東萊郡:青島市 煙台市 威海市
徐州刺史部
琅琊郡:臨沂市 日照市
彭城國:徐州市
東海郡:棗庄市 連雲港市
下邳國:宿遷市 淮安市
廣陵郡:揚州市 鹽城市 泰州市
荊州刺史部
南陽郡:南陽市 隨州市
南郡: 荊州市 宜昌市 襄樊市 荊門市 恩施州
江夏郡:武漢市 信陽市 黃岡市 咸寧市 孝感市 鄂州市 仙桃市 潛江市 天門市
桂陽郡:郴州市 韶關市
武陵郡:張家界市 懷化市 湘西州
零陵郡:桂林市 永州市
長沙郡:長沙市 岳陽市 益陽市 湘潭市 株洲市 邵陽市 衡陽市 婁底市 新余市
揚州刺史部
吳郡: 蘇州市 無錫市 常州市 鎮江市 杭州市 嘉興市 湖州市
會稽郡:寧波市 紹興市 金華市 台州市 舟山市 溫州市 衢州市 麗水市 福州市 廈門市 泉州市 漳州市 莆田市 寧德市 南平市 三明市 龍岩市
丹陽郡:南京市 馬鞍山市 蕪湖市 銅陵市 宣城市 黃山市 池州市
廬江郡:安慶市 六安市
九江郡:淮南市 蚌埠市 合肥市 滁州市 巢湖市
豫章郡:南昌市 九江市 景德鎮市 上饒市 鷹潭市 撫州市 宜春市 萍鄉市 吉安市 贛州市
益州刺史部
漢中郡:漢中市 安康市 十堰市 神農架林區
廣漢郡:綿陽市 德陽市 廣元市 遂寧市
蜀郡: 成都市
蜀郡屬國:雅安市
犍為郡:內江市 瀘州市 資陽市 樂山市 眉山市 自貢市 宜賓市
犍為屬國:六盤水市 昭通市
越巂郡:涼山州 麗江市 攀枝花市
益州郡:昆明市 曲靖市 大理州 怒江州 楚雄州 紅河州 玉溪市 保山市
牂牁郡:貴陽市 遵義市 安順市 畢節地區 黔西南州 黔南州 黔東南州 文山州
巴郡: 重慶市 南充市 巴中市 達州市 廣安市
永昌郡:大理州 怒江州 德宏州 臨滄市 普洱市 西雙版納州
涼州刺史部
武都郡:隴南市
金城郡:蘭州市 西寧市 海東地區 臨夏州
漢陽郡:天水市 定西市
隴西郡:臨夏州
安定郡:中衛市 固原市 平涼市
北地郡:銀川市 石嘴山市 吳忠市 慶陽市
武威郡:武威市 白銀市
張掖郡:張掖市 金昌市
酒泉郡:酒泉市 嘉峪關市
幽州刺史部
廣陽郡:北京市 廊坊市
上谷郡:張家口市
漁陽郡:天津市
右北平郡:唐山市
遼西郡:秦皇島市 朝陽市 葫蘆島市 阜新市
遼東郡:大連市 鞍山市 遼陽市 本溪市 丹東市 營口市
遼東屬國:錦州市 盤錦市
玄菟郡:沈陽市 撫順市 鐵嶺市
交州刺史部
南海郡:廣州市 深圳市 東莞市 佛山市 中山市 珠海市 江門市 清遠市 惠州市 汕頭市 潮州市 揭陽市 汕尾市 梅州市 河源市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鬱林郡:南寧市 柳州市 百色市 河池市 崇左市 貴港市 來賓市
蒼梧郡:梧州市 賀州市 肇慶市 雲浮市
合浦郡:湛江市 茂名市 陽江市 北海市 欽州市 玉林市 防城港市
註:判斷一城市屬何郡以該城市政府駐地為准,其所轄地不一定全部位於該郡。東漢部分郡國境內不包含有今市治所。由於東漢總體領土面積小於當代,故很多地方當時未設郡,比如青藏地區以及東北大部。東漢相對於西漢領土面積有所萎縮,主要體現在朝鮮地區以及燕山以北地區。
I. 香港馬鞍山雍華庭
該是:
香港馬鞍山
翠雍華庭
Monte Vista
地址:馬鞍山沙安街9號
入伙日期:2000
發展商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期數:1
座數:12
總單位數量:1606
每層伙數:2 7
呎吋:599' - 1662'
J. 馬鞍山紅木傢具去哪買啊
馬鞍山紅木主要集中在2個賣場,紅星美凱龍國際傢具有3-4家,玉龍,友聯,潤禾等,不過裡面的東西價格偏高,只是店面裝修燈光效果不錯引起傢具賣相不錯。主要推薦南方嘉園國際傢具2號館三樓,有4家,有年年紅,福臻堂,森喜源還有一家記不得名字,材料品種款式都比紅星的多,價格也相對實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