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財政轉移支付與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題答案

財政轉移支付與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題答案

發布時間:2021-08-23 06:23:02

㈠ 請問如何搜索論文的國外資料啊,我的題目是財政轉移支付方面的。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與和諧社會建設

今年6月底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審議了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受國務院委託所作的關於規范財政轉移支付情況的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今天向社會公布了部分出席和列席人員提出的審議意見和建議。

出席和列席此次常委會會議的人員普遍認為,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施十多年來,對於增強中央宏觀調控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在加強和改進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工作、完善轉移支付體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緩解中西部地區的財政困難、均衡地區間財力差異、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同時,出席和列席人員對規范財政轉移支付情況報告提出4個方面的具體意見和建議:

——財政轉移支付要重點用於改善民生。平衡地區間財力差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首要目標,但目前這個目標還遠沒有實現。欠發達地區財力不足問題突出,民生領域投入有待加強。建議財政轉移支付要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傾斜,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專項轉移支付要進一步向教育、醫療、社保和「三農」等民生領域傾斜,增加投入;研究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指標體系,以便對財政轉移支付的成效進行量化評價,推動財政轉移支付工作的改進;

——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在目前我國地區間財力、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的情況下,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更好地體現轉移支付制度的公平性。建議在轉移支付資金的結構安排上要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將目前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52∶48的結構逐步調整到合適的比例;不斷完善標准收入和標准支出的測算方法,確保一般性轉移支付分配的公平性;

——加快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目前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設置了很多,表面上看很清楚,實際上到了下面就是「一鍋粥」。項目交叉重復,資金分配零散,使用效率有待提高。建議集中力量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大幅度壓縮和減少項目數量;有關部門要增強全局和服務觀念,克服部門本位觀念,加強溝通合作,共同做好專項轉移支付工作;減少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中要求地方提供配套資金的做法,特別是對貧困和少數民族地區應免除配套資金;具有項目審批權的部門要認真做好項目設置前的調研工作,確保專項資金用在必要的地方;

——加強對財政轉移支付的管理監督。轉移支付資金和用途的公開、透明以及接受人大和社會各界監督,應該作為財政轉移支付工作的一項重要原則予以貫徹。

㈡ 如何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轉移支付體制亟待規范

······ 現行轉移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 按照轉移支付的項目劃分,我國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的轉移支付包括財力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稅收返還及體制補助四種方式。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又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縣鄉財政獎補資金、調整工資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和年終結算財力補助等方式。 1994年後轉移支付的方案設計對分稅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平衡各地區財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轉移支付方式的弊端也顯現出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轉移支付形式過多,相互之間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將轉移支付分為均衡化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種形式,且一般性轉移支付占轉移支付的絕大部分。而我國轉移支付形式過多,且各種形式的轉移支付在均衡化的過程中有所交叉,管理混亂。 稅收返還的制度設計不利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進行。 新體制下採取的稅收返還制度,是在保證既得利益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對1994年的「分稅制」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央對地方上劃的稅收按基期年如數返還,並逐年遞增,稅收額多的地區得到的返還額多,其財力充裕,而稅收額少的地區得到的返還額少,財力依舊不足。稅收返還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比例較大,2002年稅收返還佔到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規模的41%,2005年稅收返還也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規模的33%。這種對所有地區無差別的基數稅收返還,不僅未解決因歷史原因所造成的財力分配不均和公共服務水平差距大的問題,反而在新體制下肯定了這一差距,這也不利於緩解地方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 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過小,且其制度設計也有待完善之處。 一般性轉移支付額主要按照各地標准財政收入和標准財政支出差額以及轉移支付系數計算確定。2005年一般性轉移支付只佔轉移支付總額的10%。各地區標准財政收入由地方本級標准財政收入、中央對該地區稅收返還的財力轉移支付構成。地方本級標准財政收入主要根據各稅種的稅基和稅率計算確定。各地區標准財政支出由該地區行政公檢法支出、教育部門支出、農林水等其他部門支出等經濟性支出構成,根據標准財政供養人數和全國統一支出水平等因素,按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其他經常性支出項目分別計算確定。轉移支付系數參照當年一般性轉移支付總額、各地區標准支出大於標准收入的收支差總額以及各地區財政困難程度確定。 就計算各地的標准財政收入而言,由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是在掌握地方既有財力的基礎上的均等化,由於既有財力不僅包括稅收收入、中央對地方的稅收返還等項目,還應包括沒有列入預算的其他收入,比如土地出讓金收入,而且沒有列入預算的這部分收入在個別省份比例還比較大,有的地區列入預算的收入和沒有列入預算的收入之比已經達到了1:1的比例。因此,對地方既有財力掌握不全面,均等化的作用大大減弱了。就計算標准財政支出而言,由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終級目標是使每個人享受到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因此應當將花費在每個人身上的財政支出即人均財政支出也作為計算標准財政支出的依據,而不是僅將財政供養人數及其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作為依據。專項轉移支付規模過大,且運行不規范。 專項轉移支付是著眼於解決地區間具有外溢性的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務的提供問題,著眼於國家宏觀調控、促進各地協調發展和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的政策目標,但是,目前對專項轉移支付的准入不甚明確,專項轉移支付規模過大。2005年,專項轉移支付的數額為3517億元,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數額的31%。另外,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設置交叉重復、分配製度不夠完善、資金投向較為分散。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中央財政分配的239項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中,有41項內容交叉重復,涉及資金156.37億元;有65項沒有管理辦法或管理辦法未公開,涉及資金705.89億元,占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總額的20%。按項目分配的專項轉移支付有71項(不包括預算內基本建設和國債投資項目),涉及資金545.55億元,具體分配到44149個項目,其中10萬元以下的項目8825個,平均每個項目4.36萬元。 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尚不完善。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主要解決中央與省級的財政關系,省以下的財政體制包括轉移支付制度尚未作統一規范。近年來,各盛自治區、直轄市參照中央對省級的轉移支付辦法建立了省對市縣的轉移支付辦法。但是,由於缺乏法律基礎,從整體上看,制度建設比較滯後,省以下縱向財力差距和省內橫向財力差距不斷拉大,基層財政運行困難。因此,迫切需要完善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建議 試行縱向轉移與橫向轉移相結合的模式。 世界各國大都實行單一的縱向轉移模式,即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模式,只有德國、瑞典和比利時等少數國家實行縱向與橫向混合的轉移模式,即在實行縱向轉移支付的同時,還實行橫向轉移的轉移支付。我國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差距過呂,中央財力又十分有限,單靠中央對地方的縱向轉移,實現地區間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將會曠日持久,遙望無期,難以實現。我國東部發達省區支援西部不發達省區已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基礎,如發達省區與西藏、青海等省區之間的對口支援,只是尚未形成制度,更何況目前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已接近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有條件、也有義務從財力上支持不發達地區的發展。東部發達地區支援中西部不發達地區,有利於加快地區間的協調發展,提高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從而最終也有利於東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可以在目前以縱向轉移模式為主的同時,試行橫向轉移支付。完善轉移支付形式。第一,取消稅收返還和體制補助。 稅收返還的制度設計為1994年的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是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種制度維護了地方的既得利益,是舊體制的延續,同時稅收返還的數量巨大,不利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因此,不能將其永久化和固定化,甚至擴大化。目前已經具備了取消稅收返還的條件。為了減少阻力,可以規定一個過渡期(比如3-5年),分步實施,逐步到位。 體制補助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從舊的財政分級包干體制中延續下來的轉移支付形式,屬性和政策目標不很明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形式的均衡化效果進一步減弱。2005年,中央對地方的體制補助為386億元,僅佔2005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的3.4%,建議盡快取消體制補助,將其並入一般性轉移支付。 第二,調整財力性轉移支付。 根據《〈關於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的名詞解釋》的說法,「現行財力性轉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轉移支付、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縣鄉財政獎補資金、調整工資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年終結算財力補助等。地方可以按照相關規定統籌安排和使用上述資金。」除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外的其他類型的財力性轉移支付都是因為中央出台某項政策導致地方財力不足引起的,或者用於某些專門事項的。因此,從形式上看,這幾項財力性轉移支付具有專項轉移支付的特徵。但是,在使用中,這部分資金主要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用於彌補地方的財力不足,在資金的使用上沒有具體嚴格的規定。因此,從性質上講,這些資金都應列入一般性轉移支付。事實上,這些轉移支付都是由於政策調整造成的,如果每出台一項政策,就增加一項財力性轉移支付,勢必會造成財力性轉移支付的混亂和不規范。因此,應當將財力性轉移支付整合為一項統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按照因素法,使用一個全面的轉移支付計算公式,確定中央對各個地方的轉移支付數額。在確定標准財政收入的時候,應當全面衡量地方財政的收入能力,將預算沒有反映到的財力反映進來。在確定標准財政支出的時候,不僅應當考慮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等指標,更應當將總人口、可居住面積、地理環境狀況等指標反映在內。 第三,科學界定專項轉移支付標准,控制准入條件和規模。 首先,要科學界定專項轉移的標准,即要明確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列入專項轉移支付。通常來看,列入專項轉移支付的項目,應是具有外溢性、突發性、特殊性、非固定性等特徵的項目。例如,跨地區的大江大河的治理,防護林帶的建設,突發性的自然災害和疫情的救治,特困縣的脫貧救濟,中央委託地方的項目等。根據專項轉移支付應具備的上述特徵,像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和一般性的扶貧等支出都不應列入專項轉移支付的范疇。其次,要控制專項轉移支付規模。專項轉移支付,只能是次要的、輔助的形式,因此規模不能過大,當然,如果把准入的條件限制在具有上述特徵的項目內,其規模必然不可能過大。再次,列入專項轉移的項目要經過科學論證和一定的審批程序。另外,要加強對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監督檢查和績效評估,防止被截留、挪用,提高其使用效果。

㈢ 財政學畢業論文題目想不出來,有去年畢業的師兄師姐嗎

1 促進我國創業板市場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 2 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財政政策研究 3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選擇
4 積極財政政策下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與化解 5 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問題研究 6 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財稅政策選擇 7 當前我國財政政策實施效果及對策建議 8 公共物品市場化提供問題探討 9 論我國公共物品供給方式的改革 10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創新研究
11 我國公共物品供給的城鄉差異及統籌發展研究 12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制度淺析 13 淺析政府公共服務的績效評價問題
14 公共服務均等化與財政轉移支付結構的調整 15 我國農村基礎設施供給效率問題探討 16 我國公用事業財政補貼改革研究 17 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財政思考 18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與地方財政風險防範研究 19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國際比較及啟示 20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及對策分析
21 轉變地方政府職能提高地方財政效率研究 22 後農業稅時代農民的增收問題研究 23
減少農村貧困對策研究
24 農村綜合改革與財政關系問題研究 25 構建我國新型農村公共財政體制的思考 26 完善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問題探討 27 不發達地區農村反貧困的財政政策選擇 28 關於土地財政問題的研究 29 關於民生財政的探討
30 論公共財政與民生財政的關系
31 我國公共財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 32 論我國財政公共選擇與決策制度的完善 33 論我國財政的民主化與法制化建設 34 社會保障稅費改革研究 35 關於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的研究 36 我國教育支出效率探討
37 我國財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8 提高我國行政管理支出效率的思考 39 我國高等教育經費投入機制研究 40 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改進
41 我國行政管理支出增長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42 國債適度規模及風險探討 43 我國城市低保制度建設分析 44 我國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研究 45 社會保障基金運營風險防範的思考 46 論我國復式預算改革中存在問題 47 完善部門預算編制的思考 48
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初探

㈣ 財政轉移支付的主要政策目標是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對嗎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是由於中央和地方財政之間的縱向不平衡和各區專域之間的橫向不平衡而產生屬和發展的,是國家為了實現區域間各項社會經濟事業的協調發展而採取的財政政策。
財政轉移支付最主要的區域補償政策,也是世界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實踐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政策工具。它在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上能夠轉移和調節區域收入,從而直接調整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協調、不平衡狀況。
因此我認為,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財政轉移支付的目標之一,其重要目標是縮小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

㈤ 任強的科研成果

1.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經濟研究參考》2010年第47期。
2.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基本公共服務,《時事報告》2010年第8期。
3.進一步完善我國創業投資稅收政策,《涉外稅務》2010年第8期。
4.中小銀行發展環境問題研究文獻綜述,《甘肅金融》2010年第8期。
5.國外納稅服務的經驗及啟示,《經濟縱橫》2010年第6期。
6.完善我國教育投入稅收政策的建議,《稅務研究》2010年第6期。
7.公共服務投入、產出和效果在區域之間的差異:基於中美兩國的比較,《財政研究》2010年第4期。
8.匯率波動牽扯產業發展:由製造業和服務業生發,《改革》2010年第4期。
9.深化我國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財政監督》2010年3月。
10.創業投資組織的法律形式及稅收政策建議,人大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10年第3期。
11.中國省際公共服務水平差異的變化:運用基尼系數的測度方法,人大復印資料《財政與稅務》2010年第2期。
12.中國省際公共服務水平差異的變化:運用基尼系數的測度方法,《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第11期。
13.創業投資組織的法律形式及稅收政策建議,《甘肅金融》2009年第10期。
14.公共服務「減貧」:理論、問題及對策,《財政研究》2009年第10期。
15.中國財政現代化道路,載《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1949~2009)(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16.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人大復印資料《財政與稅務》2009年第10期。
17.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8月版。
18.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稅務研究》2009年第8期。
19.積極財政政策與公共服務「減貧」,人大復印資料《財政與稅務》2009年第4期。
20.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基層財政解困:以山東省山亭區為例,《山東經濟》2009年第2期。
21.地方政府發債利於規范地方政府行為,《中國財經報》2009年2月24日。
22.積極財政政策與公共服務「減貧」,《中國財經報》2009年1月13日。
2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稅收政策研究報告,載《中國稅務年鑒2008》,中國稅務出版社2009年2月版。
24.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稅收政策研究,載《中國稅務年鑒2008》,中國稅務出版社2009年2月版。
25.中國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指標體系的構建,《財貿經濟》2008年第6期。
26.稅收在收入分配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稅務研究》2007年第10期。
27.公共服務均等化:理論、問題與對策,《財貿經濟》2007年第8期。
28.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研究,《稅務研究》2007年第4期。
29.論為納稅人服務,《財貿經濟》2006年4期。
30.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7年第58期。

㈥ 急求專業英語翻譯!「公共服務均等化與財政轉移支付結構的調整」

the public service equalization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fiscal transfer payment
我改了。

閱讀全文

與財政轉移支付與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題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