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務員在公共服務時的不良作風有哪些
有的公務員熱衷於「協調」。社會上流行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寬,吃點喝點、動作快點,不吃不喝、啰里啰唆」就是這種不良風氣的寫照。社會公眾到機關辦事,不管大小、難易,都要「協調」一番,請吃請喝、請娛請樂、請玩請耍,有的在本地「協調」一下還不行,還要到祖國的名川大山去「考察」,個別甚至還得到世界各地去「學習借鑒一下」。「協調」得好、照顧得周到細致體貼的,辦事就順就快,不「協調」或者「協調」沒到位的事情就難辦。
有的部門或者公務員對能給本部門和個人帶來「好處」的審批事項緊抱住不放,或明放暗不放;有的以依法行政為借口,通過制定部門規范性文件,擅自增設行政許可或審批項目、條件、收費和年檢等;有的利用行政審批、政府采購、執法監督等方面的權力搞權錢交易,或參與、干預企事業單位的經營活動謀取非法利益;一些不法商人盯住公務員手中的權力,使出各種手段拉攏腐蝕,搞官商勾結,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有的公務員熱衷於「折騰」。管理部門多頭、政出多門、職能交叉、檢查重復、相互協調配合不足是造成公務員「折騰」社會公眾的根本原因。
公務員依法加強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項的監督管理,本是其履行公職的正常行為,但往往是今天這個部門檢查,明天那個部門檢查;今天你檢查這方面,明天我又檢查另一方面;你檢查的情況不通報我,我檢查的情況也決不告訴你。這種名目繁多、走馬觀花式的檢查等亂折騰、瞎折騰,使社會公眾疲於和難於應付。
有些部門和公務員喜歡「踢皮球」,一個部門踢給另一部門,單位內部、公務員之間踢來踢去,把人家從這個「門」踢到那個「門」,又從那個「門」踢到這個「門」,職責內的工作互相推諉,讓社會公眾摸不著北,滿頭霧水。比如在接待處理群眾合法信訪的過程中,信訪人所在單位或行業管理部門、信訪部門、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把信訪人踢來踢去的現象不是個別地方的個別現象,把簡單的問題越「踢」越復雜,解決難度也越「踢」越大。
有的公務員熱衷於「刁難」。比如該一次性告知的事項不是一次性告知,甚至多次都不給社會公眾說明白講仔細;能當時辦完的事項會找出各種理由拖著慢慢辦理;明明離下班還有一個小時就借口有其他公務而要求被服務者改天再來。凡此種種刁難行為,就是對該辦的事不給辦理,能即時辦結的事拖著不辦,看人辦事,看權力辦事,看「來頭」辦事,根本不管你來自何方、費了多大工夫才找到這個「衙門」要求享受應該有的公共服務!
部門和公務員在提供公共服務時沒有或者少有時間、效率等概念,往往要在「踢來踢去」中「協調」一陣子,如果部門、個人的一己之私還沒實現的話又會折騰來折騰去,左刁難右刁難,不知不覺中多少時光流逝,多少機遇喪失,何來工作的高效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此外,部分公務員缺乏從政道德,不務公事,不想或少想責任;有的事業心不強,心浮氣躁、無心作為;有的工作能力不適應需要,無力作為;有的居功自傲、不思進取;有的熱衷功名,欺上瞞下等,都是公務員在提供公共服務時的種種不良表現。
㈡ 公務員公共服務的行為規范要求有哪些
《國家公務員行為規范》是公務員履行基本義務和重要責任的根本要求」,「它從政治要求、思想品德、廉政勤政、秉公執法等方面對公務員的行為作出規定,明確規定了公務員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國家公務員行為規范》以公務員履行職責、執行公務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為主,兼顧公務員作為社會人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對群眾反映的公務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容易滋生腐敗的行為也作了約束性規定,主要有八個方面的內容:政治堅定、忠於國家、勤政為民、依法行政、務實創新、清正廉潔、團結協作、品行端正。
1.政治堅定
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堅定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忠於國家
熱愛祖國,忠於憲法,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的團結,維護政府形象和權威,保證政令暢通。遵守外事紀律,維護國格、人格尊嚴,嚴守國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國家利益的言行作斗爭。
3.勤政為民
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勤奮工作,鑽研業務,甘於奉獻。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熱愛人民,忠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改進工作作風,講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自覺做人民公僕,讓人民滿意。
4.依法行政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按照規定的職責許可權和工作程序履行職責、執行公務,依法辦事,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不濫用權力,不以權代法,做學法、守法、用法和維護法律、法規尊嚴的模範。
5.務實創新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說實話,報實情,辦實事,求實效,踏實肯干。勤於思考,勇於創新,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大膽開拓,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6.清正廉潔
克己奉公,秉公辦事,遵守紀律,不徇私情,不以權謀私,不貪贓枉法。淡泊名利,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愛惜國家資財,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
7.團結協作
堅持民主集中制,不獨斷專行,不搞自由主義。認真執行上級的決定和命令,服從大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團結一致,勇於批評與自我批評,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8.品行端正
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崇尚科學,破除迷信。學習先進,助人為樂,謙虛謹慎,言行一致,忠誠守信,健康向上。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舉止端莊,儀表整潔,語言文明,講普通話。
㈢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簡單地說就是政府依照法律規定和法定程序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公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服務,內容包括政府行政審批,社會公益事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交通通訊、水電煤氣、社會保障、養老保險、文化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
政府對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主要是通過政府對社會依法管理實現的。政府職能轉變為服務型政府以後,政府主要角色就是依法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
從公共服務的內容看,公共服務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公共服務的主體看,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主要是政府,也包括一些企業和社會組織,隨著社會的發展如行業協會和農村合作組織等社會組織也參與到社會公共服務中來,成為公共服務的新的主體。從公共服務的客體看,接受公共服務的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全體社會成員都應當是公共服務的受益者。從公共服務的目的看,公共服務主要突出了一個「公」字,突出了為社會大眾提供社會化公共服務的社會公益性質。公共服務的主要特徵是社會性和公益性。
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和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政府是國家機器,政府對社會的管理和服務主要通過國家公務員來實現,由國家公務員代表政府依法行使管理權力,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政府對社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其實就是國家公務員對社會依法進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由此可見,基層公務員的公共服務能力,應當是基層公務員代表基層政府依據法律要求和法定程序,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為社會公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社會公共服務的技能和本領。基層公務員對社會進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也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不斷創新。
基層公務員肩負著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光榮使命。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越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越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步伐越大。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基層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㈣ 談談你對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認識,從某一角度或者某一方面。
第一,必要性,
第二,廣泛性,
第三即時性,
第四,無條件性,
第五,強制性.
㈤ 公務員的公共服務的道德觀念要求是什麼
公務員應具備的公共服務的道德觀念要求,主要看公務員是否具有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紀律和職業精神,是否忠於職守,服從命令,嚴守國家和工作機密。
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今天,敬業是一種職業態度,也是職業道德的崇高表現。一個沒有敬業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接受;沒有能力但具備敬業精神的人卻能夠通過努力找到自己發揮的舞台,並一步步實現自身的價值,最後更有可能發展為廣受人們尊重的人才。只有堅持求真務實,為群眾辦實事,真正干出實績來取信於民,才能實現公務員的價值。
㈥ 聯系實際談談公務員在公共服務中應該如何遵守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聯系自己來談,這幾個方面是「忠於黨,忠於祖國」「服務人民,務實創新」「恪盡職守,依法行政」「顧全大局,團結協作」「清正廉潔,公道正派」「誠實守信,品行端莊」。
㈦ 公共財政中一般公共服務具體是指哪些內容
"一般公共復服務"是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制中的一個「類」級科目,其下包括人大事務、政協事務、政府辦公廳及相關機構事務、發展與改革事務、統計信息事務、財政事務等37個款級科目。
一般公共服務主要反映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務的支出。
㈧ 公務員公共服務的責任是怎樣的
全心全意抄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也是每個公務員一切言論和行動的出發點和最高標准。公務員只有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忠實地、無條件地、始終如一地履行自己的義務。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要忠實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求真務實,抓住機遇。
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當個人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發生矛盾時,要無條件地服從黨和人民利益,毫不猶豫地犧牲個人利益。
要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善於把黨的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做到遇事同群眾商量,虛心向群眾請教;及時向黨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群眾的正當利益,勇於同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作斗爭;堅決反對和克服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取信於民。
只有把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切實做好了,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才能正確履行,公務員公共服務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