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信公共服務號怎麼在推送的文章中添加相關閱讀或者往期回顧,然後直接鏈接到往期文章
超鏈接-從已發送的圖文消息中選擇。
② 公共圖書館如何做好讀者服務工作
而要完成好這一艱巨任務,就必須做好讀者服務工作。讀者是圖書館唯一專的服務對象屬。作為公共圖書館,它所服務的對象與其它專業圖書館及廠礦、企事業單位、院校圖書館相比具有范圍廣泛、層次復雜、數量眾多及水平參差不齊等特點。如何搞好讀者服務工作,是當前各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的難題。圖書館工作人員,每天都要與眾多的讀者打交道,「一切為了讀者」是圖書館工作的宗旨。讀者服務工作是圖書館工作的核心,是圖書館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直接體現了圖書館的性質、職能、方針、任務,反映圖書館的社會效益,並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以前,圖書館給人的印象只是單一收藏圖書的單位,讀者工作方式是坐等讀者的被動的封閉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任何企業、事業部門,要想改善經營素質、提高經濟效益,就得求助於圖書資料系統,利用各種信息載體,查閱技術資料,收集有關參考數據,作出正確的決策。這種舊的,封閉式的體制是無法滿足讀者需要的。
③ 公共圖書館法明確了哪些服務將不再收費
據報道來,作為國家層面公源共文化領域的第一部專門法律,《公共圖書館法》將於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該法規定:公共圖書館在公休日應當開放,在國家法定節假日應當有開放時間。
此外圖書館還應當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
網友紛紛表示,2018年我們一起去圖書館吧!
④ 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服務有哪些
書刊借閱、報告講座、讀書活動、參考咨詢
⑤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⑥ 政府為什麼要為公眾提供公共圖書館服務
公共圖書館尤其來是基層公共圖書館的源主要任務還應該是為讀者提供最常用的圖書,發揮其面向大眾的積極作用。
除對大眾的服務之外,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重要資料的留存和保護也是圖書館的職能。碎片化閱讀和資訊傳播泛濫的時代,人們依舊需要這么一個聚集人氣與知識的溫暖空間。圖書館作為一個公共空間,有義務提供這么一個讓大家可以增加自己文化涵養的場所。
俗話說:「知書達理」。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彬彬有禮的文明市民。現在,隨著24小時圖書館的出現,閱讀、借還圖書都不再受時間的限制,書房圖書種類豐富、環境整潔,大家自然願意將時間花在閱讀上面。
全民閱讀,開卷有益。閱讀,讓我們有暇顧及詩和遠方;文化,讓我們安身立命的這片故土家園,重塑新時期的文明坐標,對美好的未來有所寄託與期盼。
以上是本人一點小看法。
⑦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指什麼
具體指:好公益性與經營性、均衡化與個性化、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三對關系。
1、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決定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將公共利益置於首位,而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2、處理好均衡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著眼於滿足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需求,應在區域空間、社群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盡可能實現均衡的文化資源配置,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3、處理好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應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下簡稱「PPP模式」)推廣應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供給向合作供給、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
(7)公共閱讀服務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當前,亟須澄清模糊認識、克服不良傾向,引導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健康發展。
在PPP模式的實際運行中,受經濟利益驅動,社會資本往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缺乏足夠重視,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營利化傾向。如何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保證公益性的主體地位,約束社會資本過度的營利行為,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主要應用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城市地區。這些地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較強,但在個別領域出現了個性化文化服務規模盲目擴張、布局失衡的現象。
從實施情況看,一些社會資本沒有處理好公共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為提高自身效率隨意縮減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范圍,導致服務質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⑧ 《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哪四類服務全免費
作為國家層面公共文化領域的第一部專門法律,《公共圖書館法》將於2018年1月專1日正式施行。屬以前不少讀者都碰到過圖書館周末、節假日不開放的情況,為此,該法規定:公共圖書館在公休日應當開放,在國家法定節假日應當有開放時間。
《公共圖書館法》還特別考慮到了少年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閱讀區域。一是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區域,並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閱讀指導和社會教育活動;二是應當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
⑨ 為何要發布閱讀指數
據報道,為了綜合反映我國國民閱讀總體情況,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18日首次發布我國閱讀指數。
從人們對不同媒介接觸時長來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間最長為80.43分鍾,互聯網接觸時長為60.70分鍾,微信閱讀時長為27.02分鍾。人均每天讀書20.38分鍾,超一成(12.1%)國民平均每天閱讀圖書超過1小時。
據介紹,閱讀指數分為「個人閱讀狀況」和「公共閱讀設施與服務」兩方面。經測算, 2017年我國閱讀指數為68.14點。其中,個人閱讀指數為71.65點;公共閱讀服務指數為64.90點。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