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新型城鎮化公共服務均等化

新型城鎮化公共服務均等化

發布時間:2021-08-21 12:04:33

❶ 近年來國家對新型城鎮化有什麼綱領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後正式實行城鎮化體制改革,上海浦東,蘇州等應運而生。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與人們日常生活中單純從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鎮化,就是指涉及社會方方面面、關繫到大至都市,小到農戶的產銷、合作、互動、和諧的新型社會關系。

❷ 什麼是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所謂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而不是建高樓、建廣場。農村人口轉移不出來,不僅農業的規模效益出不來,擴大內需也無法實現。

❸ 新型城鎮化新在哪裡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❹ 什麼叫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城鎮化是指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過程。這個過程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城鎮數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內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化伴隨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漸下降、非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逐漸轉移這一結構性變動。城鎮化也包括既有城市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社會化、現代化和集約化。城鎮化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人的智慧和勞動。城市的形成、擴張和形態塑造,人的活動始終貫穿其中。另一方面,城市從它開始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對人進行了重新塑造,深刻地改變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所謂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而不是建高樓、建廣場。農村人口轉移不出來,不僅農業的規模效益出不來,擴大內需也無法實現。
新型城鎮化的本質是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城鎮化建設。

友情提醒:注意,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❺ 新型城鎮化的特點有哪些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順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的新要求,是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綜合來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體現出六個新特點。
一是強調以人為本,農村居民的市民化。《規劃》提出要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把有能力、有意願、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通過實施居住證制度,使在城鎮就業居住但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能夠享受相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二是強調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工業化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發展的根基,信息化為發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城鎮化是一個載體和平台。新四化相輔相成,融合互動,從而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三是強調優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規劃》提出,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要培育發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引領國土空間的均衡發展,培育區域新的增長極。隨著一些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與綜合承載能力的矛盾在加劇,需要進行有效的調控。在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要加快中小城市的發展,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
四是強調生態文明,發展環境的生態化。推進新型城鎮化,要高度重視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在戰略層面上,要抓緊「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科學優化全國城鎮化布局和總體框架。在城市建設上,要鼓勵各個城市科學利用山、水、林、園的獨特生態功能,創建山水相依、林園共秀的生態型城市。
五是強調文化傳承,彰顯城市的特色和個性。要根據不同城市的自然歷史文化的稟賦,體現差異性,倡導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舊城改造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注重在新城新區建設中注入傳統文化元素,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特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建設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時代特色鮮明的人文城市。
六是強調制度改革,形成有利於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人、地、錢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及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通過改革來釋放城鎮化的發展潛力,為新型城鎮化注入活力和動力。
這六個新特點既是規劃的創新之處,也是未來實施的重點。

❻ 新型城鎮化的概念是誰提出的~~急求~~所謂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最早2007年4月提出的,
新型城鎮化的具體定義和發展模式,最早出自一篇文章:生態文明論,作者張榮寰。
「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這段話也出自張榮寰的《生態文明論》

還指出:「新型城鎮化是為了提高人民民生幸福水平而規劃建設的生態文明城鎮集群。」」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新型城鎮化的基本特徵是生民為本、發展人文、生態宜居、產業優化、城鎮聯動、走廊便捷、循環持續、和諧發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是具有獨特競爭力、自優化的生態產業群。新型城鎮化是空間調整的最高藝術。「

❼ 什麼叫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後正式實行城鎮化體制改革,上海浦東,蘇州等應運而生。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與人們日常生活中單純從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鎮化,就是指涉及社會方方面面、關繫到大至都市,小到農戶的產銷、合作、互動、和諧的新型社會關系。

❽ 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社區帶來何種影響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所謂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城鎮化的核心是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而不是建高樓、建廣場。農村人口轉移不出來,不僅農業的規模效益出不來,擴大內需也無法實現。

❾ 新型城鎮化建設包括哪些方面啊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後正式實行城鎮化體制改革,上海浦東,蘇州等應運而生。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與人們日常生活中單純從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鎮化,就是指涉及社會方方面面、關繫到大至都市,小到農戶的產銷、合作、互動、和諧的新型社會關系。

一要以人為本,加快農民工等城市邊緣人群的城市融入。農民工是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特殊產物,這一群體已達到2.53億人(2012年)。盡管政府已經採取不少措施改善農民工境遇,但由於涉及長期積累的深層矛盾,許多農民工還是難以較好地融入城市。
接下來,要進一步推進城市經濟尤其是服務業發展,為農民工等群體創造更多就業和提高收入的機會;要持續加強保障房建設,為農民工等群體在城市安家提供基本條件;要大幅提高農民工社保水平和覆蓋面,減少其在城市落戶生活的後顧之憂;要盡快把農民工納入城市財政保障,使其與市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加速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進程。

二要統籌城鄉,促進城鎮和農村良性互動、共同發展。城鎮化不能以犧牲「三農」為代價。糧食等農產品的安全供給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包括城鎮化的基礎,時刻不能放鬆;廣大農村地區即使再經過二三十年仍將有數億人口居住,絲毫不能忽視。因此,新型城鎮化必然是「以城帶鄉」的城鎮化,要大力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城鄉生活水平和生產條件的差距:要加快推進農村征地制度等相關制度改革,使農民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分享更多收益:要進一步調動農業生產積極性,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確保糧食等農產品供應安全,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要大小並重,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當前許多城市面積急劇擴大,而管理服務水平則相對較低,不少大城市交通擁擠、環境惡化、資源緊缺,而人口仍在不斷湧入: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則由於經濟實力較弱、公共服務不足而發展遲緩。
據統計,目前我國還有20%的小城鎮無集中供水,86%的小城鎮無污水處理設施,小城鎮的人均市政公用設施投入僅為城市的20%。接下來,一方面要推進城市建設從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一方面則要根據我國人口眾多的現實,引導產業在不同規模城市間合理布局,降低城鎮化的門檻,避免形成畸大畸小、畸重畸輕的城鎮格局。
四要集約節約,在資源能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推進城鎮建設。我國規模龐大的城鎮化既是空前的機遇,也必將伴隨資源環境的巨大挑戰。以土地資源為例,2000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面積增長幅度大大超過人口的增長幅度,城鎮人口密度不升反降,土地資源浪費嚴重。
顯然,若繼續以類似方式使用資源能源,我國城鎮化將難以持續。為改變這一現狀,要盡快推進資源能源的價格改革,使其能合理反映資源能源的稀缺程度;要鼓勵引導形成循環利用資源、節約使用能源的生活方式和產業體系;要加快節能建築發展、推動新能源的普及應用,使我國城鎮化走上綠色、低碳的健康發展之路。
毫無疑問,我國城鎮化已經取得了巨大成績,也毋庸諱言,我國城鎮化還存在著很大不足,但只要我們把握住新型城鎮化的方向,採用日益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全力推進,相信城鎮化一定能給廣大民眾帶來生活的巨變,也給經濟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閱讀全文

與新型城鎮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