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從哪年開始的
2009年。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1)2012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擴展閱讀:
補助標准
2011年,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
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2014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2016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已經提高到45元/人;而2017年公衛補助提高後,或將不低於50元/人的標准。
❷ 村衛生室公共衛生費按什麼給
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記者胡浩)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8日公布的通知,2014年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農村地區新增人均5元經費全部用於村衛生室,城市地區新增經費統籌用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
為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已經過數次調整,2011年從15元提高至25元,2013年又提升至30元。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做好2014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今年新增經費使用主要用於適當增加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目標人數,提高隨訪補助水平;適當增加重性精神疾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目標人數,提高隨訪補助水平,增加患者隨訪次數;適當提高村衛生室承擔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任務(不包括實驗室和輔助檢查)比重;提高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健康教育、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補助水平;適當降低健康檔案服務項目補助水平,取消新建檔案補助。
通知還明確了2014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任務目標,要求以縣(區、市)為單位,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到70%以上;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以縣(區、市)為單位,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38%和25%以上,全國規范管理高血壓患者人數達到8000萬人以上,規范管理糖尿病患者人數達到2500萬人以上等。
2013年,國家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提高到30元。同時,要求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在核定村衛生室承擔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服務人口數量能力的基礎上,安排不低於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村衛生室承擔,並相應落實不低於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也就是說,2013年村醫進行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應該根據自己所服務的人口拿到不低於每人12元的補助。
❸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有哪些
1、9大類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
2、由各省、市、區縣確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補助標准。
❹ 誰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財社發[2010]311號)請幫忙
本報訊 財政部、衛生部近日出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對項目的籌資責任,成本核算,資金安排、撥付使用和監管等資金管理程序和辦法進行了規范。
該辦法規定,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在編制年度預算時要按照規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經費標准足額安排補助資金預算。縣(區)級(含直轄市的區、縣,下同)財政部門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安排、撥付及管理的主體責任。中央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地方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予以補助。補助資金按照「當年預撥、次年結算」的辦法下達,當年按服務人口、人均經費標准預撥補助資金,次年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情況結算。
省級財政要安排必要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困難地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地方各級財政要會同衛生部門在績效考核的基礎上,統籌使用上級財政和本級財政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
辦法規定,省級衛生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根據國家確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及各項服務的數量和標准,並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成本測算,制定成本補償參考標准,為合理確定經費補助標准和績效考核辦法等提供依據。縣(區)級財政、衛生部門根據轄區內服務人口數和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以及人均經費標准,在全面績效考核的基礎上確定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具體補助金額。
辦法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規定使用補助資金,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本補償參考標准,將補助資金用於相關的人員支出以及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必要的耗材等公用經費支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擠占和挪用。不得將補助資金用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備和人員培訓等其他支出。
❺ 公共衛生補助經費怎樣分配
不低於%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村衛生室承擔,並相應落實不低於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項用於為城鄉居民購買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預撥制和考核結算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根據年度預算總額,採取按月預撥或按一定比例預撥。年終或項目實施周期結束後,財政部門根據衛生、財政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的考核結果,結算財政補助資金,並於次年1月底之前撥付項目實施單位。市、縣(區)政府對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技術指導等工作可適當安排經費予以支持。
各項目實施單位根據項目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採取報賬制管理。具體報賬辦法,由各市、縣(區)財政部門會同衛生部門制定。
各項目實施單位應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統計制度,記錄、匯總服務日期、對象、數量、質量、提供人等詳細資料,經單位負責人簽字認定後,每月上報市、縣(區)衛生、財政部門審定後歸檔備查。
資金應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其中:用於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項目資金,原則上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總額40%左右。
❻ 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如何分配村委衛生室發多少
原則上將40%左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交由村衛生室承擔,考核後將相應的服務經費撥付給村衛生室。村衛生室一般診療費標准為5元(新農合支付4.5元,個人支付0.5元)。
對實施基本葯物制度的村衛生室,採取省、市、縣三級財政定額專項補助。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提高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作出突出貢獻和在邊遠地區執業的鄉村醫生補助水平。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
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自2009年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經費和內容方面都有顯著提高和增長。
從2009年的公衛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補助15元,逐年上漲到2017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標准為人均50元。
而今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又宣布在2017年的基礎上,又加5元,那麼2018年的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是人均55元。
從2009年首次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到現在已有9年,伴隨著醫改的推進,也伴隨著實際擔負公衛人的砥礪前行。
國家的公衛政策在體現民生的大戰略中,基層醫生是沖鋒在前的主要生力軍。
(6)2012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具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可以按照政府部門的部署來提供相應的服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所規定的服務內容由國家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所需經費由政府承擔,居民接受服務項目內的服務不需要再繳納費用。
2011年,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
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2014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2016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已經提高到45元/人;而2017年公衛補助提高後,或將不低於50元/人的標准。
參考資料:公共衛生服務費分配-中國政府網
❼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國家對服務項目補助經費是多少
2011年,抄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