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文化服務評估系統

公共文化服務評估系統

發布時間:2021-08-20 14:19:40

❶ 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價工作機制

我國民政部關於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社區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人們社會生活的共同體。現代化的社區作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一個最重要的基礎部分,已經成為解決家庭因子間諸多現實問題的鈕帶,經常以小區、街道為單位成立,是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必要補充手段,經常性的文化活動能夠有力促進社區健康向上發展,那麼如何完善社區文化供給呢?

一、政府部門要形成合理財政供給機制。十八大以來,國家加強了對社會公共事業的政府財政投入力度,社區文化活動作為社會公共事業的組成部分,就要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社區文化活動的財政支持,不斷加大活動場所建設,健身器材設置,圖書和活動道具購置等投入力度,形成合理有序財政供給制度,全方位多角度為群眾提供文化活動需要的資源,讓廣大群眾分享到改革發展的紅利.

二、進一步規范參加活動者合理分攤費用。社區文化活動中必不可少產生費用,可以合理利用群眾熱情,以不盈利為目的收取一些費用,用於維持活動運行。社區負責人應經常召集健身操、廣場舞、太極拳等活動組織者了解活動費用收支情況,建立帳目定期公布制度,堅決抵制一些不合理的收費,並採取有力手段進行約束,進一步增強彼此信任感,形成促進社區文化活動的合力。

三、建立文化活動多種供給方式的健康機制。社區負責牽頭制定文化活動年度計劃,對自發形成的活動要詳細記錄在案,多角度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激活商業贊助模式,鼓勵個人慈善捐助,把社區主辦、群眾自發、商業贊助和個人捐助等供給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動力充沛、運轉良好的健康機制。

四、鼓勵加強社區間相互交流,合理共享資源設施。以組織附近社區中老年籃球友誼賽為例,某一社區籃球場場地建設好,通過相互交流活動,大家可以集中使用這種優勢資源,而且並不增加費用開支。通過這種方式,社區間可以開展類似多種多樣的友好交流活動,共享資源,增加友誼,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大氛圍的形成和發展。

❷ 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群眾參與度不高怎麼辦

一是要以復推進標准化實施為重點,以「制利用率、參與率、滿意率和導向性」為主要內容,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機制,明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重點服務指標和服務標准,探索制定文化志願服務標准化。
二是要以打造服務品牌化為重點,精準制定文化志願服務項目,開展分類、分群文化志願服務,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專業化發展;充分挖掘基層特色文化服務資源,發揮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陣地作用,鼓勵群眾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形成村(社區)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以提速數字化建設為重點,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和數字化資源,建立起高效的服務供需對接渠道,進一步豐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形式與服務內容;依託文化志願者網站和管理平台,加強文化志願者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對專業分類與人才結構進行數據分析,使服務、培訓工作從「面」向「點」轉變,疏通文化志願服務發展瓶頸。

❸ 如何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一是要以推進標准化實施為重點,以「利用率、參與率、滿意率和導向性」為主內要內容容,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機制,明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重點服務指標和服務標准,探索制定文化志願服務標准化。
二是要以打造服務品牌化為重點,精準制定文化志願服務項目,開展分類、分群文化志願服務,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專業化發展;充分挖掘基層特色文化服務資源,發揮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陣地作用,鼓勵群眾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形成村(社區)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以提速數字化建設為重點,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和數字化資源,建立起高效的服務供需對接渠道,進一步豐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形式與服務內容;依託文化志願者網站和管理平台,加強文化志願者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對專業分類與人才結構進行數據分析,使服務、培訓工作從「面」向「點」轉變,疏通文化志願服務發展瓶頸。

望採納我的回答。

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成要素包括公共文化設施網路覆蓋體系,公共文化服務組版織支撐體系,公權共文化產品生產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公共文化人才、資金、技術保障體系,公共文化政策法規體系,公共文化服務評估體系等。

❺ 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評估應該使用使用什麼方法

新華網北京1月14日電中共中央辦公廳、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對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作了全面部署。
意見強調,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構建體現時代發展趨勢、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市場經濟要求,符合文化發展規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正確導向,堅持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改革創新的原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意見提出,要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農民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
意見強調,要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引入市場機制,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滿足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簡政放權,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公共文化領域。建立健全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培育和規範文化類社會組織,大力推進文化志願服務。
意見指出,要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提升現代傳播能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實現共建共享,提升綜合效益。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法律體系。
與意見一同印發的《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2015—2020年)》,對各級應向人民群眾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硬體設施條件、人員配備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在標準的基礎上,各地將從實際出發,制定適合本地區的實施標准,並落實保障資金。有關部門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意見和標準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❻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創建工作

(一) 在文化部機關報和創建工作指定宣傳平台《中國文化報》開辟專欄和專門版面,組織重要稿件,有效推動、指導各地文化部門開展示範區創建工作。
1、開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專欄和專版:及時報道文化部對創建工作的要求、各地創建工作動態。
2、開辟「公共文化論壇」:結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刊發專家學者及各地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理論研討文章。
3、組織有關研討會:對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探討,對研討成果進行集中刊發。
4、組織示範區創建成果展覽展示活動:在示範區取得階段性成果時,組織有關成果展覽展示活動,擴大創建工作的影響。
(二)建立示範區(項目)信息報送制度,通過《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工作動態》(暫定名)溝通信息。各創建單位應確定專人負責及時報送工作動態信息,由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辦公室整理後,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工作動態》(暫定名)及有關內刊刊發。
(三)通過「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管理平台」(即「國家公共文化網」),發揮專家委員會作用,對創建單位進行針對性指導。「國家公共文化網」以專題報道方式反映創建工作動態,並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全面報道。
(四)在文化部社文司指導下,組織中央重要新聞媒體適時進行集中宣傳。
1、在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重要節點,組織《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網等中央重要新聞媒體,通過實地調查、集中訪談等多種方式,對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深入報道。
2、建立與中央重要新聞媒體的日常工作機制,及時反饋創建工作進展情況。
3、利用有關媒體的內部參考等平台,適時組織重要稿件,建立靈活的發稿機制。 1、創建工作動態:反映各創建單位工作進展,有關地方黨委、政府對示範區、示範項目創建工作的要求,有關會議、文件的精神。
2、創建工作經驗、體會:反映各地示範區、示範項目創建工作中的經驗做法、措施和效果。
3、理論觀點: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工作相結合,以國家課題和各地課題為重點,通過專家學者的文章,對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理論闡述。
4、舉辦有關宣傳活動:通過舉辦論壇、展覽等活動,擴大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的影響。
5、及時反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其他工作:對全國文化先進單位評選表彰和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評估定級工作,對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古籍保護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等進行全面的報道。 1、每個創建單位確定1名信息員,負責信息報送和宣傳工作的組織。
2、各創建單位應制定宣傳工作方案,並報送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辦公室。
3、參加中央媒體宣傳統一由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辦公室協調安排。

❼ 如何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價機制

我國民政部關於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社區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人們社會生活的共同體。現代化的社區作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一個最重要的基礎部分,已經成為解決家庭因子間諸多現實問題的鈕帶,經常以小區、街道為單位成立,是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必要補充手段,經常性的文化活動能夠有力促進社區健康向上發展,那麼如何完善社區文化供給呢?

一、政府部門要形成合理財政供給機制。十八大以來,國家加強了對社會公共事業的政府財政投入力度,社區文化活動作為社會公共事業的組成部分,就要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社區文化活動的財政支持,不斷加大活動場所建設,健身器材設置,圖書和活動道具購置等投入力度,形成合理有序財政供給制度,全方位多角度為群眾提供文化活動需要的資源,讓廣大群眾分享到改革發展的紅利.

二、進一步規范參加活動者合理分攤費用。社區文化活動中必不可少產生費用,可以合理利用群眾熱情,以不盈利為目的收取一些費用,用於維持活動運行。社區負責人應經常召集健身操、廣場舞、太極拳等活動組織者了解活動費用收支情況,建立帳目定期公布制度,堅決抵制一些不合理的收費,並採取有力手段進行約束,進一步增強彼此信任感,形成促進社區文化活動的合力。

三、建立文化活動多種供給方式的健康機制。社區負責牽頭制定文化活動年度計劃,對自發形成的活動要詳細記錄在案,多角度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激活商業贊助模式,鼓勵個人慈善捐助,把社區主辦、群眾自發、商業贊助和個人捐助等供給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動力充沛、運轉良好的健康機制。

四、鼓勵加強社區間相互交流,合理共享資源設施。以組織附近社區中老年籃球友誼賽為例,某一社區籃球場場地建設好,通過相互交流活動,大家可以集中使用這種優勢資源,而且並不增加費用開支。通過這種方式,社區間可以開展類似多種多樣的友好交流活動,共享資源,增加友誼,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大氛圍的形成和發展。

❽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驗收後還創建嗎

一是加強成果轉換,總結創建經驗,制定出台公共文化服務的相關政策。二是加強財政專保障,在繼續保持財屬政投入力度的同時,進一步激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三是加強績效考核,制定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從能力建設向效能建設轉變。四是加強科技引領,依託被列入文化部文化創新工程、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的科研項目,加大文化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應用,著力實現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❾ 文化館評估驗收系統的基本信息的經度緯度是什麼意思

為規范全國文化館建設、管理與服務,發揮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用的作用,促進文化館事業科學發展,文化部每4年進行一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工作,2015年是第四次開展此項工作。各級文化館將按照評估定級標准,進行自查自評;各省區市文化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組織評估工作小組,負責對轄區地市級館、縣級館進行評估和群眾滿意度測評;文化部委託中國文化館協會組織評估工作小組,負責對省級館和副省級館進行評估,並抽查部分地市級館和縣級館,同時組織對省級館、副省級館工作的群眾滿意度測評。[1]
此次評估定級工作從5月正式開始,文化部對評估結果進行審核並公示後,將於10月確定評估定級結果,命名一、二、三級文化館。
通知強調,文化館評估定級是衡量文化館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機制,評估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公開公正的原則,堅決杜絕和防止弄虛作假。
本世紀初葉出台和實施的文化館評估定級標准,使伴隨共和國建立而設立的各級文化館,在 其設施建設、必備設備、經費保障、隊伍建設、服務能力、服務效果、組織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可供量化操作的規范性依據。這是我國文化館建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2002年我國進行了首次文化館評估定級,目前第二次評估定級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展開。這是對各級文化館整體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驗,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但從其已進行的實踐過程來看,還有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為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作拋磚引玉。雖對此次評估可能已成「馬後之炮」,但對以後的工作可供參考之用。
一、在評估的次際時限內,拉長整改時間,實行動態申報制度。文化館評估定級的 目的,是 以評估為手段,促進文化館的全面建設,提升文化館的整體質量。目前的評估次際間隔為四年。上級評估工作的通知一般在評估臨近才發出。此次評估,基層館接到通知已近年底,而基層的評估申報工作要求在2007年的第一季度進行完畢。面對眾多的評估項目,基層館基本上只有搜集資料和填表申報的時間,至於查漏補缺,也只能在力所能及和時所可及的范圍內做些小修小補。時間的緊迫,使不少館對於這項嚴肅認真的工作,只能是例行公事的疲於應對而已。整改和查漏補缺,是評估工作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過程,這個過程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為此建議,評估通知可在次際的第一個年度發出(如此次評估通知可在2002年內發出 ),並實行動態申報制度。這樣可使各參評館有三至四年的時間,進行整改和查漏補缺,填平補齊,鞏固提高,按照相應的等級,完善其基本設施、設備、經費、隊伍、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建設。在此過程中,各級文化行政部門,應進行必需的督促檢查,可以文件或評估工作簡報等形式,向各地交流信息、互通有無,推廣先進做法和考驗,通報工作不力者,以此進行評估工作指導,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創評工作態勢,促進各館的整改工作。通過這種拉長時限的自查補缺過程,調動文化館自身、當地政府和社會的積極性,使之在文化館的各類建設上,鼓足干勁,真抓實干,下真功夫,抓出實效,促進發展。以此使弱者創造條件,迎頭趕上,強者鞏固提高,力爭上游。實行動態申報,即在次際時限之內,以年度為單元,何時具備條件何時申報。在一個區域內相對集中,由上級評估小組前往檢查驗收。使之真正做到成熟一個審驗一個,以避免「臨陣磨槍」、弄虛作假、突擊應付的時弊。這樣可能會增加審驗成本,但同促進了文化館建設的大效益相比,肯定是小投入帶來大效益,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國內各高校的評估工作,即採用此法,五年為一個評估時限,時限的頭 年發文,各校有四至五年的整改時間,其實踐展示出一個真正以評估促建設、提質量的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的大好局面。
二、修正文化館評估定級的等次及名稱。目前文化館的評估定級分為一級、二級、 三級三個 等次。筆者以為,這種設定及其名稱可作適當調整。可設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這樣既一目瞭然,又可使所有參評都館得到一個相應的等次,且具有激勵、促進的巨大作用,達到以等級的「命名」促進建設。做為一級人民政府主辦的,專門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由國家財政供養的文化館(且大多數館已具五十多年的歷史),就必須要達到「合格」的等次。這是一個館存在的必須條件,立足的基本依據。否則,向人民交不了差,向社會交不了票。
三、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對不同等次的館,應有相應的獎懲規定。評估定級應是 對文化館 建設的全面促進和整體推動,不僅僅是評出等次,發牌、掛牌而已。必須要有相應的獎懲規定。對優秀館各級政府必須要給予獎勵;對良好、合格館要有相應的激勵、推進措施;對不合格館,要亮黃牌,並結合實際情況令其必須限期整頓提高,達到合格,否則就應受到相應的處罰。在高校評估中,對不合格的院校,教育部除亮黃牌、令其限期整改外,並做出限額或停止招生的決定。此項規定,對那些不合格的院校,觸動特大,由此而引發的整改動作也特大。一個企業的產品,經檢測不合格就是次品、廢品,甚至危害人民大眾的生命安全,不整改上檔次,該企業就得關停並轉。一個不合格的院校,必然會誤人子弟,讓其「下課」,是勢之必然。同理,一個不合格的文化館,不通過整改上檔次,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政府還有投資的必要嗎?文化館的建設要同一個地方的和諧社會建設相配套,要同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文明城市建設、文化先進縣市的創建相結合。要把合格文化館的建設列入當地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為此要建立文化館建設問責機制,對那些限期整改不合格的文化館,既要追究文化部門自身的責任,同時也要追究當地政府及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辦好文化館政府必須要有所作為。要將文化館評估由文化部門行為變成政府行為,力戒一些地方的評估工作由文化館唱「獨角戲」的現象。在今後完善的評估指標中 ,應加大政府對文化館建設的所作所為考評項目。
四、評估定級要同文化館內部機制改革相結合。評估定級對文化館的隊伍建設、業 務建設均 有相當比重的量化指標要求。目前一些館在硬體方面尚可,但在這兩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必須要進行查漏補缺和整改。這種整改必須要同文化館內部用人機制的改革相結合。隊伍建設的優劣直接關系文化館的業務建設和服務質量。各館要以評估定級為契機,緊緊抓住內部機制轉換這一關鍵,促進文化館的隊伍、業務建設上檔次、上水平。要通過評估定級激發每一個職工的危機感和責任心。要使每一個職工明白,不求發展,得過且過混日子,專業上不求進取,就有面臨下崗的危機。要通過評估定級,凝聚每一個人的向心力。要使每一個人認識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真諦。
五、建立公平、公正、扎實認真的評估機構。文化館評估工作的成敗,關鍵在於建 立一套求 真務實、科學可行的驗收機制。敷衍塞責、走過場、做形式式的評估,只能事與願違,遺害無窮。因此,必須要建立一支作風正派、原則性強、業務熟練的專家與領導相結合的層級評估小組。在評估查驗過程中,要不唯上、不唯表、不唯說,要唯實,嚴禁弄虛作假行為。對於各項評估數據,要表物相符、表證(證據:檔案、證言等)相符。對幾項一票(項)否決的硬性指標,必須要嚴把查驗關。要象高校評估一樣,校內的師生任何人都是隨機抽樣調查的證言對象。文化館的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好不好,要由群眾說了算。因此,要有一定數量規定的服務轄區內不同地點、不同人群的驗證服務情況的證言。文化館所服務的街道、社區、農村人群,都是相關評估內容抽查走訪證言的對象。上一級對基層館評估結果的抽查,不應是當地文化部門的指定,而是隨機現場點擊確定抽查對象,以此避免查優避劣現象。評估小組對整個評估要有查假、打假意識。在檢查驗收方法上,可推行不同區域間的交叉查驗。各館的上報材料,除電子表格文本之外,還應提交各項打分依據的佐證錄像資料光碟,因為上級的抽查不可能到達每個館。
六、各級文化主管部門應注重對文化館評估的評估。文化館的評估活動,畢竟才進 行第二次 ,有許多需完善的方面,只有在評估工作實踐中才能發現,比如評估指標體系內容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嚴密性,評估工作的方法、步驟,各級對評估工作的反饋等等,都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檢驗,發現問題,不斷完善。因此,在整個評估定級工作結束之後,各相關部門對整個評估工作的系統總結,找出差距與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提高,就顯得十分必要。建立這種評價機制,對今後的文化館建設及其評估,大有裨益。

❿ 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之我見

一是要以推進標准化實施為重點,以「利用率、參與率、滿意率和導向性」回為主要內容,答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機制,明確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重點服務指標和服務標准,探索制定文化志願服務標准化。
二是要以打造服務品牌化為重點,精準制定文化志願服務項目,開展分類、分群文化志願服務,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專業化發展;充分挖掘基層特色文化服務資源,發揮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陣地作用,鼓勵群眾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形成村(社區)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以提速數字化建設為重點,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和數字化資源,建立起高效的服務供需對接渠道,進一步豐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服務形式與服務內容;依託文化志願者網站和管理平台,加強文化志願者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對專業分類與人才結構進行數據分析,使服務、培訓工作從「面」向「點」轉變,疏通文化志願服務發展瓶頸。

閱讀全文

與公共文化服務評估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