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都丁伙殺人新聞
關於案件進展,偵破狀況,無法在互聯網獲悉。如果當事人確實具有知情權,可以到公安機關查詢。但是,前提條件是「知情權」,否則公安機關必須保密。根據《人民警察法》第六十二條 (職業紀律)
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違紀違法行為:
(一)散布有損黨和國家聲譽的言論;
(二)參加非法組織,參加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
(三)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四)弄虛作假,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
(五)違反規定使用警械、武器;
(六)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違法犯罪嫌疑人、被監管人;
(七)非法剝奪、限制人身自由,非法檢查、搜查人身、物品、場所;
(八)敲詐勒索,索取、收受賄賂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
(九)違法實施處罰、採取強制措施、辦理證照或者收取費用;
(十)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義務;
(十一)受雇於任何個人或者組織;
(十二)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
(十三)其他違紀違法的行為。
㈡ 行政權力的案例
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 ——江都市照相館業主訴江都市教育局不正當競爭案 〔案情簡介〕 1994 年5 月27 日,江都市教育局下發江教(1994)字第70 號《關於統一拍攝中學生學籍照片的通知》,要求從該年起,今後全市普中、職中一年級新生學籍照片按統一尺寸、統一色彩、統一背景的要求拍攝。該教育局將此項工作委託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統一組織巡迴上門服務。該通知發出後,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按照通知要求編制印發了拍攝日程表,實際拍攝了40 余所學校新生學籍照片。在拍攝遇到阻力的情況下,江都市教育局及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的有關工作人員聲稱:不按「三統一」標准拍攝的照片不能辦理新生學籍卡。在該通知下發之後,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組織拍攝過程中,全市各地學校附近的照相館紛紛以其正常 的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干擾為由,先後向江都市工商局、信訪部門、人大反映情況,要求江都市教育局撤回該通知,但一直未果。1994 年11 月,38 家照相館業主、承包人、負責人聯名起訴到江都市人民法院,請求宣布江都市教育局的該通知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7 條的 規定,並判令江都市教育局、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處理〕 江都市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是江都市教育局開辦的經濟實體,雙方訂有承包協議,協議約定甲方(教育局)向乙方(實業公司)的經營活動提供方便,並在本系統內(局機關及學校)的業務上盡可能給予幫助。乙方經營所獲利潤由雙方按比例分成。江都市教育局只將使用標有「94 江都市教育局」漢語拼音縮寫背景授權給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從未表示其他照相館可以使用相同背景。據統計,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代拍攝了學籍卡照片 1 萬多份,每份收費4.95 元,獲純利潤2 萬多元。 江都市人民法院認為,江都市教育局通過行政手段將新生學籍卡照片的拍攝限定給其下屬公司獨家經營,而把其他照相館排斥在拍攝新生學籍卡的市場之外,其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7 條第1 款的規定,應認定為不正當競爭行為。根據該法第30 條的規定,江都市教育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應由其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教育管理機關制止和糾正。因而不屬於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案范圍。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11 條第3 項規定,法院應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處理。鑒於原告堅持起訴,法院亦已立案管理,應裁定駁回原告對江都市教育局的起訴。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是江都市教育局所屬單位,其拍攝行為是基於該通知委託而進行的,在江都市教育局的上級機關對其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認定之前,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賠償責任不明確。因此,在江都市教育局上級機關處理之前,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不能單獨成為民事侵權主體,故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的賠償與否應視上級機關對江都市教育局的處理結果而定。如果單純處理原告的賠償問題,就可能造成審判權代替行政權。因此,原告對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的起訴應同時駁回。據此,江都市人民法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8 條,第111 條第3 項的規定,裁定駁回原告永春照相館等38 人的起訴。 永春照相館等38 人不服一審判決,向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 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江都市教育局下發通知的行為是否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30 條的規定,應由其上級機關予以確認並糾正,因而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江都市教育實業公司的經營行為是基於江都市教育局下發的通知而產生,賠償與否應視有關部門對江都市教育局的處理結果而定。據此,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評析〕 本案一、二審法院的處理是正確的。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30 條規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違反本法第七條規定,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區之間正常流通的,由上級機關責令其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同級或者上級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被指定的經營者藉此銷售質次價高商品或者濫收費用的,監督檢查部門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因此,上級機關對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享有行政處理權,或者說行政處理權專屬於上級行政機關。 有的人認為,對於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也能夠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20 條的規定,由行政機關對受損害的經營者給予民事賠償。這是不正確的。因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的實施主體不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 條規定的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主體的范圍,我們知道,《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 條規定的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的主體必須是經營者。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 條第3 款之規定:「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而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行為的實施主體被明確限定為「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屬於經營者的范圍
㈢ 組裝產品中的配件侵權如何定性
第三種意見認為,此案應按《江蘇省懲治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條例》定性處理。作為成品配件的發電機是侵權商品,應根據《江蘇省懲治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條例》第六條第(七)項和第(十一)項的規定,認定發電機是假冒偽劣商品,根據該條例第十九條第五款的規定,責令A公司改正,沒收其違法所得,並處以發電機組銷售金額1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 分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是: 1.《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所規定的「銷售」應作廣義的理解,泛指所有的貿易活動。《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議)第十六條規定:「注冊商標的所有人享有專有權,以阻止所有第三方未經該所有權人同意在貿易過程中對與已注冊商標的貨物或服務的相同或類似貨物或服務使用相同或類似標記,如此類使用會導致混淆的可能性。」協議把第三方的行為界定為貿易活動中的使用行為,而不是單純的銷售行為。筆者認為,《商標法》的立法精神與協議是一致的,本案中A公司的行為可視為銷售。 2.《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所稱「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應當是指在商業活動中,有償轉讓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所有權。經營者將侵權商品用於生產、加工、組裝新產品並出售的,只要在加工成果或新產品上仍然保留了侵權商標,就應當認定為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加工業務的實質,就是有償轉讓承攬加工工作成果的所有權,作為零配件、原材料的侵權商品的所有權也一並有償轉讓了。 □江蘇省江都工商局 徐行周俊
㈣ 江都辦理營業執照的手續(費用)等詳細
營業執照辦理流程:
1、私營企業開業登記
私營企業籌備工作就緒後,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向登記主管機關申請在某一行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辦理正式的營業登記。其開業登記程序為:先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咨詢,就人員、經營范圍、登記主管機關等取得初步意見。再領取、填寫企業名稱預先核准書,辦理企業名稱預先核准手續。其次,向登記主管機關提交股東身份證明、委託書等必需的文件、證明。登記主管機關受理後進行審查、核准,10日內作出核准或駁回的決定。 因為私營企業開業登記手續較為繁雜,故應提交的文件也比較多。包括:
(1)申請人身份證明。獨資企業申請人是投資者本人,合夥企業申請人是指合夥人推舉的負責人。
(2)凡是申請開辦私營企業的人員,必須出具居民身份證,並根據自身情況提交如下證件:城鎮待業人員應提交待業證明;個體工商戶應提交營業執照;辭職、退職人員應提交原單位出具的辭職、退職證明;離退休人員應提交離休、退休證;停薪留職的科技人員應提交停薪留職協議書和資格證書;符合國家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人員,應按規定提交有關證明。沒有領發居民身份證的農村村民應提交戶籍證明。
3)場地使用證明包括:自有私房應提交房產證明;租用房屋、場地應提交房屋場地租賃合同、有關房地產證明及管理部門許可使用證明;使用土地應提交土地管理部門的批准文件。
(4)驗資證明。
(5)《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6)應提交公司章程及董事長、董事、監事等任職文件。
(7)開辦合夥企業,需提交合夥人的書面協議。合夥協議應載明以下事項:合夥企業的名稱和主要經營場地的地點;合夥目的和合夥企業的經營范圍;合夥人姓名及其住所、合夥人出資方式、數額和繳付出資的期限;利潤分配和虧損分擔辦法;合夥企業事務的執行;入伙與退夥,合夥企業的解散與清算;違約責任等。合夥協議可載明合夥企業的經營期限和合夥人爭議的解決方法。合夥協議須經全體合夥人簽名、蓋章後生效。
2、到銀行開戶
經營者將所擁有的資金存進自己選定的銀行並開設銀行帳戶。
3、辦理《法人代碼證書》
根據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和保護企業法人的權力不受侵犯,經營者還需到當地技術監督部門或有關部門辦理《法人代碼證書》。申領組織機構代碼證書時,企業須提交由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熱照,攜帶單位公章、法人代表(負責人)和經辦人的身份證、上一級主管部門的代碼證或復印件
4、到稅務局辦理稅務登記
(1)個體辦證者攜帶本人身份證原件,到稅務分局領取並填寫《個人稅務登記表》,附帶工商執照副本原件,到「稅務登記」窗口辦理稅務登記手續
(2)企業辦證者攜帶營業執照副本及企業全國統一代碼證、法人證書及企業公章,到地方稅務局領取填寫《企業稅務登記表》,領取微機編碼及納稅專戶帳號。再帶《企業稅務登記表》及上述附屬資料到市局辦證所辦理稅務登記手續
5、到衛生防疫站辦理衛生許可證
(1)組織員工到所在地的衛生防疫部門進行身體檢查,以辦理個人健康合格證
(2)企業向衛生防疫部門提出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
6、到物價部門辦理收費許可證
7、申請開業登記表
辦完以上手續後,標志著一家企業所需的各職能部門的批准已完成,即可到所在區的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個體工商戶申請企業登記表》,准備擇日開業。
㈤ 揚州市江都區工藝路屬於哪個工商局管轄
惠民路上
㈥ 江都電視台節目表
晚7點轉播中央新聞聯播
7:40播放連續劇
9:00江都新聞
再放一集電視劇
㈦ 廉潔新聞
以前經常看到聽到的是這里揭出了一個腐敗分子,那裡挖出了一串蛀蟲的新聞,看多聽多了,自然也就疲掉了。中國人多,故中國的腐敗分子也多,這沒有什麼稀奇,即使天天報道也是說不完的!在我等頭腦中,實在已經不把這些個當新聞來看待了。
但是9月1日《人民日報》的一篇《解讀蘇州「百官共廉」現象》卻引起了我的一點興趣。文章說:20多年來,蘇州市出現了一種「百官共廉」的可喜現象:市(地)委書記中,沒有一人因腐敗問題受過處分;近10年,蘇州的歷任市委書記、市長......以及下屬各縣級市的四套班子的「一把手」,前後近百人,在任職期間也無一受過黨紀、國法的處分。
這倒是十分的難能可貴了。記者的眼光確實銳利,竟然能在腐敗盛行的今天挖出這樣的「廉潔新聞」來。不過轉念一想,這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本來,不貪不佔是大小官員、各級人民公僕最起碼的要求,是最低的標准,就象工人每天要按時上班、學生要完成作業一樣,都是最最起碼的事。現在把這些官們達到的最起碼的標准拿來大肆渲染,這有無必要呢?我們的媒體還有沒有新聞眼呢?其實,媒體也有苦衷。
當不少人連最起碼的東西也做不到的時候,那麼,這些能做到起碼要求的,難道不值得稱頌嗎?不過,從文章中,也還是可以看出一點破綻來的,最起碼,記者同志在閃爍其詞。你看,在「共廉」前加了多少個限制詞。說的是「20多年來」的「市(地)委書記中」,「近10年」的市、縣「一把手」、「在任職期間」沒有受到黨紀國法的處分。
換句話說,20年來在市長中、市地委的副職中,在10年前的縣級一把手中有人受過處分,近10年在市、縣四套班子非正職成員中有受處分的,有市縣一把手在「任職期」外受過處分的,鄉一級就不用說了。我這樣分析相信也是站得住腳的。照這樣說,市縣以外、一把手以外、即使是一把手但在任職期以外出點事應該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了,所以,不影響「共廉」。
其實,官員清廉本不值得張揚,更不能成為新聞,如果把它作為新聞來看待了,那不是在證明官員貪污腐敗就屬正常的了?
㈧ 江都大橋鎮什麼地方辦營業執照
到大橋鎮市場監督管理所辦理。個體戶辦理營業執照要准備資料:身份證原件、注冊地址證明(如土地產權證或房產證或租賃合同)、2寸證件照、5-7個店鋪名稱。
辦理的一般步驟是:
1、到工商局辦理核名登記;
2、到工商局申請設立,填寫辦理營業執照相關表單;
3、領取營業執照後,到稅務部門登記備案;
4、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是否刻公章、開基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