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胡李

馬鞍山胡李

發布時間:2021-08-19 15:38:39

『壹』 馬鞍山採石一中首任校長叫什麼

1945年春天,南京中央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曹冉功與家居採石鎮的內弟魯亞鶴經過一番精心籌劃,用日寇遺留下來的木材,在翠螺山南麓楊公祠的地基上蓋了十四間麥秸草房,並借用彭公祠、李公祠、楊公祠三公祠的房舍,創立了安徽省當塗縣私立採石中學(簡稱採石中學)。學校成立董事會,魯亞鶴任董事長兼校長,下設校務主任和教務主任負責處理行政和教學的日常事務。教師有十來人,主要聘請南京教育界有一定名望並具有較高教學水平的教師任教,使用中央大學實驗中學教材。該年9月4日學校開學,從初一到高三,為完全中學,共7個班,有學生180多人。設有公民、國文、小代數、范氏大代數、三S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三角、物理、化學、植物、動物、生理衛生、英語、歷史、地理、美術、體育等課程。
日寇投降,抗戰勝利。1945年12月,國民政府派鄧吳明以皖南行署專員身份對採石中學進行接管。設在蕪湖縣的湖南同鄉會認為日寇投降後,復興工作應以教育為第一要義,並於1946年元月召開理鑒聯席會議,決定繼續在採石三公祠創辦一所中學,以一千多畝祠田和其他收入為辦學基金;會上選聘了校董,成立了校董會,以鄧吳明為董事長,李培雲任副董事長,魯亞鶴等為董事;推舉李君素女士為校長。由李校長建議經會議討論通過,校名定為「安徽省當塗縣私立剛直中學」。意為「培養學生有剛毅正直的品德,熱愛祖國有作為的新青年」。學校以「剛毅正直」為校訓;鄧吳明作詞,江某某作曲寫了剛直中學校歌,其詞如下:揚子江上,採石磯頭,屹立著剛直中學,這里滋生親愛精誠,且做且學。
學校設教務處、訓育處、總務處,管理日常教學、思想、生活工作。學生成立學生會。1948年是剛直中學全盛時期,從初一到高三共8個班,有300多學生,學生來源除本縣外,還有相當部分來自湖南、蕪湖、南京、上海等地。
學校籃球隊「鷹隊」經常赴南京、蕪湖、合肥比賽,甚至和當時的國家隊也賽過球,球技名震寧蕪,久盛不衰。
剛直中學時期,中共地下黨員馮介然、趙寅明在校活動。當時南京《大剛報》記者陸平經常來校逗留,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跟蹤。
1948年12月至1949年10月,諶漢初、馬維玲、謝錦疇先後任校長、代理校長,主持學校工作。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為了阻止解放軍渡江南下,沿江布防,在採石太白樓、觀音閣、廣濟寺等處駐軍,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教學。1948年底,學校遷往南京中山東路逸仙橋附近一棟樓房內繼續辦學。採石解放後,學校於1949年4月從南京遷回原址。
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彭建文任校長。
解放後,校長柯育甫和周介仁同志認為「剛直」兩字是前清官僚彭玉麟的謚號,不宜用於校名,因學校傍依長江,提議改名為「大江中學」,並於 1951年元月學校易名為「皖南當塗縣私立大江中學」。撤銷董事會和訓育處。柯育甫為校長,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為推進辦學的民主化,增設校務委員會,由學校各方面代表組成,大事由校務委員會討論決定。1949年10月,解放後的第一屆學生會成立;11月學校成立了團支部,王傳舜為支部書記;成立首屆工會。大江中學時期學生驟減,初高中6個班,學生人數最少時僅有80多人,最多時也只有140多人。1951年9月,高中停辦,僅有3個初中班。這段時期,學校確立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為學生的學習目的,以為工農兵服務的觀點教育學生,以擁護工人階級領導為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並根據人民政府的指示,把時政教育作為學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班成立讀報小組,每天下午半小時讀報,定期進行時事測驗。
1951年9月,大江中學的高中各班並入當塗中學,學校易名為皖南區當塗縣私立大江初級中學。由地方主管學校行政部門任命周介仁同志為校長。1952年有4個初中班,150名學生。地區團組織派徐瑞麟任學校專職團干。由於私立學校經費十分拮據,教學質量下降,多次報告要求改為公辦。1953年11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蕪湖專區專員公署發文通知學校改為公辦,學校易名為安徽省當塗縣第二初級中學。從此,學校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學校改為公辦後,屬蕪湖專區專員公署教育行政部門管轄。顧非任校長。1954年成立團總支,徐瑞麟同志任第一任團總支書記,協助黨支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學校有了初步發展,相繼蓋了六棟平房,增加了教室,改善了辦公和住宿條件;建立了物理、化學實驗室和動植物標本室。1955年有學生480多人,7個班,教職員工38人。
這其間,學校以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作為學校教育方針。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生產技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一代。學校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祖國前途教育和加強自覺紀律教育;教導處、共青團、少先隊、班級通過班會、周會、報告會、故事會、座談會等形式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重理輕文」、「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讀初中就是為了上高中進大學」等思想展開批判。1953年下半年,根據全國中學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對學生加強愛祖國、愛勞動教育,校長和上級團組織向學生作了「熱愛祖國、熱愛勞動」的報告,組織學生學習方誌敏烈士的《可愛的中國》、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等文章,學習了毛主席的兒子上勞動大學,徐建春、呂根澤中學畢業後回鄉務農等事跡。利用課余時間,開墾荒地種向日葵,進行公益勞動,給植物園、花圃澆水、除草,修理課桌板凳,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
1954年上半年,學校組織師生學習過渡時期總路線,學習憲法,組織師生參加抗議美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台灣的活動。該年夏,長江發生罕見的洪水,給學校帶來嚴重困難。下半年,學校開展抗洪救災教育和遵守《學生守則》教育。全校師生員工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戰勝了災荒,克服了困難,堅持了教學。
1955年,學校組織師生參加農業合作化活動,組織教職員工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這一時期,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組織教師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倡導直觀教學法,教師人人動手自製教具,共製作教具204件。自然學科教研組自製的動物標本被選送到合肥參加安徽省教育展覽。組織教師積極開展持久的聽課活動,教師一般每周聽1節課,教研組長聽2節課,分管教學的領導聽3節課。通過聽課、看教學筆記、查學生作業和試卷,開學生座談會等方法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扎實、全面檢查。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明顯提高。1955年畢業生116人,各科平均成績80分以上的有38人,佔32.8%,70分到80到的有52人,佔44.8%。1956年初三學生不僅全部畢業而且都考取高中。
1956年6月尤建國任校長。同年10月,馬鞍山建市。1957年三月學校易名為馬鞍山市第二初級中學。因無第一而「第二」不妥,7月份始定名為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一中學。
1964年5月16日,郭沫若同志游覽採石公園,時任校長吳廉生請其為學校題校名,現有「安徽省馬鞍山第一中學」校牌字體即郭沫若手跡。

『貳』 馬鞍山6.11事件的被打學生拒絕同學看望

昨天下午兩點半,記者來到了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高一某班級門口,當班級回同學下課時,同學們對班答上胡同學的遭遇,表示並不知道詳情。一名同學指著靠著班級門口的一張雙人課桌說:「這就是胡同學的課桌,他今天沒有來上課。」當時和他一起在街上的那位女同學今天也沒有來學校。
而隔壁班級的兩名男生告訴記者,他們和胡同學平時關系挺好的,胡同學性格很開朗,成績也不錯,平時還喜歡打籃球。「今天一早,我們知道他的事情以後,就給他打了電話。他說上午的時候還在醫院,中午回家了,下午還要去醫院檢查。我們說要去看他,他叫我們別來。」
一旁的同學們還七嘴八舌地議論說,聽說胡同學家庭困難的,媽媽工資很低,是單親家庭,媽媽一直帶著他生活。而對於胡同學的傷情和家中情況,當記者撥通了他的手機號碼時,對方已經關機了。操場上一名正在打籃球的同學氣憤地說:「這個局長太壞了,竟然打我們學生,一定要曝光他!」

『叄』 馬鞍山地區哪裡有好的老中醫

我認為馬鞍山九緣城市花園的神龍中醫診所李榮農醫師醫術精湛,獨創針灸埋線療法治療多種疑難頑固疾病,名氣很大婦孺皆知。就是看病排隊人多,還要提前好多天預約拿號,不太方便。

『肆』 馬鞍山的名人算不算李白

沾點邊吧,至少,李白到過馬鞍山很多地方,也留下了不少詩篇。

附: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游蹤遺跡一覽表

牛渚·牛渚磯 在市區西南5公里濱江處 又稱採石磯
姑孰·姑孰溪 在當塗縣城,城外有姑孰溪 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
青 山 在當塗縣城東南15公里 又名青林山、謝公山、謝家山
黃山·陵歊台 在當塗縣城北2.5公里 又名黃江山、浮丘山
天門山 在當塗縣西南15公里長江岸邊 又稱東、西梁山
望夫山 在金家莊區前楊橋南 又稱棗子磯、人頭磯
白壁山 在市區西南濱江三峰處 又名石壁山
慈姥山 在市區慈湖鎮西北2.5公里濱江處 又稱慈姥磯、鼓吹山、貓子山
橫山·石門 距當塗縣城東南30公里 又稱橫望山、隱居山
白 山 在當塗縣城東2.5公里姑溪河北岸 又名楚山
龍 山 在當塗縣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 傳為桓溫宴遊之處
靈墟山 在當塗縣城東15公里 傳為丁令威得道飛升之處
丹陽湖 在當塗縣城東39公里 古為丹陽、石臼、固城湖
橫 江 天門山下游轉北橫流之江段 又稱楚江、西江
橫江館 在採石鎮濱江津渡處 又稱採石驛、皇華驛
化城寺 在當塗縣城向化橋西禮暴風驟雨坊內 又名萬壽寺
清風亭 唐在化城寺內,明移建謫仙樓後 現亭為粹然亭改建而成
謝公宅 在當塗青山南小市 為謝 築宅
謝公亭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頂 又稱謝氏山亭
謝公井 在青山小市路南 近謝公宅
謝公池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 為謝 所築
恆公井 在當塗白 山上 又名飲馬泉,為桓溫所築
姑孰亭 原建姑孰溪彩虹橋上 俗稱姑溪水亭
李白宅 在青山、龍山、採石三處 今尚不能確指

李白在馬鞍山地區所作詩文一覽表:
1 望天門山 開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懷古 開元二十七年(739) 一作開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天寶七年(748)
4 贈丹陽橫山周處土惟長 天寶九年(750) 一作天寶六年(747)
5 白 辭三首 天寶九年(750) 一作開元十三年(725)
6 題東溪公幽居 天寶元年至九年
7 橫江詞六首 天寶十二年(753) 一作李白放還後
8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天寶十三年(754)
9 當塗趙少炎粉圖山水歌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十二年(753)
10 登黃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 天寶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天寶十三年(754)
12 陪族當塗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天寶十四年(755) 一作天寶二年(743)
13 贈友人三首 至德元年(756) 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見贈五雲裘歌 天寶十三年(754) 一作上元年間作
15 姑孰十詠: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靈墟山、天門山 分別作於天寶後期至上元、定應年間(756—762) 從《十詠》中所寫春山、夏蓮、秋澗、凋柳看,並非一時之作
16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上元二年(761) 一作寶應元年(762)
17 春日獨的二首 寶應元年(762) 一作開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歸石門舊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十三年(754)
20 覽鏡書懷 寶應元年(762)
21 見野草中有名白頭翁者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天寶六年(744)
23 江上秋懷 寶應元年(762)
24 田園言懷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5 九日龍山飲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7 游謝氏山亭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28 古風其五十九惻惘泣路歧 寶應元年(762) 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臨路歌 寶應元年(762)
30 笑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 寶應元年(762) 一作廣德元年(763)
32 天門山銘 寶應十三年(754) 一作天寶後
33 化城寺大鍾銘並序 天寶年間 有作天寶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馬武公與群賢宴姑孰亭序 天寶十四年(755)
35 春於姑孰送趙四流炎方序 至德元年(756)
36 當塗李宰君畫贊 寶應元年(762)

『伍』 知道馬鞍山首富是誰李道鶴我要找他談談

孩子,等你有了和人家對話的資格時候,再說這句話唄!

『陸』 胡雪岩留下胡李不通婚的遺言,他為何如此恨李鴻章呢

因為胡雪岩真的是恨透了李鴻章,他認為所有姓李的都沒有一個好東西,所以才要求後世子孫都不得與姓李的通婚。胡雪岩也算是一代傳奇人物,幼年的時候日子過得苦,很小的時候就出來打工,做過很多苦力活兒。

一個偶然的機會到了錢莊裡幹活兒,老闆看他挺聰明,做事情也踏實賣力,於是就教他管錢。胡雪岩通過錢庄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或許是因為本身就是個經商的人才,胡雪岩之後的生活就像是開掛了一樣,開始賺大錢了。

沒過多久,身體就拖不住了。在臨死的時候,他留下了胡李不可通婚的遺言,還告誡後世的子孫都不可經商。胡雪岩被李鴻章和盛懷宣害到如此田地,丟了家產也丟了性命,這其中究竟有多恨,除了他本人,可能沒有人能夠體會了。

『柒』 安徽西遞胡家祠堂里「天下李胡一家人」是哪個皇帝題的

景點介紹通篇沒有提到這個題字,一有可能是根本沒有,二有可能題字的人不重要。

「追源溯本,莫重於祠」、「無祠則無宗,無宗則無祖」。在明清時期古徽州,這兩句民諺流傳甚廣。宗祠,被尊崇為家族完整的象徵,她極具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徽州現存的大大小小幾十座宗祠中,西遞的胡氏宗祠無疑最具代表性。它不僅歷史悠久分支明確,而且保存得最好規模也最大。
西遞胡氏的歷史淵源
古黟素有聚族而居的特點,「家必有譜,族必有祠」,宗譜和宗祠是維系宗族成員間的「紐帶」,也是「根」之所在。
據村裡的胡暉生老人介紹,西遞胡氏原是唐昭宗李曄之後。據黟縣縣志記載:「西川胡族,其先本李,唐昭宗李曄之子昌翼公,因避朱溫之亂,奶娘及其丈夫將其護帶至婺源考水,後隨奶娘丈夫胡姓。五代時,中後唐明經科。子孫因以明經別其氏,稱曰:『明經胡』。」
此後,胡氏後裔就一直居住在婺源考水。直到一天,胡昌翼的第五代後人胡仕良從婺源去南京,經過西遞的時候,被這一派青山綠水打動了。隨後,胡氏一族從婺源遷到了西遞。現在居住在西遞的人家,一半以上都姓胡,他們耕讀傳家,那份帝皇之後的高貴漸行漸遠。
說到西遞胡氏的歷史淵源,就不得不說追慕堂。追慕堂是建在西遞的胡家祠堂,供奉的胡氏先祖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曾經開創了大唐盛世,已經走遠,他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手書,迄今還在祠堂的樑柱上鐫刻著。廊柱正中立著的,是這位開明君主的雕像。
胡氏一族遷移到西遞後,人丁一直不是很興旺,據當地傳說,最初,祠堂門上張貼的是當時民間通用的門神「神荼」和「郁壘」。胡家自遷到西遞,歷經270餘年37代,都是一脈單傳,家境平常。帝王之後兼有風水寶地,為什麼人丁不旺又不發財呢?於是,胡家找來一位頗有聲望的風水先生,老先生也百思不解。當他無意間看到祠堂門前的門神,恍然大悟:當年的李世民,門上畫的是秦叔寶和尉遲恭,你現在畫的是「神荼」和「郁壘」,風水靈氣自然就不好發揮了。
據說,追慕堂前的門神換過後,西遞胡家開始興旺發達起來。其實,傳說更多表現的,還是西遞胡家埋在心底的一種企盼。
隨後記者在西遞村的胡氏族譜上看到,胡氏家族自第十二世祖愚四公開始,就結束了一代獨子單傳的局面。到了十六代就出現了「九房頭」(即九個兒子)、「大小四家」(即叔侄各生了四個)各支系。每個房頭劃地而居,獨立成群,環繞成片,形成了一個具有強烈的排外性的典型封建族長制的古村落。
宗祠祭祖
「宗祠,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家族中人心向背的一個凝結核,是同族子孫尋根問祖的地方。」黃山市地方誌辦公室副主編翟屯建,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道:「西遞的胡氏宗祠在這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它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族權思想,淡化了宗法秩序,是一個家族內部教育子孫的訓誡地。」
敬愛堂,原為西遞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後毀於火。清乾隆年間重建時,因胡氏子孫繁衍,漸趨旺盛,遂擴建為宗祠,面積達1800多平方米。溪水繞此堂流過。敬愛堂現辟為「西遞民俗展覽館」。
敬愛堂門樓飛檐翹角,氣宇軒昂。一進大門,是長方形的天井合院,供採光之用。上庭樑上懸掛彩燈。中門櫻花枋上高懸「敬愛堂」楷書匾額,赫然醒目。「敬愛堂」名寓意深遠,既啟示後人須敬老愛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愛,和睦相處。故作為宗祠,一直是議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舉辦婚嫁喜事,教斥不肖子孫的場所。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這是記者在胡氏祠堂中看到的一副對聯,一直以來,胡氏家族一直把「孝」列為人倫之首。在敬愛堂的後廳懸掛著有一個斗大的「孝」字,這個「孝」字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書。細看此字,集字畫一體,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上部像一個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長輩的俊俏後生,而後面則是一個猴子的嘴臉。能敬孝長輩則為爭氣兒孫,反之就是返祖,退化為猴子。其教育意義極為深刻,懸掛著敬愛堂里,又極為貼切,符合環境。
胡氏宗族除了教育訓誡子孫外,最重要當然還是祭祀祖先。今年有著90高齡的胡宗奶老人,談到當年胡氏宗祠祭祀的場景仍歷歷在目:「胡氏宗祠的祭祀活動非常庄嚴隆重,正月初五,胡氏支丁(包括遷往外地外村的胡氏十六歲男孩)全部集中到「本始堂」,由族長帶領祭祖。
正月初五,祭祀義祖胡三(名清)公;正月初七,在「本始堂」祭祀明經胡氏始祖昌翼公;正月初九,祭祀明經胡氏西遞壬派始祖士良公;正月十三,明經胡氏各房頭選派支丁代表,由房長率領集中「七哲祠」,祭祀宋元時期明經胡氏胡懷谷等七位經學名家。
至於各個房頭祖宗的祭祀活動,由個房頭另行安排,亦可邀請族長及各房長參加。民俗風情,與世推移。目前,西遞的祭祖活動一年三次,即清明節上墳掃墓,農歷七月半和臘月二十四「小年」拜祖宗(父母和祖父為祭祀對象,曾祖父以上老祖宗一般不再祭祀)。
如果宗族中如有迎神、祭祖等重要大事,各房長都必須率領本房十六足歲支丁集中祠堂議事,並由輩分高、資格老且有文化才能、德高望重的族長主持族會和表態定奪。如有不孝兒孫為非作歹,做了違反族規的壞事,輕者當眾批評,責令檢查,重者開除祠堂,不得姓胡,並當場從享堂里取走其祖父、父親的神位焚火燒毀,隨之,族長當眾宣布,今後他家嫁女兒不得在祠堂內上轎,討媳婦也不準在祠堂里下轎。
在胡氏的族規中要求:胡氏子弟不分貧富都必須讀書,如有困難,本房頭應在族田收入中予以資助。不論入仕為官還是從商經營,都要把文化列為首位,把「孝悌忠信,禮儀廉恥」作為做人的終生標准。
家族博物館
「原先西遞的30多座宗祠,經過數百年的歷史變遷至今保存完好只有4座了。」一直對宗祠很有研究的胡暉生老人,在談到宗祠的巨大變遷時,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宗祠曾被認為家族完整性的象徵,過去用於祭祀祖先,商議宗族大事的胡氏祠堂現在被開放設立為旅遊景點,記者在西遞走訪時,看見經過數次歷史浩劫保存下來的3座胡氏宗祠,現在裡面只剩下空落的框架,和一些保存下來的對聯、祖先畫像,空曠、寧靜只是不再有從前庄嚴肅穆的氣勢。
「聚族成村到處同,尊卑有序見淳風」、「百代祠堂古,千村世族和」,這些正是徽州強盛的宗族社會的寫照。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徽州祠堂,人們又賦予它新的內涵,一座座祠堂,就是一個個家族的族徽,是維系整個家族的精神紐帶。
「古祠堂,是徽州一個個家族的博物館,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黟縣地方誌辦公室主任徐金鑫這樣評價徽州的古祠堂。
祠堂維系家族。眾多的祠堂,標志著徽州尋根文化的底蘊是十分厚重的,尋根者僅僅是來尋找一段歷史,尋找一種鄉愁,尋找一種精神,絕不是重尋宗法制度的噩夢。

『捌』 胡雪岩說「胡李不通婚」,二人之間有何恩怨

其實胡雪岩和李鴻章之間主要是因為左宗棠和李鴻章之間的矛盾,還有就是觸及到了李鴻章的利益,因為李鴻章和左宗棠有矛盾,而胡雪岩卻和左宗棠有很深的關系,胡雪岩之所以能夠白手起家,在當時的社會中佔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完全是依附了左宗棠的身份和地位,而且胡雪岩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左宗棠籌集了很多的資金,正是因為胡雪岩和左宗棠的關系很好,我自覺的就站在了李鴻章的對立面,所以李鴻章在內心深處就有一點憎恨胡雪岩,再加上胡雪岩當時利用電報事件,也讓李鴻章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胡雪岩和李鴻章之間的矛盾,其實主要還是和左宗棠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才被李鴻章憎恨,而且也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分不開的。

『玖』 馬鞍山麻將的胡牌方式

八支:八隻一門的花色,例如8個萬,八個條。
五通:五個一樣的數字,比如你家3個三筒,2個三條,家裡有5個三就是五通,有十個一樣的就是雙五通;
六連:留個連在一起的,比如123456萬、條、筒,或者456789萬、條、筒都行,只要6個連子就行;
四核,四隻一樣的牌,比如四個7萬,其中三個七萬做對子,還剩一個7萬是活的,可以做789萬一趟牌;
清一色:一門通花色,無雜牌;
枯支壓:首先你必須成的是壓擋,先解釋下壓擋,就是你只成一張牌,不成別的,比如你家有4萬和6萬,現在只能要中間的5萬,那就是壓擋了,單調頭不算壓擋!接前面,你成5萬,如果檯面上已經出來3個5萬了,還剩最後一個五萬,這時候你成最後一張就要枯枝壓;
不動手:沒有對過牌就行;
壓擋,前面解釋過了!

『拾』 馬鞍山市胡氏家譜

百姓通譜。讓家譜族譜變得更為簡單,
電子版本的。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胡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