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有名的漢墓哪些
漢墓比較多,真的很多、現在發現的已經上萬座了
.
馬王堆漢墓.滿城漢墓,老山漢墓,南越漢墓,雷台漢墓,龜山漢墓,雀山漢墓是比較大的.我們四川綿陽有個萋江漢墓群還是比較大,都有四千多座墓.
『貳』 滿城漢墓有什麼驚人發現
滿城漢墓的出土文物中,最激動人心,也是引起國內外最大轟動的當數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壓在棺槨朽灰和漆皮的堆積層下面,通體扁平,頭部和手、足已變形。出土時,做成腹部形狀的上衣前片反而在具有臀部形狀的上衣後片之下,這顯然是入殮時把上衣的前後片放倒了;褲筒開縫本應朝下,而實際上左、右褲筒的開縫朝上;有人推測這些現象是由於入殮時倉猝所致。
「金縷玉衣」出土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技術室的專家們不斷摸索,反復試驗,經過一年多時間,將「金縷玉衣」完整復原,並在故宮博物院中展出。
從外觀上看,「玉衣」的形狀和人體幾乎一模一樣。頭部由臉蓋和臉罩組成,臉蓋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組成臉蓋的玉片絕大部分是長方形的小玉片,雙眼和嘴是在較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塊長條瓦狀玉片合攏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後片和左、右袖筒構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離的;前片製成胸部寬廣、腹部鼓起的體型,後片的下端作出人體臀部的形狀。褲由左、右褲筒組成,也是各自分開的。手部做成握拳狀,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部作鞋形。此外,在「玉衣」內還發現一些玉壁,以及佩帶之物等。前胸和後背共置玉壁18塊,並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頭部,有眼蓋、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門塞,這些都是用玉製成的。另外,頸下有瑪瑙珠48顆,腰部出玉帶鉤,右袖內發現小玉印兩顆,一刻「信」字,一刻「私信」二字。整套「玉衣」形體肥大,披金掛玉,全長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黃金製成的絲縷編綴,故稱「金縷玉衣」。
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根據當時的生產水平,製作一套「金縷玉衣」是十分不易的。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玉料,通過一道道的工序把玉料加工成為數以千計的、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狀的小玉片,每塊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鑽孔,大小和形狀必須經過嚴密的設計和細致的加工,編綴玉片還需要許多特製的金絲。由此可見,製成一套「金縷玉衣」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驚人的。
小玉片。每片玉片都需要磨光和鑽孔,據測定玉片上的有些鋸縫僅0.3毫米,鑽孔直徑僅1毫米左右,設計之嚴密和加工之細致由此可見一斑。
漢人認為「玉能寒屍」。為使屍體不朽,皇室貴族不惜工本,大量使用玉衣作為葬服。但不幸的是,結果剛好相反。由於玉衣價值連城,往往招來眾多的盜墓賊。
『叄』 漢墓國寶有哪些
1995年10月~1996年6月,山東大學考古系,山東省文物局和長清區文化局為了不使位於濟南市長清區西南歸德鎮雙乳山頂部的雙乳山漢墓遭到破壞,對已因當地人開山取石給古墓造成損害的一號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此次發掘共出土包括玉器、金餅、青銅器、車馬器、銀扣螺鈿漆器、錢幣、陶器等在內的各類文物共計2000餘件。雙乳山漢墓以其宏大的規模,豐富的內涵,所蘊涵的復雜、精深的學術價值,引起了考古專家的高度注意。
雙乳山一號漢墓的隨葬品相當豐富,可辨識器物達2000件以上。主要出土於槨室和外藏槨之內。正藏槨內隨葬有銅器100餘件,器形主要有鼎、壺、鈁、燈等;玉器50餘件,種類有覆面、枕、壁、手握、「九竅塞」等;漆器數量也相當多,在邊箱、棺箱內均有分布,但均已腐朽,難以統計;鐵器有劍、鏃、弩機等;金餅20枚;錢幣20枚,均為「五銖」錢;小車1輛,放置於北邊箱的西北角,長2.6米,寬1.14米,在北邊箱的東半部分,還散落著許多鎏金車馬明器;除這些之外,墓葬還隨葬了大量的家畜、家禽和水產品,主要置於東西邊箱和南邊箱內。外藏槨內放置有3輛大車2輛小車及若干車馬冥器,極為豪華。
考古學者介紹說,西漢時期的馬車或偶車盡管已經發現了很多,但不是擾亂嚴重就是型式過於簡單,車體結構不清楚,某些器具的位置也相當混亂,但雙乳山漢墓中發現的5輛車子結構清晰,規格不同,為漢代車馬的研究提供了准確、寶貴的資料。
雙乳山的出土文物中,尤以玉覆面和金餅最為精緻、珍貴和令人矚目,據專家稱為絕世奇珍。
玉覆面出現於西周,歷經東周至漢代,至今為止共發現了40多副,但最為形象、完備的玉覆面卻是雙乳山漢墓室里所出的這一套。玉覆面出土時仍然覆蓋於墓主面部,除去左耳片稍有傾斜之外,保存完好。其長225厘米,寬24.6厘米,系由工材加工成的分別對應人面的額、頤、腮、頜、頰、耳的17個片狀部件和鼻罩組合而成,共計18件。除鼻罩外均為素麵。眼睛、嘴巴由相對玉片對應磨出,並非獨片相罩。總體形狀為臉形,非常形象。五片琢磨精細,組合精巧,左右對稱,搭配協調,部位恰當,渾然一體。其中鼻罩透鏤線刻兼施,內琢空,鼻樑直挺,兩翼微鼓,整體豐滿盈溢,通體飾雲雷紋,工巧精絕,巧奪天工。各五片內側下棱和鼻罩邊緣處斜穿細微孔,孔孔對應,以便用絲線連綴,覆蓋死者面部。
此外,還有枕於主人頭下的玉枕,此枕由9件玉片、2件玉板、2件玉虎頭飾和竹板分兩層組合而成一結構巧妙,匠心獨具,是所發現的眾多漢枕中較復雜的一件。玉覆面和同出的玉枕、玉璧、手握、九窩塞等共同組成了一套完備的葬玉,這給研究漢代及其前後的喪葬制度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
除玉覆面外,雙乳山漢墓還出土有金餅20枚,金餅的數量在已發掘的漢王陵中不算最多,但重量卻是歷代漢陵之最,總重達到4262.5克。發掘的金餅可分A、B兩型。A型只有一枚,形體明顯較小,正面中心微內凹,邊緣捲起,光滑,背面隆起,凹凸不平,邊沿有用於穿系的微孔,上無文字,外徑32毫米,穿徑4毫米,重66.5克。此枚金餅出土時位於內棺墓主人腹上部。其餘19枚可歸於B型,均形體較大,正面中心明顯內凹,背面隆起,邊緣突出上卷,澆鑄滴痕清晰,高低不平。金餅直徑、重量與其上文字、符號都不盡相同。其中外徑62~67毫米不等,平均每枚直徑64毫米。19枚金餅共重4196克,最重的246.9克,最輕的178.5克。據專家考證,雙乳山漢墓的年代當在西漢武帝時期稍偏晚,即公元前90年前後。該墓規模巨大,棺槨、車輿都使用了西漢諸侯王級的葬制,20枚金餅有7枚上刻畫有「王」字,可見應該是僅次於帝、後一級的王陵墓葬無疑。雙乳山漢墓所在地長清,西漢時屬濟北國封地,所以墓主顯然是當時的濟北國郡王。
據《漢書·地理志》泰山郡條下載:「盧,都尉治。濟北王都也。」盧,即今歸德鎮之西國街村的盧城窪,而雙乳山北距盧城窪僅5公里左右,由此推斷雙乳山漢墓為濟北王陵。據《漢書·漢興以來諸侯王表》和《漢書·諸侯王表》所載,西漢濟北國自文帝前元2年(前178年)劉興居始封,到武帝後元2年(前87年)劉寬自剄國除為止,其間12年為郡除外,共歷經5王80年。此墓葬中出土有五銖錢幣20枚,而五銖錢始鑄於漢武帝元狩5年(公元前118年),所以此應為其年代上限。後元2年濟北國被除為縣,未再復置,所以年代下限也不會晚於元2年(前87年)。因此,墓葬的年代只能在漢武帝元狩5年到後元2年(前118年到前87年)的32年間。
這一時段在位並死亡的只有劉胡和劉寬父子二人,所以墓主只能是該父子之一。劉胡在位達54年,正處於西漢鼎盛時期,表面看來,他似有足夠的時間、力量來營建如此規模的陵墓,但是發掘時所暴露的一些特殊現象,卻讓劉胡說陷入了矛盾之境。如入葬時間倉促,墓室、墓道大部分不平整,粗看起來整齊,細看起來卻較為粗糙,甚至石塊都未來得及運出;沒有使用漢代流行的玉衣入葬,甚至連玉佩也沒有;墓中至今尚未發現印章等。這顯然與劉胡的背景不符。
劉寬系劉胡之子,系因與其父之妃通姦,「悖人倫」,且在祭祖的場合詛咒先祖,而畏罪「自殺」,死得突然且極不光彩。所以,只好倉促入葬。還有就是漢人崇玉,往往「比德於玉」,鑒於此,劉寬所作所為是不配享用諸侯王葬玉之制的,墓中沒有發現玉衣入葬也就順理成章了。另外,在墓主頸下放置了兩件事先有意破碎的玉劍,似有一定的特殊寓意。因此,雙乳山一號漢墓墓主毫無疑問應是劉寬而非其父劉胡。
雙乳山國寶的發掘,對研究西漢諸侯的政治制度、風土人情有重大價值,同時該墓文物對研究諸侯王陵的典章制度也提供了寶貴資料。
『肆』 徐州有哪些漢墓
1、徐州土山漢墓
徐州土山漢墓位於雲龍山北麓,它是未確認的某一代彭城王夫婦的合葬墓,墓室約7-8個,1979年,從一號墓出土了一件銀鏤玉衣,全長1.7米,由2600多塊玉片用銀絲編綴而成,其復製品現存於徐州市博物館。 此漢墓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
2、北洞山漢墓
北洞山漢墓位於徐州市北十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北岸、津浦鐵路西側的銅山區茅村鎮洞山村。因該村位於徐州市北,俗稱北洞山。村中有三座山頭,東南一山稱桓山,山中有一石室墓,早年遭盜,墓道兩壁上有不少後人題記,傳為宋大夫司馬桓魋墓。實為一漢墓。
(4)馬鞍山有漢墓嗎擴展閱讀
世紀80年代中期,徐州市北郊北洞山漢墓發掘後,隨葬品中沒有出現表明墓主姓氏的文字依據,考古界對墓主身份一直存有不同觀點。近期,考古專家們研究後發現:北洞山漢墓「鑿山為藏」的方式及其形制規模,與已發現的同類型龜山二號漢墓、石橋東洞山漢墓相似,但規模更大,結構更復雜。
龜山二號漢墓為第六代楚襄王劉注的陵墓,東洞山漢墓為西漢中晚期某代楚王(後)的陵墓。因此,考古人員判定,北洞山漢墓這樣浩大的工程,非楚王莫屬。
根據漢代葬制,楚國王陵都葬於彭城周圍約10公里范圍內的山上。第六代楚襄王劉注夫婦陵墓(龜山漢墓)已經發掘,劉注以後的劉純、劉延壽已進入西漢中期,可以排除其作為北洞山漢墓墓主人的可能。
同時,調查表明,第一代楚王劉交墓建於徐州市區西10公里的夾河鄉楚王山主峰毗連的北側小山頂部,墓葬為大型豎穴石坑墓。因此,對照楚王世系,北洞山漢墓的墓主人應為西漢早期劉郢客、劉戊、劉禮、劉道這四王中的一位。
『伍』 沒有被盜的漢墓
永城漢墓 http://ke..com/view/52679.html
朔州漢墓 http://ke..com/view/1055584.html
中山漢墓http://ke..com/view/787350.html
禹梁山漢墓 http://ke..com/view/500714.html
廣武漢墓群 http://ke..com/view/160405.html
……
『陸』 有哪三大漢墓群,具體位置
最大的漢墓群是位於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東南3公里處的合浦古漢墓群。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合浦古漢墓群范圍,東西寬約五點五公里、南北長十二公里,面積六十八平方公里,分布有四千七百多座漢墓,其中地上封土堆漢墓就有1200多座。曾出土了銅鳳燈等一萬多件文物精品,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漢墓群,也是研究中國漢朝尤其是嶺南社會生活的極為珍貴的歷史物證。
其他漢墓群:
1、廣武漢墓群: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西南30公里,舊廣武與新廣武城之北,共有288座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雙流漢墓群:位於成都市雙流縣華陽鎮騎龍村。是大規模的漢代家族墓群。有24座墓葬,其中有15座漢墓、9座唐宋時期的墓葬。
3、獻縣漢墓群:位於河北省獻縣境內,西距滄州市70公里。號稱有大小七十二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固河漢墓群:固河漢墓群現分布在山東省涸河村西半部,東西寬約1.5公里,南北長約3公里。封土高大的古墓有7座,其中封土佔地面積在5畝左右的有3座,封土佔地面積在10畝左右的有4座,封土高達8米左右,另外還有十幾座封土較小的古墓。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出土文物斷定時代為東漢。
5、西漢梁王陵墓群:位於河南。是我國乃至世界罕見的大型石室陵墓群。已發現大小漢墓18 座,其中更以漢高祖劉邦之孫——梁孝王劉武及王後墓的規模最為宏大、最為著名。梁孝王王後墓縱深 210 米,是迄今國內發現的最大石室陵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亳州曹氏宗族墓群:位於安徽亳州。主要包括董園漢墓群、曹四孤堆、劉園孤堆、薛家孤堆、觀音山孤堆、張園漢墓、馬園漢墓、袁牌坊漢墓群、元寶坑漢墓群等。佔地約10平方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上內容源於網路。。。。。。。。。。。
『柒』 江蘇有哪些漢墓
據我所知有徐州、揚州、盱眙大雲山(前不久去過)
『捌』 為什麼漢墓這么有名
首先,漢墓比較多,真的很多、現在發現的已經上萬座了
第二,漢代諸侯國王墓發掘很多,發現了大批珍貴文物,文物界有一種認識,就是戰漢不分,說的是西漢很多東西和戰國的東西很像,漢代流行厚葬,裡面保留了很多漢以前的東西,第三,漢代是中國歷史上古期的結尾,漢代墓葬裡面保留的物質文化資料,是上古中國文化的一個總結性的體現,另一方面,漢代墓葬開啟了中古期墓葬的大門
余偉超先生曾經討論過漢墓體現的周制,漢制,晉制的演變,很值得注意,漢代墓葬的發展演變,正好體現了中國主流的墓葬結構從豎穴式變成橫穴式的過程,所以漢墓的發現特別引人注目,第四就是宣傳的原因,現在知名的幾個漢墓都有它特別的地方,比如馬王堆漢墓,因為出土了大量的珍貴絲織品,還有就是2000年不朽的女屍,滿城漢墓是發現了金縷玉衣,老山漢墓是近幾年在北京發現的大型漢墓,因為北京地區很少發現大型漢墓,又靠近北京,而且弄了一個現場直播,所以知名度很大,南越王墓是因為在廣州的鬧市發現的,另外關於南越國的實物資料以前一直比較少,所以引人注目,而且南越王墓裡面有很多東西與中原不同,墓葬結構也比較新穎。因為這幾座出名的漢墓的帶動,使很多人關注了其他漢墓,而唐墓則不是這樣,大型唐墓我國發掘的不少,比如乾陵的三座號墓為陵的太子,公主墓,都是這類,甚至還有唐熹宗的靖陵這樣的帝王陵都被發掘了,但是宣傳的不好,所以也就沒有漢墓那麼出名了,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就是中國古代墓葬地下空間大小變化的規律,從殷商西周的大墓在400平方米左右,到了春秋時代,墓葬地下空間的面積在秦國發展到最大,比如秦公大墓有5000多平方米,之後秦始皇陵登峰造極,41000平方米,之後漢承秦制,繼承4墓道亞字型結構,面積也在數千平方米,但是之後帝陵的地下空間越來越小,地上陵園建築越來越多,到了宋代李皇後陵,又縮小到幾百平方米,明定陵有1100平方米,而清代乾隆的裕陵地宮又比定陵小很多,這個變化的原因,前一段從小到大可以視作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但是後來的由大到小,應該和中國人口的增長有關,所以漢以後的大型墓葬,除了明清兩代距離現在近,而且明定陵作為中國主動發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出名,清東陵的2座地宮,因為與20年代得盜墓案有關出名外,其他年代的大型墓葬都是一般民眾很少了解,但是實際上,大型唐墓的發掘這幾年還是進行了的,尤其是陝西省,如果要了解的話,不妨來我們陝西看看。
『玖』 一個漢墓內為何有大小不同幾個墓室
每個墓室都有不同的用途。
『拾』 主要的漢墓有哪些
漢墓比較多,真的很多、現在發現的已經上萬座了 .
馬王堆漢墓.滿城漢墓,老山漢墓,南越漢墓,雷台漢墓,龜山漢墓,雀山漢墓是比較大的.我們四川綿陽有個萋江漢墓群還是比較大,都有四千多座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