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渝中區馬鞍山村屬於哪個街道
渝中區馬鞍山村位於大禮堂附近,屬於大器溝街道。
② 安徽省馬鞍山農村拆遷
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馬鞍山市徵用土地補償安置辦法》,裡面是這樣規定的:
第十八條 房屋、地上附著物、構築物,憑集體土地使用權證或其他有效證件按下列標准計算補償。具體補償標准見表四、表五。住房補償款的給付及使用適用本辦法中對住房安置款的有關規定。
第四章 人員安置
第二十五條 徵用農民集體土地,對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實行貨幣安置。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為12000元。對男16周歲至55周歲,女16周歲至50周歲的勞動力,另按每人3000元一次性發給就業扶助費。安置補助費和就業扶助費支付給被安置人員。被安置人員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其他單位達成安置協議的,補償安置費和就業扶助費按協議支付給安置單位。
第二十六條 被征地單位的下列人員屬於應安置人員:(一)常住農業人口以及出生和合法婚入人員;
(二)原有常住戶口的現役義務兵;
(三)原有常住戶口的勞改勞教人員;
(四)1995年8月1日前戶口遷入被征地村民組,有承包地和住房,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並承擔農業義務的人員。承包地未達到所在村民組人均水平的,按實佔比例予以安置。
第二十八條 自費農轉非人員、在校大中專生不屬於應安置人員。征地時給予每人6000元的補助。自費農轉非人員已不從事農業生產、有固定工作或有穩定收入的除外。
在我國征地拆遷包含兩個補償,一是土地徵用,二是房屋拆遷。土地徵用時支付三項補償款:1、青苗費 2、人口補償款 3、土地補償款,房屋拆遷補償中以房屋面積為單位,跟人口無關
你說的人口遷過去的補償主要是爭取征地補償中的人口補償款,人口補償款中以勞動力的補償最多,小孩和老人最少,如果你現在上初中或高中,以後要上大學,根據你們那的規定,上大學農轉非後不補償,那現在遷過去爭取人口補償是合算的。
除此以外都不合算,因為我國征地補償標準是逐年提高的,等以後征地時補償更高,所以像你父親現在遷過去還不如等以後徵到你們家時補償。
關於征地後能不能買房子,原則上是根據房子也就是房產證確定的,一個證里有五口人還是六口人關系不大。
③ 馬鞍山村的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養 ,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8.8 村經濟總收入5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核桃 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核桃 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 0 個;專業合作組織 0 個,其中,已登記注冊 0 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 0 戶。
④ 馬鞍山村的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電視、電話。全村有56戶通自來水。有5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8戶(分別占總數的67%和67%)。該村到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1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畝,有效灌溉率為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6畝。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⑤ 從馬鞍山到河南南街村怎麼乘坐交通工具
⑥ 馬鞍山村的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10戶,共鄉村人口2763人,其中男性1412人,女性1351人。其中農業人口2763人,勞動回力2030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答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5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2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⑦ 馬鞍山村的村情概況
馬鞍山自然村隸屬於迤車鎮石橋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迤車鎮北邊,東接本村營盤,南連本村瓦廠,西接本村楊家灣,北鄰本村江底。距離石橋村委會1.00 公里,距離迤車鎮25.00公里。國土面積1.46平方公里,海拔1,560.00米,年平均氣溫15.20 ℃,年降水量78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冬早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164.73畝,其中人均耕地0.80畝;有林地310.04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6戶,有鄉村人口213人,其中農業人口213人,勞動力1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3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050.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冬早蔬菜為主。
⑧ 馬鞍山村的介紹
馬鞍山村隸屬於中國雲南省宣威市務德鎮火姑村委會行政村,屬於 山區。人口182人,勞動力123人。佔地1.32平方公里,有耕地261.8畝,其中人均耕地1.44畝;有林地1576畝。
⑨ 馬鞍山村的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6.37畝(其中:田78.08畝,地178.29畝),人均耕地1.33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7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7畝,主要種植竹子、柑橘等經濟林果;草地220畝;荒山荒地196畝,其他面積77.63畝。有煤礦等資源。
⑩ 馬鞍山村的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8.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萬元,占總收入的31%;畜牧業收內入84.5萬元,占總收入的60%(其中容,年內出欄肉豬455頭,肉牛116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4%;工資性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14%。農民人均純收入3696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人(占勞動力的22%),在省內務工14人,到省外務工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