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北京核心區公共服務設施

北京核心區公共服務設施

發布時間:2021-08-19 07:12:41

❶ 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

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含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類設施。根據北京目前執行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標准,一個完善的居住區的生活基礎配套設施應包括八類四十項,具體為:

1、教育設施: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

2、醫療衛生設施:衛生站、居住區門診、醫院;

3、文化體育設施: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門球場、體育場;

4、商業服務設施:綜合食品商場、綜合百貨商場、綜合服務樓、集貿市場、書店、中葯店、綜合便民店、綜合糧油店、其他第三產業設施;

5、金融郵電設施:儲蓄所、銀行分理處、郵局、電話局;

6、社區服務設施:社區服務中心、綜合服務部、存車處、居民汽車場、敬老院(托老所)、殘疾人托養所;

7、行政管理設施:街道辦事處、派出所與巡察、居委會、房管機構、市政管理機構、綠化、環衛管理站;

8、市政公用:密閉式清潔站、公廁、公交首末站、市政站點、公共停車場、加油站。

各種設施配備情況視小區人口規模而定,人口越多的小區設施應越齊全。如果小區內部沒有完備的設施,購房者則要考察居住區周圍是否有以上各項設施。

(1)北京核心區公共服務設施擴展閱讀:

第一類:與基本居住有關的各種公用管線以及設施,包括水、電、天然氣、有線電視、電話、寬頻網路、供暖、雨水處理、污水處理等,這些設施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滿足。

基本配套設施必須齊全:基本配套設施主要指的是水、電、燃氣、煤氣、寬頻等設施。

注意配套的便利性:重點考察小區的內部配套是否能滿足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菜店、食品店、小型超市等居民每天都要光顧的基層商店配套,服務半徑以不超過150米為宜。

多功能服務:入戶廣場、多功能運動場、社區服務用房、地下停車場、露天停車位、公共廁所、多功能兒童活動空間、衛生所、垃圾回收點、休閑廣場、健身場所。

第二類:與家庭生活需求有關的各種公共設施,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行政管理等設施,這些設施是對基本居住需求之上的更高生活需求的滿足。

學區配套:教育配套的重要一點其實就是你所購買的小區的學區是哪些。首先小區附近少有要一個托兒所、一個幼兒園。其次是學區問題,即小學、中學。

小區附近的學校不一定就是你家孩子未來上學的學區,學區的規劃雖然每年都會有變化,但是一般調整范圍不大,購房前好是確定所買樓盤的學區是什麼,不要僅僅聽置業顧問說學區是什麼,更應該要求看教育部門的學區文件,並且拍照保留,若是將來出現學區問題,也有證據。

商業設施:商業配套設施有綜合食品商場、綜合百貨商場、集貿市場、葯店及其他第三產業設施;其中少要有菜市場、超市,這是基礎需求,否則居住時候買菜、買生活用品還要做公交車外出,生活十分不便。、當然如果在基礎需求之外,還有百貨商場、大型市場的樓盤就更好了。但是也需要考慮大型商場如果距離住宅太近,會有嘈雜影響,佳距離是步行15分鍾到達的距離為佳

交通配套:小區的交通狀況可分為小區外交通狀況和小區外交通狀況。內部交通包括小區內的車位設計是否足夠,車位設計少是與住戶數量為1:1比例,小區私家車進出是否方便,停車場設計是否會擾民,目前多數樓盤設計是人車分流,這是佳住宅內交通設計,安全安靜。

另外,外部交通包括小區位置是否臨近城市交通主幹道、道路通行能力、路面路況、高峰堵車狀況、交通是否受到單雙號的限制等。公交站牌距離以步行10分鍾內為佳,不同路線公交至少3種,地鐵站站台以步行15分鍾內為佳,這樣的交通配套為較好的。

物業公司:商品房小區都有物業公司,但是物業公司的資質與水平卻是參差不齊,物業公司也可以作為選擇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畢竟後期生活中,小區內部的安全與管理等生活點滴都是與物業打交道。

物業公司判斷是咨詢是其物業公司是什麼,然後去網路查詢其物業公司有沒有不良事件。也可以去其物業公司管理下的小區下觀察小區情況,咨詢其小區人員了解其物業公司如何。

醫療衛生:醫療衛生設施包括了衛生站、居住區門診、醫院,目前情況而言,每個小區附近都有醫院的可能性非常小,多數小區會配有簡單的衛生站,大型的醫院方面,好是開車15分鍾內有大型醫院為基礎需求。

金融郵電:郵電金融設施就是指銀行、郵局等,這方面是小區附近有是好,如果沒有也不必強求。當然購房者也可以到意向樓盤附近的住宅區域了解是否有。

❷ 首都功能核心區到底是指哪裡

首都功能核心區是首都「四個服務」職能的主要承載區;是元明清三朝都城遺址主體所在地,歷史文化遺產分布的核心地,古都歷史文化風貌的集中展示區;是文化旅遊和公共文化服務集中分布區;是金融機構、總部企業聚集地,國家金融管理核心區
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東城區和西城區,共32個街道,2012年7月常住人口216.2萬人,土地面積92.4平方公里。該區域是北京市開發強度最高的完全城市化地區,主體功能是優化開發,同時也要保護區域內故宮等禁止開發區域,適度限制與核心區不匹配的相關功能。

❸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新」在哪兒

日前《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發布,這次發布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新」在:公共服務——首次提出公共事務用地;老城保護——明確11類保護對象;街區更新——減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韌性城市——新增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林蔭街巷——喬灌草結合的街道空間;交通出行——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85%以上。

1、公共服務——首次提出公共事務用地

核心區控規進一步明確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規模與結構。

規劃嚴格落實「雙控四降」,讓首都功能核心區逐步「靜」下來,創造一流人居環境。通過嚴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結合,向外疏解騰退和內部功能重組雙向發力,嚴格控制建設總量與人口規模,優化用地結構與人口結構,創造良好人居環境。到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70萬人左右(到2050年控制在155萬人左右),地上建築規模控制在1.19億平方米左右,到2050年穩定在1.1億平方米左右。

在調整優化用地結構方面,通過適度提高公共服務設施及公共事務用地比重、大幅提高公共空間規模和服務能力,提高居住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到2035年,公共服務設施及公共事務用地佔規劃區域總面積的比重由現狀11.1%提高到12.3%,公共空間面積佔比由現狀34.3%提高到38.4%。

在這里,考慮到當前的街區保護更新工作存在多重不確定因素,核心區控規首次創新性提出公共事務用地這一用地類型。公共事務用地內不固定某類特定功能,而是允許結合現實需求適時安排文化、基礎教育、醫療衛生、體育、社會福利、社區綜合服務等任一類型的公益性設施,並可隨需求變化進行調整。

2、老城保護——明確11類保護對象

規劃將加強格局保護作為老城整體保護最重要的任務。提出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結合城址遺存保護、歷史水系恢復、綠化空間建設,將歷史文化融入城市景觀,進一步強化老城空間的整體性。

規劃圍繞老城核心價值,深入解讀「應保盡保」的保護要求,在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九個方面文化遺產保護對象基礎上,突出首都功能核心區文化遺產特色,明確核心區11類保護對象,將傳統胡同、歷史街巷、傳統地名、歷史名園、革命史跡等納入其中。逐步擴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嚴格落實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以更加深入的價值挖掘、更加廣闊的保護視野,讓老城保護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街區更新——減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

街區保護更新是城市更新在首都功能核心區里的特定說法。北京的城市更新有四個特點:一是千年古都的城市更新;二是落實新時代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城市更新;三是減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四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更新。

這些特點在核心區的城市更新工作中表現得更為充分,實施以街區為更新單元、以保護為更新重點的城市更新更符合核心區的特點與定位。街區保護更新從街區、地塊、建築三個層次,針對政務、文化、居住、產業四種功能類型,按照歷史保護、保留提升和更新改造三種方式推動街區小規模、漸進式、可持續更新。

街區保護更新的主要目標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功能。街區保護更新的對象主要包括建築物、公共空間、公服設施、城市部件等內容。建築物的更新包括外立面、建築屋頂整治更新,也包括建築內部使用功能的改造提升,如果是文物、歷史建築等保護類建築,更新方式需要按照保護要求進行保護、修繕以及調整不合理使用功能。

街區保護更新不能是增量式的更新,而應該是減量更新;不以規模論,而是以服務品質論。這就需要以綉花功夫做出精細活,以節約、高效為原則,通過建築設計、規劃設計、政策設計等更新手段提升存量空間利用效率與利用水平,促進核心區高質量保護與發展。

4、韌性城市——新增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明確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抓好疾病預防控制,在核心區保留市疾控中心應急處置與檢測功能,做優做強區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合街道社區范圍以及防災生活圈劃定衛生分區,分類分區施策,提升基層衛生設施建設標准,加強醫療救治力量配備和能力建設,築牢基層公共衛生「網底」。

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發揮其「探頭」作用。建立各級醫療機構長效合作協同機制,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按照標准設置急救中心、急救中心站和急救工作站,配備洗消設施。

進一步發展互聯網醫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深化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提高精準防疫水平。

夯實公共衛生基層基礎。強化32個街道公共衛生職責,把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納入183個街區的社區治理體系,發揮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作用,用好物業企業力量,依靠居民建立物管會或自管會,加強失管、棄管小區的服務管理。

建設韌性城市。降低人口與建築密度,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留空間。注重留白增綠,增加小微綠地、口袋公園,提升公共開放空間覆蓋率,加強城市通風廊道建設。堅持平戰結合,統籌好應急救災物資的運輸和儲備,建設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體育場館等大型公共設施建立平疫轉換預案。

5、林蔭街巷——喬灌草結合的街道空間

核心區的林蔭街巷應具有良好的連續性和通達性,並能夠體現老城歷史文化價值與現代城市風貌。林蔭街巷根據空間位置、功能屬性的不同劃分為三級,分別是作為老城棋盤路網格局的林蔭路,由其他城市幹道或支路構成的林蔭景觀街,以及景觀生態與文化功能並存、串聯了城牆遺址、歷史名園、歷史水系等特色場所的林蔭漫步道,共同形成貼近市民日常活動、滿足各類步行需求的林蔭網路。

林蔭街巷不斷追求綠化景觀的優化建設,提升市民出行的綠色獲得感。林蔭街巷將種植高大茂密的喬木,通過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營造尺度親切的街道空間,並設置植籬、花壇、花架與休閑設施,共同營造環境優美的街巷景觀。

尤其是林蔭漫步道將使市民在漫步中領略自然的生機盎然與濃厚的文化氛圍,什剎海環湖綠道、傳統商業文化漫步道、紅牆漫步道、文化探訪路漫步道等多種主題的街道風格串聯其上,展示核心區特色,成為核心區步行的精品路線。

6、交通出行——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85%以上

核心區控規提出要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區綠色出行比例,到2035年綠色出行比例由現狀73%提高到85%以上,到2050年綠色出行比例不低於90%。通過街道空間整體設計,加大步行、自行車路權保障,提高沿街綠蔭覆蓋,加強停車治理調控,綜合改善慢行體驗,多措並舉引導綠色出行,建設健步悅騎城區。

在安寧交通方面,核心區控規提出,要通過各種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小汽車交通對居住區、學校、醫院等區域的雜訊干擾或安全影響等。

❹ 北京四大功能區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北京四大功能區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北京將全市18個區縣分為回四個不同的答功能區。其中東城、西城、崇文、宣武4區被定位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朝陽、海淀、豐台、石景山4區被定位為「城市功能拓展區」;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房山5區和亦庄開發區被定位為「城市發展新區」;門頭溝、平谷、懷柔、密雲、延慶5區縣被定位為「生態涵養發展區」。

雲南最多昆明市還像點樣,以後滇池就成了昆明的城中湖了,滇池周邊的各個縣都有各弄的,如呈貢主要是大學城。

祝:健康快樂!

❺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有怎麼的安排

近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發布,《規劃》指出,首都功能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

《規劃》提出,首先應落實城市戰略定位,延續古都歷史格局,強化“兩軸、一城、一環”的城市空間結構。“兩軸”為長安街和中軸線,長安街以國家行政、文化、國際交往功能為主。體現沉穩庄嚴厚重大氣的形象氣質。中軸線以文化功能為主,展示傳統文化的精髓,體現現代文化的魅力。“一城”為北京老城,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是老陳成為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地區。“一環”指的是沿二環路的文化景觀環線,應建設展示歷史人文景觀和現代化首都風貌的公園環。

未來的城區建設,因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其實改善居住條件、創造綠色友好的交通出行環境、提供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礎設施保障、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智慧城市型管理體系。

❻ 居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有哪些

居住區、居住小區或居住組團內,必須有良好的公共設施配置,否內則會出現諸多不容便和其他問題。居住區內要配置以下公共設施: a.教育--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等。 b.醫療衛生--包括醫院、診所、衛生站等。 c.商業、服務--包括食品、菜場、服裝、棉布、鞋帽、傢具、五金、交電、眼鏡、鍾表、書店、葯房、飲食店、食堂、理發、浴室、照相、洗染、縫紉、綜合修理、服務站、集貿市場、摩托車、小汽車、自行車存放外等。 d.文化、體育--包括影劇院、俱樂部、圖書館、游泳池、體育場、青少年活動站、老年人活動室、會所等。 e.金融郵電--包括銀行、儲蓄所、郵電局、郵政所、證券交易所等; f.行政管理--包括商業管理、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派出所、物業管理等。 g.市政公用--包括公共廁所、變電所、消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氣調壓站等。 h.其他--包括居住區內的街道的工業、手工業等。

❼ 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哪兩個行政區

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東城區西城區兩個行政區,總面積92.5平方公里。是北京城市空間結構中的「一核」,未來要將這「一核」建設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

為營造優良的中央政務環境,核心區控規提出,以長安街為依託,優化中央政務功能布局,高水平服務保障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工作和重大國事外交活動舉辦。

通過加強老城整體保護、中軸線申遺,為中央政務活動提供彰顯文化自信、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空間場所,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提升中央政務功能及其環境品質緊密結合起來。

此外,核心區控規還提出,統籌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和諧宜人的居住環境、綠色高效的城市交通體系、安全可靠的基礎支撐體系和智慧精細的城市管理體系。

(7)北京核心區公共服務設施擴展閱讀:

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規劃建設會給居民生活帶來的變化

1、優質教育更均衡

加強托幼和小學教育資源的補充,通過品牌示範校、集團校建設,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領帶動作用,實現全市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和均衡發展,使群眾能夠就近享受高水平的教育服務。

同時,鼓勵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設施融合,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加強課外教育、社區教育設施建設力度,滿足不同人群接受繼續教育的多種需求。

2、公共衛生更安心

加強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推進分級診療,構建功能健全、布局均衡、服務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能力,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優先提升醫療資源薄弱區域的配置水平,重點提升急救、康復護理服務資源配置,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和網路建設,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提高傳染病監測和處置能力,強化應急救援能力。

3、老年生活有保障

完善居家為老服務床位配置標准與配套政策,逐步形成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方式,加快推進住宅適老化改造和居家為老服務申請機制建設,讓群眾在家就能享受高品質的為老服務。

到2035年,千人居家為老服務床位與機構養老床位數達到10.4張左右,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0分鍾步行可達基本全覆蓋。

❽ 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包括那些

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

1、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

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

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2、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8)北京核心區公共服務設施擴展閱讀

《住宅建築規范》(GB50368-2005)規定,住宅應具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和公共綠地。配套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公建)應包括:

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類設施。配套公建的項目與規模,必須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並應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期交付。

設施需求:

(1)教育設施的配套質量需求逐步提高。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居民對教育設施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於少年兒童比例的持續下降,住區內教育設施的配套面臨資源整合,提升質量、提高配套標准等潛在要求。因此,優化教育設施的資源配置,提高配套標准.提升配套質量是教育設施配套的發展趨勢。

(2}老年設施的配套需求面臨數量與質量的同步提高。老齡化程度的加重.使得社會對老年設施的需求激增。這就意味著住區將承擔更多的社會養老服務功能。因此,一方面住區內養老設施的數量需求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經濟條件的改善。對養老設施的配套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區服務設施的配套需求不斷增強。社區服務性設施包括基本的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各種活動站、服務站、社區管理等,是居民R常生活必須的基本生活設施,隨著住區老齡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識的增強,居民對上述設施的數量和服務質量的需求日益提升。

❾ 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

小區的公共服務設施主要包含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八類設施。根據北京目前執行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標准,一個完善的居住區的生活基礎配套設施應包括八類四十項,具體為:

1、教育設施: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

2、醫療衛生設施:衛生站、居住區門診、醫院;

3、文化體育設施: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門球場、體育場;

4、商業服務設施:綜合食品商場、綜合百貨商場、綜合服務樓、集貿市場、書店、中葯店、綜合便民店、綜合糧油店、其他第三產業設施;

5、金融郵電設施:儲蓄所、銀行分理處、郵局、電話局;

6、社區服務設施:社區服務中心、綜合服務部、存車處、居民汽車場、敬老院(托老所)、殘疾人托養所;

7、行政管理設施:街道辦事處、派出所與巡察、居委會、房管機構、市政管理機構、綠化、環衛管理站;

8、市政公用:密閉式清潔站、公廁、公交首末站、市政站點、公共停車場、加油站。

各種設施配備情況視小區人口規模而定,人口越多的小區設施應越齊全。如果小區內部沒有完備的設施,購房者則要考察居住區周圍是否有以上各項設施。

(9)北京核心區公共服務設施擴展閱讀:

第一類:與基本居住有關的各種公用管線以及設施,包括水、電、天然氣、有線電視、電話、寬頻網路、供暖、雨水處理、污水處理等,這些設施保障基本居住需求的滿足。

基本配套設施必須齊全:基本配套設施主要指的是水、電、燃氣、煤氣、寬頻等設施。

注意配套的便利性:重點考察小區的內部配套是否能滿足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菜店、食品店、小型超市等居民每天都要光顧的基層商店配套,服務半徑以不超過150米為宜。

多功能服務:入戶廣場、多功能運動場、社區服務用房、地下停車場、露天停車位、公共廁所、多功能兒童活動空間、衛生所、垃圾回收點、休閑廣場、健身場所。

第二類:與家庭生活需求有關的各種公共設施,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行政管理等設施,這些設施是對基本居住需求之上的更高生活需求的滿足。

學區配套:教育配套的重要一點其實就是你所購買的小區的學區是哪些。首先小區附近少有要一個托兒所、一個幼兒園。其次是學區問題,即小學、中學。

小區附近的學校不一定就是你家孩子未來上學的學區,學區的規劃雖然每年都會有變化,但是一般調整范圍不大,購房前好是確定所買樓盤的學區是什麼,不要僅僅聽置業顧問說學區是什麼,更應該要求看教育部門的學區文件,並且拍照保留,若是將來出現學區問題,也有證據。

商業設施:商業配套設施有綜合食品商場、綜合百貨商場、集貿市場、葯店及其他第三產業設施;其中少要有菜市場、超市,這是基礎需求,否則居住時候買菜、買生活用品還要做公交車外出,生活十分不便。、當然如果在基礎需求之外,還有百貨商場、大型市場的樓盤就更好了。但是也需要考慮大型商場如果距離住宅太近,會有嘈雜影響,佳距離是步行15分鍾到達的距離為佳

交通配套:小區的交通狀況可分為小區外交通狀況和小區外交通狀況。內部交通包括小區內的車位設計是否足夠,車位設計少是與住戶數量為1:1比例,小區私家車進出是否方便,停車場設計是否會擾民,目前多數樓盤設計是人車分流,這是佳住宅內交通設計,安全安靜。

另外,外部交通包括小區位置是否臨近城市交通主幹道、道路通行能力、路面路況、高峰堵車狀況、交通是否受到單雙號的限制等。公交站牌距離以步行10分鍾內為佳,不同路線公交至少3種,地鐵站站台以步行15分鍾內為佳,這樣的交通配套為較好的。

物業公司:商品房小區都有物業公司,但是物業公司的資質與水平卻是參差不齊,物業公司也可以作為選擇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畢竟後期生活中,小區內部的安全與管理等生活點滴都是與物業打交道。

物業公司判斷是咨詢是其物業公司是什麼,然後去網路查詢其物業公司有沒有不良事件。也可以去其物業公司管理下的小區下觀察小區情況,咨詢其小區人員了解其物業公司如何。

醫療衛生:醫療衛生設施包括了衛生站、居住區門診、醫院,目前情況而言,每個小區附近都有醫院的可能性非常小,多數小區會配有簡單的衛生站,大型的醫院方面,好是開車15分鍾內有大型醫院為基礎需求。

金融郵電:郵電金融設施就是指銀行、郵局等,這方面是小區附近有是好,如果沒有也不必強求。當然購房者也可以到意向樓盤附近的住宅區域了解是否有。

閱讀全文

與北京核心區公共服務設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