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斷題(1.0分)通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a
我國山區面積廣復大,約占我制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二;山區若不注意生態環境建設,可能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坡度較大的山區,不適宜開墾耕地,發展種植業;我們應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努力改善山區生產生活條件,可以因地制宜在山區地區發展旅遊業、采礦業,加快發展與山區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山區綜合開發層次.
故選:B.
2. 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公共設施性質:由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的、給社會公眾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築或設備,根據項目的具體特點,可以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保障、行政和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
2、基礎設施性質: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
二、特點不同
1、公共設施特點:滿足人們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參與)和公共空間選擇的設施,如公共行政設施、公共信息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公共體育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公共交通設施、公共教育設施、公共綠化設施、公共屋等。
2、基礎設施特點:
(1)先行性和基礎性
基礎設施提供的公共服務是一切商品和服務生產必不可少的,沒有這些公共服務,其他商品和服務(主要是直接生產經營活動)將難以生產或提供。
(2)不可貿易性
基礎設施提供的大部分服務很難通過貿易進口。一個國家可以從國外融資和進口技術和設備,但直接從國外進口機場、公路和自來水廠是不可想像的。
(2)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擴展閱讀:
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所謂「乘數效應」,即可以帶來數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礎設施完善與否,是其經濟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了應對史無前例的大蕭條,美國總統羅斯福實施了著名的「羅斯福新政」,其中之一就是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礎設施項目不僅增加了就業和公共收入,也為後期美國經濟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農村基礎設施不足:我國農村基礎設施不足表現為:生產性基礎設施支撐力脆弱,服專務性基屬礎設施執行力減弱,社會性基礎設施安全力薄弱,流通性基礎設施承載力孱弱。
2、資金來源過於單一,農村投資份額偏小:在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所需資金多數是由農村集體及農戶自主承擔,政府投入、外資及金融機構貸款比例較小。
3、重短期效益,輕長期效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道路、供水、供電等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直接作用於城市經濟增長,短期經濟效益明顯,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雖關繫到城市社會與生態可持續發展。
(1)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主要指現代化農業基地及農田水利建設;
(2)農業生活性基礎設施:主要指飲水安全、農村 沼氣、農村道路、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3)生態環境建設:主要指 天然林資源保護、防護林體系、種苗工程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退耕還林等農民吃飯、燒柴、增收等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問題。
4.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
一個是國家出錢,另一個是國家出錢也可以私人出錢啊
5. 基礎設施與市政公用設施以及公共設施之間的區別!
一、指代不同
1、基礎設施: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
2、市政公用設施:指由政府、法人、或公民出資建造的公共設施。
3、公共設施:指由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提供的、給社會公眾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築或設備。
二、內容不同
1、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
2、市政公用設施:城市污水排放、雨水排放、路燈、道路、橋梁、隧道、廣場、涵洞、防空等市政設施。
3、公共設施: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三、作用不同
1、基礎設施: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
2、市政公用設施:是滿足人們公共需求。
3、公共設施:是滿足人們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參與)和公共空間選擇的設施,如公共行政設施、公共信息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公共體育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公共交通設施、公共教育設施、公共綠化設施、公共屋等。
6. 當前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農村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城鄉差距仍
①財政可以促復進資源的優化配製置。國家對農村的投資可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4分)
②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增加對農村的投入可以促進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建立農村的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城鄉差距。(4分) ③財政能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4分) 7.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哪些薄弱環節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提升農村生產力,實現農村城鎮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雖然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相比農民的需求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是「三農」問題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與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