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工商局瀆職罪案例

工商局瀆職罪案例

發布時間:2021-08-18 21:20:34

工商局犯瀆職罪貪污應向誰舉報

貪污瀆職類犯罪由檢察院立案偵查,可以去檢察院報案。

❷ 如何認定瀆職罪的「嚴重不負責任」

司法實踐中,對「嚴重不負責任」的認定直接影響到許多瀆職罪具體犯罪是否成立。如何認定「嚴重不負責任」?在實踐中爭議很大。從刑法解釋論立場看,對「嚴重不負責任」進行體系解釋是解決認定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 在瀆職罪客觀方面要素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對「嚴重不負責任」如何理解?這個問題實際上包括了兩個方面內容:第一,「嚴重不負責任」的性質和地位。易言之,作為構成要件要素的「嚴重不負責任」,究竟是主觀要件還是客觀要件?第二,「嚴重不負責任」的具體認定。盡管瀆職罪的條款並未明確規定「嚴重不負責任」,但在瀆職罪其他條款中卻明確出現了「嚴重不負責任」的字樣。因此,對「嚴重不負責任」的理解,必須聯系其他條款進行統一解釋。 關於「嚴重不負責任」的性質 作為刑法用語的「嚴重不負責任」出現在包括瀆職罪在內的11個條款中,它們分別是: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第二百二十九條第三款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第三百零四條故意延誤投遞郵件罪;第三百三十五條醫療責任事故罪;第四百條第二款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第四百零六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被騙罪;第四百零八條環境監管失職罪;第四百零九條傳染病防治失職罪;第四百一十二條第二款商檢失職罪;第四百一十三條第二款動植物檢疫失職罪;第四百一十九條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 對「嚴重不負責任」性質的理解,理論上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嚴重不負責任」屬於主觀要件。認為「行為人本來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客觀聯系,並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結果的發生。但他卻在自己的主觀意志支配下,對社會利益和公民大眾的安危採取了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從而使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 第二種觀點認為,「嚴重不負責任」屬於客觀要件。有學者在論及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第三款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時認為「本罪在客觀上必須具有嚴重不負責任,出具的證明文件有重大失實,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贊成「嚴重不負責任」是客觀要件的學者在理論界為數不少。 第三種觀點認為,「嚴重不負責任」應該是主客觀表現的統一體。嚴重不負責任不僅能視為犯罪構成要件中的客觀要件,而且也可理解為是過失心理的主觀要件。 從語法上來看,將「嚴重不負責任」作為導致後果產生的主觀原因也並非完全沒有依據。然而,視「嚴重不負責任」為主觀方面要素,至少會產生下列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造成法條之間的不協調。刑法第三百零四條中規定,郵政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故意延誤投遞郵件,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本條從主觀罪過中分析,故意犯罪是毫無疑問的,但由於瀆職罪一般為過失犯罪,而一個罪名中不可能存在兩個罪過,既是故意,同時又有過失,因此,將「嚴重不負責任」解釋為主觀要素,使得法條的整體性被破壞; 第二,造成構成要件中缺乏行為要素。比如,刑法第四百條第二款中規定:司法工作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脫逃,造成嚴重後果的,處……。如果將「嚴重不負責任」作為主觀要素,那麼,本罪在客觀方面只有危害結果,卻沒有犯罪的本質要素———失職行為,從而使得構成要件沒有規范要素,這是不可思議的。 將「嚴重不負責任」解釋為主客觀表現的統一體,更是違反了規范要素的邏輯結構。犯罪構成各要件之間既相互聯系,同時又有所區別,每一規范要素與事實之間具有對應關系。一個規范要素不可能集主客觀表現於一身。所以,這種觀點實際上違反了刑法解釋論的基本邏輯。 將「嚴重不負責任」解釋為瀆職罪的客觀行為要素,實際上是必然的選擇。筆者贊成這種觀點,認為這是對法條進行合理解釋後得出的結論。 關於「嚴重不負責任」的解釋 在解決了「嚴重不負責任」的性質和地位的問題後,該如何認定「嚴重不負責任」?在實踐中爭議很大。對「嚴重不負責任」的認定已經成為許多瀆職罪具體犯罪是否成立的關鍵。 在筆者看來,站在刑法解釋論立場,對「嚴重不負責任」進行體系解釋是解決認定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體系解釋是指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法規中的地位,結合其他相關法條,來闡明其規范意旨。體系解釋的目的在於避免孤立地理解刑法條文,使條文之間避免不必要的「皺褶」或「漏洞」,以便實現刑法整體協調。「使刑法相協調是最好的解釋方法」。「法律條文只有當它處於與它有關的所有條文的整體中才顯出其真正的含義」。 將刑法中使用「嚴重不負責任」的所有條款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法條中的用語可以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在法條中以「嚴重不負責任」概括了瀆職行為。如刑法第四百條第二款中「司法工作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刑法第四百零八條中「負有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等;還有一種是除了以「嚴重不負責任」進行概括外,還詳述了嚴重不負責任的具體表現形式,如刑法第四百一十二條第二款中「前款所列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對應當檢驗的物品不檢驗,或者延誤檢驗出證、錯誤出證,致使……」,刑法第四百一十三條第二款中「前款所列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對應當檢疫的檢疫物不檢疫,或者延誤檢疫出證、錯誤出證,致使……」。以概括的方式表述瀆職行為佔了絕大多數,而具體列出瀆職行為的條款只有商檢失職罪和動植物檢疫失職罪。刑法之所以對這兩個罪名中「嚴重不負責任」進行特別描述,或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一是檢驗檢疫部門崗位職責雖然具有特殊性,但其瀆職行為表現形式單一,只有這兩種情形,因此,在法條中加以明確,更有利於司法機關對這種部門瀆職行為的認定;二是檢驗檢疫部門瀆職行為表現形式多樣,但只處罰這兩種行為。無論是出於哪種考慮,將「嚴重不負責任」予以具體化都是一種特殊規定。 「嚴重不負責任」是對瀆職行為的高度概括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即「嚴重不負責任」實際上是對瀆職行為的高度概括,「嚴重不負責任」就是不履行和不正確履行職責。立法者考慮到實踐中瀆職行為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所以在法條中未對「嚴重不負責任」的外延和內涵作出具體規定,而是留待司法部門在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認定。 司法實踐中對某些瀆職犯罪案例的處理之所以會出現分歧,就在於審判機關沒有對嚴重不負責任和不履行以及不正確履行職責作同一性的解釋,而是將嚴重不負責任和不履行以及不正確履行職責分別理解,把嚴重不負責任作為不履行以及不正確履行職責的限定詞,來說明失職的程度。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在相關司法解釋中以偏概全,把立法中對「嚴重不負責任」的特殊規定當作普遍規定來對瀆職罪進行定義,即把概括的瀆職行為———嚴重不負責任與具體的瀆職行為相並列,導致認識上的偏差。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不當地縮小了瀆職罪的處罰范圍。 體系解釋指向兩個目標:一是通過對構成要件的詮釋,能夠使相應的規范之間嚴密銜接,盡量避免不應有的「漏洞」。二是減少與其他規范之間不必要的重疊,盡量熨平理解上的「皺褶」,使對構成要件的詮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拋開與其它條款的聯系,孤立地看待瀆職罪中「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以及不正確履行職責」的用語,我們的確很難判斷他究竟是對不履行以及不正確履行程度的限制,抑或是對不履行以及不正確履行職責的概括。

(作者單位:上海市人民檢察院)

❸ 餐飲店失火造成一死五傷。檢察院認定工商局人員沒有監管到位,以瀆職罪立案,主管部門食葯局是否有責任

由於是涉及刑事責任的案件,關系也比較復雜,慎重起見,你來電咨詢吧,

❹ 請分別舉幾個典型的案例:1、行政違法行為;2、民事違法行為;3、刑事違法行為;4、違憲行為。

1、行政違法

職務過錯,即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這類失職行為使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遭受損害,但還沒達到瀆職罪的程度。行政過錯,即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如司機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有的學者認為行政違法在許多情況下,專指行政過錯,主張把職務過錯稱為紀律違法。

2、民事違法行為

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錶,先說第二天歸還,後來又說自己把手錶弄丟了。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錶。我國民法第七十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

3、刑事違法

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4、違憲行為

如1978年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只能「解釋憲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第25條第3項),沒有制定法律的權力,但由於改革開放要求制定大量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未經修憲,也未作憲法解釋的情況下,自行行使立法權,1979年至1982年間共制定了11個法律,這都是違背當時憲法規定的。



(4)工商局瀆職罪案例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的主體必須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可能構成行政違法;行政違法違反的是行政法律規范,侵害的是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行政違法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尚未構成犯罪;行政違法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

民事違法行為的構成條件主要有兩條: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行為具有違法性,即違反民事法律的規定。民事違法行為分為違反合同行為和侵權行為兩大類,前者指合同當事人沒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後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

❺ 樂清工商局局長王建偉打人事件,求內幕

內幕?
我倒是知道點情況,但是不敢說是內幕。
其實就是2家商業公司品專牌類似,其中「清屬華陽光」與樂清工商局局長王建文權錢交易,「清華陽光」購買處罰單陷害「清華陽光科技」。
樂清工商局下發處罰單後,「清華陽光科技」通過法院上訴,2次法院判「樂清工商局」違規執法。樂清工商局拒絕執行,「清華陽光科技」與樂清工商局溝通期間發生不該出現的一幕。
從整個事件過程中可以看出工商局局長王建偉不僅涉及瀆職罪,還涉及受賄罪,損壞證據罪等等。

❻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構成瀆職罪,但免予刑事處罰的,怎麼處理

看原單位的態度了,經原單位研究決定,可以給予辭退,也可以記大過,記過,通報批評等等

❼ 濰坊市工商局注冊局長袁恩民犯瀆職罪了嗎

請濰坊市工商局正面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股東不知情,又被偽造簽名的股東會決議,有效嗎?
2、無效的股東會決議,可否拿去工商局進行變更?
3、若用無效的股東會決議進行變更了,工商局有無失察失職的責任?
4、無效的股東會決議進行的變更屬不屬於非法變更?
5、非法的變更,在濰坊市工商局發現後,該不該糾正或撤銷?
6、情節嚴重該撤銷的,是不是非得都再通過法院訴訟才能撤銷?
尤其是請濰坊市工商局注冊局長袁恩民同志回答,你在山東航遠的非法變更這件事上是什麼態度?到底有無包庇王桂林等犯罪分子??

❽ 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職務犯罪案例

職務犯罪解說詞

--------------------------------------------------------------------------------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歡迎您來參觀由北京市人民檢察院主辦、平谷區人民檢察院承辦的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展覽。本次展覽的目的在於使國家工作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了解職務犯罪的嚴重危害,從而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增強反對腐敗和職務犯罪的決心和信心。本次展覽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 內容豐富,共有209塊展板,展出133個案件,六萬兩千字中包含大量預防職務犯罪的要點。第二,針對性強,分為機關篇、國企篇、金融篇、鄉鎮篇和預防篇五個部分,便於不同行業和群體的同志前來參觀。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第一部分《機關篇》。
根據涉案行業的不同,我將從7個方面來介紹這一篇章:
一、第一部分講的是一把手權力失控,從而導致職務犯罪的發生。
1、原湖南省郴州市副市長雷淵利,在極度享樂心理的支配下,成為「三玩幹部」,他曾為七位情婦買過七套商品房,為非婚生子女建立了700萬元的「貝貝生活基金」。極度享樂的後果是他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本案警示我們:那些有極度享樂心理的人,一定不要忘了樂極生悲的必然結果。
2、王道生犯受賄罪,不僅自己被判處無期徒刑,兒子王健也被拉下了水,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王道生在法庭上懺悔道:「我辜負了黨和人民的培養和重託,我的行為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兒子。他才26歲……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剛走上社會就被我帶錯了路,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是我讓他步入了犯罪的漩渦……」
3、原湖北省襄樊市市委書記孫楚寅因賣官而走向犯罪的深淵。吏治的腐敗是最大的腐敗,要杜絕買官賣官的現象,就要堵住現行幹部制度和體制存在的漏洞,只有讓任用幹部的每一道程序都變得真正嚴肅起來,才能使買官賣官找不到市場。
4、馬玉倫案,給我們展示了刑法第388條規定的受賄罪的斡旋形式,這里有具體的法條規定,請大家注意觀看。
從以上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和制約,是遏制腐敗的重要環節。
二、接下來我們來看發生在黨政機關不同部門的職務犯罪案件。
1、先來看楊哲信,身為組織部副部長,兩年中經他的手提拔大小幹部有69人之多。為了賣官,他還指使別人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私刻國家機關印章,情節相當惡劣。楊哲信視國法於不顧,最終受到國法的審判。
2、他叫張小川,出生在山東革命根據地的革命家庭。在懺悔中他說:「是革命的搖籃和乳汁哺育了我,是黨和人民培養了我。沒想到,我卻背叛了黨和人民。落到今天這個地步,都是我咎由自取的結果!」
3、發送文函是每個單位都有的工作,但這項工作又很不起眼,往往算不上是易發生職務犯罪的風險崗位。但張國順等11人竟利用這一小漏洞,夥同郵局工作人員,以加大郵資費用的手段貪污140餘萬元。由此可見,預防職務犯罪,不僅要找出風險崗位、易發環節和重點監督的人員,同樣不能放鬆對其他業務制度的建設和人員的監督。要做到哪裡有公共財產,哪裡就有規范的制度和防範流失的機制。哪裡有國家工作人員,哪裡就有有效的教育和監督。
4、李有燦,原河北省外貿廳副廳長。他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就受賄4700多萬,受賄的時間與數額之比,可謂是創出了全國貪官之最。
5、被人們稱為「陽光采購」的政府采購機制,因集約財力、抑制腐敗等多種作用而被世界各國普遍推行。我國也不例外。鄭大水能夠在抑制腐敗的政府采購中大搞腐敗,說明我們的政府采購制度還有漏洞,還不完善。另外,制度是靠人去執行的,如果人出了問題,再好的制度也難落到實處。所以反對和防止腐敗,還是要靠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防體系,綜合治理,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6、朱同球是一名總會計師,在監獄里也為自己算了一下犯罪的成本,他說:「貪到最後我又得到了什麼?不僅贓款全部退賠了,而且還換來11年牢獄加身。腐敗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如果能早點把這筆帳算清楚,也就不做這『賠本』的買賣了。」
7、同樣,白春根給我們求證了一下29+1=0的等式。他說:「我參加工作29年,一直清清白白,在分管煤礦工作的一年半時間內,我就弄了100多萬。自己的人生經歷就是29+1=0。我拿自己的政治生命開玩笑,真是太糊塗了。」
8、近年來,國有資產的流失日益嚴重。而平谷區國有資產管理局副局長徐少華卻挪用公款,比起其他挪用者而言,更加令人憤恨。
9、肖占武是原內蒙古自治區國稅局局長。犯罪後也得到了慘痛的教訓。他說:「說實在的,收人家錢的時候,我表面上看起來很坦然,其實心裡卻一直忐忑不安,因為畢竟這錢不是自己的勞動所得。作為父母,我想的就是給孩子們多留下點東西。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們也牽連了進來……」和王道生一樣,他們都連累了自己的孩子。對孩子負責,並不是給他們留下多少財產的問題,而是要帶孩子走正道。
三、醫葯衛生領域職務犯罪是導致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重要原因,百姓對此深惡痛絕,此類案件也一直是我們檢察機關查處的重點。
1、李建國只是一名小小的出納員,但他貪污的醫葯經費竟達687萬余元。大家想想,687萬元人民幣能夠減輕多少病人的經濟負擔!能夠挽救多少病人的生命!李建國居然打起了貪污醫療經費的壞主意,真實喪盡天良。
2、馬鄲傑是原北京協和醫院門診收費處收費員。在5年的時間里,作案915次,最少一次只有27元。她對檢察官說:「我拿錢上癮了,越拿越多真的害怕了,但沒法控制。謝謝你們,否則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3、廣東省率先在國內建立起預防製品集中采購的制度。但由於缺乏對此制度的監督,使羅耀星等人鑽了空子。本案提示我們,制度出台後,還要配備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以保證制度的有效落實。
4、這是一對夫妻,李知文是原福建省南平市衛生局局長,他自己不好意思直接收錢,便由他的妻子危香蓮在家裡收受醫葯代表和設備代理商的賄賂。在李知文走向犯罪深淵的過程中,妻子起到了助紂為虐的作用。可見,腐敗這顆毒瘤一旦長到了「賢內助」身上,則可能加快配偶和整個家庭的毀滅。同時本案是夫妻犯罪的類型之一,即利用一方的職權進行犯罪。
5、有錢了,就能過舒心日子嗎?我看未必,如果拿的是不義之財,那就必然不會有好日子過。看看陸粵平是怎麼說的。他說:「自從收了錢以後,我一直處在擔驚受怕之中,有錢不敢用,對外不敢張揚,不敢拋頭露面,天天膽戰心驚。守住這收來的幾百萬不義之財,就像坐在一個能量巨大的定時炸彈上,說不定哪天就會把自己炸的粉身碎骨。」本案中,陸粵平產生了「別人能收,我也能收」的從眾心理,原因有二:第一,他沒有認清當今反腐敗的嚴峻形勢,第二,沒有認識到職務犯罪的嚴重危害,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四、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兩個發生在教育系統的職務犯罪案件。
1、有這樣一個場景,住在收費僅10元的通鋪,餓了在路邊攤點隨便吃點東西,病了也只能自己扛過去。大家一定覺得他很可憐,其實一點也不。因為他身上有的是錢,他只是不敢住、不敢吃、不敢看病罷了,他就是楊善德。作為教育系統工作人員,獲得種種榮譽稱號後,仍沒有抵制住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走向犯罪的道路。隨著檢察機關查辦教育系統職務犯罪的力度不斷加大,楊善德寢食難安,最終選擇了逃亡,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潛逃4個月後被抓獲時他說:「要是再晚抓我幾天,我就死在外頭了。」
2、原海南省省委黨校副教育長兼成教部負責人方少雲被繩之以法後坦言:「當了成教部負責人後我就想:當有實權的官沒幾年了,不如先撈點錢再說。當時只想撈上幾萬元。誰料,鬼使神差,一發不可收拾。」量變到一定程度就要發生質變。為了避免向方少雲那樣「積少成多」,「一發不可收」,還是應當「勿以惡小而為之」。
五、第五部分我來介紹一下發生在基本建設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
1、近年來,在全國交通系統經常發生交通基本建設領域職務犯罪案件,如原貴州省交通廳廳長盧萬里,犯罪的數額高達5000多萬,從而被判處死刑。
2、他叫陳秋峰, 1984年從建築學院畢業後,就開始規劃著自己的人生,不僅要在職位上有所發展,而且要在財路上有所「發跡」。他充分利用日益擴大的「人際資源」,在仕途和「錢途」上都朝著自己預期的目標發展。經營生意有血本無歸甚至傾家盪產的風險,但違反法律去規劃人生,所面臨的風險則是身敗名裂,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3、在江蘇省丹陽市的局長行列中,張阿興是有名的「專業型、學習型」局長。大部分業余時間都用於學習,能熟練地用英語、日語與外賓交談。但他的聰明才智也放在了為自己斂取那些不義之財上。張阿興不學習法律知識,不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提高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看來這位「學習型」的局長,沒有學好人生中最重要的內容。
4、大家可能都聽說過「59現象」,說的是有些人臨近退休時,或許是對未來的經濟生活感到沒有保障而產生不安心理,或許是回顧一生覺得自己貢獻挺大而產生失衡心理,從而開始走上貪利型職務犯罪的道路,本案就是這類案件的典型。貪污時王桂洪已到退休年齡,程重陽已近退休年齡,他們晚節不保,沒有站好最後一班崗,退休後不但不能頤養天年,反而被判刑入獄。其實只要多想想自己已經得到了什麼,並明白犯罪可能使人失去最寶貴的生命和自由,那麼還能去動那貪欲之心嗎?
六、下面這些是發生政法系統職務犯罪的案例。
1、趙振義是原北京市監獄副監獄長,不料自己卻被關進了監獄。在劉某與周凱東的行受賄犯罪中,趙振義起到了引見、溝通、交付賄賂款的作用,使這起行受賄案件得以完成,為此自己犯下了介紹賄賂罪。本案提醒我們,有熱心腸的人可千萬別干這事。
2、剛才我們介紹了李知文夫妻犯罪的類型一,下面這個案子是夫妻犯罪的第二種類型,即雙方都有權力。韓健、盧曉萍在交通學校上學時相識。後來盧曉萍當上了財務處長,但韓健的升遷並不順利。盧曉萍就幫助丈夫打通關系,行賄買官。最終夫婦二人順利升遷,同時也共同走入犯罪的深淵。
3、賈永祥曾是一個老政法幹部,如今卻成為一個不齒於人民的罪犯,他在懺悔中說到:「監獄生活,已經使我深深懂得了自由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寶貴,能為黨和人民工作是多麼幸福,能很有體面地做人是多麼值得珍惜。但,這都毀之已晚。」
七、上述介紹的六個部分均是貪利型職務犯罪,簡單來說,就是往兜里裝錢。職務犯罪還有兩個類型,瀆職犯罪和侵權犯罪。下面我來介紹幾個瀆職犯罪案件:
1、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維護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身為昌平區質量監督局局長的付金祥,本應把好產品質量關,但他卻置自己的職責於不顧,使制售偽劣產品的行為得不到處罰,讓偽劣產品流入市場,因而受到法律的懲處,實在是罪有應得。
2、俗話說:逆風行走的人挑戰的是天氣,逆水行舟的人挑戰的是波濤,而頂風作案的人挑戰的卻是這國法。原北京市公安局崇文分局的預審員靳建明卻偏要挑戰這國法。他從事司法工作多年,卻知法犯法,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人情的考驗,私放在押人員,最終自毀於這場罪惡的交易。
3、大家看,這是多麼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而一家之主孫兵卻在擔任昌平區國稅局幹部期間徇卻私舞弊收受賄賂,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6個月,不僅給社會帶來了危害,也毀了自己的家庭。
4、這是原四川省工商局局長李太銀,他不但寫過《碑魂》、《夢魘》等長篇反腐小說,而且還經常告誡下屬:「權力與腐敗與生俱來,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親君子遠小人,防微杜漸。」正是這樣一副清官模樣的李太銀卻因腐敗而被判刑,看來他不是沒有理解腐敗的真正含義,而是一個戴著清廉面具的偽君子。
5、隨著城市發展的必然,拆遷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人民群眾本想抓住這個契機解決住房問題。但負有拆遷管理職責東城區房屋拆遷管理中心的王龍泉、鍾山雨,卻徇私舞弊、濫用職權,侵犯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激怒了百姓,甚至激化了社會矛盾,使廣大人民群眾要求查處此類犯罪的呼聲日益高漲。本案也是也是北京地區的拆遷領域第一案。
國家機關部分職務犯罪我就給大家講解到這,請繼續參觀。

❾ 瀆職罪案例

您好!瀆職罪案例如下:
1.張某,國稅局局長。國稅局決定新建辦公樓。三家企業的價格差不多,另有一家農民承包隊要價很低。張為省錢,不顧該隊沒有建築等級資格和施工條件差的事實和其他領導的反對,擅自作主。辦公樓建成後,質量不合格。造成經濟損失500萬元。

2.被告:鄭某,鄉長。張某,鄉黨委書記。二人不執行森林法和有關封山育林的規定,致使集體林業資源受嚴重破壞。縣人大代表視察時提出批評,二人仍放任不管。

3.被告:於某,科某幹部。於某和大學同學聚會時,為炫耀而說起有關海軍、空軍當前發展及活動等秘密情況。其同學向別人炫耀時被外國記者知悉後在外國報紙上報道,給國防聲譽造成很壞影響。

謝謝閱讀!

❿ 什麼是瀆職罪

瀆職罪的成立,是以行為人存在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的行為為前提的,而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又和行為人存在一定的職務許可權有關。所以,釐清職權(職守)和瀆職犯罪之間的關系對認定瀆職犯罪尤為必要。
職權的一般含義
職權(職守),是指行為人享有的一般職務許可權或者承擔的相應職責。只是從外形上看有一定的權力,但是客觀地看沒有一般的職務許可權的,不是這里的職權(職守)。職權不一定是法律上明文規定的,從法律制度上作綜合的、實質的觀察,認定行為人享有職權或者得到授權的,就是有職務許可權。作為一般的職務許可權,職權不一定是法律上有強制力的權力,但其濫用會使對方承擔義務或不能行使權利的,也是職權。
成立玩忽職守罪的前提是行為人有「職守」可供其「玩忽」,不存在相應職權的,即使其具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也不可能構成本罪,這是合理解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的規定後必然會得出的結論。例如,罪犯甲正在瘋狂地殺害妻子,警察Y接到報案後趕到現場,在完全能夠履行職責時,並未積極履行救助義務。縣司法局長D因事率眾路過現場,也未組織他人救助被害婦女,並不能認定警察Y和司法局長D都構成玩忽職守罪。警察Y因職務上的要求,有制止違法犯罪活動、救助被害人的義務。其在履行救助義務具有容易性、可能性的場合,拒不履行保護、救助義務,最後被害人死亡的,可以成立玩忽職守罪。但司法局長D的職責是司法行政事務的管理,其不負有制止犯罪行為的義務,也缺乏對抗罪犯的相應武器裝備、手段,所以,不存在不救助被害人的「職守」,自然談不上成立玩忽職守罪的問題。所以,判定其構成犯罪,就違反了罪刑法定原則。
行為人享有相應的職權,但是其作為或者不作為行為沒有履行相應職責的,才能構成瀆職罪。瀆職行為具體包括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兩大類型,所以,這里對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的討論,其意義已經超越了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所規定的濫用職權罪和玩忽職守罪這兩個具體的罪名本身。
職權必須被濫用,才可能成立濫用職權型犯罪。職權的濫用,是指違背法律授權的宗旨行使職權,超越職權范圍或者違反職權行使程序,以不正當目的或不法方法實施職務行為。換言之,任何無端行使職權、編造事實擴大職權范圍,實質地、具體地違法或不當行使權力的行為,都是濫用職權。在出於不當目的實施職務行為的情況下,即使從行為方法上看沒有超越職權,也屬於濫用職權。
濫用職權行為主要表現為:超越職權,擅自決定或處理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例如工商行政管理人員在進行市場管理過程中越權進行社會治安管理;玩弄職權,隨心所欲地對事項作出決定或處理,例如質量技術監督人員對合法經營者任意處以罰款;以權謀私、假公濟私,不正確地履行職責;放棄職責,故意不履行職務,例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重大責任事故發生後,不正確履行職責,違反有關特大事故報告程序的規定,對特大礦山安全事故隱瞞不報,亦不及時組織搶險、調查,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即構成濫用職權罪。有時這四種行為方式交織在一起,難以分清,例如負責主管緝私工作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接受賄賂之後干預走私犯罪的查處,就同時具有超越職權、玩弄職權和不正確履行職權的性質。正當執行職務,或者只是利用地位、條件實施與一般的職務許可權無直接關聯的行為,不是濫用職權。例如刑罰執行機構的監管人員利用教育罪犯之機使用暴力猥褻婦女的,只構成強制猥褻婦女罪。深夜巡邏的警察搶劫他人財物的,只應成立搶劫罪,都不構成本罪。
濫用職權行為,是否僅限於公開實施?換言之,秘密地任意行使職權行為,相對人對此無法認識,或者濫用行為從外形上不具備職權行使特徵的,是否構成濫用職權罪,值得研究。例如司法人員甲為偵查危害國家安全案件,未履行合法手續而秘密竊聽乙的電話;技術監督人員丙為查處生產偽劣商品案件,未經批准秘密進入丁公司搜尋,是否構成濫用職權罪?
一種觀點認為,濫用職權行為如果不被相對人所認識,就不構成濫用職權罪。因為要行使職權,就需要對方根據權力者的意思有相應的行動,相對人不能認識的行為(例如警察的竊聽行為),其不能作出相應的表示,濫用職權罪就不可能成立(意思壓抑說)。還有觀點認為,相對人沒有作出必要的行為,職權行使的行為從外觀上看難以判斷,不成立濫用職權罪(外觀必要說)。按照上述觀點,甲、丙的行為均不構成濫用職權罪。
但是,肯定說認為,相對人對職權行使是否有認識或者權力行使的外形如何都不重要。享有職權者客觀上任意行使其職權,就屬於濫用行為。因為相對人對權力行使即使沒有認識,但其仍然要承擔額外的義務或者自身權力行使會受到重大妨害;而濫用職權罪的立法依據之一就在於對容易侵害個人權利的公務員給予一定的限制。同時,普通公民如果事後知道公務員實施了濫用職權的違法、不正當行為,其對公務執行妥當性的信賴感仍然會受到侵害,所以,濫用職權行為的法益侵害性還是存在。因此,即使被害人對職權行使不能認識,但其權利被妨害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甲、丙的行為構成濫用職權罪。應該說,肯定說更為合理。
玩忽職守的具體認定
玩忽職守即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職責或不正確履行職責。不履行職責,是指行為人應當履行且有條件、有能力履行職責,但違背職責沒有履行,其中包括擅離職守的行為。不正確履行職責,是指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雖然實施了部分職權行為,但從總體上看,行為違反職責規定,草率從事、粗心大意、敷衍塞責,或者任意蠻干、獨斷專行、違背客觀規律胡亂指揮。因此,玩忽職守一般表現為不作為。
需要注意,作為一種瀆職犯罪,玩忽職守行為無論是作為還是不作為,都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義務相聯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和義務,一般都在國家的法律法規、機關單位的組織紀律、規章制度中有明確規定。這些規定是判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行為是否具有玩忽職守性質的基本依據。一般來說,玩忽職守犯罪都是明顯違反這些規定的行為,沒有違反這些規定的,無違反注意義務的主觀過失,不能以玩忽職守罪論處。例如,自訴人L向法院提出N有誹謗犯罪行為,要求追究N刑事責任。被告人H作為主管刑事審判工作的副院長,接到控告材料後,安排刑庭審判員對自訴人提供的匿名信件、公安局刑事技術鑒定書及其他證據進行審查,認為符合刑事自訴案件立案條件,在向本院院長匯報後,決定立案並對N採取逮捕強制措施。後經重新鑒定,確認匿名信封上的字跡不是N書寫,導致N被司法機關錯誤羈押近3個月。對H能否以玩忽職守罪論處?
對此案,肯定說認為,被告人H在審查誹謗自訴案件時,嚴重不負責任,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在有關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未得到審查,指控的事實是否為N所為以及是否構成誹謗罪未得到查證,對N是否有逮捕必要未認真調查的情況下,即認定其涉嫌誹謗罪,並對N決定逮捕,致使其被錯誤羈押,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H的行為已構成玩忽職守罪。
否定說主張,H身為法院主管刑事審判工作的副院長,對告訴才處理的誹謗案件的證據材料,安排刑庭審判人員對證據進行了審查;根據有權進行司法鑒定的機關出具的刑事技術鑒定結論,對案件進行了立案,為防止自訴案件被告人發生新的社會危險性,經其和刑庭審判人員討論,報本院院長同意並授權後,決定對自訴案件被告人採取逮捕強制措施。H在對該自訴案件立案到決定對被告人逮捕,並沒有違反職責義務。雖因原鑒定人未按照有關規定出具鑒定結論,導致後來的鑒定否定了原鑒定結論,從而使N被錯誤關押,也不能據此認定H在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其行為在客觀方面不符合玩忽職守罪的構成要件。
應當說,否定說是正確的,因為行為人雖然有相應的職責義務,但是在沒有違反職責時,不應當成立瀆職罪。在實際生活中,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即使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認真履行職責行使國家權力,在有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發生一定的危害後果。這種情況在刑事訴訟活動中也是難以避免的。在司法活動中,審判人員依法定程序在法定范圍內正確行使職權,但有時卻由於客觀原因或自身認識能力的限制,仍不能完全避免錯捕、錯判結果的發生。對於雖然發生錯捕、錯判並造成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損失,但行為人屬依法行使職權,並未違反訴訟程序和法律規定的,不屬於玩忽職守。

閱讀全文

與工商局瀆職罪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