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具體指什麼
具體指:好公益性與經營性、均衡化與個性化、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三對關系。
1、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服務的公益屬性決定公共文化服務必須將公共利益置於首位,而不能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2、處理好均衡化與個性化的關系。公共文化服務著眼於滿足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需求,應在區域空間、社群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盡可能實現均衡的文化資源配置,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3、處理好普遍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應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以下簡稱「PPP模式」)推廣應用到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供給向合作供給、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
(1)鄭州市公共文化服務區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是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當前,亟須澄清模糊認識、克服不良傾向,引導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健康發展。
在PPP模式的實際運行中,受經濟利益驅動,社會資本往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缺乏足夠重視,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營利化傾向。如何處理好公益性與經營性的關系,保證公益性的主體地位,約束社會資本過度的營利行為,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PPP模式主要應用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經濟較為發達的中東部城市地區。這些地區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較強,但在個別領域出現了個性化文化服務規模盲目擴張、布局失衡的現象。
從實施情況看,一些社會資本沒有處理好公共服務與提高效率的關系,為提高自身效率隨意縮減服務項目和服務人群范圍,導致服務質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2.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創建工作
(一) 在文化部機關報和創建工作指定宣傳平台《中國文化報》開辟專欄和專門版面,組織重要稿件,有效推動、指導各地文化部門開展示範區創建工作。
1、開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專欄和專版:及時報道文化部對創建工作的要求、各地創建工作動態。
2、開辟「公共文化論壇」:結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刊發專家學者及各地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理論研討文章。
3、組織有關研討會:對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探討,對研討成果進行集中刊發。
4、組織示範區創建成果展覽展示活動:在示範區取得階段性成果時,組織有關成果展覽展示活動,擴大創建工作的影響。
(二)建立示範區(項目)信息報送制度,通過《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工作動態》(暫定名)溝通信息。各創建單位應確定專人負責及時報送工作動態信息,由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辦公室整理後,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工作動態》(暫定名)及有關內刊刊發。
(三)通過「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管理平台」(即「國家公共文化網」),發揮專家委員會作用,對創建單位進行針對性指導。「國家公共文化網」以專題報道方式反映創建工作動態,並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全面報道。
(四)在文化部社文司指導下,組織中央重要新聞媒體適時進行集中宣傳。
1、在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重要節點,組織《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網等中央重要新聞媒體,通過實地調查、集中訪談等多種方式,對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深入報道。
2、建立與中央重要新聞媒體的日常工作機制,及時反饋創建工作進展情況。
3、利用有關媒體的內部參考等平台,適時組織重要稿件,建立靈活的發稿機制。 1、創建工作動態:反映各創建單位工作進展,有關地方黨委、政府對示範區、示範項目創建工作的要求,有關會議、文件的精神。
2、創建工作經驗、體會:反映各地示範區、示範項目創建工作中的經驗做法、措施和效果。
3、理論觀點: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工作相結合,以國家課題和各地課題為重點,通過專家學者的文章,對示範區創建工作進行理論闡述。
4、舉辦有關宣傳活動:通過舉辦論壇、展覽等活動,擴大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的影響。
5、及時反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其他工作:對全國文化先進單位評選表彰和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評估定級工作,對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古籍保護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等進行全面的報道。 1、每個創建單位確定1名信息員,負責信息報送和宣傳工作的組織。
2、各創建單位應制定宣傳工作方案,並報送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辦公室。
3、參加中央媒體宣傳統一由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辦公室協調安排。
3. 事業單位改革文化館圖書館合並為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怎麼改
事業單位改革,文化館,圖書館合並為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這個改革方案是不需要你操心的,自有主管部門來合理的改革
4.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簡介
國家公共文化抄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文化部襲、財政部在「十二五」期間共同開展的一項戰略性文化惠民項目。這項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動各地研究和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可持續發展的長效保障機制,為同類地區提供借鑒和示範,為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經驗。經過嚴格的申報、評審、公示等程序,2011年5月,第一批創建示範區(項目)名單公布,共有31個單位獲得示範區創建資格。經過兩年的創建,2013年9月,第一批31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通過驗收評審,獲得示範區稱號。
5. 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已基本建成了嗎
據報道,10月20日上午10時,中宣部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國家連續實施了一系列工程,包括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扶持,截至目前覆蓋城鄉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已基本建成。
此外為鼓勵文藝工作者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還將組織開展了「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主題實踐活動和大范圍集中輪訓,2015年和2016年,全國共推出原創首演劇目近2900部。
希望更多的文化服務項目可以早日落實!
6. 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何時完工
預計2020年前完成。
據《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城市設計》顯示,鄭州市民公共內文化容服務區位於南水北調總乾渠以南區域,西四環以東,凱旋路以西。是我市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優化完善中心城區功能,有效疏解老城區交通壓力,強力帶動鄭州西部區域振興的重要決策,也是實現鄭州市都市區「一主、一城、三區、四組團」均衡發展的重要契機。
整個基地主要包括四大中心,呈帶狀布局,東西2800米,南北570米,總用地面積約153公頃,總建築面積約269萬平米,地上149萬平米,地下120萬平米,2015年12月,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四個中心」——奧體中心、文博藝術中心、市民活動中心、現代傳媒中心正式動工,預計2020年前完成。
7. 鄭州市博物館的公共服務
鄭州博物館是來一座現代化博物自館,它集文物收藏、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科學研究等多功能於一體,配置有先進的電腦網路系統、多媒體觸摸屏系統以及多功能報告廳等,可接待多層次的學術會議和多語種的參觀團體。鄭州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有銅器、陶瓷器、石造像、碑刻、貨幣、畫像磚、書畫等多門類數萬件藏品。其中以原始社會時期至唐宋時代的文物數量較大,具有代表性的商周青銅器、唐宋石刻等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
鄭州博物館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根據館藏文物特徵,發揮優勢,先後舉辦過「古代石刻藝術陳列」、「畫壇巨匠——「徐悲鴻繪畫藝術展」、「鄭州改革開放以來配合基本建設考古成果展」、「紅旗渠精神展」等200多個陳列展覽。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國際友人以及數百萬觀眾,發揮了重要的宣傳教育作用。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博物館、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文明單位等稱號,成為展示鄭州地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重要窗口。2004年7月1日起,鄭州博物館基本陳列對社會實行免費開放。
鄭州博物館是一座知識的殿堂,漫步其中,接受深厚凝重的歷史文化的熏陶,將給參觀者美的藝術享受。
8. 公共文化設施有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科技館、紀念館、劇院、體育場、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
一、圖書館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
二、博物館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三、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含有較多文化內涵為主要建築特色的較大型的場地,在城市區域開辟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與文化活動的場所。文化廣場亦屬於市民廣場,是市民廣場中體現更多文化特徵的廣場。有著更多文化內涵的市民廣場被稱為文化廣場。
四、劇院
劇場可以指:劇場 (建築),為表演場所的劇場;劇場 (藝術),為表演藝術形式或藝術流派的劇場;劇場版,動畫的電影版。劇場,有時又稱劇院,意指特定的、由永久性的建築體構成的表演場所,亦可作為表演場所的總稱。
劇院通常指室內的表演場所,而劇場則同時適用於戶外廣場及室內建築。劇場也可指電視台播放電視劇的欄目,譬如鑽石獨播劇場等。
五、青少年宮
青少年宮是各類青年宮、少年宮、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館、青少年活動營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動場所的概稱。
中國青少年宮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各類青少年宮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實踐課堂,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是專門面向青少年開展實踐教育、社會教育和校外活動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9. 哪些公共文化設施要免費開放
國已實行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等免費開放。草案規定,公共文化設施還包括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科技館、紀念館、體育場、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城鄉閱報欄(屏)、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覆蓋設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點以及其他建築物、場地和設備。草案通過後,這些場所將免費或優惠對公眾開放。
根據已經出台的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規定,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博物館並不在免費范疇之內。
(9)鄭州市公共文化服務區擴展閱讀:
從2011年,全國文化館、公共圖書館、美術館、鄉鎮文化站和城市社區(街道)文化中心等「三館一站」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在社會上廣受歡迎,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據悉該項工作實施以來,財政部已為上述公共文化設施累計安排免費開放補助資金超過180億元。
快600歲的紫禁城第一次以博物院身份辦「燈會」,故宮博物院建院首次在晚間免費對預約公眾開放。預約燈會的門票難度系數堪比小客車搖號,門票不到10分鍾已被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