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處置糾紛機制從哪裡入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源頭治理,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需要各地繼續重點關注和推動解決。如何更好構建社會矛盾的化解機制?怎樣讓調解變得更及時、發揮更大作用?記者日前在湖北、河北等地采訪調研。
聯防聯調,跨界矛盾共同管
腳手架斷裂傷人命,當事三方各執一詞,死者親屬情緒失控……鄂皖兩省邊界,一起糾紛一觸即發,極易釀成群體性事件,兩地人民調解委員會直面考驗。
事發去年1月,湖北省英山縣石頭咀鎮新店村村民賀某應鄰居梅某邀請,到一崗之隔的安徽省霍山縣上土市鎮村民吳某家中建豬舍。不料,在豬舍木樑架設過程中,賀某製作的用作「腳手架」的木凳腳榫突然斷裂,賀某摔落地面,頭部受傷,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實時上傳,糾紛上報「點對面」
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剛吃過午飯的柳林屯司法所所長劉增彥打開「民調通」,看到夏涼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劉鎖柱上傳了一條信息:一名外地女子因債務糾紛持刀去了村民劉某家。劉某已經幾年沒回家了,家裡只有劉某的妻兒。
「有可能是傷人,也可能是自殺,必須趕快制止!」劉增彥立即向欒城區司法局主管領導匯報,接著聯系派出所民警、鄉鎮包村幹部等趕到夏涼村。他們和劉鎖柱一起先穩住女子情緒,而後和劉某的長輩共同商量解決方法。經過一番入情入理的調解,最後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劉增彥和村幹部送女子坐上了回家的汽車。
「可別小瞧了這個手機程序,它就像是指尖上的『調解員』,在基層矛盾糾紛調解中派上了大用場。」劉增彥說。為了優化人民調解的程序和效率,河北省司法廳自2014年以來研發推廣了人民調解工作信息化管理軟體,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人民調解工作。
河北省司法廳基層工作指導處處長高道沖介紹,整個系統由3個部分組成:「民調通」手機軟體,由人民調解員使用,具有糾紛排查、調解信息上報以及信息查詢等功能;「領導通」手機軟體,安裝在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手機上,可以隨時了解轄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隊伍情況,指揮調解工作;「管理平台」,可以為上級決策、協調、指揮人民調解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劉鎖柱說,使用「民調通」不用輸入很多文字,耗時僅一兩分鍾,發現矛盾糾紛苗頭就實時上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同於電話報告情況的『點對點』,通過『民調通』上報情況是『點對面』,相關部門領導都能夠查看上報情況,而且留有操作痕跡,進而倒逼職能部門履行職責。」欒城區司法局副局長郭會斌說。
截至2017年10月,河北省170個縣市區已經實現了「民調通」全覆蓋,入網用戶5萬多部。
敢於創新,直面痼疾破難題
現實中,在面對群眾的利益糾紛時,一些部門與部門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存在相互推諉、不敢作為的情況,使得群眾內部的矛盾糾紛得不到及時化解,影響社會穩定。
武漢城市圈建立聯防聯調機制以來,邊界矛盾糾紛解決成功率大幅提高。最近兩年來,共處理矛盾糾紛1285件,調解成功1260件,成功率超98%。「聯防聯調機制是實現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重要制度創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楊燦明表示,「這種機制使邊界之間的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中,在社會治理層面滿足了不同城市邊界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記者調研時發現,基層需要調解的案件數量龐大,依靠傳統方式調解,分析研判周期長,並且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隨著社會發展,矛盾糾紛突發且日益多樣、復雜,對人民調解的協調聯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據介紹,如今的「民調通」,已經成為人民調解的資料庫,可以對矛盾糾紛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研判,對沒有調解成功甚至有可能激化的矛盾及時進行指導,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跨地域、跨部門等疑難問題,有效實現了民間矛盾糾紛的預測預警預防。
內容來源於《 人民日報 》
⑵ 多少省公共法律服務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司法部自2017年8月下發《關於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的意見》至今,各級司回法行政機關在規劃設計答、設施配備、隊伍建設、規范運行等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
截至2018年6月,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廣東6省(市)的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台覆蓋率達100%;各省(區、市)均已建成熱線平台,各地均已建成省級法網。平台職能作用逐步發揮,其中中國法律服務網自試運行至今法律服務咨詢總量達20.5萬余次,智能咨詢15.4萬余次,知識問答咨詢量近4萬次,在線留言咨詢1萬余次,留言咨詢服務點贊率達92.6%。此外,平台建設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4個省份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22個省份納入民生工程、平安建設和法治建設,為平台建設創造了良好政策氛圍。
⑶ 在定州辦理遺產手續到那個部門需要什麼手續
到定州市公證處辦理地址:北環路定州監獄西側,定州市法律服務中心
⑷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官網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官網: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官網;
現在的辦事大廳已經內移動至政務服務板塊容里,點擊後就能進入可見本文下圖。
如還是不能進入,可以聯系網站維護單位:河北省建設信息中心
聯系方式:
地址:石家莊市新華路501號
郵編:050051
E-mail:[email protected]
(4)河北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擴展閱讀:
河北省住房城鄉建設法律咨詢辦事指南
一、辦理依據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冀政辦[2009]31號)
二、承辦機構
法規與改革處和有行政執法權的處室(單位)
三、服務對象
個人、企業、社會組織
四、申請條件
無
五、申報材料
書面申請
六、服務流程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執法誰普法」工作原則,廳法規與改革處受理申請,依據申請內容轉交相關處室(單位),相關處室(單位)在規定時限內答復申請人。
七、辦理時限
承諾辦理時限:6個工作日
八、收費依據及標准
無
九、咨詢方式
法規與改革處0311-87904560
⑸ 河北住建和城鄉建設廳官網 正規招技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信息中心(會計核算中心),為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直屬事業單位,經費形式為差額補貼,主要職責:負責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信息化推進工作和廳電子政務建設,承辦廳信息宣傳工作,管理機關辦公網、公共信息網及網路安全運行維護工作;承辦納入統一管理范圍的直屬事業單位預決算和會計核算等相關財務工作。
二、招聘原則
堅持德才兼備,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實行公開招聘,在考試、考察的基礎上擇優聘用。
三、招聘方式
本次招聘採取統一招聘方式。
按照發布招聘公告、報名及資格審查、考試、考察、體檢、擬聘人員公示、辦理聘用手續、訂立聘用合同等步驟進行。
四、招聘條件、崗位、人數
(一)應聘人員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18-35周歲(1984年3月1日至2002年9月18日期間出生)。博士研究生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79年3月1日以後出生)。
3.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符合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6.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7.具備報考崗位所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
(二)招聘人數和崗位條件:
2020年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信息中心(會計核算中心)擬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名,為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具體崗位條件詳見《河北省省直事業單位2020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附件1:《河北省省直事業單位2020年公開招聘(統一招聘)崗位信息表》,其中專業參考教育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專業參考目錄(試行)》等設置。
符合招聘條件的港澳台居民,均可報名應聘相應崗位,需取得祖國大陸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歷或取得祖國大陸承認的學歷。
現役軍人、試用期內的公務員和試用期內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未滿最低服務年限或未滿約定最低服務期限的人員、在讀的非應屆畢業生,不在招聘范圍。
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和被開除公職的人員、失信被執行人,以及法律法規規定不得招聘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其他情形人員,不得報考。此外,應聘人員不得報考聘用後即構成迴避關系的招聘崗位。
五、招聘程序
通過河北人社網(http://rst.hebei.gov.cn/)、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網站(http://zfcxjst.hebei.go【回答】
⑹ 如何登陸河北志願者服務網注冊志願者
登陸河北志願者服務網注冊志願者步驟:
1、打開網路搜索,輸入「河北志願者服務網」,即可出現河北志願者服務網,點擊「用戶注冊-河北志願服務網」
(一)志願服務者的服務的范圍主要包括:
扶貧開發、社區建設、環境保護、大型賽會、應急救助、海外服務等。
(二)志願服務者的服務的功能:
社會動員;社會保障;社會整合;社會教化;促進社會和諧;促進社會進步。
(三)成為志願服務志願者基本要求:
1、志願服務是指在不求回報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促進社會進步而自願付出個人的時間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務工作。
2、有高尚的奉獻精神,有志願服務精神。志願者通過參與志願服務,提高自身的辦事能力,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3、志願服務者能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資源、善心為鄰居、社區、社會提供非盈利、無償、非職業化援助。
⑺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應急辦法
省級總體應急預案 1.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 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 河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4.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5. 內蒙古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6. 遼寧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7. 吉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8.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9. 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0. 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1. 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2. 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 13. 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4. 江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5.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6.河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7. 湖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8. 湖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9.廣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簡本) 21. 海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2. 重慶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3. 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4.貴州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5.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6.西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7. 陝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8. 甘肅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9. 青海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0.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專項應急預案 1.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2.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3.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4.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5. 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6.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7. 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 8. 國家處置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應急預案 9. 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 10. 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11. 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12.國家核應急預案 13.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4.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 15.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6.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17. 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18. 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9.國家糧食應急預案(待發布) 20.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21.國家涉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災害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 水法 · 防汛條例 ·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 · 防沙治沙法 · 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 · 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 · 防震減災法 ·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 · 森林法 · 森林防火條例 ·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 森林法實施條例 · 草原防火條例 · 自然保護區條例 ·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事故災難類 ·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 建築法 · 消防法 · 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 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 ·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 工傷保險條例 ·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 道路運輸條例 · 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漁業船舶檢驗條例 · 河道管理條例 · 海上交通安全法 · 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 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 · 電力監管條例 · 電信條例 ·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 環境保護法 · 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 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 大氣污染防治法 ·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 水污染防治法 ·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 海洋環境保護法 ·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公共衛生事件類 ·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 傳染病防治法 · 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 食品衛生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動物防疫法 · 國境衛生檢疫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植物檢疫條例 ·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社會安全事件類 · 民族區域自治法 · 戒嚴法 · 人民警察法 · 集會遊行示威法 · 監獄法 · 信訪條例 · 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 殯葬管理條例 ·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銀行法 · 商業銀行法 · 保險法 · 證券法 ·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 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 預備役軍官法 · 領海及毗連區法 ·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 國防交通條例 · 民兵工作條例 · 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 ·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 價格法 · 農業法 ·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 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 · 種子法 · 野生動物保護法 ·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 農葯管理條例 · 獸葯管理條例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