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商變更登記是否影響股權轉讓協議之效力
對於股權轉讓協議,法律並無必須登記才生效的規定,故協議應自成立時內即生效。股東名冊登記和工商登容記均作為對抗要件,未變更股東名冊之前,受讓人所擁有的股權不得對抗公司;未變更工商登記之前,受讓人所擁有股權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無論是股東名冊還是工商登記,均不具有設權效力,而只具有證權效力和對抗效力。
❷ 公司法中「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這句話怎麼理解。
1、從邏輯上講,一審判決既然可以認定你的股東身份,即認可了你的股內東權益,就應當支持容你查閱相關文件的訴請。(當然假如你在一審中沒有提出該訴請,上訴也是徒勞的。)。雖然公司沒有變更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你和公司之間是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問題,不存在法律上的利益第三方提出獨立訴請。所以你的上訴是可行的。
2、憑借一審生效判決,你當然可以辦理申請變更登記手續,但是正如你所言,時間上可能存在風險,如果你的上訴期因此錯過,得不償失。而即便上訴請求得不到支持,你完全可以在二審後再申請變更登記。根據我國民訴的審查原則,你幾乎不需要擔心一審對你有利的判決被駁回,因為 二審的原則是: 只審查異議部分。
所以你的做法是可行的。
❸ 股權轉讓是否以工商登記為生效要件
您好,股權轉讓協議來的自認定應以股東意思自治為原則,只要協議不違反法律上禁止轉讓的規定,就具有法律效力。工商登記並不是股權轉讓協議的生效要件,未經登記並不能認定股權轉讓協議無效,只是不能產生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
❹ 股權轉讓和工商登記,股東名冊發生沖突時,以那個為准
這個涉及股東身份的認定,以哪個證據作為確權的依據,股權轉讓協議、股東名冊、出資證專明、工商登記屬?首先需要弄清楚何為股東,按照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股東身份的取得可以通過依法受讓股權或者履行出資義務而取得,因此,是否具備股東身份,關鍵性的證據是看是否依法受讓了股權或者依法對公司履行了出資,這是根本。工商登記備案以及股東名冊記載均是在依法受讓或者出資之後隨後產生的登記行為,這些登記行為本身不具有創設股東資格的效力,只具有對外宣示、公示的效果。因此,根本上講應以股權轉讓作為確認股東身份的關鍵性證據,再綜合考慮工商登記等因素而定。當然,如果沒有工商登記是無法對抗善意第三人的。
❺ 登記對抗主義有哪些法律條文
《物權法》中登記對抗主義的條文:
第二十四條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二十九條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五十八條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八十八條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八十九條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抵押的,不得對抗正常經營活動中已支付合理價款並取得抵押財產的買受人。
-----------------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❻ 工商登記常見的幾個認識誤區,這些你都知道嗎
誤區一:公司名字隨便起
公司名稱審核需要很長的時間,一些創業者為了新潮或避免重復,會使用很多的奇葩組合,造成名稱登記不通過。建議大家選擇兩個字排列組合,看起來很簡單普通,或者選擇比較生僻的漢字作為名稱,通過的概率會高一些。
誤區二:注冊資本隨性填
雖然注冊公司無需驗資了,股東在注冊公司時可以不繳納注冊資本,但有些人為了顯示公司實力,就覺得把注冊資本填的越高越好。注冊資本過大且未到位,是股東對創立公司未盡的出資義務;不利於引進新的股東、且股權轉讓稅負高,後期承擔的責任也會更大。
誤區三:必須找商用房注冊
設立公司需要有住所,一般要求一址一照。但為了鼓勵投資,上海早在2015年就出台了《上海市企業住所登記管理辦法》,旨在合理釋放各類場地資源,降低創業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放寬了企業住所登記的門檻。也就是說如果您沒有實際注冊地址也可注冊公司了,壹隆可為您提供多個區經濟園區地址為您注冊公司。
誤區四:不花錢也能注冊公司
雖然現在實行了注冊資本認繳制,不用實際出資,但「認繳制」也是有一定額度的,想要「零元」肯定是不能注冊公司的。而且注冊資本也只是設立公司的前提條件之一。除此之外,公司想要維持基本的運營。還需要基本的場地員工,各項開支等,不花一分錢就能注冊公司是絕對不可能的。
誤區五:經營范圍只填日常業務
在填經營范圍時,建議填最廣泛的經營范圍,其中一些業務可能你並沒有涉及,但其實只要公司沒有從事特許經營、限制經營的業務,一般不因此影響公司業務的合法性及正常經營,也不影響公司對外開具發票和依法繳稅。另外,只要經營需要,企業在經營存續期內也可以對經營范圍隨時申請變更登記。
誤區六:拿到執照就萬事大吉
公司注冊以後,才是一切的開始。維護好公司並非一張營業執照這么簡單,要進行維護,需要記賬報稅,按時做年報,否則會被列入企業黑名單。
❼ 股東之間的約定與工商登記不一致時,以哪個為准
股東之間關於股比調整或股比變動的約定,具有股權轉讓合同的性質,專其可以在內部生效並約束訂屬約當事人股東;而股權登記效力屬於對抗效力,主要保護外部善意第三人,其不必然與股權的實際權屬或實際股比完全一致。因此,股東之間協議確定的股比與股權登記中記載的股比存在不一致的,在處理公司與股東之間或股東與股東之間的內部糾紛時,應當以股東之間的約定為准。如你有任何法律方面的需求,可以通過#律贏惠#尋求律師幫助。
❽ 未變更工商登記的股權能否對抗強制執行
1、公司章程的生效時間
公司設立時,制定的初始章程應報經工商部門登記後才能生效。
公司存續期間經法定程序修改的章程,自股東達成修改章程的合意後即發生法律效力,工商登記並非章程的生效要件。
2、股東資格的確認
股東身份的確認,應根據當事人的出資情況以及股東身份是否以一定的形式為公眾所認知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需要考量的因素主要包括:1)股東是否有出資合意,2)是否有出資行為,3)公司記帳處理,是否計入「實收資本」。核心是「出資合意+出資行為」。
工商登記不是確認股東資格的法定要件。
公司章程的修改,涉及公司股東的變更,公司應依法向工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公司未辦理變更登記,應承擔由此產生的民事及行政責任,但根據《公司法》(2005年10月27日修訂)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公司股東變更未辦理變更登記的,變更事項並非無效,而僅是不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所有說,未辦理變更登記的股權不能對抗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