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城市的公共設施包括哪些方面
一般包括:
1、市政工程設施:指城市道路、橋梁、涵洞、防洪、下水道、排水溝渠、污水處理和路燈設施等。不包括廠礦企業內部及為其專用的上述設施。
2、園林綠化設施:指城市中供公共使用的公共綠地、專用綠地,或為公共綠地服務的生產綠地。如公園、動物園、植物園、陵園(包括不經常開放的、以公園為主的陵園)、花園以及風景區、林蔭道、廣場綠地、濱河綠地、防洪林帶和工廠、機關、學校、醫院、部隊、居民綠化用地。
3、環境衛生設施:指公共廁所、清掃垃圾糞便、街道灑水、掃雪等與保障城市公共衛生有關的設施。
4、其他公共設施:指公用消防設施,一般的人民防空設施(燈火管制及警報設備)、交通標志(路標)等。
(1)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擴展閱讀
管理對策:
1、深化城市公共設施管理體制的改革,從宏觀和微觀同時進行改革。
在宏觀管理方式上,轉變政府職能,從總體上宏觀調控政府行業管理部門,重點編制行業發展規劃、制訂行業規范、標准,監督檢查有關法規執法情況,同時做好組織、協調、推動與服務工作。
在微觀管理方式上,應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對具有明顯自然壟斷性和規模經濟特點的公共設施,只能由一個或幾個企業經營時,政府就要對潛在進入經營者嚴格限制。
2、健全和完善地方法規,依法加強養護與管理,走法制化道路。
中國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管理無論在立法還是在執法方面都存在較大欠缺,制約了城市公共設施管理的改革和發展。加強法制建設,制定比較完善和健全的全國統一的法律,已是中國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管理的必要條件。
要改革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建立完全的社會監督機制。各個城市要按照城市管理立法規劃,抓緊制定地方法規、規章,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法規體系,加強城管監察隊伍建設。要加強執法工作,對違反城市公共設施管理的法規、規章的行為進行處罰。
3、城市領導者要高度重視公共設施建設管理工作,更新觀念,以改革的思想解決公共設施建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要做到轉變觀念必須樹立超前意識、依法實施規劃意識、城市文明衛生意識、保護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等等;要樹立社會化大生產、大流通、大市場的觀念;打破地區、部門、行業界限,徹底改變各自開發建設,把配套的包袱甩給政府的被動局面,切實組織好建設各項公共設施。
在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統一組織各城市公共設施建設、規劃、土地、計劃部門,做到以規劃指導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綜合開發,提高城市建設總體水平。同時,開發項目必須與配套設施同步建設;提高公共設施配套水平和質量。
4、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全體市民素質。
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管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要發動全社會參與這項工作,積極探討管理新方法、新機制,搞好日常綜合管理。
要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為先」的原則,採取「管教」結合的辦法,大力宣傳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的意義、目標和任務,宣傳公共設施建設的公益性、全民性,宣傳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公共設施建設的成就,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進一步提高市民對城市管理的參與程度。
㈡ 關於城市規劃的幾個概念——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
根據《城市規來劃基本術自語標准》
公共設施用地 public facilities
城市中為社會服務的行政、經濟、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研及設計等機構或設施的建設用地。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municipal utilities
城市中為生活及生產服務的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包括:供應設施、交通設施、郵電設施、環境衛生設施、施工與維修設施、殯葬設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用地。
城市基礎設施 urban infrastructure
城市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
通常認為城市公共設施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包括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教育、醫療、體育、文化、商業金融等各類為城市服務的公共設施。
㈢ 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有什麼區別
有區別也有聯系。抄城市襲基礎設施要廣,包括道路、橋梁、車站、地鐵、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為城市運營提供服務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道路、橋梁、停車場、地鐵等為公共提供服務的,市政公共設施包括自來水、電力、污水、雨水、煤氣等市政方面的
㈣ 民生工程建設與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的重要意義,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哪些方面
民生服務可以直接在網頁裡面搜。微信後台裡面有一些服務,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等,還有一個城市服務是新開放的一個服務平台,在這個微信城市服務里,有不少貼近生活的功能,水電煤費的一個賬單記錄查詢,都是可以用的。
㈤ 城市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中的問題與完善
首先,應該健全社區公共服務體系,以社區為主體,調動各方參與,增加社區內的各種社會組織。同時增加社區的現代化手段,引入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實現區域內的精細化管理,通過增加組織數量解決更多社區實際問題和困難,同時也能夠極大的提升老舊開放式社區治理服務能力,促進小區和諧發展。
其次,應該重視公共福利,關注社區內的有服務需求的群體,針對社區內的此類群體設立公益性崗位,讓其參與社區工作,使他們在社區建設中發揮作用,提升社區服務有效度。
最後,改善社區硬體環境。從硬體層面提高社區服務建設水平。
㈥ 請問城市的公共設施包括哪些方面
城市公共設施主要包括:
1、學校:小學,中學,大學,中等專業技術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寄宿制高中和特殊學校,幼(托)兒園等。
2、醫院:綜合醫院,各類專科醫院,衛生防疫設施,預防保健機構和急救網路設施等
3、文化設施:群藝館,圖書館,音樂廳,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化宮,文化館,影劇院和新華書店等
4、體育設施:體育館,體育場,游泳跳水館等
5、社會福利與保障設施:敬老院等
6、商業設施:商業街,大型商場,綜合超市,商品專業店,服務專業店和餐飲等
7、居住地區,居住區和居住小區級公共設施:街道辦事處,多功能社區活動中心,商場,綜合超市,各種服務便利店,商品專業店等
其他:
(1)道路交通設施:公交場站,社會停車場,加油加氣站等;
(2)給水,排水設施:給水泵站,污水處理廠,污水泵站,雨水泵站等;
(3)電力設施:變電站,城市電廠等;
(4)通信設施:長途局,端局,目標局,長途樞紐局;寬頻(IP)局址;移動通信局址,移動通信基站等;
(5)廣電設施:有線電視中心,有線電視分中心,有線電視小區管理站等;
(6)燃氣設施: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天然氣門站,燃氣搶修站等;
(7)消防設施:普通消防站,小型普通消防站,路上特勤消防站,水上特勤消防站,直升機特勤消防站,消防培訓基地,消防修理中隊等;
(8)環衛設施:垃圾轉運站,垃圾填埋場等。
㈦ 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設施是指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各種公共性、服務性設施,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設施有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其中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