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交通體系規劃

公共服務交通體系規劃

發布時間:2021-08-17 04:17:17

⑴ 我國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應包括哪四項基本內容

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居於整個模型的核心,它是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和自身發展性基本公共服務的集合,B、C、D、E與A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個系統。

二、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務處於模型的最下方,是整個模型的基礎性模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首先要滿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後才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看,B獨立生成A的子系統。

三、公共環境性基本公共服務位於模塊的左方,是A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二者構成對立統一的整體。

四、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務,居於模塊的右邊。公共安全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要條件。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都需要公共安全,沒有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與措施,整個社會將處於無序狀態。

(1)公共服務交通體系規劃擴展閱讀

構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確保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

政府轉型是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制度基礎。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並成為重要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的強化將大大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

首先,政府職能轉型的核心是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對於服務型政府來說,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必須在抓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成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和住房保障等領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⑵ 連雲港軌道交通的連雲港城市公共交通規劃

為適應城市化發展要求,促進城市交通與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公共交通對城市發展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為向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交服務,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根據《國務院關於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2〕64號)、《交通運輸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交運發〔2013〕368號)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有關要求,市交通運輸局經公開招標由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市區公共交通規劃進行了編制,形成了《連雲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 1、發展框架
根據連雲港城市性質、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公共交通發展戰略目標為:構建多模式、一體化、全覆蓋、高品質的公共交通系統,打造優質、暢達、綠色和智能公交系統,引導城市空間有序拓展,促進城市功能有機組織,強化區域中心城市交通地位。連雲港城市公交發展願景:「暢行港城、暢享公交」。 2、公共交通體系構建 (1)遠期公共交通體系:連雲港市區遠期建立以輕軌和快速公交(BRT)為骨架,以常規公交為主體,以計程車、定製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為補充,公共自行車服務廣泛、慢行接駁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2)近中期公共交通體系:在軌道建成前,逐步建立起以快速公交(BRT)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計程車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為補充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1、軌道線網規劃 本次規劃5條輕軌線路,總長度約172.6公里:
1號線:長約32公里,聯系新海老城、龍河廣場商業中心、市政府、開發區中心、連雲新城;
2號線:長約45公里,聯系青口鹽場、連雲新城、開發區、連雲經濟開發區、徐圩新區;
3號線:長約46公里,聯系新海老城、火車站樞紐、猴嘴高鐵站樞紐、火車東站樞紐;
4號線:長約27.5公里,聯系連雲新城商務核心區、連雲新城中心區、青口鹽場、贛榆區政府、贛榆商業中心;
5號線:長約22公里,旨在加強濱河新城、南部新城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溝通火車站樞紐、龍河商業中心、蘇欣快客換乘樞紐、南站城鄉換乘樞紐、新客運南站。
2、快速公交線網規劃 (1)功能定位 公交體系中骨架組成部分;輕軌建成前,以快速公交公交承擔主骨架功能;輕軌建成後,作為軌道交通的延伸與補充,覆蓋次級客流走廊,彌補軌道服務空白。 (2)規劃方案 軌道建成前快速公交總規模324.5km(含12.6km重復段),承擔城市公交主骨架功能;城市軌道建成後,部分用於培育客流的快速公交線路弱化為快速公交支線、普通公交干線,軌道建成後快速公交總規模為218km。 1)軌道建成前規劃快速公交線路共11條,包括3條客流培育線和兩條服務延伸線。
表1 軌道建成前快速公交規劃一覽表 編號長度 (公里)重復段功能1號線 32.6運能補充2號線34培育客流3號線41.9運能補充4號線40.31.8培育客流5號線34.8運能補充6號線27.3運能補充7號線30.9運能補充8號線20.7服務延伸9號線10.6服務延伸10號線38.410.8培育客流11號線13運能補充合計324.512.62)軌道建成後,三條客流培育線弱化為快速公交支線、公交快線,10號線北段功能調整為服務延伸線,南段弱化為常規公交。
表2 軌道建成後快速公交規劃一覽表 編號長度(公里)功能1號線32.6運能補充3號線41.9運能補充5號線 34.8運能補充6號線27.3運能補充7號線30.9運能補充8號線20.7服務延伸9號線10.6服務延伸10號線6.2服務延伸11號線13運能補充合計2183、公交車輛發展 2030年部分軌道建成,快速公交及普通公交車輛達到人均16標台標准。 4、公交場站規劃 遠期公交場站總規模約115公頃,宜高標准控制,按需建設。考慮到城市建設的不確定性,城市規劃人口規模控制與城市用地拓展的矛盾,要求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時,進一步核算規劃范圍內的公交場站需求。 (1)綜合車場 規劃區規劃綜合車場(含修理廠、停保場功能)20處,總佔地約60公頃。 (2)樞紐站、首末站 規劃區設樞紐站、首末站共132處,總佔地約55公頃。 (3)場站建設模式 鼓勵場站集約開發、綜合利用,在中心區、商業發達地區,允許首末站、綜合車場用地立體開發,與商業、辦公和公交生活設施一體(緊湊型)建設。對公交綜合車場,可與停車需求主要在白天的社會停車場共建共用(白天社會停車、夜間公交停車,社會停車收費收入用於彌補公交運營費)。 5、近期公交線網規劃 以我市大力發展BRT快速公交為契機,結合城市開發,對我市現有公交網路進行優化。優化基本原則為:逐步完善BRT骨架系統,實現區域間快速聯系;優化城市旅遊線路,支撐城市旅遊業發展,方便居民日常游覽;強化樞紐支撐,便捷換乘;服務城市建設,填補公交覆蓋空白;梳理既有線路,層次分明,控制線路無效繞行,減少無序競爭。 (1)規劃方案:規劃近期線路82條,總長度1390公里,其中快速公交(BRT主線)4條,公交快線6條(BRT跨區支線5條、機場線1條),干線33條(包括普通BRT支線7條、普通公交干線26條),支線39條。此外,建議延長公交線路服務時間,保障港城居民晚間出行需求,規劃新增夜間線路4條,總長度77.6公里,運營時段為夜間10點至次日6點。 (2)線路建設要求:1)滾動調整,逐步優化:建立線路滾動調整機制,結合城市開發、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評估、優化調整公交線網。2)填補空白與支撐發展:線路布局首先要覆蓋近期有客流需求的城市區域,其次還要著眼培育客流,支撐城市開發。

⑶ 城市規劃中 關於公共服務設施圖 的表示,具體應該包括哪些設施呢

樓主是個很有復心的人!我說下制我的看法,供樓主參考!
首先要明確自己想要在圖上表達什麼內容:如果重點表達的是C,這張圖名字應該是公共服務設施圖;
如果要表達變電站,水廠一類的U,那麼這張圖應該是叫基礎設施規劃圖;
個人覺得,這是表達內容不同的兩張圖;
至於T,不管是做U圖還是C圖,個人覺得做圖的時候道路都會不可避免的加上的,所以T在這兩張圖上都有表示,但是僅限於簡單的區域連通狀況,詳細的T圖還是在道路專項圖里做。

⑷ 城市交通規劃包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交通規劃的構成要素分為:需求要素、供給要素和市場要素3部分。

1、需求要素分為移動意識所決定的主體,如個人、團體(家庭、企業、政府等)和移動的對象,如人、物(原材料、貨物、廢棄物等)。

2、供給要素分為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船舶和飛機等;交通設施,如道路和節點(車站、樞紐和停車場等);運行系統,如信號控制系統、信息管制巾心等;經營系統,如交通服務的組織、管理和運營。

3、市場要素指交通市場的調節系統,即經營主體和市場框架(確定經營主體、收費標准、服務等)的調整。

(4)公共服務交通體系規劃擴展閱讀:

交通規劃是將人和物移動的方式合理組織為目的,以實現城市生活的方便、出行便捷和利於人們遊憩為宗旨,包括交通設施的配置和功能上的規劃。是以土地規劃、區域規劃為基礎,而進行的適合區域定位發展的交通線路、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的三者的合理配置,使其發揮各自的優勢。

交通規劃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交通規劃是建立完善綜合運輸體系,獲得交通運輸最佳效益的重要方式和途徑;

2、交通規劃是緩解道路交通擁堵問題的根本措施;

3、交通規劃是充分發揮原本有限的交通基礎設施的效益,實現城市交通管理科學化的重要手段。

⑸ 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三五"規劃有沒有

體育總局正加快建立完善有關政策和標准,優化頂層設計。配合國家發展改回革委研究編答制「十三五」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明確「十三五」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路、原則、任務和保障措施,建立「十三五」國家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項目清單和服務標准。

⑹ 某城市同時進行公共交通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這兩個規劃是否相同

不同城市管理體制不一樣,綜合交通規劃可能是規劃建設局負責請人編制,而公交規劃可能是交通局或者公交工時請人編制;
深度不一樣,綜合交通規劃包含但不止是公交規劃,包括所有交通方式,而公交規劃主要是公交專項規劃,也更加深入,更具有操作性;
時間先後順序不一樣,綜合交通規劃可以指導公交規劃,公交規劃也可以支撐綜合交通規劃。

⑺ 如何通過公共交通系統規劃建設來引導城市空間合理有序地擴展

如何通過公共交通系統規劃建設來引導城市空間合理有序地擴展。
答: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開發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理想模式,通過 利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來引導城市發展不斷有序地擴展。
在實施上可以通過城市 軌道交通系統沿著城市規劃的路徑從中心城區向外輻射, 沿線的土地開發與軌道 交通的建設整合在一起, 使大多數公共建築和高密度的住宅區集中在軌道交通車 站周圍, 這樣新城的居民能夠方便地利用軌道交通出行,也方便進一步擴展時對 該地區的整合。
同時, 在中心城區, 公交系統與完善的行人和自行車設施相結合, 共同維持並加強中心城區的交通功能。
有以下實施方法來實現城市空間合理有序地擴展:
一、 長期規劃引導城市發展: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需要一個適合自身特點的、 長期的發展規劃, 並且要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去保障這個規劃順利實施。有著合理 長遠的城市規劃方向才能使得該區域的發展規劃能夠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 保證 了其長遠期規劃最終能夠得到落實。
二、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引導城市形態構建: 通過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網路來支 撐區域長遠期的城市規劃體系, 軌道交通系統支撐沿線以及各個站點形成城市發 展的交通走廊, 從中心城區向外放射出去。 充分發揮規模效應, 形成整合的優勢, 從而改變整個區域的用地形態和居民出行特徵,從而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以 交通來引導, 也可以實現城市新開發區域與市中心之間通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相 連接,方便地解決了新區到中心城區的出行便捷。
三、 土地開發與軌道交通系統相配合: 有效地將公共交通系統的開發與土地 利用開發相結合, 公交系統要能夠方便有效地服務於沿線地區,而沿線土地開發 的同時也為公共交通創造了足夠的客源。為了便捷各區域居民的出行,要求建築 要全部集中在公交車站附近, 同時應刺激站點周邊的商業發展。在新城的用地開 發上重視就業與居住的平衡,並主要環繞軌道交通車站進行。
四、 不同交通方式間的高度整合: 在實施以公共交通來引導城市擴展的模式 時, 不僅要重視大運量公共交通的建設和發展,還要將不同交通方式進行面向公 共交通的有機整合。 各種交通方式都不是孤立,它們都屬於整個城市交通系統的 一個部分, 要想有利地保證成功地實施,就要通過對不同交通方式進行整合以此 來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和競爭力。

⑻ 《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編制管理辦法》的具體內容

《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編制辦法》 貫徹實施與綜合交通工程安全建設及系統運營優化管理實用手冊
第一章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工程科學
現代化
第一節系統
第二節系統科學
第三節系統工程
第四節交通系統工程
第二章城市綜合交遣運輸體系
第一節綜合交通運輸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綜合交通運輸的主要交通運
輸方式
第三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第三章綜合交通規劃基礎
第一節綜合交通規劃總體思路
第二節 綜合交通規劃的步驟與方法體系
第四章城市綜合變通系統分析
第一節基本概念
第二節系統分析妻素和准則
第三節系統分析妻點和步驟
第四節交通系統分析應用
第五章交通運輸需求分析
第一節交通運輸需求概述
第二節交通運輸需求的分類
第三節交通運輸需求彈性
第四節交通運輸需求預測
第六章城市綜合交遣總體規劃實施
第一節城市綜合交通網路規劃
第二節城市綜合交通線路規劃
第三節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規劃
第七章綜合交遣運輸網路總體規
劃方法方案
第一節綜合交通運輸網路規劃
第二節綜合交通運輸通道規劃
第三節綜合交通運輸樞紐規劃
第四節綜合交通運輸結構規劃
第八章綜合交道運輸信息系統規劃
方法方案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綜合交通運輸信息系統規劃基礎
第三節綜合交通運輸信息系統規劃方法
第四節綜合交通運輸信息系統規劃管理
第九章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評價標准
第一節系統評價概述
第二節評價指標體系
第三節單項評價法
第四節綜合評價法
第十章交通系統工程模型建設
第一節模型
第二節模型構建
第三節常用的數學模型
第四節交通系統模型
第十一章綜合交通工程安全預測系
統建設
第一節預測科學
第二節定性預測技術
第三節時間序列預測法
第二節多目標優化
第十二章交通系統運營優化
第一節系統優化
第二節多目標優化
第三節模糊優化
第四節灰色優化
第五節遺傳演算法
第六節蟻群演算法
第十二章交通運營網路安全技術管理
第一節圖與網路
第二節最小生成樹問題
第三節最短路問題
一、最短路問題
二、求兩點間最短路的標號法
三、求任意兩點最短路的距離矩陣法
四、求解雙目標最短路的方法
第四節最大流最小割量
一、網路流
二、最大流最小割量定理
三、交通供需分析的斷面法
第五節網路最大流問題
一、最大流的標號法
二、最小費用最大流
三、工程施工運輸網路優化方案
四、防洪物資運輸優化
第十四章交通排隊系統管理
第一節排隊系統
第二節生滅過程
第十五章交通系統運營優化
決策管理
第一節系統決策
第三節風險性決策
第四節不確定性決策
第五節決策支持系統
人民交通大學出版社16開精裝單卷 定價:326元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交通體系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