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公共服務,包括哪些具體內容,越詳細越好!
公共服務是指由法來律授權源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組織和有關工商企業,在純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產和供給中所承擔的職責和履行的職能,其中,政府是責無旁貸的主導者。
公共服務的社會實踐由來已久,它從最初的社會民間和宗教組織零星的自發行動,發展和演化為以政府為主的公共組織系統的自覺行動和法定職能,期間經過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從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務實踐活動的必然性和理性主要源於公共服務的理性: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公共服務實踐的客觀原因;道義、慈善是公共服務的價值基礎;公民與國家關系是公共服務的基本依據;團結與凝聚社會是公共服務的追求目標;以需求促進供給是公共服務的經濟動因。
❷ 扶貧包括哪些項目
教育、醫療、產業、人員培訓、整村推進
❸ 公共服務包括哪些
公共服務根據其內容和形式包括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四方面內容。
基礎公共服務是指那些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從事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等活動都需要的基礎性服務,如提供水、電、氣,交通與通訊基礎設施,郵電與氣象服務等。
經濟公共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及其組織即企業從事經濟發展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如科技推廣、咨詢服務以及政策性信貸等。
公共安全服務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務,如軍隊、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則是指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務。社會發展領域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社會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如公辦教育、公辦醫療、公辦社會福利等。
理解基本公共服務的內容要注意三個基本點: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❹ 扶貧措施包含哪些
一是產業發展脫貧:
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二是轉移就業脫貧:
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三是易地搬遷脫貧
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四是教育扶貧:
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五是健康扶貧:
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六是生態保護扶貧:
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七是兜底保障:
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4)扶貧方面公共服務指哪方面擴展閱讀
貧困戶認定的程序:
認定貧困戶需要經過5個步驟:農戶申請—村民主評議—村公示公告—鎮審核公示—縣審核公告。
1、農戶向村委會提交申請;
2、村委會收到農戶申請後,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評議,產生初選名單;
3、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對初選名單簽字後在村裡張榜公示;
4、鄉鎮對各村上報名單進行審核,將結果返回各村再公示;
5、再次公示無異議後,鄉鎮將名單報縣扶貧辦審核認定,並在全縣公告貧困戶名單)。
❺ 扶貧幫困工作有哪些方面
一、注重培育「造血」機制,充分利用當地條件,因地制宜推進符合各村資源特點、符合產業導向的幫扶項目,在當地培養和集聚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保障薄弱地區的長遠發展。
二、注重規劃引領,做好薄弱地區規劃與整體區域規劃的銜接和適應,在鎮級層面建立「造血」單元,搭建區鎮聯合發展平台,防止走「村村冒煙」、分散低效發展的老路。
三、注重發揮政策效應,加強政策銜接,把本次制定出台的一系列農村綜合幫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並及時加以評估完善,將實施效果好的政策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
四、注重提高農民收入,確保農民土地權益,保障農民收益分配權,幫助村級組織逐步增加收入,增強村內公共服務支出能力,從多方面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五、堅持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進行,幫扶方和受幫扶方做好充分的溝通協商,統籌各類幫扶資源,細化幫扶工作方案,思想統一,責任到位,以更大的決心和工作力度,共同為經濟相對薄弱村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❻ 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設施是指為市民提供公共服務產品的各種公共性、服務性設施,按照具體的項目特點可分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體育、社會福利與保障、行政管理與社區服務、郵政電信和商業金融服務等。
設施有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其中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它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一般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即俗稱的基礎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即「社會性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附屬設施
附屬設施是配套設施,使得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設施。
❼ 基本公共服務都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服務的范圍比較廣,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設的能力大小而專定,但基本上屬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等社會事業,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產品和公用設施建設,還包括解決人的生存、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所需要的社會就業、社會分配、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設。
(7)扶貧方面公共服務指哪方面擴展閱讀: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三個基本點:
一是保障人類的基本生存權(或生存的基本需要),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就業保障、基本養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滿足基本尊嚴(或體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務;
三是滿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會逐步擴展,水平也會逐步提高。
❽ 扶貧領域包括哪些
扶貧領域三大專項扶貧行動是: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
——專項扶貧
包括易地扶貧搬遷、整村推進、以工代賑、產業扶貧、就業促進、扶貧試點、革命老區建設等。
——行業扶貧
包括明確部門職責、發展特色產業、開展科技扶貧、完善基礎設施、發展教育文化事業、改善公共衛生和人口服務管理、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重視能源和生態環境建設等。
——社會扶貧
包括加強定點扶貧、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發揮軍隊和武警部門的作用、動員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等。
拓展資料
為精準扶貧「號脈開方」
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華中師范大學近日在京聯合發布《中國精準扶貧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旨在闡明精準扶貧頂層設計轉化為豐富實踐的具體過程,揭示取得的成效、經驗,分析存在的矛盾與問題,提出促進精準扶貧實踐的對策建議。
報告認為,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在地方各級得到深入貫徹和細化落實,脫貧攻堅戰取得巨大成效: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增速持續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平;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水平持續提高,質量不斷改善;貧困地區農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教育文化醫療水平明顯提高;同時,我國的扶貧開發也為全球減貧作出重大貢獻。在具體實踐中,一些問題急需關註:仍存在不嚴不實不精準問題,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尚需進一步加強,部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
對此,報告建議:細化目標任務。調整完善脫貧攻堅滾動規劃和年度計劃,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在做好貧困縣貧困村脫貧工作的同時,注重非貧困縣非貧困村的脫貧攻堅,防止出現死角。堅持問題導向,加大對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支持力度;抓好考核工作,嚴防弄虛作假,通過教育培訓等措施,增強基層扶貧幹部「綉花」能力。打牢精準基礎。完善建檔立卡,摸准貧困底數,探索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規范駐村幫扶,增強基層力量,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強化資金監管,提高使用效益。以從嚴考核倒逼精準落地。創新扶貧工作方式,鼓勵基層探索試點,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堅決防止虛假脫貧行為,讓真抓實乾的規矩嚴起來。
❾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哪些方面
基本公共服務包括的內容是非常多的。
這也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