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是破解「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十八大報告更加明確的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並要把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1、城鄉一體化發展首先要破解城鄉二元體制。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上一體化,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體制,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村居民享受與城鎮居民同樣的發展成果,使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在政府的主導和推動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和資源,盡快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使之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構建城市與現代農村和諧相融的新型城鄉形態。
2、城鄉一體化發展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城鄉之間在發展水平、基礎設施、產業特點以及區位、人口、資源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和差距。因此,城鄉一體化建設要與當地經濟水平相適應,重點在挖掘潛力上做文章,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各地在發展基礎、產業、區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和特點,明確目標任務,整合優勢資源,要圍繞阻礙城鄉統籌發展的體制因素,加大財政投入,在城鄉基礎設施、文化教育、環境衛生、社會保障、平安建設等關注民生問題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3、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注重規劃先行。要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就要堅決擯棄陳舊的、落後的發展理念,堅決杜絕「拍腦袋」決策,制定科學的統籌城鄉發展規劃,打破城市單一規劃、簡單區域規劃的束縛,把農村發展納入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之中,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綜合規劃。形成城鄉發展協調、資源配置合理、產業層次分明、優勢特色明顯、城鄉公共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保護通盤考慮、統籌安排的現代化城鄉發展布局。
4、城鄉一體化發展要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農村建設,並非對農村進行簡單的改造、修復或重建,而要在更高層次上建設與城市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通過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使地方政府的財力和事權相匹配,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明確提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要優先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讓收益要優先用於農業土地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可以參加城鎮職工各類社會保險,享受與城鎮職工同等待遇。完善就業創業制度,提高農民的就業率,免費提供信息發布、政策咨詢、職業介紹和創業指導等服務。大力發展城鄉各項教育事業,不斷完善城鄉醫療衛生體系,加快推動農村文化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㈡ 城鄉環衛公共服務一體化是什麼意思
城鄉結合
字面意思就是這樣 具體實施還看當地情況
㈢ 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有什麼法律依據嗎
交通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農業部、商務部、供銷合作總社、國家郵政局與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穩步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的基本原則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要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鼓勵社會參與,激發市場活力。
統籌城鄉、區域之間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交通基礎設施的銜接和城鄉交通運輸服務的一體化建設。推動城鄉交通運輸與供銷、旅遊、電商等資源共享,實現優勢互補和融合發展。
根據該《意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城鄉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城鄉交通基礎設施網路結構優化並有效銜接,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
主要目標是實現「八個100%」: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100%;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比例達到100%;城市建成區路網密度和道路面積率符合要求比例達到100%;中心城市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
500人以上島嶼通航比例達到100%;建制村直接通郵比例達到100%;具備條件的鄉鎮快遞服務網點覆蓋率達到100%,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快遞比例達到100%。
(3)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方案擴展閱讀:
加快推進城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主要內容是:加強城鄉交通運輸規劃銜接,整合城鄉綜合交通運輸資源,完善優化運輸網路,提升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水平。
加快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網系統;打通阻礙城鄉一體化銜接的「斷頭路」。加強自行車道和步行道系統建設,改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出行條件。符合條件的城市要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發揮地鐵等作為公共交通的骨幹作用。
在加快城鄉交通基礎路網建設方面,建設外通內聯的城鄉交通骨幹通道,加強城市道路、干線公路、農村公路、渡口碼頭之間的銜接,強化市縣鄉村之間的交通聯系。
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促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實施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工程,加快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
㈣ 城鄉一體化規劃包括哪些內涵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有哪些
城鄉一體化規劃包括哪些內涵?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有哪些?綠維創景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規劃要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把握發展的規律,完善和補充規劃系統的體系,抓住關鍵環節,扎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將城鄉一體化建設做到城鄉均衡、縮小城鄉差距、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步驟。規劃體系既要宏觀掌控,又要微觀布局;既要專業細致,又要綜合全面。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讓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和擴展,城市功能向農村及周邊地區輻射,利用科技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切實提高農民生活的質量,同時也要保障農民向城市的遷移,適應城市節奏,兩者相互依託。一、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涵與外延內涵與外延是刻畫概念的兩個方面。內涵是本質,外延是范圍。城鄉一體化是針對城鄉結合部,即城鄉交融或城鄉連接的地帶。這是一個帶有較為模糊性的地域范圍,它是沖破行政界限而因城與鄉內在的聯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帶)。因此,城鄉結合部,既不同於城市總體規劃的郊區規劃范疇,因為郊區規劃是被動式的輔助性規劃;也不同於鄉村規劃,因為鄉村規劃面對的對象是鄉村內部地域。按照區域規劃的某些理論,也很難明確地解決城鄉結合部的具體問題。如人口布局,勞動力布局,流動人口管理,產業布局,交通設施,倉儲設施等方面。二、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內容的初步探討規劃范圍的界定、規劃的依據、規劃的指導思想、規劃的期限、規劃所採用的理論與技術方法簡介、城鄉結合部的現狀調查及研究、城鄉結合的宏觀區域環境分析、城鄉結合部的總體發展戰略、城鄉一體化規劃。經濟發展規劃、社會發展規劃、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基礎設施綜合規劃、居民點體系規劃(等級規模結構規劃、職能分工結構規劃、空間地域結構規劃)、措施的操作建議、可行性的分析與研究。綜上所述,做好城鄉一體化的統籌指導工作,方能進一步加快城鄉一體化的步伐。對城鄉結合部這一較為模糊的地帶給以輔助性規劃,科學安排和測量城鄉結合部的諸多具體問題。實現產業統一規劃與布局、資源統一利用、生態環境統一保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對構建城鄉統籌的新城鄉體系具有積極意義。
㈤ 如何推動一體化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黨的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提出「五個統籌」的要求,把統籌城鄉發展擺到「五統」之首。黨的十七大則強調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黨的十七屆三中指出,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把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作為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推動一體化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調整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逐步建立農村市場機制。快速推進農村城鎮化,通過鄉鎮、行政村縮減,小城鎮自我發展能力得到增強,農村市場進一步繁榮。二是加快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推動勞動力向二、三產快速轉移。三是逐步完善統籌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社會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等應保盡保地納入多層次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四是大力推進城鄉教育衛生事業均衡發展。
㈥ 城鄉一體化、城鄉統籌、城鄉融合的概念及區別
1、概念不同:
(1)城鄉一體化是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
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城鄉統籌」字面上解釋是「城」、「鄉」,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中,互動發展,以實行「城」、「鄉」發展雙贏為目的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3)十七大提出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體說就是從六個方面實現一體化:城鄉規劃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就業市場一體化,社會管理一體化。
2、產生背景不同:
(1)城鄉一體化的思想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產生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在80年代末期,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之間隔離發展,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出現,城鄉一體化思想逐漸受到重視。
(2)城鄉統籌,其內涵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使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步過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最終目標是要使農村居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家屬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同質化的生活條件。
(3)十七屆三中全會公報關於農村問題有一個明顯的新提法,就是「全會認為,中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6)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方案擴展閱讀:
我們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是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
1、穩步推進城市化
我國農民人均佔有資源太少是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根本原因。農業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資源密集型產業,然而我國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1/2,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的1/4。
2、調整分配
長期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過高,消費比重太低,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比較小。
投資比重過高也是我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緩慢的一個原因。我國應該調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逐步提高消費比重,降低投資的比重,使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逐步達到能夠使經濟長期保持穩定快速增長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