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知道哪有礦產培訓班要短期的那種礦產培訓班,有礦產培訓、礦產勘探、礦業生產、礦權交易和礦產課程就
我去年上過一個中國地質大學的礦產培訓班,覺得還不錯,學到不少東西。相對其他礦業培訓更專業
課程:礦業政策、法規及行業分析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商業性礦產勘查等等
發個中國地質大學咨詢下(010 8238 2468)
B. 大家好,請問安徽省馬鞍山礦業研究院是私企還是國企啊謝謝各位啦
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創建於1963年8月,是原國家冶金工業部直屬重點科研院所,是我國專冶金礦山領域屬大型的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較早批准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是國家外經貿部首批批準的具有自營進出口權的單位之一。1999年7月轉制為科技型企業,隸屬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待遇一般剛進去都是4000左右。
C. 馬鞍山市凹山鐵礦()
凹山鐵礦是以鐵為主,伴生釩、鎵、磷、硫等的大型礦床。是馬鞍山鋼鐵公司主要礦石原料的供應基地,也是我國地質工作者70年代創立玢岩鐵礦典型模式的礦床之一。
凹山鐵礦位於安徽省東部馬鞍山市向山鎮南約3公里處,與江蘇省南京市的梅山鐵礦和安徽省當塗縣的姑山鐵礦等構成一個北東向斷續長50公里,北西向寬約3—5公里的火山岩型玢岩鐵礦帶。總儲量20億噸,被譽為「地下鐵海」。與凹山鐵礦毗鄰的有高村(原稱陶村)、東山、梅子山、和尚橋等大中型鐵礦和馬山大型黃鐵礦床,以及明礬石、高嶺土、石膏等非金屬礦床,統稱為凹山礦田。
據史料記載,凹山鐵礦於1912年由採石人張某在平峴崗發現礦層。當時誤以為鐵礦中伴生的黃鐵礦為銅礦,即呈報安徽省實業科,經派人調查後始知主要為鐵礦,後由當塗縣知事謝鳳崗籌辦寶興鐵礦公司進行開發,隨後發現了凹山鐵礦。
最早進行的地質調查是1912年間的章鴻釗、張景光及德國人梭爾格等人,但未查到調查結果的文字記載。1917年前後,瑞典人丁格蘭、德國人畢象賢等先後又進行了調查,並測繪地質圖。當時凹山比高為160米,現凹山山體已不復存在,露采坑底已深達負30米。計算儲量:大凹山為150萬噸,小凹山25萬噸,塊礫礦(即今所稱的坡積礦)約10萬噸以上,合計185萬噸。調查結果載於丁格蘭著、謝家榮譯的《中國鐵礦志》中。
1926年,葉良輔、李捷二人調查安徽省地質礦產時,對皖南各鐵礦亦曾做過詳細研究,有關內容載於《地質學會會志》第五卷第一號中。
1929年,王恆升、李春昱二人在調查京漢、粵漢鐵路沿線地質礦產時,亦曾至當塗、繁昌二地觀察鐵礦。
1931—1932年間,謝家榮等人兩次調查當塗附近之鐵礦。第一次由孫健初與謝家榮二人前往各礦區調查鐵礦,自1931年3月初至4月,重點考察鐵礦儲量及其經濟情況,以備籌建鋼廠;第二次由謝家榮、陳愷、程裕淇三人,於當年8月開始除復勘第一次調查的鐵礦外,還到江西九江調查了城門山鐵礦等。有關調查結果載於謝氏等所著的《揚子江下游鐵礦志》中。
謝氏等認為,凹山鐵礦主要為脈狀,產狀陡立,由閃長岩殘余岩漿分異出之熱液充填裂隙而成,此即今所指的富鐵礦大脈,而非凹山鐵礦的主體。計算儲量為398萬噸。
1938年以後,日寇在礦區大肆掠奪的同時還組織了一些勘探和物探工作。由日本人佐藤舍三和筱田貢三負責,在凹山施工鑽探約2000餘米,並於1943年計算出凹山礦量為960萬噸;此外,筱田貢三還對鐵礦中的磷礦組分進行了專門研究。
凹山鐵礦及其附近各礦山由於發現較早,礦石質量好且出露地表,極易開采,加之交通方便,所以很早就有開採的記載,先後在礦區開採的有寶興公司、福利民公司和益華公司。寶興公司成立於1912年,1917年開始開采礦區西部相距13公里的平陽崗鐵礦,至1920年采盡;1924年改采凹山鐵礦,但因其鐵礦含磷較高而同時開采東山鐵礦互相摻合使用,年產量達15萬噸,礦石含鐵量均在60%以上。當時全礦工人300名左右,公司資本為45萬元,礦石價格為每噸7—8元。
上列公司均屬半官、半商性質,他們聯合於1922年築成了通往馬鞍山長江邊的輕便鐵路,總長約20公里。所采礦石全部經長江運銷日本,僅10餘年,送往日本廉價的好鐵礦石達130餘萬噸。
1938年,礦區為日寇佔領並著手恢復工作,將佔領前拆毀的運礦鐵路修復通車,並於1939年又成立了華中鐵礦股份有限公司(也稱華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資本約2000萬元,僱用礦工等約2000餘人,1939年年產量即達54萬噸,此後更多,企圖掠奪整個華中及華東的鐵礦資源。至抗戰勝利前,以其年產量推算,至少掠奪凹山鐵礦石近1000萬噸。
日寇主要掠奪開采富礦石,並試圖開采副產品——磷灰石,曾於礦體中部開挖運輸巷道一條,長約500米,開采及采礦坑道總長近千米,又從鐵礦中手選磷灰石,全部盜運至日本。
抗日戰爭勝利後,礦山為國民政府接管,但未能及時恢復生產,而且在解放戰爭中將所余的機器、廠房等不動產劫走或破壞。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1953年馬鞍山鐵廠鑽探隊成立(即凹山鐵礦的主要勘探隊伍。安徽省地質礦產局三二二隊的前身),進入礦山進行鑽探,完成主要工作量為:槽探約8000立方米,淺井1209米,坑探約1607米,鑽探進尺1.10萬米。探明鐵礦石儲量約1.4億噸、硫鐵礦約3萬噸。五氧化二釩37萬噸。總投資約120萬元,摺合每噸礦石的勘探成本為0.0133元。
1955年下半年轉入正式勘探,是為第一階段,歷時約3年,於1958年3月提交了《凹山最終地質報告》。當時隊長為楊永瑾,總工程師為楊源昆,報告主要編寫人為鮑學文、畢庶甲、陳樹林及蔣維鏞等。該報告於1958年10月9日由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批准。
在此期間,先後還有地質部三二一隊、南京大學地質系55屆畢業生及重工業部地質局物理探礦隊胡肅之等分別進行過尋找銅礦、填制區域地質圖及物探掃面等工作。
1957年,凹山鐵礦開始恢復生產。當時的設計目標是首采125米水平以上的富礦體,計劃1958年產礦石25萬噸,以後陸續達到年產50—100萬噸,總投資為673萬多元,在冊職工393人,主要設備有推土機2台、挖土機2台、鑽機2台、運輸汽車9輛。
1958年末,馬鞍山鋼鐵公司成立,並計劃在1959年建成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而1958年提交的勘探報告僅涉及凹山主礦體,對一些次要礦體尚未工作,因此,又繼續進行了以龍虎山、蘿卜山鐵礦體為主的補充勘探工作;結果增加鐵礦儲量約1000萬噸,總儲量上升為1.5億噸,每噸勘探成本降低到0.9分。1959年3月提交了《凹山鐵礦最終地質報告(補充報告)》。報告編者為鮑學文。1959年11月該報告經安徽省礦產儲量委員會審查批准。
1962年初,安徽省儲委根據地質部指示,對1958年以後所審批的報告進行全面復查,省儲委認為凹山勘探報告在儲量計算方面尚存在問題,經復算將凹山鐵礦總儲量降低到約1.3億噸,地下水面以下儲量在未補充水文工作前作降級處理。為此,1963年5月又提交了《凹山鐵礦儲量重算說明書》。鑒於凹山礦山勘探時水文地質資料不足而使大部分工業儲量降級,1963年8月又進行了凹山礦區及外圍水文地質調查,完成1∶5萬水文地質測量面積540平方公里,斷裂構造調查范圍187平方公里,水文普查鑽探390米,抽水15層、15次。結論是強富水帶只出現在礦體附近,因圍岩透水性差,大規模開采不會有充沛的補給量。於1964年2月提交了《凹山磁鐵礦區及外圍1∶5萬水文地質測量報告》,當時隊長為李恩國,總工程師王東爵,報告編寫人員有全望永、郭懷羔、孫寶吉、趙玉琛、張良才、孫庭芳等。
此後到1970年的8年間,凹山鐵礦除礦山生產勘探外,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地質勘探工作。
1971年前後,為適應新的發展形勢,確保馬鋼有足夠的鐵礦資源,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結合凹山礦體受隱爆角礫岩體復雜構造控制而未能充分查明,加之鐵礦石工業邊界品位降低等因素,又進行了凹山主礦體及其外圍的補充勘探。該階段共完成鑽探約1.2萬米,獲鐵礦石儲量2600餘萬噸、五氧化二釩0.4萬噸,於1972年7月提交了《凹山鐵礦外圍補充勘探報告》,當時隊長為劉洪友,報告主要編寫人為朱文元、易武齊、趙玉琛、全望永、孫庭芳等。該報告於1972年11月由安徽省冶金地質局審查批准。
由於凹山鐵礦先後進行過五次工作、四次計算儲量,工業指標前後也不統一,不便生產部門使用,根據上級指示,於1973年1—3月,又進行了凹山鐵礦儲量總算,結果鐵礦總儲量約為1.8億噸,其中富礦2400萬噸;五氧化釩38萬噸;黃鐵礦為210萬噸,其中富礦65萬噸。參加儲量總算的主要人員有朱文元、孫化東、張希聖、呂忠業、呂開之、徐繼鳴等。
1981年5月,鑒於采選水平的提高,以往對礦石中硫、磷元素均作為有害雜質處理,未進行儲量計算,經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及南山鐵礦的選礦回收試驗,證明在鐵礦選礦中進行硫、磷回收利用是既方便又經濟的,能大幅度提高礦山開發綜合效益。據省地質局下達任務,在1973年凹山鐵礦儲量總算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磷、硫伴生組分的儲量計算,結果為:硫儲量約77萬噸,摺合含硫35%標礦為221萬噸;磷儲量約155萬噸,摺合含磷為30%標礦量約1200萬噸。參加計算人員為黃明貴、李必鈞、周利飛等。至此,凹山鐵礦的勘探工作基本結束。
三二二隊在馬鞍山地區普查找礦中,發現、查明了一大批主要礦產地,對馬鞍山鋼鐵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地質部授予三二二地質隊為「地質找礦功勛單位」榮譽稱號。
D. 馬鞍山市綠松石礦()
馬鞍山市綠松石礦分布於馬鞍山市向山地區,北起筆架山,南抵馬山,西鄰黃梅山,東至大金山,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7公里,與寧蕪中段鐵、硫礦帶相重疊。礦床成因類型屬風化殼型。礦床規模較大,礦石品位高、塊度大、顏色鮮艷,采出之礦石即可加工成各類工藝品,檔次高者可做首飾用。該寶玉石礦產地是安徽省首次發現的,它的發現為我國寶玉石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資源基地。
馬鞍山市綠松石礦有南山、凹山、筆架山、大王山等礦產地,礦體產於中生界白堊系含磷鋁之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風化淋濾帶及原生帶內,與鐵、硫礦床在成因上有密切的關系。礦體有囊狀、脈狀、層狀,單個礦體長幾十厘米至百餘米,厚0.02—1.60米,常成群出現,呈平行排列和雁行排列。礦石結構多為隱晶結構、纖維結構、球粒結構。礦石構造為膠狀構造、結核狀構造、脈狀構造。綠松石是銅的含水鋁磷酸鹽礦物,屬綠松石-鐵綠松石系列。礦石含量0.2—41.03公斤/立方米,遠景儲量約在1000噸以上。本區自50年代以來,許多生產、科研、教學單位先後做了大量的地質工作,對鐵、硫、硬石膏、明礬石、高嶺土進行了勘查,並提交了相應的地質勘查報告和科研成果,唯對綠松石礦未做相應的工作,其主要原因是一般地質人員不認識,誤以為「綠高嶺土」,致使該種貴重寶玉石礦長久沉睡於地下,無人問津。1970年後國內對華東火山岩鐵礦的重視,在該區開展了大規模的鐵(銅)礦成礦條件、成礦規律研究,全國各地的地質專家也來馬鞍山地區進行地質研究和地質考察,發現了南山、凹山鐵礦床內外緣有綠松石的存在。由於當時我國對該礦種的利用未打開銷路,加之地表礦石因氧化緣故,表面呈黃綠色,經濟意義不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原湖北省鄖縣綠松石的產量劇降,急需尋找新的礦產地,1983年第一期《中國地質》中王福泉撰文,認為凹山鐵礦內的綠松石在采鐵礦石時可回收利用。據此信息,省地礦局三二二隊區調分隊在開展1∶5萬小丹陽幅、慈湖鎮幅區域地質調查中,在技術負責人趙玉琛的領導下,由礦產組許國成(組長)、陳復元、吳敏等人對南山綠松石礦進行地表勘查和研究工作。大家不怕采場的深溝斷塹,不顧酷暑嚴冬,默默地認真仔細工作著。記得當時剛到南山鐵礦床采場時,不時看到一片片、一條條藍色吉祥之光,尤其是雨後,采場內更加燦爛奪目。綠松石呈大脈狀、結核狀,產於黃鐵礦脈內的綠松石呈蔚藍色、靛藍色,真是高貴富麗。礦石的重量(塊度)一般0.1—0.5公斤,部分可達數公斤,偶爾可見數十公斤,價值達數萬元的特大礦石。綠松石具有巨大的經濟意義的消息傳出,地質勘查工作受到嚴重干擾,普查工作只能暫停。最後按地質塊段統計平均品位,估算礦石儲量432噸,1988年編寫了《安徽省馬鞍山市南山綠松石礦床普查評價報告》。
大王山綠松石礦是在普查該點高嶺土礦時發現的,發現後對主礦體以40×40米,局部地段以20×20米的工程間距布置探槽、淺井進行控制,1990年結束野外工作,同年由許國成、陳復元等人編寫了《安徽省馬鞍山市大王山綠松石礦床普查地質報告》,探明儲量41噸。在普查該礦床中,還發現了國內罕見的具磷灰石巨晶的假象綠松石,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研究價值。
在總結綠松石礦床成礦條件和成礦規律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工作,相繼發現了凹山、筆架山等一批綠松石礦床(點),擴大了該區綠松石的遠景儲量。
馬鞍山市綠松石礦床交通便利,開采技術條件簡單,礦山在采鐵硫礦石時順便回收。地方政府也組織開采,並建立工藝廠;年產礦石約10—20噸,除少量供本地鄉辦工藝廠加工綠松石產品外,大多數礦石直接銷往河南、湖北、深圳等地。今後應採取探、采、工、貿一條龍,提高經濟效益。
E. 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規模
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有限公司下屬4個全資子公司:、中鋼集團馬鞍山礦院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2、馬鞍山礦山研究院爆破工程有限責任公司,3、中鋼集團馬鞍山礦院四方科貿有限公司,4、中鋼集團馬鞍山礦院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一個控股子公司:華唯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金屬礦山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中心:1、國家冶金工業鐵精礦質量監督監測中心,2、國家非煤固體礦山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國家金屬礦山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二級單位:1、工程設計院,2、采礦工程研究所,3、岩土工程研究所,4、選礦機自動化研究所,5、安全環保研究所,6、理化研究所,7、礦業傳媒中心,8、安全評價中心,9、中鋼集團馬鞍山礦院玻璃微珠有限公司。
全院現有人員536人,其中科技人員362人,在科技人員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31人,高級工程師16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7人。擁有各類儀器設備1700餘台(套),與各專業配套的試驗室、實驗廠50多個。建院以來已完成國內外各類各類科研課題400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49 項,一大批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榮獲國家、省部及市級科技進步獎66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勵41項,省、部級三等獎以上項目287項,已申請專利100多項,獲專利授權87項。在國內外各種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近2300餘篇。 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擁有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金屬礦山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礦山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技術中心、國家非煤固體礦山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非煤礦山安全評價中心、國家冶金礦山裝備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國家冶金行業鐵精礦技術監督與檢測中心、長江城市垃圾處理設計研究院以及中國冶金礦業協會礦山技術委員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金屬礦山固體廢物利用專業委員會、華東與華北呼吸性粉塵測試中心、中文核心期刊《金屬礦山》雜志社、《礦業快報》雜志社等也設在我院。 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還具有冶金行業(礦山)甲級、市政公用行業(環境衛生)甲級工程設計資質,環境工程(固廢)、岩土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環境衛生)甲級工程咨詢資質,鋼鐵(礦山)、環境工程(廢水、廢氣、雜訊)乙級工程咨詢資質,岩土工程甲級工程勘察資質以及安全評價機構甲級、工程監理乙級、環境評價乙級等資質證書,安徽省唯一一家甲級職業衛生評價服務機構。
F. 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 怎麼樣是什麼性質的學校將來是不是就留住了
你算是問對人了。額...我爸就是這個單位的。 礦院收研究生的,我爸說好像只要達國版家線差權不多就能上了。研究生第一年是在南京東南大學上課,因為礦山研究院沒有上課的地方。第一年都是在東南大學上基礎課。後面兩年跟你的導師做項目。留不留得住要靠你自己,如果表現好的話可以留下來上班的。你只要表現得積極一點,留下來沒什麼問題的。
G. 中鋼集團馬鞍山礦業研究院雙非碩士研究生好進嗎
跟你這么來說吧,首自先礦業確實不行了,雖然不至於沒有,但是不景氣,第二就是馬鞍山礦山研究院調劑過來的研究生都是坑學生,招過來什麼也學不到,也不像高校那樣有學長學姐教你,這里完全自己自學,屬於浪費時間,你來這里就是坑了自己,等到你呆了一段時間你就了解了,絕對後悔死了來這里讀研,你去外面找工作別人都沒聽過這個研究院,對於博士而言,主要為了來這里多混工資的水博士,讀了博士都不去高校上學,而是留在礦院工作掙錢,這樣的博士有什麼科研能力,再說這個研究院就沒有什麼科研,完全就是一個企業,盈利為主,沒什麼創新,誰來誰後悔
H. 馬鞍山市瑞鑫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市瑞鑫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7月0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礦產品(國家允許的礦種)、鋼材、建材、生鐵、鐵精粉銷售,球團礦生產、銷售,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高岩
成立時間:2008-07-02
注冊資本:2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2100002159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姑孰鎮藏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