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商局對不守信用企業有哪些處罰
1、如題所述,企業不守信,一般會得到相應的懲罰,但作出懲罰舉措的主體並不應指定由工內商局執行;
2、例如,企業容對財稅機關不守信(例如未予依法納稅),會被財稅機關依照征管法等相關法規處以罰款甚至追究法律責任;企業經營未對合作對方守信,合作對方會依照合同追究違約企業的責任......;
3、可見,不守信用,會受到相應懲處,應予視行為性質而定,在此無法一一列舉;
4、以上僅供參考,請予核實。
⑵ 工商局工作人員違法向哪兒舉報
到紀委監察機關舉報;涉嫌犯罪的,直接到人民檢察院舉報。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回屬於國家機答關,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接受本機關和紀委檢察機關的監督。因而,對工商管理人員的違法亂紀行為,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舉報,也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所在的紀委監察機關舉報,涉嫌構成犯罪的,還可以直接到人民檢察院舉報。
⑶ 工商局老是找我的麻煩我該怎麼辦!
唉,你是不是偷稅來漏稅了?財自務上的問題以後一定要注意,不是什麼合法經營犯沒犯法。向工商局咨詢解決問題吧,有關系就托關系,沒有關系,態度上要認個錯,問題出現了只能靠自己解決,不要在網上叫苦,路是你自己選的。
⑷ 怎樣對付工商局的人
解答
只要合法經營,不需要對付工商局的人。
現在已經沒有工商局了,整合已經整合成為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所以說題目應該改成怎麼樣和市場管理局的人相處。
如何應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調查取證
一、查驗執法證件和身份
調查取證是一種行政執法行為。根據《工商行政管理執法證管理辦法》的規定,執法人員應當持有統一頒發的《工商行政管理執法證》,方可從事行政執法活動。因此,執法人員是否持有有效的執法證,是其能否調查取證的前提。
查驗執法證時,注意查看並記住姓名、照片、工作單位以及執法證的有效期等信息(記載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組織製作、發放所管轄區域內《工商行政管理執法證》內卡上)。同時,請注意,執法證應當使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組織製作、發放專用皮夾(豎式黑色皮質,外部正面鏤刻工商行政管理徽章圖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執法證」字樣,背面鏤刻英文「AIC」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制」字樣;內部上端鑲嵌工商行政管理徽章一枚和「工商行政管理」六字,下端放置內卡)。若未同時使用專用皮夾和內卡,該執法證則屬於無效證件。
若發現執法人員所持的執法證無效,或者執法人員與執法證載明的人員不一致,或者執法證超出有效期等情形的,可以拒絕接受調查取證。
二、了解工商部門是否具有管轄權
需要了解的是,前往公司進行調查取證的工商部門應當是有權管轄的工商部門,否則公司有權予以拒絕配合調查。
工商部門取得管轄權的依據應當是:1、違法行為發生在其轄區范圍內(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等媒介發布違法廣告的行為除外);或者2、上級工商部門將其管轄的案件移交給該工商部門管轄;或者3、上級工商部門從兩個或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工商部門中指定該工商部門管轄;但是,無論哪一種情形,均需要違法行為發生於該工商部門或上級工商部門的轄區范圍內。因此,在接受調查之前,可以向執法人員了解,其就發生於何地的何種違法行為對公司進行調查取證;公司是作為違法行為的當事人接受調查,還是作為與違法行為有關的單位配合調查。
如果工商部門不能告知其具有管轄權的依據,在此情況下,公司有權要求其提供其具有管轄權的證明材料。
三、了解工商部門是否遵循了合法的調查取證程序
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工商部門進行調查取證必須遵循如下的主要程序:
1、工商部門的調查取證應當在對違法行為進行立案之後。實際操作中,很多工商部門是未立案先調查,在取得了所需的證據後再行立案,採取補簽立案文件的方式完善程序。
2、辦案人員調查取證時,應為兩人同行,一般應當著工商行政管理制服,並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執法證》。
如果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不是按照上述程序,公司有權拒絕配合其調查取證。此外,對於工商部門在調查取證時,採取檢查、抽樣取證、證據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查封或扣押等措施的,另有其他程序性的要求,具體可參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的規定,在此不一一詳述。
四、是否必須即時向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提供其要求的材料
一般情況下,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在現場是非常嚴肅並且態度是比較堅決(乃至強硬)的,要求當場查閱所需的材料或者要求公司當場提供所需的材料,造成一種必須按照其要求行事的情勢。實際上,根據行政調查是否存在實效保證手段為標准,行政調查分為任意性調查和強制性調查。任意性調查,是指法律上沒有提供保證手段,行政機關也不能強制實施,完全依賴相對人的同意與協助才能進行的調查。強制性調查,是指相對人承擔必須接受調查的法定義務,如果拒絕調查,行政機關可以採取強制力保證行政調查的實施。
無論是《行政處罰法》,還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就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對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取證事宜,均沒有關於當事人或者有關單位和個人拒絕配合調查的法律責任,即該等調查取證沒有法律強制力保證。需要提醒的是,對於涉及到反壟斷、產品質量、商標、食品安全、傳銷、直銷、無照經營等法律法規規定的特定違法行為時,如果拒絕配合調查,工商部門將有可能依據相關的法律規定採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
因此,在核實了工商部門有權調查取證並且程序合法的情況下,如果公司存在特定的情形不能即時提供其所需的材料的,亦可向工商部門進行說明,要求給予充分的時間准備材料。此外,工商部門的執法人員不應任意問詢和索要材料,其要求應當亦僅限於與工商部門正在調查的違法行為有關,且該等「有關」應當是「直接相關」。
五、《詢問通知書》只是一種辦案文書,不具有法律強制力
在公司拒絕即時提供工商部門執法人員所要求提供的材料後,執法人員可能會出具一份《詢問通知書》,要求公司指派人員在其指定的時間到指定地點接受問詢和提供所需的材料。
《詢問通知書》的原始法律依據是《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施行細則》,但是該細則已經在2008年被《國務院關於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16號)廢止。盡管如此,該通知書作為工商部門的辦案文書被沿用下來。目前,工商部門認為出具該通知書的依據是《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但是,稍加註意可以發現,《行政處罰法》的該款規定並沒有授予工商部門要求當事人或有關單位和個人在指定時間前往其指定地點「交代問題」的權力。歸結言之,《詢問通知書》只是工商部門為了調查取證目的而自製使用的辦案文書,並不具有法律強制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現,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門在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時,會將當事人是否依據《詢問通知書》行事作為加重處罰的情節。盡管我們認為工商部門如此行事存在違法嫌疑,但是出於「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商業利益的考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可根據《詢問通知書》的要求適當配合。
六、慎重審核和簽署詢問或調查筆錄
工商部門在調查取證時,一般會製作現場筆錄,並要求簽字或蓋章確認。此時,應當詳細審核筆錄內容與所述內容、事實是否相符;若有任何不符之處或者模糊之處,可以要求予以更正,切不可盲目簽字或蓋章。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現場筆錄的證據效力優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因此,一旦不利於公司的現場筆錄被簽字或蓋章確認,之後將很難有機會推翻該等筆錄記載的內容,無法有效地維護公司的合法利益。
⑸ 為什麼大家對工商局這么痛恨工商局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工商局管假貨次貨,對商戶擾民不管的但他不管其他行政單位也不敢管,這就是奇怪的地方,關於商業擾民並不是群眾矯情主要是實在吃不消了要跳樓了,那些擾民商戶太狠了簡直要把人往絕路上逼
⑹ 被人故意亂舉報,工商局來查。
可以採取如下做法:
沒有做違法的事情不在乎工商局的檢查;
如果被舉報次數過於頻繁,擾亂了正常的經營,可以向工商局反應情況;
或者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
⑺ 工商局投訴和舉報有什麼不同會產生什麼效果
工商局投訴,是消費者在自己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商家的侵害時投訴到工商局,舉報是指任何公民,或者組織,可以向工商部門反映某些企業在經營中的一些違法行為,兩者是一個不同的概念,產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工商局對於投訴和舉報的處理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工商部門就會對所舉報的事實進行調查,如果屬實的話,會根據相關條例來進行處罰,或者立案,甚至會移交公安機關來進行辦理,具有強制力,一旦舉報工商部門就會採取行動去調查核實。
就算是舉報人和被舉報人因為利益的關系達成和解,舉報也是不可以撤銷的,所以任何舉報都是需要有理有據,相對工商局投訴來說舉報在處理效果會更強一點,有真憑實據才算是真正的有效舉報,如果沒有真憑實據,隨口舉報有可能會構成誹謗,造謠這樣的違法行為。
⑻ 我是商家!請問工商局管美團扣點亂象嗎
直接打12315電話投訴,會幫處理。
現在政府對投訴舉報都有要求,問題處理情況和處理時限都要要求的。
比自己去處理這個問題要快,12315和美團商家對接的話,比自己去處理要快。
⑼ 工商局工作人員故意刁難怎麼辦
你完蛋了哈哈,工商局這幫狗比不是啥好東西。
⑽ 工商局不受理惡意競爭怎麼辦
當然是可以的,對方是無證經營的小商販,無證經營是一種違法行為,你可以去工商局進行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