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商部門審查質權合同要遵循哪些法律規定
您好來,質權合同是主債權合同的源從合同,是股權出質設立登記的法定材料,應當由出質人和質權人提交登記機關。工商部門是股權出質的法定登記機關,應當按照《物權法》、《擔保法》和國家工商總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股權出質登記辦法》的規定,對股權出質登記材料,包括質權合同進行審查。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Ⅱ 《物權法》關於動產抵押登記的效力是怎樣規定的
可以登記也可以不登記,但不登記的話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Ⅲ 工商局執法許可權由什麼法律法規規定
一,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施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所條例》是唯一一部對工商執版法許可權予以明文權規定法規。
二,關於工商局和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執法許可權:1,技術監督局負責生產廠家這一塊,從源頭抓質量。2,工商局負責市場流通這一塊,在流通領域抓質量。
Ⅳ 我國《物權法》規定了哪些物權的變動需要辦理登記
《物權法》第九條規定,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第二十四條規定,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
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草原使用權證,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
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變更登記。第一百五十五條規定,
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
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八十九條第l款規定,
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Ⅳ 物權是否受訴訟時效限制。
物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訴訟時效也不適用於物權。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權利人將失去勝訴權利,即勝訴權利歸於消滅。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訴訟時效只適用於財產權中的債權性請求權。因此下列權利不適用訴訟時效:
1.人身權的請求權
2.財產性支配權:包括物權和知識產權
3.抗辯權
4.形成權
參考:
1、物權_網路
http://ke..com/link?url=-_kZtJmzUOw10yqj1vIe-zupRmmwEFm15JiBvu7vCidY_
2、訴訟時效_網路
http://ke..com/link?url=I4EDOcrCVeiCG8LxidhqhBcp7--
Ⅵ 物權法在工商工作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拜託了各位 謝謝
這個要看工商局職能了,因為物權法的作用和工商局的職能是差不多的,物權法的作用是定分止爭,即明確劃分各種權利的界限;明確公權和私權的界限規則完善、權利界限清晰,便於權利人行使權利,減少紛爭. 而工商局的主要職能是 依法監督檢查市場競爭行為,依照法律、法規查處壟斷、不正當競爭及流通領域的走私販私等經濟違法行為。依法監督市場交易行為,監督管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查處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依法實施合同行政監管,查處合同欺詐行為,組織管理動產抵押物登記,組織監管拍賣行為。負責注冊商標管理工作,查處商標侵權行為,保護商標專用權。等等 從上面可以看出,工商局執法的時候,其實是公權和私權在相互作用,這樣,物權法的作用就能體現出來了,明確劃分了公權和私權的界限,凡物權范圍之內是私人活動的空間,物權范圍之外是公權力活動的空間,可以約束、限制公權力的濫用。 琳琳,懂了吧~?
Ⅶ 違反物權法71條處罰
《物權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從物權法的立法本意看,本條是尊重業主對住宅改為商業用房(即俗稱的「住改商」)的自主選擇權,是尊重民法的自由、平等之理念。但是該條同時規定須經利害關系業主同意,這樣在《物權法》實施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業主在「住改商」時,為了不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必須先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才能合法經營。但是有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以是否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作為審批條件之一;二是業主「住改商」時並沒有妨礙相鄰業主,相鄰業主卻以此規定濫用其權利時,也侵害了「住改商」業主對房屋的使用權,也就是說,該條應明確界定何為「利害關系人」。為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物權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並提出一點建議。
一、該條實施是保護其他業主正常生活秩序
目前,有的業主「住改商」後經營歌廳、餐廳等,給居住小區帶來諸多弊端,危害性大。首先是此類經營時間不固定,直接影響到小區居民的生活休息;其次,由於出入的人員多且復雜,將直接影響到小區的治安環境;三是經營場所產生的垃圾、油煙等影響了小區的衛生環境;四是住宅樓內從事商業活動造成住宅配套資源的緊缺,如車位緊張、電梯擁堵、超負荷用電等,擾亂了樓內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降低了住宅硬體配套設施的使用壽命。此外,一些行業管理部門也反映,除了對衛生環境和公共秩序等方面的影響,許多「住改商」店鋪普遍存在經營證照不全、貨品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由於店鋪一般位於住宅小區內,給執法部門的監管帶來了困難。由「住改商」引發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許多業主怨聲載道,對此業主們也無可奈何。《物權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這樣就對業主的「住改商」行為進行了必要的限制,維護其他業主的正常生活秩序。
二、該條在保護其他業主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時,也尊重業主「住改商」的自主選擇權。
《物權法》第七十七條是尊重業主「住改商」的自主選擇權,體現以人為本,有利於社會發展。
首先,「住改商」豐富了服務市場經濟,「住改商」的商業活動多是為本區的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服務,比如理發、裁剪衣服、小畫班、律師咨詢、小商品店、副食店等,真正得實惠的是當地居民。以上的商用經營行為大多是為本地區的居民服務的小本生意,受到了居民的歡迎。居民購買他們的商品和接受他們的服務,就是對這些商戶的最大肯定和支持,否則這些商戶不會呈現出如此繁盛。
其次,從社會權利角度上看,「勞動生存權」是第一位的權利,多數這類從業人員是社會勞動創業者,他們不僅向社會提供了服務,而且自力更生解決了就業問題,我們應該給予鼓勵,為之營造更好的工作和服務條件,這才是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現代文明社會的科學管理理念。禁止或限制「住改商」是剝奪公民的勞動生存權利。保障勞動者在家勞動謀生的權利,是對勞動者最基本的公平與正義,是最樸素的社會道義與良知。另外「住改商」還緩解了緊張的交通資源,節約了能源,是利國利民,綠色環保的工作方式。
三、該條沒有真正體現出,保護業主「住改商」的合法權益
合法的私有權益是法律規定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民權,屬於私域。而「私域」不能以沒有利害關系的其他人意見作為其前置條件。合法私有權益的行使過程中,如有被認為侵害了他人權益的情況,利害關系人應該依據相關法律,通過司法等途徑來調整各方利益,這才是法治社會對合法私有權益的態度。憑借壟斷的話語權,利害關系人濫用其權利,否定法律賦予公民的合法權益,是剝奪沒收私人的財產權利。
《物權法》第七十七條既保護其他業主正常生活秩序,同時也是尊重業主「住改商」的自主選擇權。但是該條沒有真正體現出保護業主「住改商」的合法權益,而是在業主「住改商」時規定了兩個前置條件:一是必須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的規定;二是同時必須徵得有利害關系業主的同意,這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才能將住宅改為經營性用房。前者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後者是從立法上設定前置條件使「住改商」與《物權法》中的有關規定相違背。
首先,房屋是業主的私有財產,擁有對其的合法處置權、使用權、收益權等,別人無權干涉,不能以有無相關利害的其他人意見作為前置條件。《物權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的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同時《物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既然《物權法》賦予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就不能剝奪他人的合法私有權益。
其次,城市居民的住房如同農民的土地一樣,是他們唯一的可以利用的基本生產資料。剝奪城市居民利用住宅為經營場所從事勞動的權利,就等於剝奪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以維持生活的權利一樣。剝奪他們自主使用房屋獲取生活經濟來源,就是剝奪貧困弱勢居民分享市場經濟帶來的好處,是對基本民權的嚴重侵犯。
第三,房屋的所有人有權依法根據需要使用自己的房屋,從事經營活動,並享受從中獲取的經濟收益的行為,依法受到法律保護。如果「住改商」業主戶侵害了鄰居的某項具體權益,可以依據相關的法律,要求其排除妨礙。如民法通則及物權法均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能以此條,來限制「住改商」業主的登記
某業主在「住改商」申請中只要符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同時具備相關辦理登記手續,工商行政管理部應該給予及時辦理,而不能以利害關系人是否同意作為條件之一,來限制「住改商」業主的正當經營活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如果以「住改商」業主需經利害關系人是否同意作為條件,而拒工商局登記注冊門外,就侵害了從事勞動經營謀生「住改商」業主合法權利。例如:某業主老張下崗在家,為了再就業,將自家底層一套三居室房屋的客廳作為便利店。老張的開店計劃得到了鄰居們的普遍支持,一方面處於對老張下崗的同情,另一方面是以後買油鹽醬醋可以少跑點路,但是住在六樓的業主老王堅決反對,理由是:「如果店裡的燈光24小時開著無法睡覺。」老張認為我房間的燈光連二樓都不影響,是不會妨礙六樓的老王睡覺,而向當地工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可是老王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拿著物權法,說自己是利害關系人,未經我同意不能給老張辦理營業執照,導致老張便利店主至今未能實現。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以物權法中的,關於利害關系是否同意作為條件之一,來限制業主的活動。同樣也是損害 「住改商」業主的合法權益。老王濫用「利害關系」,打著「擾民」的借口,剝奪「住改商」的業主在家勞動經營維生的天賦人權。如果「住改商」業主在經營活動中侵犯了相對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筆者認為,利害關系人可以相鄰關系糾紛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住改商」業主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或索取相應的損失賠償。
綜上,筆者認為:《物權法》第七十七條在保護其他業主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時,也尊重業主對住宅改為商業用房的自主選擇權,但是本條沒有真正體現保護業主「住改商」的合法權益。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建議最高人民法院應盡快對該條中的「利害關系的業主」 和「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給予正確合理的法律界定和解釋。防止和警惕別有用心之人濫用《物權法》第七十七條,剝奪公民合法利用私宅從事家庭合法勞動經營謀生活動的權利,或設置種種無理障礙使得公民無法實現在家勞動經營謀生的權利。
Ⅷ 物權法中需要登記才能設立的權利包括哪些
(1)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如果以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建設用地使回用權。以招標、拍賣答、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正在建造的建築物這四種財產設定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權自登記之日起設立。
(2)《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以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出質的,質權自權利憑證交付質權人時設立。沒有權利憑證的,質權自有關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4)以基金份額、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登記的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以其他股權出質的,質權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5)知識產權的質押應當向有關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才能使得質權生效。
(6)應收賬款的質押,質權自信貸徵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Ⅸ 工商登記偽照房產證是什麼罪名
一、所謂房產抵押,是指指房屋所有人為擔保自己或他人債務的履行,從而以房屋作為抵押的經濟行為。當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在抵押法律關系中,以房屋設定抵押的人的抵押人,取得房屋抵押權的出借人為抵押權人,設定抵押的房屋的抵押物(抵押財產)。
1、辦理房產抵押應當依法登記。
《物權法》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物權法》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物權法》第十四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2、設立抵押權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設立抵押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抵押合同。
所以,當事人之間以房產設立抵押權的,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並辦理登記方才生效。
二、所謂質押,是指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或權利出質給債權人佔有,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動產或權利優先受償。在質押法律關系中,以動產或權利設立質權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出質人,債權人為質權人,交付的動產或權利為質押物(質押財產)。
1、設立質權應當交付質押物。
《物權法》第二百一十二條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第二百二十四條質權自權利憑證交付質權人時設立;沒有權利憑證的,質權自有關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2、設立質權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物權法》第二百一十條設立質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質權合同。
所以,當事人之間以動產或權利設立質押的,應當簽訂書面合同並交付質押物。
如果出借人只是將房產證交付給出借人,但是雙方並沒有簽訂書面質押合同,那很明顯質押權(質權)並沒有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