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的詩句意思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字意〗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燒。
過:過去。
何:什麼。
〖點評〗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
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鑒賞〗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 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麼綺 靡,多麼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 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㈡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的意思
出自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意思是在江水碧波的映襯下,鳥的羽毛顯得更加潔白;在青山的襯托下,鮮豔的花朵好像要燃燒了似的。描述了一幅色彩對比鮮明的山水畫。
㈢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的詩意
江水碧波浩盪,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鬱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出處:《絕句二首》
【作者】杜甫【朝代】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白話釋義: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江水碧波浩盪,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鬱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寫作背景:
這是一組詠物詩,用自然流暢的語言寫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調清新,意境明麗,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愉快心情。在春色秀麗的美景上塗了一層羈旅異鄉的愁思和傷感,春色和鄉思交相輝映,增添了詩的韻味。極生動地、自然地描繪出充滿生機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經過漂泊的磨難後,在草堂暫得生活安寧而產生的閑適情懷。
杜甫,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
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㈣ 江碧烏逾日,山青花欲燃.全詩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出自唐代杜甫的《絕句二首》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㈤ 馬鞍山處在江南,為什麼被稱為「江東第一城」
馬鞍山之所以能稱被為“江東第一城”,是因為馬鞍山是長江向北流經的第一座城市。
馬鞍山的名字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在楚漢相爭之際,西楚霸王項羽被困在烏江,面對著四面楚歌,他自知勝敗已成定局,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便起了自殺之心,他命漁夫把自己心愛的坐騎烏騅送到對岸,後來他揮劍自刎,烏騅見主人死去,也自殺身亡,馬鞍落在此處,後來化為一座山丘,這座山也就被稱為了“馬鞍山”。
李白有一首很出名的詩為《望天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中描述的天門山,就是蕪湖和馬鞍山境內,長江兩側東西梁山的合稱。
馬鞍山還被稱為詩城,因為這是詩仙李白故去的地方,從1989年開始,人們為了紀念李白,每年重陽節時期都會開展李白的詩歌節,這也是很多詩歌愛好者的盛會,並且,馬鞍山也被人們冠上了“詩城”的美稱。
雖然在江東地區,馬鞍山並是不最發達的城市,比起繁華的南京和江蘇要有所遜色,但是,馬鞍山也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所在,這里的礦區是全國的七大鐵礦之一,擁有非常豐富的鐵礦資源。
㈥ 絕句江碧鳥逾白原文及賞析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字意〗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燒。
過:過去。
何:什麼。
〖點評〗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
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鑒賞〗此詩為杜甫入蜀後所作,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於紙面,施濃彩於圖中,有令人目迷神 奪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盪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多麼綺 靡,多麼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 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兩句詩狀江、山、花、鳥四景,並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 可是,詩人的旨意卻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㈦ 江碧鳥逾行,山青花欲燃.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江水非常碧綠,鳥兒在天空飛行著,山青水秀,花兒 鮮艷
㈧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舂看又過,何日是歸年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翅膀硬的更潔白,山上青翠的樹把紅花。照應的像要快點收起了一樣。今年的春天已經過去,何日才是盡頭?
㈨ 飛對什麼,燕子對什麼,江碧對什麼,鳥對什麼
飛對跑,燕子對馬兒,江碧對草青,鳥對蟲
㈩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的圖畫
江碧鳥逾行,山青花欲燃」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這樣的畫面:滿江碧波盪漾,水鳥掠翅江面,被碧綠的江水襯托的更加白,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象燃燒著一團旺火。
絕句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