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鄉鎮公共服務供給方式

鄉鎮公共服務供給方式

發布時間:2021-08-15 23:14:57

⑴ 如何增強基層政府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用一個科室(綜合科)辦公,而不是一個職能一幛樓.坐公交車上下班,走近人民群眾.

<<王安石的變法,十分縝密,像「青苗法」之類,仔細閱讀其內容,確實為農民考慮得十分周全。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樣的殫精竭慮,最後卻惹得民怨沸騰。

是各級官員和胥吏在其中做了手腳,搗了鬼,把一件好事攪成一塌糊塗。

吳思先生所說的「潛規則」,正是官員胥吏們的搗鬼之術。
官員們搗鬼有術,他們不僅有「潛規則」,有時更是肆無忌憚,毫無規則,隨心所欲。
如老百姓所說,「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

這里說的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和尚要吃飯,一個是和尚會打傘,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
和尚要吃飯是正常的,也是正當的,不給他們吃飯,或吃不到好飯,他們就會去「打傘」。

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次變法,成功的不多。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執行難」。
好的法律,好的政策,到了中下層官員手裡,常常會走了樣。批評者常常把矛頭指向中下層官員。
我以為雖然是中間環節出了問題,根源卻在上面。表面上是一個「執行難」問題,實際上是一個設計問題。

設計一個好的政策(比如說「青苗法」),同時也應配備一個好的「路線圖」。
在這個「路線圖」中,必須把「和尚要吃飯問題」與「和尚會打傘問題」列入日程。
不考慮並重視「和尚」問題,好的政策就只是空中樓閣。或者我們說,一個好的設計師,
要想把他設計的好政策付諸實施,順利推行,必須首先把「和尚」 安頓好,否則,
「黃宗羲定律」就會不斷重演。>>

⑵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有哪些詳細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大致可分為4類:

1、基礎性公共服務。人人都可享受的。如:供水、回供電、供氣答、基本交通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公交車等)、基本通訊設施(通訊衛星、有線電視網路、電話網、寬頻網等),郵電、氣象服務(天氣預報、地震預報等)等。

2、社會性公共服務。基本上也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如:教育、醫療、科普、普法、衛生、社會保險、環境保護、技能培訓等。

3、經濟性公共服務。主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如:辦政務服務網站(讓國民了解辦事程序)、招商引資洽談會、高新技術交易平台、融資擔保、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等。

4、安全性公共服務。如:軍隊、警察、消防、國安等。

⑶ 農村公共服務是什麼

1、提供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務。

2、提供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公共事業性服務。

3、提供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基礎服務(比如電網、公路網、水利網、鐵路網、通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屬於公益性的部分政府需要直接承擔起提供責任)。

4、提供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社會安全等公共安全服務。

(3)鄉鎮公共服務供給方式擴展閱讀

著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強化服務意識。提供公共服務,滿足公共需求,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系人們的生活質量。

各級政府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效能、提高服務水平為中心,樹立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努力實現由管理本位向服務本位轉變。

在推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農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為導向,為農民創新創業創造條件,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手,有序推進農村公共服務發展。

2、加大財政投入,突出公共服務供給重點。有力的財政支撐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基本保障。有效解決農村公共服務投入不足問題,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要求各級政府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增加農村公共服務財政支出的總量與比例。

3、創新供給方式,實現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方式多樣化。

⑷ 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做什麼

公共服務中心承來擔13項工作自職能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關服務工作

▲五保戶的供養服務工作

▲農村醫療救助服務工作

▲低收入家庭認定和臨時救助服務工作

▲住房、取暖、教育、就業等專項救助服務工作

▲各類重點優撫對象補助、優待資金的發放,醫療待遇和解決住房困難等服務工作

▲救濟救災中的事務性工作

▲指導孤殘兒童監護、生活無著人員的救助、居家養老服務等社會福利工作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服務工作

▲農村剩餘勞動力的統計、培訓、轉移及涉農法律法規宣傳、農業生產保險宣傳普及工作

▲就業服務工作

▲勞動保障宣傳咨詢等服務工作

▲農村養老保險經辦工作

⑸ 鄉村振興戰略第三十章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第三十章 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主要包括
1、 優先發展農村專教育事業
2、推屬進健康鄉村建設
3、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4、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能力
5、加強農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

⑹ 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有哪些詳細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大致可分為4類:
1、基礎性公共服務。人人都可享受的。如:供專水、供電、屬供氣、基本交通設施(公路、鐵路、機場、公交車等)、基本通訊設施(通訊衛星、有線電視網路、電話網、寬頻網等),郵電、氣象服務(天氣預報、地震預報等)等。
2、社會性公共服務。基本上也是人人可以享受的。如:教育、醫療、科普、普法、衛生、社會保險、環境保護、技能培訓等。
3、經濟性公共服務。主要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如:辦政務服務網站(讓國民了解辦事程序)、招商引資洽談會、高新技術交易平台、融資擔保、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等。
4、安全性公共服務。如:軍隊、警察、消防、國安等。

⑺ 村委會承接鄉鎮公共服務事項有哪些

主要有:
按照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個層級對全區及鄉鎮社區公共服務專事項屬(便民服務事項),進行規范、梳理、確認、完善,清理了包括計劃生育、勞動社會保障、承包土地、房屋土建、醫療衛生、優待撫恤、低保五保、入伍轉業、教育服務、殘疾人服務、證件辦理、黨員服務、住房、婦女兒童、其它等15類辦事服務項目,集中提供辦事指南、辦事流程、辦事期限、辦理地點等便民指引,提供37個區級部門15大類公共服務事項33項,12個鄉鎮14大類公共服務事項670項,138個村社15大類公共服務事項5142項,在全市率先建成三級一體的公共服務事項目錄。

⑻ 如何構建和諧社會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

。公共服務的覆蓋面還比較低,體制還不健全,不能很好地適應和諧社會的要求。在和諧社會構建中,要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而又有效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 關鍵詞: 和諧社會構建,公共服務供給體制,政府主體,非政府主體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正經歷著利益關系深刻變化、公共需求迅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實現以公共服務為中心的政府職能轉變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決定性 影響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的本質是公共服務。無論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督,還是社會管理 ,都是公共服務,都是政府的主要職能。但這不是要政府包攬一切,而是要求政府與社會和諧互動,創造公共服務政府供給主體與非政府供給主體之間、服務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和諧互動的平台。 公共服務供給 公共服務是指提供給大眾的具有以下特性的任何一種服務:在這些服務的提供過程方面存在著潛在的嚴重市場失靈(被寬泛地解釋為公平與效率原因),這說明了政府介入的合理性,政府介入的方式包括生產、資助和監管(Grout & Stevens,2003)。由於市場本身存在著外部性、信息不對稱、競爭不完全以及社會公平得不到足夠重視等一系列 問題 ,不能完全依靠市場機制提供公共服務。因此,政府必須適度介入和積極干預公共服務的供給。政府幹預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提供公共服務、付費購買公共服務和對多種服務供給主體進行監管。 公共服務從功能方面可以分為三大類:維護公共服務,如國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國防外交等;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公共服務,如政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等;社會性公共服務,如教育、社會保障、公共醫療衛生、 科技 、環保等。公共服務也可以從性質上分成三大類:監督型公共服務,如國家行政管理;純公共服務,如義務教育、公共醫療、環境保護;准公共服務,如發展非義務教育、新聞出版等。通過以上的分類可以看出,由於種類不同,公共服務供給的體制也有不同。英法等國主要由政府直接開辦醫療機構提供;美國、荷蘭等國也有政府開辦的 醫院 ,但更多依靠政府、商業保險機構和個人提供資金,向盈利和非盈利的醫院購買服務,同時由政府監管機構、行業自律組織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對服務價格、質量等進行監管。對傳統的公共服務如基礎教育,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由政府開辦的機構直接提供。 新 中國 建立後,公共物品供給由政府壟斷,在城市,社會成員則依附於所在單位,公共服務供給轉變為單位集體福利;在 農村 ,隨著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合作化進程深入,互助組一初級社一高級社的發展也是行政權力延伸的軌跡。1958年,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推廣標志政府成為公共服務供給的主體。 計劃經濟體制相配套的「全權全能政府」包攬公共物品供給存在諸多弊端,並且在實踐中舉步維艱。20世紀80年代後期,公共物品供給體制的改革陸續展開,主要體現為:向地方分權,鼓勵地方政府參與;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轉換經營機制,建立 現代 企業 制度等。 改革開放以來,公共服務供給的改革是為了解決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和使用效率低下的雙重難題。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完全由政府和公有制企業為主體的單一性的公有公益供給方式,轉化為公有私益(公共所有,私人獲益)、私有公益(私人所有,公眾獲益)和公有公益(公共所有,公眾獲益)三者並存、共同負擔的多元化格局,供給主體分為公有、私有與合作等多種模式,消費方式分為有償消費和無償消費方式。 通過以上的 分析 ,可以看出,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並不就是指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只能是政府,而是著眼於多個方面,要求政府在公共服務的供給中准確定位,不能缺位,不能越位。總體的要求應該是: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高水平的政府公共服務監管能力;適應我國實際的公共服務模式。 和諧社會構建與公共服務供給 西方20世紀70年代的行政改革給人們的啟迪之一是:隨著社會進步,特別是 科學 技術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在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眾的關繫上,傳統意義上的政府職能將發生變化,政府會把更多職能以多種形式下放給社會中那些非政府、非營利性組織承擔。這些組織不僅要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而且要承擔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 因此,根據國際經驗和我國當前實際情況,在公共服務的供給中要貫徹「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總要求,努力提高黨和政府管理社會的能力,善於通過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社區自治組織,社會團體、行業組織、中介組織以及工青婦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形成公共物品供給的合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與社會協同共進,共同為一個目標而努力,會進一步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閱讀全文

與鄉鎮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