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雲是不是有點傻啊敢跟工商局對著干
2015年1月23日,國家官媒《人民網》一條新聞掀起媒體輿論大戰,美國股市的波瀾專。連日來圍繞此報道引發屬的中美兩國的輿論漩渦。中國的官媒《人民網》等多家媒體,美國《美聯社》等媒體紛紛參與報道評論,阿里股票「中槍」,雅虎公司緊急調整......27日-29日三天時間,阿里和中國工商總局雙方「交戰」十餘回合,甚至用小時計公開反映,上演一場民企與官方監督者的激烈舌戰和媒體大戰。此次大戰中,阿里投資的新浪微博成為主戰場,主要交戰方,淘寶店小二發聲靠新浪微博廣泛傳播。鳳凰網、網路百家、澎湃網等其他網路新媒體採取讓用戶投票方式反映態度,截至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支持工商總局的網友民意成為主流。
1月27日,一位80後淘寶網運營小二發出公開信,直接就這份報告所存在的程序性問題點名該司劉紅亮司長,認為這份報告不僅抽樣太少、邏輯混亂,還存在程序違規問題,並直言「避免黑哨對市場無比重要」,該小二表示:「我們接受神一樣的存在,但我們看不懂的是,屢次抽檢和報告中,不同的標准和神一樣的邏輯」。「懇請劉司長『進駐淘寶』」、「大刀闊斧來淘寶打假」。
2. 請問馬雲創辦的第一家公司的名字是什麼
馬雲創辦的第一家公司是海博翻譯社。
1992年,由於很多人來請馬雲做翻譯,馬雲成立海博翻譯社。
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5月,中國黃頁正式上線,馬雲開始從身邊的朋友做生意。
1996年3月,由於杭州電信也做了一個中國黃頁,分食市場,馬雲決定和杭州電信合並。
1999年3月,馬雲正式辭去公職,後來被稱為18羅漢的馬雲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元人民幣
創建阿里,開始了新一輪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2003年5月10日,馬雲創立淘寶網,開始搶奪eBay易趣C2C市場。
(2)馬雲從工商局出來擴展閱讀:
創立阿里:
1999年3月,馬雲正式辭去公職,後來被稱為18羅漢的馬雲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元人民幣
創建阿里,開始了新一輪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網站正式上線。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後,飛赴杭州洽談投資,在和馬雲談了4天後,決定辭職加入阿里巴巴。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兩次共從軟銀等國際投資機構融資2500萬美元。
2003年5月10日,馬雲創立淘寶網,開始搶奪eBay易趣C2C市場。
2004年12月,馬雲創立第三方網上支付平台支付寶。
2005年8月17日,雅虎宣布以10億美元現金和雅虎中國全部資產為代價,同時獲雅虎10億美元投資,換取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40%的股份和35%的投票權,馬雲出任中國雅虎董事局主席。
2007年11月,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2008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和杭州師范大學合作共建杭州師范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馬雲出任董事長。
2013年5月10日,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接替馬雲出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聯合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等多家民營快遞企業聯合成立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並同時啟動中國智能骨幹網(CSN)項目建設,馬雲出任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3年8月22日,在UC優視9周年之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UC優視董事長俞永福向UC全體員工發布郵件宣布,馬雲將出任UC優視董事。
2013年11月8日,馬雲出席香港科技大學第21屆學位頒授典禮,並獲得該校頒發的工商管理學榮譽博士學位。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雲
3. 馬雲的背景
夢想創業,是馬雲的創業之道。馬雲創業之時,除了夢想,幾乎一無所有。他沒有錢,沒有家庭背景,沒有社會關系,沒有名牌大學的出身,沒有海外留學的經歷,沒有MBA學位,沒有計算機知識。但馬雲有夢,而且是堪稱偉大的夢想:「我們常被別人當成瘋子,在中國一個小城市想打進世界一流。但我們還是說,在5年內,阿里巴巴要成為世界十強。」 1964年9月10日,馬雲出生在杭州美麗的西子湖畔的一個十分普通的家庭。1982年,18歲,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只得了1分,落榜。1983年,19歲,馬雲第二次參加高考,這一次,馬雲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 再度落榜。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雲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1984年,20歲,馬雲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復習准備。由於無法說服家人,馬雲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每周日,馬雲為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就在第三次高考前三天,一直失望於馬雲數學成績的余老師對馬雲說了一句話:「馬雲,你的數學一塌糊塗,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著寫。」結果,那次數學考了79分不過即使是馬雲破天荒地數學考了79分,但依然沒有上大學本科分數的「資本」——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或許是馬雲永不放棄的精神感動了上帝,大學連考三年的馬雲由於同專業招生不滿,歷經辛苦之後終於跌跌撞撞、搖搖晃晃進入杭州師范學院本科,被調配進入外語本科專業,撿了個小便宜。1988年,24歲,畢業之後的馬雲順利地進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當英語老師。馬雲也是當年杭州師范學院500名本科畢業生中唯一到高校任教的。1994年,30歲,馬雲創立杭州海博翻譯社是一家經工商局正式注冊成立的專業翻譯機構也是杭州最早成立的專業翻譯社。1995年,31歲,放棄教師的鐵飯碗,開始人生第一次創業:31歲的馬雲憑著出色的工作表現被評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在外人眼中看來仍有些「傻傻」的馬雲做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決定:放棄了他在大學中的美好前程,他辭職了!在此以後就是馬雲的創業歷程了。
4. 支付寶為什麼被馬雲從阿里獨立出來
2011年6月中旬,阿里巴巴集團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雲控股的另一家中國內資公司。這一轉讓讓雅虎心有不甘。後馬雲回應支付寶股權轉讓不完美但是正確。7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雅虎和軟銀,就支付寶股權轉讓事件正式簽署協議,支付寶的控股公司承諾在上市時予以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回報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總市值的37.5%(以IPO價為准),回報額將不低於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
基本介紹
2011年5月11日消息,雅虎周二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季度財報(10-Q文件)披露,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雲控股的另一家中國內資公司。
文件顯示,阿里巴巴對支付寶的重組是為了盡快獲得監管部門的牌照。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和主要股東雅虎及軟銀目前還在重組協議進行協商。
評級機構Stifel Nicolaus的分析師喬丹·若漢(Jordan Rohan)在一份研究筆記中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有可能將阻止外資控股支付解決方案,支付寶被一家中國國內的企業100%控股有助於獲得所需牌照。」
支付寶公司在昨日晚間發給網易科技的一份聲明中進一步解釋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拿到支付牌照,在去年已經完成。央行關於非金融機構的支付管理辦法規定,要想拿到支付牌照,對公司的外資絕對控股情況有一定要求,支付寶此前接近70%的股權被美國雅虎和日本軟銀公司控制。
若漢還認為這起重組將不利於雅虎,馬雲的談判籌碼則會顯著增加。他寫到:「未來投資者對雅虎的估值必須要去除支付寶部分」,「讓我感到迷惑的是重組在相應條款尚未確定的情況下就進行了。雅虎管理層與阿里巴巴集團的矛盾曾經被廣泛報道,最糟糕的情形可能是支付寶的交易量上漲,而淘寶的則下降,利潤從阿里巴巴集團轉向新公司。」
馬雲回應
馬雲則針對「董事會是否同意支付寶控制權轉移」這一問題在媒體問答環節多次作出回應。據馬雲表示,阿里巴巴董事會四名成員楊致遠、孫正義、蔡崇信和他本人在三年前即開始討論支付寶控制權問題。他披露,2008年楊致遠就提到,關於支付寶要早點處理。它每天都在虧損,如果淘寶不需要就關掉它;所以那時他全力支持支付寶獲得牌照。孫正義則對支付寶不感興趣,在每次提到支付寶時都說,我一分鍾後就要走了。
馬雲稱,在這種情況下,董事會在2009年7月24日形成紀要:授權管理層採取措施獲取支付牌照。這方面並沒有正式的董事會決議,「五年來我們都是董事會紀要。成立淘寶也是我跟孫正義的君子協定。成立支付寶、阿里雲,都是紀要」。
但在具體轉移過程中是否得到董事會許可,馬雲承認:「做出(控制權轉讓)協議的事雅虎董事和軟銀董事都知道。不是說他們不知道,而是沒有達成協議。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第二天就要遞交(支付牌照申請)報告了,我能怎麼辦?」
在評價自己做出的這一決定引起的爭議時,馬雲表示,當董事會、大股東不同意時,他作為CEO必須考慮到國家法律、用戶和阿里的2.2萬名員工。盡管這個決定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它是正確的。」
事件結果
7月29日晚,阿里巴巴集團、雅虎和軟銀今晚宣布,就支付寶股權轉讓事件正式簽署協議,支付寶的控股公司承諾在上市時予以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回報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總市值的37.5%(以IPO價為准),回報額將不低於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
協議內容包括,支付寶將繼續為阿里巴巴集團及其相關公司提供服務,同時,阿里巴巴集團也將獲得支付寶的控股公司給予的合理經濟回報。回報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總市值的37.5%(以IPO價為准),回報額將不低於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
協議同時規定,阿里巴巴集團將許可支付寶公司及其子公司使用所需要的知識產權,提供有關軟體技術服務。支付寶公司將會支付知識產權許可費用和軟體技術服務費給阿里巴巴集團。該項費用為支付寶及其子公司稅前利潤的49.9%,反映了該等知識產權和軟體技術的貢獻,當支付寶或者其控股公司上市或發生其他變現事宜後,將不再需要支付上述費用。
5. 馬雲一開始開的是什麼公司
杭州海博翻譯社
成立於1994年1月,由馬雲先生創立,是一家經工商局正式注冊成立的專業翻譯機構,也是杭州最早成立的專業翻譯社。
海博翻譯成立之初即成為杭州市公證處指定的翻譯社。
6. 阿里巴巴的馬雲一年要給工商部門多少錢啊為什麼工商部門消費者協會都不受理非要去法庭告呢
我就被「誠信通」騙過5000元,投訴到阿里,客服回答:阿里只是一個平台,騙子
哪裡都有,阿里不能保證。
阿里是1分效果+9分忽悠,它不怕你罵,因為它不靠口碑、回頭客掙錢,那樣太慢了
它依靠的是5000-6000電話銷售員,每天上百萬通電話拉客戶
10000個電話打出去,進來「嘗試」的,總有3-5個吧
每天拉進來300-500新會員,這錢也足夠多了
阿里的業務員肯定會說:電子商務前景如何好,成功案例如何多
那麼請問:這10年,在阿里做過業務的,10000人不止吧?
最終有多少改行做誠信通發財的?超過1000嗎?
現代商業模式與過去不同,以前的「王麻子、狗不理」靠幾十年口碑創牌子、幾代人
積累財富,一切要靠實干
現在有了媒體、風險投資、股市
沒有客戶的口碑,可以自己宣傳、炒作,知名度迅速提升
只要掙到100萬,就可游說風投,募集5000萬,然後包裝上市
很快,一個市值500億的大公司,就「做」出來了
7. 工商總局為何要針對馬雲
在 國家工商總局 坐 26路(約7站) 到 城鐵西直門站 下
倒地鐵4號線北宮門下車 出來後就是頤和園北門
如果路上車多 這是最快的辦法 約2元4角費用
8. 馬雲是怎麼找到當初創業的18個人的
1992年是中國商業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年初鄧小平的南巡重新激發了中國人對改革開放抱有的希望。為數不少的人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鼓舞下,開始創業。後來,泰康人壽的創始人陳東升專門創造了一個詞:「92派」,用以描述1992年後創業的企業家。
除了陳東升,當時在復旦大學做老師的郭廣昌和他的幾個同學在那一年注冊了公司;河南省外經貿廳的公務員胡葆森辭職創辦了一家叫「建業」的公司;馮侖和潘石屹、王功權等六君子在第二年創立了萬通;俞敏洪已經是一個成功的英語培訓老師了,不過他在1993年才創辦了新東方。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後來也成為了馬雲的朋友。
不過,那一年中國最著名的商人是牟其中。他在1992年的8月用幾個火車皮的罐頭從俄羅斯換回來四架飛機,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一下子成為轟動全國的人物。媒體的眼光全都被他吸引了。
天下尚無人識得一個名叫馬雲的大學英語老師。
1988年,24歲的馬雲從杭州師范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書。馬雲的活躍在學校是出了名的,為了防止馬雲有別的想法,當時杭州師范學院的副校長黃書孟跟馬雲制訂了一個「5年之約」,到了那個學校5年內不能辭職出來。
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任教期間,馬雲是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的講師。與此同時,他在西湖邊發起了一個「英語角」,在翻譯界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氣。當時全國經濟飛速發展,在杭州做外貿生意的民營企業逐漸增多,對翻譯服務地需求也越來越多。所以,很多老闆找他做英語翻譯。但當時他只能做兼職,因為他和老校長的「5年之約」還沒有到期。
1992年,還在大學教書的馬雲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譯社。這是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諧音,意為「希望」。當時的翻譯社就是個小店,只有5名員工。馬雲跟同事一起籌集了3000元人民幣,租了一個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翻譯社的注冊資本是3000元。 創業之初並不順利,第一個月的營業額600元不到。入不敷出的狀況令翻譯社的員工動搖了,但馬雲堅信翻譯社可以做下去。
與此同時他必須找到新的收入來源。後來,發現賣鮮花跟禮品可以掙錢,馬雲就背著麻袋坐火車去義烏批發進貨。之後他將辦公室一分為二,一半拿來賣鮮花、禮品,一半做翻譯社。而且,馬雲也常常背著裝滿小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賣。馬雲甚至還做過一年多的葯品和醫療器械銷售員。馬雲用這些小買賣的收入來維持翻譯社的運營。
新的問題出現了,既然賣禮品一個月可以賺三四千元,翻譯社僅能掙五六百元,為什麼還要繼續做翻譯社呢?馬雲的同事就建議只開禮品店,將來成立一家禮品公司,但馬雲拒絕了。他陳述了自己的看法:當初成立翻譯社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並解決老師們的問題,還是為了掙錢?既然是為了前者,那就一定要堅持下去,熬過去,光明就會到來。
1995年,虧損三年後,海博翻譯社開始盈利。這時5年之約已滿,馬雲向學校提出了辭職。辭職之後,馬雲全職經營翻譯社一段時間。翻譯社在實現盈利之後,逐漸走上了正軌,馬雲就放手讓同事打理,不再過問翻譯社的具體事宜了。他開始尋找新的創業機會。今天,海博翻譯社已如當年馬雲所願,成為杭州最大的翻譯社。多年後,關於這段創業經歷馬雲輕描淡寫地說:「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從杭州到紐約 馬雲15年創業路
2014年9月19日,美國紐約華爾街,馬雲和他的團隊早早就等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門前。這一次的他西裝革履、面帶笑容,顯然是為了這一天做過精心的准備。從酒店到交易所的這一路,他就像當地著名的百老匯明星一樣受到夾道歡迎,這些人里,有美國及阿里巴巴集團從國內帶過來的數百家媒體組成的「混合編隊」,和那些對這次「IPO盛筵」看好的華爾街投資人。
阿里巴巴上市的消息已經像肥皂劇一樣預演了一整年,從香港到美國,直到這一刻終於塵埃落定。
創業家馬雲
今年正好50歲的馬雲和他的公司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最勵志的故事之一。這家由馬雲和他的17個小夥伴1999年在杭州創辦的公司,如今已躋身全球范圍內最大的互聯網及電子商務公司,其業務范圍覆蓋了電子商務、金融理財、影視娛樂、雲計算等業務。
人們之所以如此關注這家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馬雲精神的鼓舞。在一個國有企業占據經濟制高點的國家裡,民營企業阿里巴巴避開國企的鋒芒,在互聯網及電子商務領域里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
在IPO結束後,馬雲面對來采訪他的CNBC記者說,電影《阿甘正傳》他看了不止十遍,他心中的英雄是阿甘。這次來紐約前又看了一遍,邊看邊告訴自己:「無論什麼變化,我還是我自己。」
創業15年,馬雲從一位老師轉變為一名真正的創業家。
1988年,馬雲的第一份工作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外語教師,當時的月工資差不多是10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職,利用課余時間為到杭州觀光的外國遊客擔任導游。西湖邊的第一個英語角就是馬雲發起的。
1992年,馬雲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譯社」,課餘四處活動,接翻譯業務。但經營依舊艱難,一個月的營業額是兩百多塊錢人民幣,房租卻要700元,可謂入不敷出。實在扛不下去的馬雲只好背著口袋到義烏、廣州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才開始收支平衡。
1995年,馬雲受聘於一家與美商合作承包建設項目的中國公司,為其到美國收賬,這次經歷據後來孫燕君在《阿里巴巴神話》一書中的描述,可謂九死一生。
當時的馬雲,被想賴賬的美國商人菲利普·卡文納鎖在一棟別墅里長達兩天,最後逃脫拘禁的他甚至丟失了隨身行李。在西雅圖,他遇見了一個新鮮的網路世界,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了互聯網。
後來的馬雲回憶說,他甚至害怕觸摸電腦的鍵盤,誰知道這玩藝兒多少錢?要是弄壞了肯定賠不起。而對他觸動最大的是,他好奇地對朋友說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單詞「啤酒」,結果只找到了美國和德國的品牌。當時他就想利用互聯網讓世界熟悉中國的公司。回國後,這位「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辭了職,借了錢,開辦了「中國黃頁」,這是中國第一批網路公司之一。
1997年底,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府站點。
1999年,屢屢受挫的馬雲放棄在北京的生意,決定回到杭州,創辦一家能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站點。
就在杭州湖濱花園小區,他與後來鼎鼎大名的「阿里巴巴十八羅漢」在「不向親戚朋友借錢」的前提下,籌措了50萬元開始創業。這其中包括馬雲的妻子、當老師時的同事和學生、患難朋友,當然還有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來的業界精英。
2003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淘寶網。次年,推出網路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寶」。
阿里生態與中國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雲多次受到中國總理的接見,他和他的公司一起,被政府稱為中國民營經濟的代表。
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和人口紅利,阿里巴巴如今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生態體系」。
阿里巴巴上市招股書顯示,2014財年,其平台上完成的商品成交總額達1.68萬億元人民幣,超過全球第二和第三大電商平台亞馬遜和eBay之和,活躍買家人數為2.55億,實現525.04億元人民幣收入和234億元人民幣利潤,凈利潤率高達44.57%。
投資人對阿里巴巴和馬雲的信心,來自於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看好。在所有互聯網公司中,阿里巴巴與中國的實體經濟捆綁最緊密,在外貿轉型、零售業變革、信用缺失和基礎物流落後的中國,每一項變革都是一個新的高增長點。在投資者眼裡,阿里的商業模式有賴於中國獨特的「生態體系」,公司與國家已經密不可分。
在當天的晚宴上,馬雲對數百名一同來紐約見證阿里上市的中國記者時說,不會將這些在海外募集的資金全部拿回中國花,而是會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阿里的生態系統延伸到國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阿里巴巴的最大價值,不在於它實現了多少線上交易額、擁有多大的用戶規模,而是它巨大的社會價值,包括解決數以百萬計的社會就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成就了形態多樣的電子商務服務業等,阿里巴巴很好地闡釋了「社會型企業」(social usiness)的含義。
而在《哈佛商業評論》雜志副主編華特·弗里克眼中,阿里巴巴不僅僅像Facebok、谷歌或是是亞馬遜,它的運作模式還類似百年巨頭通用電氣。遍布電子商務、支付、通訊、企業軟體、娛樂和其他更多領域,阿里巴巴更像一個企業集團生態。
多年研究全球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哈佛商學院教授朱莉·伍爾夫說,阿里巴巴集團內,各業務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之間有著一種動態平衡,每個業務部門的分布式決策和整個集團的整體決策並存。這種企業集團生態在西方很少見,但是在中國獲得巨大成功並不意外。阿里想打造的是一個類似蘋果或谷歌那樣的互聯網生態體系,而電子商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阿里巴巴的上市,顯然會給國內互聯網格局、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帶來顯著的影響。目前,阿里旗下的速賣通已經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而今年6月,阿里也在美國推出了購物網站「11Main」;在歐洲,阿里的布局也深入到了歐盟的各個國家。
《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評論稱,盡管矽谷公司統治著全球互聯網,但阿里巴巴上市後,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互聯網公司中將有4家來自亞洲,互聯網格局的天平開始向亞洲傾斜。
馬雲與杭州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這些城市都留下過馬雲創業的足跡,但只有杭州才是阿里巴巴和馬雲的大本營。在上市後的第一時間,馬雲就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宣告自己沒有移民計劃。
空中,燈火輝煌相映;水中,倒影搖曳漣漣,水岸一側不時有曼妙的樂聲傳來,不遠處的雷鋒塔流光溢彩、淡妝濃抹,這就是杭州。自阿里巴巴成立以來,幾乎每一屆網商大會都在杭州舉辦。在談到「喜愛杭州的理由」時,馬雲說:「杭州扶持著我,扶持著阿里巴巴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阿里巴巴將永遠是杭州的阿里巴巴。」
土生土長於浙江的馬雲一直以自己是浙商而自豪,他以浙商的代表胡雪岩為榜樣,把「戒欺」、「誠信」注入了阿里的血脈。
馬雲說,在他心裡最感動的是早年創業的時候。「95年從大學裡面出來創業,我自己有一個夢想,也是我自己這么多年來一直想為此而奮斗的理想,70年代、80年代經商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有關系,或者是膽略非常大,80年代、90年代後期很多經商的人,我覺得他們靠的是資金、靠的是關系,如果21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的企業仍就是靠關系、靠資金,而不是靠智慧、努力、勤奮取勝的話,中國企業將沒有機會、沒有希望,我希望有一個媒體,通過網路,用智慧來創造財富。」
1997年在北京創業時的一幕,曾被央視《東方時空》記錄下來。在片子里,馬雲疲憊地坐在北京的公共汽車上,望著車窗外的街燈,神色凝重,喃喃地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么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得知道我是干什麼的,我在北京也不會這么落魄。」但他最終還是離開了北京,回到了家鄉杭州。
幾年後,杭州電視台的另一檔電視節目中,馬雲神采奕奕,不再躊躇。此後,馬雲成了「中國電商教父」,被媒體爭相采訪,被無數創業者頂禮膜拜,他的一言一行變成了成功學的「秘籍」。現在,無論北京還是杭州,所有人都知道馬雲是干什麼的了。
在杭州,歷經15年高速發展,阿里巴巴的員工接近兩萬人,隨著這次赴美上市,這些身在杭州「淘寶城」的員工也將收獲巨額財富。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阿里巴巴此次IPO,可為員工帶來大約413.85億美元財富,人均增長財富達206.9萬美元,將造就上萬名百萬富翁。
至此,馬雲凈資產達218億美元,躍居中國首富。回到杭州的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淘寶城外,徘徊與振奮仍在延續。
9. 馬雲投訴工商局會影響淘寶和支付寶嗎
哪裡的謠言?馬雲什麼時候投訴工商局的?目前風波表面已平靜。
對支付寶不會有影響,支付寶是核心支付工具,不存在爭端問題。對淘寶有重大影響,婆婆和媳婦為兒子打架,媳婦最直接的做法是胖揍兒子。目前淘寶在打假、處理侵權、商品管理、虛假交易處理上已經加強,嚴厲程度趨向全球第一。
淘寶賣家在2015壓力會更大,違規處罰可能成為家常便飯。
10. 馬雲和國家工商局翻臉
因為馬雲敢站出來批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