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萊蕪市公共服務平台

萊蕪市公共服務平台

發布時間:2021-08-14 22:14:42

A. 萊蕪的社會事業

2012年承擔實施省以上科技計劃項目51項,爭取無償資金6500萬元,獲省以上科技進步獎6項。2012年專利申請量1980件,其中,發明專利400件;專利授權量1913件。
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22家。
2012年2012年年末萊蕪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27所。其中,高等學校2所,普通中學55所,小學155所,中等職業學校1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人數17.5萬人。2012年年末萊蕪市共有幼兒園373所,學前三年教育普及率達到100%。小學、初中入學率均保持100%,鞏固率小學100%,初中99.9%。 學校本專科學校 普通中專職業學校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萊蕪市職業中專 萊蕪技師學院 萊蕪市長勺職業中專 新汶礦業職工大學 萊蕪市衛校 萊鋼廣播電視大學 萊蕪市旅遊學校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萊蕪學院 萊蕪贏城職業技術學校 2012年2012年年末萊蕪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群眾藝術館2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2個,鄉鎮文化功能區10個,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圈50個,農村文化大院100個,市級公共圖書館1個,總藏量21.8萬冊。
萊蕪梆子:又名「萊蕪謳」,是中國地方戲曲劇種。
萊蕪三辣:萊蕪生薑、大蒜、雞腿蔥與萊蕪大紅袍花椒並稱為萊蕪「三辣一麻」。1998年萊城區被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
萊蕪錫雕:萊蕪錫雕,又稱西關村王家錫雕,山東省省級文化遺產。 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89元,比2011年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30698元,其中,工資性收入25225元,經營性收入1156元,財產性收入765元,轉移性收入3552元,分別增長6.05%、46.41%、13.49%、58.99%。農民人均純收入10887元,比2011年增長13.1%。其中,工資性收入5205元,增長13.11%;家庭經營收入5061元,增長14.76%;財產性收入122元,增長1.42%;轉移性收入500元,增長1.06%。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44:1。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5664元和6093元,分別增長10.17%和17.29%。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總建築面積達38.1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9.68平方米。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2.84%和36.11%。
萊蕪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6.4萬人,增加1.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3.7萬人,增加1.2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5.9萬人,增加0.3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7萬人,增加0.6萬人。城鎮醫療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參保人數達41.4萬人,增加1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6.4萬人,參保率達到9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參合率達到99.8%。
2012年年末萊蕪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507人,增長0.4%;2012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91.2萬元,增長35.8%;月人均保障標准240元,比2011年提高50元。2012年年末萊蕪市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040人,增長5.62%;2012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24.9萬元,增長45.73%;年人均補差100元,提高20元。2012年發放農村五保供養金1023萬元,增長17%,農村五保對象供養率達到75.3%。2012年年末萊蕪市共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63個,比2011年增加1個;床位6276張,增長2.6%;收養5168人,增長0.4%。社會福利企業40家,安置殘疾人員2002人。

B. 這個圖書館位置在哪裡圖片上這個。百度「萊蕪市圖書館」

2015年6月14日,萊蕪市圖書館新館正式開館。
萊蕪市圖書館始建於1977年,為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國家一級圖書館。
2011年,市委、市政府投資8042.3萬元籌建新館,館址位於:萊蕪市高新區龍潭東大街286號,建築面積13652.5平方米。
現在,新館對市民正式開放,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借閱。

C. 社區服務,怎樣才能讓群眾「點贊」

社區服務,怎樣才能讓群眾「點贊」
走進山東省萊蕪市徐家河社區,記者的第一感覺是「不真實」。愣了好一會神兒,我們才意識到這「不真實」表現在:不見一戶防盜窗、不見一片垃圾、不見一個小廣告、不見一輛亂停的汽車。

近年來,萊蕪在居民社區建設與管理創新上,形成了獨特的管理機制,像徐家河這樣整潔,鄰里和睦的社區在萊蕪比比皆是。社區工作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社區服務如何才能讓群眾更滿意?請看《經濟日報》記者近日來自山東萊蕪社區的調查——

管理 把社區當自己的家

把社區當自己的家,這一理念在萊蕪幾乎是工作準則。從市領導到社區保潔員,凡談到社區工作、做有關社區的事,都會流露出這種意識。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讓社區成為居民溫暖的港灣。

在萊蕪采訪的第一站是萊蕪市經濟開發區張家窪街道徐家河社區。這里是原來的徐家河村。2010年城中村改造後,村莊變成了城市社區,居民也從800多人增加到4000多人。

「一進我們小區就覺得亮堂吧?」迎上來的徐家河社區黨支部書記王作泉很願意帶著記者在院子里多轉轉、多看看。

在看過各種服務後,最讓記者吃驚的是這里每平方米每月0.6元的物業費,這在萊蕪還算是貴的。物業費如此之低,是因為物業公司是社區自己辦的。在萊蕪,絕大多數社區都是自辦物業公司,員工多是社區居民,大家的事兒大家管。物業公司不求盈利,收取的物業費只用於員工工資和公用水電等開支。

小區里不設垃圾桶,物業工作人員每天定時到單元樓門口收垃圾,所以這里無論街道還是樓道,不見一片垃圾,自然不會有蒼蠅。因為管理嚴格,小偷不敢進來,貼小廣告的也不敢進小區。剛開始時,有人把開鎖的小廣告貼到樓道牆上,社區工作人員就打電話「請」其來開鎖。「他來了,我們就跟他說,你貼的,你要負責給俺弄乾凈,恢復原樣。」王作泉把他的管理經驗告訴記者,「其實沒有什麼難的,就看你肯不肯管,是不是把社區當自己家。」

把社區當自己的家,這一理念在萊蕪幾乎是工作準則。從市領導到社區保潔員,凡談到社區工作、做有關社區的事,都會流露出這種意識。

徐家河社區共有22名保潔人員,他們每天都會騎著電動垃圾車在小區穿行。保潔員魏建平一件件地拿工具給記者看,「都是清潔隊自製的,省錢又好用。」掃帚是麻袋拆成線後捆紮在長木桿上製成,簸箕則是鐵絲環套廢舊編織袋、再綁上一根長桿。

記者隨魏建平走了3條主幹道和19號樓前的小路。她一邊走,一邊刷刷刷地掃著地面。記者並沒見到明顯的塵土,也沒有一丁點紙屑、煙頭,但她還是認真地用力地掃著她看不見的浮塵。

徐家河社區物業公司聘用了不少像魏建平一樣的本區居民。王作泉介紹,「自己人管自己小區的事,知根知底效果好。比如,雖說有全方位覆蓋的監控網,但居民們還是主動報名組成一支晝夜巡邏的巡防隊,大家都上心,小區居民也就不再裝防盜窗了。」

因為是自己管理,社區里沒有公共用電的浪費,也沒有公共用水的跑冒滴漏。老奶奶們帶孫子曬太陽時,會在嬰兒車邊掛一個裝垃圾的小塑料袋,老爺爺們在社區服務中心下棋時,也會把煙頭掐滅後自己裝起來帶回家。

為了得到最真實的情況,在第二天人流最多的時候,記者悄悄重訪了徐家河小區,結果一如前一天所見。萊蕪市民政局副局長岳長勝聽了記者的經歷後笑了,「萊蕪社區管理水平都差不多,有工夫你們隨便看。」自信滿滿的言外之意是不怕看。

在社區管理方面,萊蕪是這樣特別。與萊蕪分管社區建設與管理的副市長畢司東交流,問管理經驗更問工作難度。他只是平靜地說,「心用到哪兒,工作就能做到哪兒。」

心為什麼這么「偏」向社區建設與管理?「我們講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在哪兒?在社區里啊。他或許沒有工作、沒有單位,但他一定住在一個社區里。」畢司東說。

服務 新老居民平等共享

在萊蕪,從辦理准生證到養老保險,從接孩子放學到照料老人,「只要居民張嘴,社區幹部就會認真跑腿」。只要是社區里的住戶,不僅物業費一樣,社區的各種服務也平等共享。這是真的嗎?

「絕對是真的。」萊蕪市高新區鵬泉街道程故事社區居民王憲清向記者證實。2001年退休後,他買了一套程故事社區的房子。作為外來戶,老王與其他居民一樣,每月繳納的物業費也是20元,大約相當於每平方米0.2元多,這一價格在萊蕪屬於中等水平。

王憲清看著裝修很好的社區劇場很得意。老王告訴記者,他參加了社區藝術團,每周都來社區劇場排練幾次。街道和社區都給藝術團資金支持,購買了流動舞台,他們每月都能到別的社區和農村演出,感覺很快樂。

老年人的業餘生活安排好了,社區的其他服務同樣跟得上嗎?畢司東帶著記者來到萊蕪市戴花園社區。

3月24日臨近中午,戴花園社區工作人員呂芃總算能喘口氣了。「我能先喝口水嗎?上午有20多個人來落戶的,忙得我連水都沒顧得上喝。」呂芃說,今天沒趕上周末和節假日,還不算最忙的。

呂芃她們做的一些工作不在社區工作范圍內,記者就此問畢司東,社區服務工作是否太寬泛。畢司東說,「居民生活的寬度就是我們社區工作的寬度。這些服務我們總結為『10+X』。」

10是基本公共服務,X是特色創新服務。戴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慶仁告訴記者,萊蕪要求社區對10項共計200多個服務子項目實行全程代理。X項目則依社區需求而創新。比如老人日間照料中心。記者走訪的8個社區,每個社區都有幾間放置了小床的屋子。房間分單人間和多人間,床上鋪著干凈的被褥,牆上裝有液晶電視。照料中心有小廚房,專給老人做午飯。

此外,萊蕪的很多社區還有一項X創新服務叫「四點半學校」。

3月23日下午四點,萊城區花園學校放學了。四年級4班學生亓玉照走出校門,走向舉著「四點半學校」牌子的劉帥。劉帥是戴花園社區員工,也是社區「四點半學校」的老師。見學生們陸續到齊了,劉帥領著他們回到200米外的戴花園社區服務中心3層「教室」。這間能容納70人的會議室,四點半以前是社區大學、會議室等,而四點半到晚上就是「四點半學校」了。

找到位置坐下後,亓玉照開始做作業。小姑娘告訴記者,她很願意來這里,「老師輔導得好,我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問。教室暖和又安靜,很適合我們做作業,還可以列印資料呢。」

晚上六點半,亓玉照的父親亓立忠趕來接女兒。「幸虧有(四點半學校)!」亓立忠對記者說,「我和愛人文化水平都不高,沒有能力輔導孩子,這里的老師都是師范專業的,比我們強多了。這里離學校和家都不遠,我們很放心。」

「四點半學校」是戴花園社區最亮的X項目之一。凡是生活居住在社區范圍內,包括18個駐區單位的孩子均可免費入學。

按照要求,萊蕪各個社區在10項基本公共服務之外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特色服務。目前,萊蕪全市城市社區特色服務品牌達89個,管理型社區真真正正地向服務型社區轉變。

建設 完善人財物保障機制

萊蕪的社區建設與管理方式,有些有明確的政策法規依據,有些還沒有。為此,萊蕪市委、市政府從完善人財物保障機制入手,使社區建設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窗含一園近水遠山,筆臨四季繁花煙樹——這是無數人,特別是中老年的理想家居圖。萊蕪新東方華庭社區服務中心就讓這一理想變為現實:社區將面朝城市最大公園的一座樓盤一至三層建成居民活動中心,設置書畫室、棋牌室、讀書室、舞蹈室、兒童樂園等,當然還有居民服務大廳。

新東方華庭是一處物業小區,同時也是一個社區。從規劃階段,就把居民活動中心考慮進去。但記者更關心的是那些老舊社區。原本沒有居民活動中心的老舊社區,或是由多個小區、單位構成的大社區,該如何建設居民服務中心呢?

岳長勝說,「領導重視是個突破口。我覺得,有一位懂社區,又從心底重視社區建設的領導,這個很重要。」這一說法畢司東也贊同。他說,「萊蕪社區管理的成果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重視。萊蕪市委書記王良把城市社區作為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關鍵,多次調度工作進展,社區建設工作組也由市長王磊任組長。」

近年來,萊蕪的社區建設逐步深化,僅社區建設領導工作小組就包括34個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門可羅雀的高檔餐館、會所變成了社區服務中心,戴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慶仁的辦公室變成了居民們的棋牌室……

新建、擴展、裝修這些社區服務中心需要錢。2013年以來,萊蕪市區兩級先後為社區建設投入了5000多萬元。如此大方花錢在近兩年的萊蕪很少見。

萊蕪因鋼鐵而生,以鋼鐵為主業。近年來低迷的鋼材市場影響了城市的財政收入。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量新市民涌進城市,城市的改造迫在眉睫。

新舊矛盾交織,社區問題日益凸現。在萊城區副區長朱愛蓮看來,萊蕪的社區建設與管理創新,都是被「逼」出來的,「為現實所逼,也為責任心所逼用。」

2013年,萊蕪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規范、兩年提升、三年創先」的目標要求,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在組織領導、財政投入、政策支持、隊伍建設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城市社區發展的政策措施。2013年4月至6月,萊蕪啟動了城市社區建設「百日攻堅」行動——100天基本做到社區有人、有錢、有場所。

回憶起那100天,萊城區民政局副局長馬學秀至今「心有餘悸」。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場所,這個老資格的基層幹部曾急得掉了眼淚。馬學秀的辦法是,抄底那些急於脫手的KTV、大酒樓等餐飲娛樂場所。這些場所大都地段好,又有較大的場地建服務大廳。或租或買,竟然屢試不爽。

當然,對居民而言,社區辦公場所再漂亮,也比不上工作人員態度好、素質高來得更實際。記者在萊蕪清馨園、北坦、呂花園等社區看到,在服務大廳為居民辦事的多是20來歲的年輕人,王濤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他說,2014年4月以前,萊蕪全市城市社區僅有236名工作人員,其中200人還是居委會成員,真正的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僅有36人。「百日攻堅」中,萊蕪面向社會招聘了163名專職社區工作人員,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130人,佔80%,他們的工資均由財政承擔。

除了人員工資,社區工作經費也是一項長期的大開銷。為此,萊蕪制定出台了專門辦法,市、區財政按照5:5的比例,年初列支全市社區辦公服務用房補貼、人員生活補貼和工作經費補貼3項資金,實行年初預撥、年底結算。

細看賬目,更能體會萊蕪在社區管理上的用心。市級財政按每年每千戶3萬元,當年每新增1戶加10元的標准給予社區工作經費補助,社區服務收入和「費隨事轉」經費全部留作社區工作經費。這個標准比山東省標准要高,甚至比上海市的補助標准還要高。算下來,每個社區每年辦公服務用房補助資金達到10萬元,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生活補貼為每人每月2000元。區級財政則為每個社區和社區工作者建立專戶,確保各項資金和補貼由區財政直接撥付到社區和社區工作者。

D. 查詢社保卡制卡進度萊蕪

持社保卡到萊蕪市社保經辦機構查詢相關信息。登錄「萊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取更多社保資訊。在微信裡面有一個微信城市服務這個平台,也可以查到很多生活中需要的信息,比如一些交管、交通、出入境、教育、公積金等16項公共服務。

E. 萊蕪社保個人賬戶登錄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持社保卡到萊蕪市社保經辦機構查詢相關信息。登錄「萊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取更多社保資訊。在微信裡面有一個微信城市服務這個平台,也可以查到很多生活中需要的信息,比如一些交管、交通、出入境、教育、公積金等16項公共服務。

F. 萊蕪市今年個人的職工舍保醫保怎麼交

今年社保繳費提倡手機微信繳費,山東應該是統一用稅務山東微信繳費,也可以到就近的社區居委會用自助終端機辦理,只要帶身份證和銀行卡即可辦理,方便快捷。圖片是山東稅務的微信小程序,你可以下載試試,用微信辦理繳費業務。

G. 萊蕪電視台的成就

萊蕪電視台始終堅持「政治家辦電視」的原則,牢固樹立「質量興台」的意識,大力倡導「欄目創優質、節目創精品」的思想,先後製作播出了一大批思想深刻、藝術精湛、觀賞性強的電視宣傳作品。電視新聞作品《居安思危話防訊》、《星火燎原》、《農業科技呼喚「孵化器」》、《萊蕪環境報告》等曾獲得山東省「 精品工程獎」,電視劇作品《萊蕪大戰》、《三辣小村人》、《翩翩小白鴿》、等獲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山東省精神精品工程獎和山東省優秀電視劇獎,外宣作品《萊蕪,為了21世紀》、《姜鄉行》等獲山東省對外傳播獎,電視社教作品《我的2003》、《我要和你一起笑》、《大家 . 小家》等獲山東電視獎、山東牡丹獎、山東省紀錄片學術獎等個類獎項。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萊蕪融入省會濟南城市群經濟圈步伐的逐步加快,萊蕪電視台將牢記使命,不負厚望,發揮優勢,努力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精品電視節目,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和文化需求, 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萊蕪做出更大的貢獻。
2014年,市廣播電視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扎實工作、創新進取,新聞宣傳、事業建設、體制改革等各項工作均取得較好成績。
新聞宣傳引導有力。廣播電視圍繞科學發展新跨越這個主題,緊跟推動「四個發展」,建設「五個萊蕪」這個目標,服務七項競賽、城市建設、推進濟萊協作區建設、文明城市創建,強化輿論引導。緊密配合全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拍攝製作教材紀錄片《根基》,做好王良書記專題黨課的錄制工作。不斷加強對上供稿,一批重點稿件在電視山東新聞聯播、廣播山東新聞等欄目作為頭條或提要稿件播出,有力提升了萊蕪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科教頻道落戶濟南。按照濟萊協作區規劃部署,積極與省市相關部門對接溝通,解決科教頻道在濟南落地的政策、技術問題。對科教頻道內容進行改版升級,突出地域特色,優化節目編排,打造新聞組合群;推出引進多檔收視率高、群眾新聞樂見的節目,豐富充實頻道內容。完成高標清兼容的攝錄編播系統的整體升級改造,技術裝備和技術環境不斷改善,電視科教頻道在濟萊兩地實現高標清同時播出。分期分批派編輯記者到濟南台跟班輪訓,提升人員素質。經過積極爭取和不懈努力,萊蕪科教頻道於2014年7月1日正式在濟南落地開播。落地後,持續開展進社區、大篷車計劃、濟萊象棋大賽等文體活動,提升頻道影響力,拓寬宣傳萊蕪渠道。
產業經營多元發展。在不斷做大廣播電視傳媒產業的同時,不斷拉長產業鏈,尋求新的增長點。嬴美術館於2014年6月開館,致力於藝術品展覽、管理、鑒證、評估投資服務等業務。建設智慧社區項目,搭建便民公共服務平台,探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路子。涉足影視劇製作領域,採取市場化模式,拍攝了萊蕪廣電首部院線電影。廣電醫葯公司、藝術培訓中心強化品牌建設,在各自領域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機制改革不斷深化。認真總結前一輪改革的成果,以「崗位競聘制、績效工資制、用人考錄制」為基礎,推出新一輪改革。適當下放權責,給予中層負責人相對獨立的用人、分配等權力。完善、優化現有崗位管理辦法,實行新的崗位績效管理體制,大幅提高績效工資比例,並向內容生產和創收崗位傾斜,鼓勵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充分激發了廣電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弘揚改革精神,唱響時代強音。萊蕪廣電人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辱使命,奮發進取,滿懷激情,追求卓越,努力開創萊蕪廣播電視事業新輝煌。

H. 萊蕪市萊城區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查詢

個人權益查詢渠道主要包括「12333」電話咨詢、自助一體機、在線服務、移動應用和基層服務平台等。

自助一體機、在線服務和移動應用(移動應用)可提供政策咨詢、信息查詢、信息變更、基礎信息採集、文件列印、社保卡掛失、投訴舉報等服務,覆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業務領域。

參保人可到戶籍所在縣、鄉(街道)辦社會保障機構列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明細表。

萊蕪市萊城區社會保險事業處辦公室電話:0634-6210902

萊蕪市萊城區社會保險事業處業務科電話:0634-6221056

萊蕪市萊城區社會保險事業處地址:萊蕪市鳳城東大街60號

郵編:271199

(8)萊蕪市公共服務平台擴展閱讀:

萊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部分職能

1、制定本市勞動和社會保險政策規定,組織實施、監督檢查;制定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服務咨詢機構管理辦法;代表市政府行使勞動和社會保險監督檢查權,制定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保險監督檢查規范,監督指導本市社會保險監督檢查機構的工作。

2、制定促進本市城鄉就業的措施和辦法,規劃和引導勞動力市場發展,組織建立和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制定下崗職工分配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的意見和計劃,組織實施再就業工程,制定職業介紹所管理辦法。

制定農村剩餘勞動力和農村勞動力的開發和就業,應採取跨區域有序流動的措施,根據勞動分工,制定公民出境就業和境外人員就業的管理辦法。

3、組織實施國家職業分類、職業技能標准和有關行業標准,建立健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制定職業技能考核評價辦法;在國家教育工作政策指導下,制定技工學校發展規劃和管理辦法;

4、制定企業在崗職工技能培訓和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計劃,以及就業培訓中心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培訓機構,制定培訓、表彰的規則和辦法,對職業技能人才進行獎勵和職業技能競賽。

制定勞動預備制度實施辦法;指導技工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組織實施技工學校職業培訓與雕刻教材建設規劃、評審和認定工作。

I. 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網上如何提交

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網上提交,9個步驟如下。

(1)電腦瀏覽器搜索「商務部業務系統統一平台」。

溫馨提示:

(1)如果個人的注冊地隸屬計劃單列市,請選擇相應計劃單列市的備案機關。

(2)備案方式選擇「其他」適用於有組織機構代碼的企業。

(3)推薦使用ie瀏覽器,以免影響個人的正常使用,技術支持電話:010-67870108-1-5。

(4)登錄使用電子鑰匙,由於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對軟體安裝的要求不同,所以操作的同時略有不同。如操作系統是Window7及以上最好以管理員身份運行軟體。

閱讀全文

與萊蕪市公共服務平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