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公共衛生服務
基本公共來衛生服務,源是指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機構向全體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主要起疾病預防控製作用。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三方面含義:
一是城鄉居民,無論年齡、性別、職業、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權利,
二是服務內容將根據國力改善、財政支出增加而不斷擴大,
三是以預防為主的服務原則與核心理念。
⑵ 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的基本概況
該法案將原美國衛生教育和福利部(HEW)劃分為包括G.I. Bill、退伍軍人事務部的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和單獨的教育部。這兩個部門均於1980年5月4日開始運作。
美國衛生及公眾服務部是美國聯邦政府最大的衛生保障機構,是美國醫療系統的官方最高管理機構。每年享受政府財政預算超過10億美金,每四個美國人當中就有一個加入醫療保險、醫療補助計劃。該部與美國各個州縣和城市的各級政府部門一直保持著廣泛而又密切的合作關系。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全美擁有11個分支執行機構、8個代理處和三個公眾服務部門。原為1939年7月1日成立的「聯邦安全局」,1953年4月11日改組為「衛生、教育和福利部」。
⑶ 公共服務中心是什麼
公共服務中心一般指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公共行政服務中心是地方為應對入世版後對外開放的新形勢,轉變政府職權能,建立公開、透明、高效、廉潔行政體制,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方便投資者和百姓而設立的專門機構。
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共行政服務中心職能不斷擴充,現主要有三個職能:
1、是地方政府本級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和非許可審批事項及各種證照類業務集中統一辦理;
2、是負責地方軟環境建設的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工作;
3、是負責地方誠信體系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
(3)衛生和公共服務部擴展閱讀
公共行政服務中心的工作指導思想:緊密圍繞地方軟環境建設和地方公共行政服務中心的中心工作,以提升和完善服務功能為核心;以提高綜合素質為根本;以科學規范的制度和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為保證;以優質高效的工作業績為目的,全面做好各項工作。
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堅持「誠信服務」的理念,正在全力推進地方政府的誠信體系建設,力爭盡快建立起社會信用信息徵集、查詢、發布制度,搭建起覆蓋全社會的信用信息基礎平台,構建起政府、企業、個人三大信用體系。
⑷ 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的介紹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又譯美國健康及人類服務部或美國衛生部,是維護美國公民健康,提供公共服務的聯邦政府行政部門,其中一項主要工作就是為沒有能力治療的人群提供醫保服務。該部門於1979年10月17日由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簽署的教育部組織法案(PL 96-88) 成立。
⑸ 公共服務機構包含哪些啊
社會公共服務復機構包制括教育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
主要有政府機構、醫院、學校、郵局、研究機構、文化宮文化館、體育館影院、工會、社會保健救助慈善機構如福利院孤兒院救助站、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職業協會和商業協會以及許多其他機構。
廣義的社會公共服務機構還包括供電、供水、供氣等部門
⑹ 美國執法機構的衛生及公共服務部(DOH)
國家衛生院警察(NIH Police)
食品葯品管理局(FDA)
督察長辦公室(OIG)
⑺ 基本醫療公共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的區別
1、性質不同:公共衛生是關繫到一國或一個地區人民大眾健康的公共事業。公共衛生專的具體內容包括對重大疾病尤屬其是傳染病(如結核、艾滋病、SARS等)的預防、監控和醫治。醫療服務是衛生技術人員遵照執業技術規范提供的照護生命、診治疾病的健康促進服務。
2、特點不同:明晰的醫療服務概念是規范醫療機構服務內容,界定醫療服務和各類生命健康保險適用范圍,處理醫患關系,發展社會健康事業等的需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公益性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主要起疾病預防控製作用。
3、針對性不同:公共服務是以預防為主,醫療服務是以治療為主。前者是針對群體,後者針對個人。
(7)衛生和公共服務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實施項目可促進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步樹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
可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服務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起維護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對於提高居民健康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
⑻ 什麼是公共衛生服務
公共衛生服務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務,但又是一種社會效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的服務,它與普通意義上的醫療服務是有一定差距的。
為了能夠公 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衛生資源,必須要明確什麼是公共衛生。 美國城鄉衛生行政人員委員會對公共衛生定義———公共衛生是通過評價、政策發展和保障措施來預防疾病、延長人的壽命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門科學和藝術。
公共衛生與普通意義上的醫療服務是有一定差距的。為了能夠公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衛生資源,必須要明確什麼是公共衛生。公共衛生是通過評價、政策發展和保障措施來預防疾病、延長人的壽命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門科學和藝術。
(8)衛生和公共服務部擴展閱讀
公共衛生服務特點:均等化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指每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其性別、年齡、種族、居住地、職業、收入,都能平等的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人均15元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起步標准,今後標准將逐步提高。到2011年將不低於20元,針對農民工城鄉流動的「兩棲」特點,相關部門將採取靈活措施,讓所有農民工實現應保盡保。
隨著新醫改方案的實施,為我們的醫學畢業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服務空間和領域,所以必然會擴大醫學畢業生的就業數量。
推進基本醫療進社區的對策和措施
1、堅持公益性為主的社區衛生服務原則。
2、採取強力措施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
3、建立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制。一是建立考核評價機制.
4、進一步加大街道衛生院的改革改制力度。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參入社區衛生服務。
5、進一步加強基本醫療進社區和社區公共服務的探索研究.
⑼ 衛生部分為那些機關和單位
衛生部設15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廳。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以及安全保密、政務公開、來信來訪、衛生統計、新聞發布等工作。 (二)人事司。 擬訂全國衛生人才發展規劃和政策並指導實施;承擔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工作;會同有關方面擬訂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資格標准並組織實施;組織指導衛生管理幹部崗位培訓工作。 (三)規劃財務司。 擬訂衛生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推動區域衛生規劃工作;統籌規劃與協調全國衛生資源配置,管理大型醫用裝備的配置;提出醫療服務價格、葯品價格、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結算等政策的建議;組織擬訂國家衛生裝備管理辦法和標准;擬訂葯品和醫療器械采購相關規范。 (四)政策法規司。 起草衛生法律法規草案,組織擬訂衛生政策和標准;起草部門規章;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有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五)衛生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 擬訂衛生應急和緊急醫學救援規劃、制度、預案和措施;指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准備、監測預警、處置救援、分析評估等衛生應急活動;指導地方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其他突發事件實施預防控制和緊急醫學救援;組織實施對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和應急措施;對重大災害、恐怖、中毒事件及核事故、輻射事故等組織實施緊急醫學救援;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信息。 (六)疾病預防控制局(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 擬訂全國重大疾病防治規劃、國家免疫規劃和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的干預措施並組織實施,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防止和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疫情的蔓延;承擔發布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信息工作;承辦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七)農村衛生管理司。 承擔綜合管理農村基本衛生保健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擬訂有關政策、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全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鄉村醫生相關管理工作;監督指導農村衛生政策的落實。 (八)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 擬訂婦幼衛生、社區衛生、健康教育的政策、規劃、規范並組織實施;擬訂婦幼衛生技術標准;對婦幼保健實施監督管理,牽頭組織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與先天殘疾工作。 (九)醫政司。 擬訂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應用、醫療質量和服務、采供血機構管理等有關政策、規范、標准,並組織指導實施;擬訂醫務人員執業標准和服務規范;指導醫院葯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醫院感染控制、醫療急救體系建設、臨床實驗室管理等有關工作;參與葯品、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管理。 (十)醫療服務監管司。 承擔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的監管工作,建立醫療機構醫療質量評價和監督體系,組織開展醫療質量、安全、服務、財務監督和評價等工作;建立健全以公益性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監督制度,承擔推進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工作。 (十一)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 組織擬訂食品安全標准;承擔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工作;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監測、風險評估和預警工作;擬訂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的條件和檢驗規范;承擔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工作;指導規范衛生行政執法工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環境衛生和學校衛生的監督管理;負責公共場所、飲用水等的衛生監督管理;負責傳染病防治監督;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市場,組織查處違法行為;督辦重大醫療衛生違法案件。 (十二)葯物政策與基本葯物制度司。 承擔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並組織實施的工作,組織擬訂葯品法典和國家基本葯物目錄;組織擬訂國家葯物政策;擬訂國家基本葯物的采購、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會同有關方面提出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內葯品生產的鼓勵扶持政策,提出國家基本葯物價格政策的建議。 (十三)科技教育司。 擬訂醫葯衛生科技發展規劃;組織實施國家重點醫葯科研攻關項目;指導醫療衛生方面的技術推廣和科學普及工作;組織研究醫學衛生技術標准;承擔醫葯衛生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組織指導衛生專業技術崗位培訓工作;承擔組織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和畢業後醫學教育工作。 (十四)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公室)。 承擔組織指導衛生方面的政府與民間的多雙邊合作交流和衛生援外有關工作;組織協調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際組織在醫學衛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承擔與港澳台的衛生合作工作。 (十五)保健局。 擬訂並組織實施中央保健工作方針政策與規劃;承擔中央保健對象和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醫療照顧對象的醫療保健工作;承擔國家重要會議與重大活動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負責重要外賓的醫療安排。 機關黨委 負責機關和在京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幹部局 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 三、人員編制 衛生部機關行政編制為387名(含兩委人員編制6名、援派機動編制2名、離退休幹部工作人員編制23名)。其中:部長1名、副部長4名,司局級領導職數63名(含國家衛生監察專員8名、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離退休幹部局領導職數2名)。 四、其他事項 (一)管理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 (二)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責分工。衛生部牽頭建立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負責食品安全綜合監督。農業部負責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和進出口食品安全的監管。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負責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各部門要密切協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三)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環節許可工作監督管理的職責分工。衛生部負責提出食品生產、流通環節的衛生規范和條件,納入食品生產、流通許可的條件。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負責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食品衛生許可的監督管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食品生產環節許可的監督管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許可的監督管理。不再發放食品生產、流通環節的衛生許可證。 (四)職業衛生監管的職責分工。衛生部負責起草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草案,擬訂職業衛生標准,規范職業病的預防、保健、檢查和救治,負責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認定和職業衛生評價及化學品毒性鑒定工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負責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負責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的頒發管理,組織查處職業危害事故和有關違法違規行為。衛生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完善協調機制,加強配合,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五)由衛生部會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適時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隊伍整合。 (六)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2008年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 ,新的行政部門改革規定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明確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你所問的單位設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一般來說對外是要收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