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

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

發布時間:2021-08-14 13:55:50

Ⅰ 智慧社區服務平台具體指什麼

傳統的物業管理跟不上人們對服務的需求。因此,社區的智能化管理變得更加版重要,權創建一個專業的智能化社區服務平台來解決業主的實際需求。

充分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從而形成基於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一種新的管理形態的社區。


智慧社區服務平台的價值
為業主創造價值:提供各類生活服務,提升用戶體驗;物業服務方便快捷,減少生活糾紛;聯合傳達組織社區活動,加強鄰里關系促進小區和諧。
為物業創造價值:節省人力物力,節省物業通知成本;提升業主生活品質,生活便利;給物業增加收益,移動端和設備端帶來增值收益。
為地產開發商創造價值:提高地產開發商知名度,提高房產附加值;便利的用戶體驗,線上線下一體的互動商圈;智能化設備,保養簡單節省人力。
為政府創造價值:物業智慧化管理減少生活矛盾,減少政府幹預;社區大數據平台信息精確助力推動智慧化城市建設。

智慧社區服務平台顛覆傳統物業的服務,從人的需求出發,從被動服務轉化為積極主動的服務,為客戶創造全面的價值,是一個全新的、智能化的社區平台,真正意義的解放物業,便利居民生活方式。智慧雲天以自主研發的智慧社區服務平台為基礎,

Ⅱ 如何利用社區公共服務平台實現社區服務

三、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元,應用功能集成、界面規范、部署集中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確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務半徑向所轄社區延伸。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應兼具政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採集功能,實行「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工協同」的運行模式。統一設立電子政務辦理界面,通過與人口、法人單位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管理機制,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按照不同業務的具體需要優化電子政務流程,建立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政務辦理痕跡信息和公共管理狀態信息的實時共享機制,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跨部門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上咨詢辦理、服務熱線呼叫、現場自助查詢等系統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網路、電話和窗口服務關聯組合的一體化社區公共服務,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各地應依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加快統籌社區公共服務網路和信息資源,原則上凡涉及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事項,均要逐步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中辦理。加快社區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推動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遷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簡基層業務應用系統、服務終端和管理台帳。在保證數據交換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與現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向基層轉移職能,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圍、共享方式和共享標准,逐步豐富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服務信息,不斷擴大社區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范圍。
(三)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地、州、盟)層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綜合信息庫,為街道(鄉鎮)及社區開展服務提供便捷渠道和技術支持。支持依託街道(鄉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統一提供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咨詢、辦理和反饋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或改造應合理布局、科學分區、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根據需要可以依託社區級綜合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委託代辦服務,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的便捷性。

Ⅲ 社區平台有哪些

1、Spacebuilder

Spacebuilder簡稱SPB誕生於2007年,asp .net mvc架構。可使用預置博客、群組、論壇、微博、分享、相冊、文件、活動、投票、資訊等應用模塊,可以一站式搭建sns社區網站。另外還有問答、招貼、招聘等擴展應用模塊。

擁有便於二次開發的平台服務:私信、邀請、許可權、審核、隱私、積分、通知、動態、標簽、分類、附件、全文檢索。因為.net安全性上的天然優勢,大部分企業會選用SPB。目前最新版本是Spacebuilder v4.0。

2、Ucenter home

Ucenter home為一套採用PHP+MYSQL構建的社會化網路軟體。通過它建站者可以構建一個以好友關系為核心的交流網路,讓網站用戶通過迷你博客記錄生活,同時用戶可以上傳圖片、發表日誌;可以與好友分享信息、討論感興趣的話題;了解好友最新動態。

3、phpwind

phpwind社區系統為一套採用PHP+MySQL方式運行的開源軟體程序,可以搭建並管理論壇。擁有成熟的架構、完善的功能和豐富的擴展產品和資源支持,在速度和負載方面表現出色,並支持雲搜索、雲統計等雲服務。



(3)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擴展閱讀

通過建立運行穩定、安全、可拓展的社區服務管理平台,全面提升社區工作效率,不斷滿足各種新需求,方便居民生產生活。在區級政府建立社區基礎人口、家庭信息庫,解決部門間社區基礎數據整合,做到一次採集錄入數據,多處共享。

整合社區就業、社保、低保、衛生、計生、文化、培訓等公共服務信息,發展面向社區居民的「一站式」服務。發揮現代通訊技術在基層政府、社區組織和居民之間的溝通交流作用,通過門戶網站和呼叫中心的搭建,增進社區居民及社區、政府間的信息互通。通過信息化改善社區管理,維護社區安全。

Ⅳ 如何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

三、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以街道(鄉鎮)為基本單元,應用功能集成、界面規范、部署集中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確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務半徑向所轄社區延伸。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應兼具政務事項辦理和基礎信息採集功能,實行「前台一口受理、後台分工協同」的運行模式。統一設立電子政務辦理界面,通過與人口、法人單位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組織機構代碼等基礎信息為索引的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管理機制,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按照不同業務的具體需要優化電子政務流程,建立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政務辦理痕跡信息和公共管理狀態信息的實時共享機制,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跨部門業務協同。積極開發網上咨詢辦理、服務熱線呼叫、現場自助查詢等系統功能,為居民群眾提供網路、電話和窗口服務關聯組合的一體化社區公共服務,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各地應依託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加快統籌社區公共服務網路和信息資源,原則上凡涉及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事項,均要逐步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中辦理。加快社區信息系統集約化建設,推動部署在不同層級、不同部門、分散孤立、用途單一的各類社區信息系統向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遷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簡基層業務應用系統、服務終端和管理台帳。在保證數據交換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與現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推動政府職能部門向基層轉移職能,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圍、共享方式和共享標准,逐步豐富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服務信息,不斷擴大社區政務事項的跨區域通辦范圍。

(三)完善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規劃布局。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地、州、盟)層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和綜合信息庫,為街道(鄉鎮)及社區開展服務提供便捷渠道和技術支持。支持依託街道(鄉鎮)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統一提供社區基本公共服務的咨詢、辦理和反饋服務。「一站式」服務機構的設施建設或改造應合理布局、科學分區、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眾辦事。根據需要可以依託社區級綜合服務設施,為社區居民提供委託代辦服務,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的便捷性。

(四)加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運行管理機制,明確管理主體和責任,原則上實行平台獨立運行、業務歸口指導的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信息採集制度,加強社區信息資源規劃,明確社區信息採集標准,將社區場所、人員、事件等信息納入採集范圍,按照一數一源、集中採集、共享校核、及時更新的原則,實現「數據一次採集,資源多方共享」。整合街道、社區層面管理服務力量,加強社區公共服務隊伍建設,實行統一考核、調配和管理,實現同工同酬。強化服務隊伍教育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能夠較好地勝任「綜合服務」的要求,推動服務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立健全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績效考核和群眾監督機制,積極引入服務對象滿意度評價和第三方評估,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優先發展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困難群體的系統應用,創新開發針對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的特色服務。廣泛吸納社區社會組織、社區服務企業信息資源,促進社區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願互助服務的有機融合和系統集成。完善社區服務信息推送機制,主動及時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和生活服務信息。加強多種網路接入手段間的結合和轉換,大力發展各類信息服務載體和信息服務終端,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的綜合服務。

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協調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各級民政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公安、工業和信息化、財政等部門做好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統籌規劃、資源整合、設施布局和運行管理等工作,各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指導協調利用各級電子政務公共平台開展社區公共服務應用的頂層設計、平台構建、技術保障和評測評估等工作。

(二)完善籌資機制。建立社區信息化建設多元化籌資機制,加快實施《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各地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實際情況,整合政府各部門信息化建設資金項目,逐步提高社區信息裝備條件和社區服務信息化水平,採取財政補助等方式解決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經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信息化建設,發揮通信運營商、信息服務商和軟硬體供應商在技術、人才、資金和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降低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和維護成本,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適合社區需求的信息系統及終端產品。

(三)健全制度標准。加快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標准,規范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設施建設、技術支撐、運行管理和監督考核,切實提高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質量。研究制定全國社區公共服務標准體系,規范社區公共服務項目、服務流程、服務方式、服務質量和服務評價,切實提高服務社區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居民滿意度評價體系,推動社區信息化建設健康快速發展。及時清理不利於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的規章制度,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電子化辦理。

(四)強化信息安全。增強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網路、綜合信息庫和各部門業務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充分利用依法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實現面向電子政務內外網與各級各類業務應用的身份認證、訪問授權和責任認定等安全管理,為跨部門、跨區域的業務協同提供安全保障。制定實施與系統應用緊密結合、技術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和保密解決方案,加大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應用力度,配備相關技術力量,定期組織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確保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信息安全。加大對違章違法泄密行為的責任追究和懲罰力度,保護國家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五)堅持試點推進。健全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長效運行機制,以社區居民最關心和最急需的公共服務為抓手,依託信息惠民國家示範省市建設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試點工作,著力推進體制機製革新和制度標准創新。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逐步擴大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地域覆蓋和項目覆蓋,將社區居民全員納入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服務范圍。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要率先開展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工作。

Ⅳ 上海市社區服務網與北京市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網區別

北京市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網作為首都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北京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自2001年年底開通運行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廣大社區居民的認可,逐漸成為政府政務公開的窗口,社區管理的平台,居民生活的幫手,企業發展的舞台。特別是隨著2002年96156社區公共服務呼叫熱線的開通,標志著社區服務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初步形成了聯結全市170個社區服務中心,調動2000家系統服務商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務的局面。
家政服務:保姆小時工、月嫂服務、保潔清洗、家教服務、搬家貨運、接送服務、看護老人病人嬰幼兒;
綜合修理:家電和電腦修理、管道維修、家居設施修理、生活用品修理、車輛維修;
文體娛樂:票務代理、旅行服務、社區文體活動及場館咨詢。
租賃服務:汽車租賃、電腦租賃、綠植租擺。

Ⅵ 怎樣建設社區便民服務平台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築科學的城市管理體系,對於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構建城市安全管理體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現代城市的發展與管理重點是安全管理,所以,推進城市安全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構建城市安全管理體系,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是現代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務。對此,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建立城市安全管理體系。要推進和探索城市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確定體系建設的責任、目標和分工。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倒查制度,充分發揮城區安全管理信息、隊伍和監督網路的作用,健全完善防範突發安全事件、重大自然災害和社會風險的預警應對機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企業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力度,強化對重點領域的監管安全管理。提高各種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和防災減災能力。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預警監測和應急防控能力,推進食品安全工程建設。完善治安行政管理長效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建立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要落實《處置群體性事件實施辦法》,健全群體性事件預警、復雜矛盾化解和妥善處理機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突發性事件工作機制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加強城區應急指揮中心的隊伍建設和工作機制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和公共安全突發性事件的能力。落實定期排查、歸口調處、領導包案、個案督辦等制度,暢通訴求渠道,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認真貫徹《信訪條例》,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完善人民調解、治安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工作制度,教育和引導群眾用合法形式表達訴求,努力把各種社會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
3.強化城市管理和環境建設功能。努力推進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數字化建設,完善城市管理指揮和監督體系,明晰部門管理職責和范圍,理順城市管理執法體制,創新城市管理模式,由街道辦事處履行屬地管理權利並承擔行政執法的屬地管理責任。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步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加大對重點地段的環境整治和城市管理力度,繼續保持查處違法建築和違法用地工作的高壓態勢。深入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加強環境監督管理能力,完善環境綜合治理機制。

二、構建公共服務管理體系,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共同發展

構建公共服務管理體系,創新公共服務體制,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功能,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產品,在城市發展和管理中十分重要。
1.構建全面的政府公共服務管理體系。以創新公共服務體制和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功能作為構建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內容,根據公共服務的規模和范圍,有效地配置政府資源,進一步劃分區、街、社區的公共服務職責,建立起相互銜接、合理分工、規范高效的社會管理三級框架。切實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務公開,建立順暢高效的政府服務運行機制。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提供最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在某些公共服務領域探索引入企業化經營和管理模式,充分運用企業配置資源的方法,激發政府服務的動力和創造力,提高政府服務的效率和效益。
2.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文化執法體制和文化系統人事制度改革,推動文化事業持續全面發展。繼續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重點搞好圖書館新館和社區圖書館建設,發揮公共文化場館作用。大力培育群眾文化活動主體,進一步完善三級群眾文化網路,構築文化人才高地。
3.推進教育和體育事業發展。以改革和創新學校管理制度、構建校本研修制度和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為主線,努力形成法人制度健全、辦學行為規范、組織管理科學的學校自我發展機制。進一步創新辦學體制,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扶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的發展,多渠道解決好外來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入學問題。積極探索群眾體育社會化、商業化模式,帶動全區體育產業發展。
4.提升衛生和健康服務水平。構建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拓展社區衛生服務內容。以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技術水平為重點,大力加強專科業務建設和衛生基本設施建設,提供多層次、多途徑、全方位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切實解決看病難問題。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執法監督管理、行業協調管理,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衛生監督執法、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體系,促進轄區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加強基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路建設,積極創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
5.建立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妥善安置幫扶轄區困難失業人員就業。引導和幫助轄區戶籍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失業人員自主創業,並在優惠政策和資金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建立企業勞動守法誠信管理體系。積極推進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完善社保管理服務體系。做好低保工作,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建立新型的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體系。

三、構建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平安和諧社區

1.構建社區服務體系。以創新社區服務體制、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和完善社區服務網路為核心內容,全力構建社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社區工作機制,抓好基層政權的組織建設,調整社區規模,創新社區工作站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其基層基礎工作的作用。理順社區黨組織、工作站、服務中心、居委會、業委會等各服務主體在社區服務中的關系,形成社區公共服務、互助服務和自助服務協調共存的社區服務格局。
2.完善社區管理服務體制。建立完善政府行政事務和社區服務事務分離的社區管理體制,堅持管理下沉、權力下沉和財力下沉的工作方針,深化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工作站的改革,明確界定兩者的工作職責、內容和關系。深化「居站分離」、「職能分開」改革,規范社區工作站的管理,強化社區工作站的政務服務職能。規范街道對社區居委會的管理方式,實現從行政管理向協調指導服務方向轉變。強化社區自治功能,健全社區居委會的民主選舉、民主議事等制度。開展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提高社區建設整體水平。
3.拓寬社區公共服務領域。更新社區服務觀念,探索社區服務社會化、市場化、規范化的方式方法,健全社區服務網路,鼓勵公益性民間組織進入社區服務領域。重點發揮社區服務站等服務場所的功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性的便民利民服務。積極開展面向特殊居民群體的社區服務,整合各類服務熱線、呼叫熱線,建立轄區全覆蓋的社區信息化服務平台,提高服務的時效性。加強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廣泛開展睦鄰友善、守望相助的社區義務服務活動。
4.完善社區的基本建設。積極推進轄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尋求社會各界多方參與、合力共建、共居、共管的新方法,探索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主導、市場化管理的新途徑。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幫助轄區社區配齊辦公用房,配備比較完善的社區服務和活動場所。加大社區環境建設投入,大力整治社區環境,建設綠色社區。
5.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做好新任或當選社區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社區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繼續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逐步提高和改善社區工作者的待遇。繼續整合協管員隊伍,加強業務培訓,建立管理體制,有效利用社會管理服務的力量。加強統籌協調,使社區工作站和社區居委會成為共同建設平安和諧社區的合力。

閱讀全文

與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