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營子區工商局李東陽

營子區工商局李東陽

發布時間:2021-08-14 09:08:28

A. 李東陽卒於何時

李東陽(1447~1516) 明代詩人書法家。字賓之,號西涯,祖籍湖廣茶陵(今屬湖南),本人長期生活在北京。幼習書法, 4歲能寫徑尺大字,代宗曾召試,喜而抱至膝上,賜果鈔。英宗天順八年(1464)進士,授編修。後任侍講學士、東宮講官。孝宗時任太常少卿,上書議時政得失,多有匡正,擢升禮部右待郎,入內閣專典誥□,閣中疏草多出其手。弘治八年(1495),直文淵閣參預機務,累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為朝廷重臣。武宗立,太監劉瑾專權,老臣、忠直官員放逐殆盡,屢遭迫害,獨李東陽依附周旋,委蛇避禍,頗為當世氣節之士所不滿和非議,但他未曾助紂為虐,反"潛移默奪,保全善類,天下陰受其庇"(《明史·李東陽傳》),遭劉瑾迫害的官員,東陽皆委曲匡持,或明或暗地盡力保護和營救。後劉瑾誅,李東陽上書責己"因循隱忍,所損亦多,理宜黜罷",帝慰留之。贈太師。死後謚文正。 明永樂、成化間,文壇流行"台閣體",內容貧弱冗贅,形式典雅工麗,文運極衰。至弘治中期,前七子起,"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復古文學運動取代了"台閣體"。李東陽上承台閣體,下啟前後七子,在成化、弘治年間,以朝廷大臣地位主持詩壇,獎勵後進,頗具聲望及影響,形成了以他為首的"茶陵詩派"。其散文追求典雅流麗,主張師法先秦古文,未脫台閣體風;其詩則力主宗法杜甫,強調法度音調,又寫擬古樂府詩百首,已開前後七子創作趨向之先河,對前後七子有明顯影響。 李東陽的詩作以擬古樂府較著名,詠懷史實、抒己感慨,或指斥暴君虐政,或同情人民疾苦。如《築城怨》,極寫秦始皇時事:"築城苦,築城苦,城上丁夫死城下,長號一聲天為怒,長城忽崩復為土。"又如《三字獄》,指斥秦檜以"莫須有"三字害岳飛:"三字獄,天不服,服不服,殺武穆。□臣敗國不畏天,區區物論真無權!"它如《易水行》、《淮陰嘆》、《明妃怨》、《五丈原》、《馬嵬曲》、《金字牌》等,筆涉秦始皇、荊軻、韓信、王昭君、諸葛亮、楊貴妃、岳飛等眾多古人古事,所論皆較中肯深刻而正氣凜然。樂府詩外,多為應酬題贈之作,無可取。其餘五七言詩尚有佳作,如《春至》,憂國憫民,深嘆"東鄰不衣褐,西舍無炊煙。農家望春麥,麥種不在田。流離遍郊野,骨肉不成憐",致使自己"對食不能餐"。又如《寄彭民望》、《風雨嘆》等,感時傷世,道己深情。他的詩亦長於寫景抒情,能於平淡詞語中出清新意境。如《北原牧唱》:"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兒唱歌牛載歸。兒家在原牛在坂,歌聲漸低人更遠。山蒼茫,水清淺。"又如《夜窗聽雨》寫夜雨靜謐與聽雨遐想,讀來如身臨其境。李東陽散文包括賦、序、記、論、傳、雜著、題跋、狀疏等,其中以記、傳、雜著較佳。如《游西山記》、《聽雨亭記》、《記女醫》等,或寫建築,歷歷在目;或寫雨景,描繪入微;或寫不學無術、騙取錢財之"女醫",剖析至深。其文流暢典雅,說理有力,師先秦古文之意可見。又有《懷麓堂詩話》一卷,論詩多附合嚴羽,較偏重音調、用字、結構而較少涉及內容,對剽竊模擬之作,極以為非。 李東陽為官50年,史稱其"坐擁圖書消暇日",故著作頗多。曾於孝宗時奉旨任總裁官,撰《明會典》180卷,史料豐富。又著《新舊唐書雜論》 1卷,摘唐史事跡,辨其是非,前人評其多為影射或藉以自明心跡之處。清康熙時茶陵州學正廖方達集李東陽詩文,成《懷麓堂集》,今存,刊為100卷,計詩30卷、文60卷、雜著10卷。集前有李東陽"自序",是李為擬古樂府所作,廖方達移此為全集序。

求採納

B. 中國有多少叫李東陽

人人網上姓名為 李東陽 的用戶共有3027人,其中 女生9.22%,男生90.78%

C. 李東陽是傻子么

應該不是,不然你怎麼可能那麼喜歡他呢,頂多是裝傻

D. 李東陽的生平有哪些介紹

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湖廣茶陵人,生長於北京。天順七年(1463)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著有《懷麓堂集》一百卷。他不僅是明代著名政治家,還是著史文學家,開創了「茶陵詩派」。有賦10餘篇。

E. 李東陽《過黃河》的譯文

過黃河
李東陽
清口驛① 前初放船,長淮東下水如弦。
勁催雙櫓渡河急,一夜狂風到海邊。[1]
【作者介紹】李東陽(1447 一1516 年),字賓之、號西湮,茶陵(今湖南茶陵縣)人。天順甲申(1464年)進士,吏部尚書。有《懷麓堂集》。
【注釋】① 清口驛:清河縣治東2 里,濱河之滸,洪武年創建,永樂八年修。後因淮水改道,弘治八年遷縣治西馬神廟興工重建,弘治九年落成。明時有馬350 匹。

F. 李東陽與李夢陽有何關系

李東陽與李夢陽都是明朝人,李夢陽比李東陽小26歲。盡管他們名字只差一字,但是兩人並沒有親屬、同鄉關系。兩人在文學上都有一定成就,但文學主張不同。
李東陽生於明朝正統十二年六月九日,卒於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祖籍湖廣長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為行伍出身,入京師戍守,屬金吾左衛籍。
李東陽八歲時以神童入順天府學,天順六年中舉,天順八年舉二甲進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入直文淵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死後贈太師,謚文正。
李東陽主持文壇數十年之久,其詩文典雅工麗,為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又工篆書、隸書。著有《懷麓堂稿》、《懷麓堂詩話》、《燕對錄》等。後有清人輯編《懷麓堂集》和《懷麓堂全集》等。文學方面,李東陽主要有三點主張:一、主張學古,反對模仿。二、言由心生,詩文真情。三、知言養氣,文主於氣。
李夢陽(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祖籍河南扶溝,出生於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後又還歸故里,故《登科錄》直書李夢陽為河南扶溝人。 他善工書法,精於古文詞。是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李夢陽所倡導的文壇"復古"運動盛行了一個世紀,後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李夢陽才思敏捷,以詩文要恢復秦唐的風格而自命不凡,卓著聞名。明孝宗弘治時代,宰相李東陽以"館閣體"領導全國文壇,天下文人都學習和崇尚李東陽的文風,只有李夢陽一人譏笑這種文體的萎弱。他提倡寫文章要以秦漢文章為範本,寫詩要以盛唐詩體為榜樣,即"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如不按此風格作文吟詩,就不是好的文章和詩歌;他與何景明、徐楨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稱七才子,為了與以後文壇中出現的七才子相區別,稱為"前七子",他為魁首。李夢陽還說:"真詩在民間。"他要求詩歌創作深入民間,聯系實際,汲取營養。這個文學觀點對包括詩歌在內的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李夢陽所倡導的文壇"復古"運動盛行了一個世紀,後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G. 在明弘治年間的劉健,李東陽,謝遷是什麼關系

謝遷和劉健、李東陽一起輔佐皇帝,當時人們評價說:「李公謀略高超,劉公辦事果斷,謝公談吐尤健。」三人均被譽為「賢相」~當時,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同心輔政,盡職盡責,竭盡所能,知無不言。開始的時候孝宗還不是全部接受,後來由於他們所奏都見成效,於是再有所奏,孝宗無所不納~

H. 李東陽和張居正誰更厲害

應該說兩人各有千秋。
下面對於兩人的生平過程作一個闡述,讀者可以進行一一比較,從而得出結論。

1、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長沙府茶陵州人。明代中後期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
(1)李東陽在濃郁的家鄉和家庭文化氛圍熏陶下,幼年就顯現出非凡的才華。李東陽4歲時隨父親在北京時就會寫直徑一尺的大字,被京城中人視為神童。順天府官員把李東陽推薦給景帝,李東陽當著景帝寫下「龍、鳳、龜、麟」等大字,景帝非常高興,賜給李東陽珍奇水果和金銀元寶。之後,並兩次召見准予李東陽進順天府學讀書。
(2)李東陽刻苦師法顏真卿,得其精髓而又自成一家,大家贊道李東陽「長沙公大草,中古絕技也!玲瓏飛動,不可按抑,而純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無怒張蹈厲之癌,蓋天資清澈,全不帶渣滓以出。」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年),李東陽考中進士。
(3)李東陽考中進士之後在仕途上一帆風順,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太常寺少卿、禮部右侍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李東陽任文淵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機要,稱他為賢相。李東陽不僅以書法聞名,更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晚年時因見宦官劉謹把持朝政,明武宗正德皇帝荒淫無度,自己多次上疏進諫又毫無效果,李東陽以年老多病為由,堅決辭去首輔職位回鄉養老。他入閣相18年,在朝時間長,地位高,不僅自己才學淵博,又能獎勵後學,推薦雋才,因此不少文學之士都圍聚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頗有影響的詩人派別。李東陽也就在明中期一度領導文壇。因而《明史》中寫道:「弘治時,宰相李東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

2、張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號太岳,中國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又稱張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1)張居正生於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自幼聰穎。十二歲投考生員,荊州知府李士翱很賞識他。居正十六歲中舉人,又頗受湖廣巡撫顧璘賞識,說他是「國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張居正中進士,由庶吉士至翰林院編修。
(2)世宗後期,居正升任右中允,與時任國子監祭酒的高拱關系良好。而居正亦是當時少數能與兩大重臣嚴嵩與徐階都能保持良好來往的官員之一。張居正與朝廷中宦官和權臣都有密切的關系,這對他後來的仕途與施政都有著很大的影響,但也埋下「禍發身後」的悲劇。
(3)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居正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上《陳六事疏》,聲明自己關於改革時政的意見。經歷了激烈的內閣斗爭後,最終與高拱並為宰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和高拱一起巧妙利用俺答汗孫子來降一事,與韃靼和解互市,結束了雙方多年的戰事,是為俺答封貢。在南方,准許廣州舉辦一年兩次「交易會」。
(4)神宗萬曆初年,居正與宦官馮保合謀逐高拱,代為首輔。當時神宗年幼,張居正得到當時攝政的神宗生母李太後的完全信任,一切軍政大事均由他主持裁決,前後當國十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5)萬曆五年(1577年)張居正父親去世。按官制應守孝三年,張居正在明神宗的支持下提出奪情,一時間遭到多方面的劇烈攻擊。張居正對領頭官員進行杖刑,強力壓制反對意見。最終事態平息,但張也處於與大多數官員為敵的境地。
萬曆七年(1579年)明神宗因夜與宦官張鯨遊玩時行為不檢,遭到李太後訓斥,張居正為萬曆皇帝寫了罪己詔,由此埋下日後的禍根。一次明神宗在讀《論語》時,誤將「色勃如也」之「勃」字讀作「背」音,張居正厲聲糾正:「當作勃字!」聲音太大,嚇得明神宗驚惶失措,在朝的大臣無不大驚。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說:「(張居正輔政)宮府一體,百辟從風,相權之重,本朝罕儷,部臣拱手受成,比於威君嚴父,又有加焉。」晚年張居正的權勢之大,連皇帝都有所忌憚,其父病逝,他奉旨歸葬,坐著32人抬的豪華大轎,內附有清洗排泄等設備,吃飯時菜餚過百品,「居正猶以為無下箸處。」[3]。通縣知縣張倫拍足張老太太馬屁,老太太對張居正說:「一路煩熱,到了通州一憩,才有如游清涼國 。」張居正提拔張倫為戶部員外郎。對於晚年的生活有人指責其驕奢、專權,兩個兒子分別中狀元、榜眼,為世人非議。有人猜測其晚年縱欲過度,戚繼光送他兩名波斯美女阿古麗和布麗雅,又喜服食春葯海狗腎(縕肭臍)[來源請求],「宦青登萊者求之而不可得,真者價值六十金」,以致頭部發熱,冬天不戴貂皮帽。萬曆十年(1582年)卒(一說死於鼠蹊部爛瘡,「死時皮體燥裂,如炙魚然」),贈上柱國,謚文忠。

I. 如何評價李東陽

李東陽雖然在孝宗朝地位很高,但比起他,孝宗還是更信任劉健,也許是因為劉健嚴肅古板的脾氣對孝宗的胃口吧。
反而是在武宗一朝,朱厚照很給李東陽面子,非常信任他,李東陽幾次被罵的想致仕他都沒同意,我猜他就比較喜歡李東陽這種活潑的性格

J. 李東陽為何出那麼大氣力,苦心經營孔府花園呢

原來,李東陽有個女兒,是孔子第六十二代嫡孫、衍聖公孔聞韶的一品夫人。這位長沙生人的大家閨秀,李東陽視若掌上明珠,不但模樣長得很美,而且對遊山玩水,觀月賞花也極感興趣。

有一天,李女聞得未來的夫婿是當時的孔府小聖人,便告之自己的父親說,雖然府邸、人品都稱心,倘若花園不如意,也不能嫁。

李東陽當場言定,要為愛女修一花園,不出孔府,就能飽賞江南秀麗景色。於是一座集南北風光特色於一園的孔府花園,在他的督修下,大功告成,為此李東陽曾4次作詩刻碑,記此盛舉。

閱讀全文

與營子區工商局李東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