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衛生監督員巡查巡防制度
衛生監督員巡查巡防管理制度
為保持我村環境衛生整潔,創造優美人居環境,促進我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使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化、經常化、規范化,整治成果,特對我村環境衛生制定如下制度:
1、熱愛環衛事業,忠於職守,及時履行清掃保潔責任。牢固樹立以講衛生為榮、不講衛生為恥的道德風尚。
2、必須實行每日不定時對全村環境衛生巡查的辦法,每日巡查不少於3次。
3、對環境衛生較差,清掃不徹底的村,應列為重點巡查對象,隨時隨地進行抽查。對經巡查環境衛生依舊較差的區域及時報村愛衛辦,予以批評或通過新聞媒體曝光。
4、對全村保潔員、清運員的保潔質量監督檢查,並做好巡查記錄。
5、對重點區域內要經常性跟蹤巡查,並督促責任人加以落實保潔制度。
6、隨時隨地制止一切亂倒垃圾,亂扔果皮、紙屑、塑料袋和隨地吐痰等一切不文明衛生行為。
2. 衛生監督協管公共場所巡查包括哪些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30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衛生監督量化評價的結果確定公共場所的衛生信譽度等級和日常監督頻次。也就是說,衛生監督部門的檢查次數要根據以往檢查結果確定。法律並沒有固定要求。
3. 我需要一份公共衛生工作的流程
公共衛生的工作很雜 包括監督,疾控,婦保兒保 三條線。 你是指哪方面?
4. 如何開展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
衛生監督機構要正確運用法律、法規開展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執法工作。
1 承擔起衛生法律法規賦予的權利和義務。
1.1 規范執法行為,加大執法力度 監督執法機構要通過建立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強內部管理,保證依法行政、嚴格執法。衛生監督機構對衛生行政處罰案件要實行分級負責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對在執法過程中不履行職責及違規違紀者追究其責任。通過建立制約機制,使衛生執法行為得以規范,保證衛生監督執法的公正性和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有利於加大執法力度。
1.2 嚴格執法程序,提高辦案質量 衛生執法程序是指衛生執法機關及衛生監督員行使衛生執法許可權的過程中所遵循的方式和步驟。衛生執法活動僅有程序是不夠的,其程序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規定,違反法定程序的執法行為屬於違法的行政行為,違者將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近年來,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衛生訴訟案件也在逐年增加,其中部分為執法程序不合法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例,由於執法程序不合法導致衛生監督執法部門的敗訴。這就要求廣大執法人員在精通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還必須認真學習法定執法程序,以正確行使處罰職權,防止因程序不合法而引起衛生行政敗訴,以進一步提高辦案質量。
1.3 拓寬衛生執法范圍促進立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新興行業,如婚紗攝影、網吧等尚未列入《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及其他衛生法律、法規管理范疇,而這些正是與人們身體健康乃至生命息息相關的行業。通過衛生監督管理以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進而推動我國立法工作,更好地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 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得公共衛生領域中各種違法活動更加隱蔽、更加富有欺騙性,如豬飼料中摻入「瘦肉精」,麵粉中加入「吊白塊」及洗浴業使用循環水等,這些非法活動嚴重危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社會反映強烈。衛生監督機構應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加大監督查處力度,對典型案例公開曝光,充分發揮衛生監督和輿論監督的雙重作用,切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以維護社會穩定,真正體現衛生監督的社會效益。
衛生監督機構要轉變職能,要做到監督與服務相結合。在按照法律、法規、規章進行監督的同時,幫助企業和經營者改善衛生條件,加強對生產經營過程的指導,要注意保護和尊重企業合法權益,保證執法的公正性和嚴肅性,還要對他們進行法律知識宣傳,使其知法守法。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各種社會活動中的衛生秩序,保護人民健康的權益,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穩步發展。
3 提高監督隊伍自身素質
3.1 實行優質服務注重行風建設 執法人員要牢固樹立為群眾服務、為企業和經營者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杜絕「冷、硬、頂、推、拖」現象,實行優質服務;杜絕「吃、拿、卡、索、要」和享樂主義,做到秉公執法、清正廉潔。同時還要注意自身修養,做到著裝整齊、語言文明、態度和藹,樹立良好的衛生監督新形象。
3.2 競爭上崗及崗位輪換 對監督員要採用考試、考核競爭上崗,擇優聘用,使思想好、業務精、能力強的同志走上監督崗位。對重點崗位實行人員輪換制,這樣一方面有利於監督員的培養與鍛煉,豐富其工作經驗,增長才幹;另一方面可防止產生貪污腐敗,有利於廉政建設。
3.3 強化業務培訓,提高執法水平 衛生監督工作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它不僅需要衛生執法人員具有相應的衛生專業知識及衛生監督員大多知識結構單一,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衛生監督工作需要。衛生監督執法機構要制定嚴密的培訓、考核計劃,對衛生執法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定期考核,並使其形成一種制度,堅持持久,以提高衛生監督員的業務素質,使之更好地完成衛生監督執法工作。
5. 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
一、具體有包括的內容:
1、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為重點,在自願的基礎上,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檔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問題及衛生服務記錄等;健康檔案要及時更新,並逐步實行信息化管理。
2、健康教育
針對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優生優育及轄區重點健康問題等內容,向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並定期更新內容,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等健康教育活動。
3、預防接種
為適齡兒童接種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腮風疫苗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針對性接種,包括腎綜合征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鉤體疫苗;發現、報告預防接種中的疑似異常反應,並協助調查處理。
4、傳染病防治
及時發現、登記並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配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非住院結核病人、艾滋病病人進行治療管理。
5、兒童保健
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新生兒訪視至少2次,兒童保健1歲以內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進行體格檢查和生長發育監測及評價,開展心理行為發育、母乳喂養、輔食添加、意外傷害預防、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6、孕產婦保健
為孕產婦建立保健手冊,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進行一般體格檢查及孕期營養、心理等健康指導,了解產後恢復情況並對產後常見問題進行指導。
7、老年人保健
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
8、慢性病管理
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指導。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體格檢查及用葯、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對轄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在專業機構指導下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