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貳』 試論公共圖書館如何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1)06-0000-01
摘要:文章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本內涵入手,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性及應承擔的社會職責,探討了圖書館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應採取的措施。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職能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在政府加強公共服務職能的背景下提出的一個新概念。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要實現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必須做到深化文化 體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環境。由此可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 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 文化素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那麼,作為公共文化基礎 設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的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是什麼?又如何發揮其自身作用? 服務於社會公眾,這些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幾個問題。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現代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以公共財政為主、其他社會 資本為輔,公共文化機構為主、其他文化機構和社會組織為輔,為全體國民提供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 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各種 公益性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總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規體系、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體系、公共文化生產供給體系、公共文化資金保障體系、公共文化人才保障體系、公共文化服務評估監督體系等內容。公共文化服務 體系具有公平性、便利性、多樣性、公益性和公共文化服務基 本性的五方面基本功能。在我國,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文化事 業單位、非政府組織和企業構成了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其中,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主體,擔負著組 織並監督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的職能,而作為文化事業單位 的公共圖書館,仍然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中堅力量。
二、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1.保存人類文化遺產 文獻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在各種社會機構中,只有作為中介性機構的圖書館,承擔著保存人類文化典 籍的重任。盡管,隨著時代的發展,文獻保存對象的形式,從最初的龜甲獸骨、紙草泥版,發展到近代的印刷型圖書,再到如今的磁碟、光碟、膠片等等,只要是人類社會所留下的文化遺產,都可以成為圖書館保存的對象。為此,從古代典籍,到現代數字化信息,豐富而多元化的館藏資源,成為先進文 化理論研究、傳授文化知識、傳承優秀文化以及開展文化娛 樂不可或缺的資源支持。
2.傳遞科學情報信息傳遞科學情報,是現代圖書館的一個重要職能。圖書館 作為社會文獻信息收藏中心,存儲著大量的社會文獻信息。 圖書館通過向社會公眾開展各項服務,使存儲的知識和信息 得以廣泛傳播,並通過社會公眾充分有效的利用,使其轉化 為科學技術和文化成果,物化為直接的生產力,從而為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發揮著越來 越重要的作用。
3.開展社會教育 圖書館作為重要的文化科學教育機構,是社會公眾進行 終身學習和教育的重要基地。這種教育是通過社會公眾閱 讀的方式,來傳遞文化科學知識的社會活動,使社會公眾自 由地利用圖書館學習知識和更新知識,這是任何學校教育都 無法比擬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 老化異常迅速,圖書館的這種教育職能將更加得以顯現。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最新的知識和信息,使他們更新知識,適應 信息化社會的需要,從而促使人的全面發展,提升全民族的 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養。如此大范圍的全民教育和普及 教育,也只有圖書館才能擔當得起。
4.提供文化娛樂活動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共文化空間,可以利 用存儲的社會文獻信息資源,為社會公眾提供豐富的精神文 化產品,使其拓寬文化視野,從中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動,向社會公眾提供文 化展覽、學術會議、大型展示會、報告會和舉辦知識講座等形 式多樣的服務,以滿足社會大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文化需求。通過向社會大眾提供閱讀資源與環境,圖書館成為傳播 和活躍社會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成為社會文化生活的 中心之一。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時的應對措施
1.抓住機遇,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在論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中指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運用公共財政來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在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 服務體系。在論述文化發展戰略中則強調,要堅持文化的公 益性,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這就為公共圖書 館事業指明了方向,也為公共圖書館帶來了發展的空間。因此,公共圖書館要以此為契機,抓住機遇,在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建立覆蓋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宏觀政策背景下,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方面,要積極組織圖書館工作人員認真學習十七大報告,深刻領會加快構建公共文 化服務體系的意義,明確自身的社會職責和任務。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公共圖書館的社會作用,增強社會公眾對圖 書館的認同感和親近感。增強各級政府對圖書館的意識,力爭公共財政的大力支持,完善辦館條件,改善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讓更多的社會公眾能在公 共圖書館制度的保障下,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
2.提高認識,創新服務理念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化環境下個人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並把注重社會公平作為和諧社會 構建的重要特徵。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制度在保證公平的同時,貫徹以人為本意識,倡導人文關懷,其實質就是要全面提 倡自由、平等、開放、免費的圖書館精神和服務。為此,公共圖書館必須創新服務理念。一是樹立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在硬體設施上,要符合人性化要求,為讀者提供寬敞的借閱環境;在軟體環境上,要營造尊重讀者、理解讀者的良好氛圍。在圖書采購,圖書分類編目,圖書館制度等方面以讀者為中心,調整不合理的開放時間和繁瑣的借閱制度,取消對讀者年齡的限制和公共圖書館的准入限制,保障和實現社會公眾對 知識和信息的需要。二是樹立「藏用結合,以用為主」的服務 理念。傳統圖書館在文獻資料的管理上是重收藏,輕使用,以藏為主,藏書量是衡量一個圖書館的重要標准。在信息社會,無論館藏信息資源是紙質形式,還是電子形式,只有被讀者充分利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效益,而且被利用的次 數越多,發揮出來的效益就越大。因此,圖書館在行使收藏功能的同時,更應注重流通功能的發揮,以適應信息時代社會大 眾對公共文化服務多樣化的需求。
3.改善服務,保障公民的文化權利 公共文化服務的目標是實現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文化權 利,而文化權利作為一種基本人權,同樣也是人民群眾最基 本的權利。為社會公眾提供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和實現社會公眾的文化權益,滿足社會公眾的基本文化需求,是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1)創新圖書館服務模式。構建一個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路健全、運營高效、服務優質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立足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完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一是構建「一卡通」借書還書的運行體系。通過實現聯機檢索,聯合編目,館際互借,使「一卡通」服務網點遍及城鄉,為公共 圖書館向社會提供普遍均等服務創造了條件。二是整合資 源,構建網路信息服務體系。如,由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 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立了以省圖書館為中心,區(縣、市) 圖書館為分中心,社區和鄉鎮(村)服務點為基礎的互通互聯的三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網路。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將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把中華民族優秀的 文化信息資源輸送到基層服務網點,使社會公眾可以就近便 捷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的成果。(2)推行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免費服務是圖書館公共責任的價值導向,也是民眾對圖書館責任的價值訴求。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圖聯共同頒布的《公共圖書館宣 言》,公共、免費和無障礙是公共圖書館應該具有的屬性,公共 圖書館應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 向所有人免費提供服務。以此為理念,公共圖書館應當向公 眾免費開放,而且這種免費也應當是全方位的。在我國,由於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大多數公共圖書館尚沒有做到免費的開放服務,但我國的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已逐步實行了讀者免費服務。盡管全面推行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經 濟實力的增強,政府對公共財政投入的加大,公共圖書館實現 完全免費的公共文化服務將成為現實。這是圖書館職業自律的要求,也是圖書館人應盡的一份社會責任。(3)構建弱勢群體知識援助服務。民主政治倡導社會公正和平等,倡導關心和救助弱勢群體。國際圖聯於1999年頒發的《圖書館與智力自由宣言》中宣稱:每個人都有了解、表達、傳播、創造知識的自由權利,而保障這些權利就成為圖 書館和信息機構的核心職責。作為公共服務機構的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實施知識援助,是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一方面,要營造關愛弱勢群體的良好環境,消除弱勢群體獲取信息的障礙,開辟服務渠道,豐富服務內容,保障和實現城市低收入居民、農民工和殘疾人等群體的基本文化生 活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弱勢群體的生存技能,開展自 主學習,進而使他們擺脫困境,促使其有能力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以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參考文獻:
[1]仲曉鳳.公益性講座與圖書館服務功能的強化.圖書館學刊,2007(6):113-115.
[2]繆建新.公共圖書館的講座品牌構築.圖書館雜志,2005(8):38-39.[3]王宇.探析公共圖書館講座集群模式的構建.圖書館論壇,2007(5):51-53.
『叄』 免費開放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到底屬於政府行使什麼職能是文化建設還是社會公共服務
免費開放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是為了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權益,屬於政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肆』 事業單位改革文化館圖書館合並為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怎麼改
事業單位改革,文化館,圖書館合並為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這個改革方案是不需要你操心的,自有主管部門來合理的改革
『伍』 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其管理具有哪些特點
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
『陸』 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服務有哪些
書刊借閱、報告講座、讀書活動、參考咨詢
『柒』 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有哪些
公共文化服務的對抄象有襲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從傳統上看,我們的傳統文化主要是一種人文倫理厚重的文化。這其中有大量的優秀的東西,值得我們好好地繼承和發揚。同時,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科學文化是相對缺乏的。
(7)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擴展閱讀:
公共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包括器物層次、制度層次和精神層次。服務於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的公共科學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相應地全面考慮到不同層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在制度層次上,要形成良好服務方式以及服務體系的運行機制,有效的科技傳播和普及的機制。在精神層次上,要把握好公共科學服務的內容,普及科學知識,提倡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念。
『捌』 怎樣理解圖書館要辦成休閑式,娛樂式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
傳統式的圖書館是復各自為政制,封閉式發展的。
服務手段單一,基本都是利用館藏和館舍直接為讀者服務。
所面向的讀者群也比較固定,對於讀者的咨詢也只能給與簡單的解答。
這一切的局限性都導致傳統的圖書館模式遭到沖擊和淘汰。
而現代的開放式的,休閑式的,娛樂式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不僅囊括了圖書館全部功能外,還完美的彌補了以上傳統式圖書館存在的所有不足之處。
『玖』 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其管理具有哪些特點
你好我是圖書館學專業本科生。這個問題你指的是哪方面的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