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家有沒有認識李影
你說岀來便認識到李影其名。
Ⅱ 雲想風行國際創始人李影豪宅是真的嗎
雲想風行國際創始人李英豪,他的豪宅是非常的大的,當然是真的
Ⅲ 李影的人物事跡
幾年來,李影同志堅持「熱愛本職、禮貌待人;文明作業、規范服務;勤於保潔,加強管理」的職業道德規范,發揚「跨前一步,為民服務」的行業精神。由李影等人創造的「跟蹤式」保潔方式已經成了靈石公司公廁管理服務的一大特色,始終保持廁所的干凈整潔,沒有異味。她對體質較弱的用廁人員堅持做到攙一把,問一聲,望一下,送一程,並個人出資購買了各種實用器具用於廁所內,在醒目處張貼「溫馨小提示」,使一座並不奢華的廁所處處體現出便民的雅緻與體貼。 李影還不斷努力學習、敢於創新,具有用戶至上的價值觀和服務觀,她善於思考,主動了解用戶需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在本職崗位上能以實際行動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為提高服務水平,她堅持用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做公廁服務的有心人,主動了解周邊居民的需求,營造出獨具特色的公廁內外環境,形成了閘北區市容局公廁管理新品牌。07年3月,當地居民群眾聯名向該公司致函,對她的服務工作進行了肯定和表揚,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贏得了周圍居民群眾的高度好評。
Ⅳ 抖音里李影是什麼人物
抖音裡面的李影是一個人很厲害的主播,多才多藝。
Ⅳ 李影的人物經歷
李影是重慶大渡口人,1993年出生,先後就讀於馬王鄉小學、大坪中學和楊家坪中學等足球名校,不過由於馬王鄉小學和楊家坪中學並沒有女足,所以她一直跟男足隊員一起訓練,因此身體素質和球技都很出眾。
李華軍(杭州教練)說過「李影腳下有活,踢球很男子化,比賽中倒鉤、魚躍都敢做。」當然,和男隊員同場競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也付出了不少努力。
據她在楊家坪中學時的教練李維東介紹,李影確實是在學生時代就比其他球員努力刻苦,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如今已坐穩了如今中國女足的主力位置,身體素質突出、門前意識良好,讓她成為一名出色的前鋒。
盡管在赴韓之前是杭州西子女足的一員,再之前又效力於北京三高俱樂部,但李影可是土生土長的重慶妹兒,在職業生涯開始之前,她都在重慶的足球傳統學校里學習和訓練。
(5)馬鞍山李影擴展閱讀:
職業生涯——
2005年開始她成為國少隊一員,離開家鄉重慶開始了自己四處奔波的踢球生涯。
2007年杭州西子女足組建,人才比較缺。2008年北京三高因為經費等原因解散了,西子女足的商導把她挖了過來。在2008年,李影來到西子女足。
2013年,永川四國賽,中國隊2:0戰勝韓國隊
2014年,女足亞洲杯,中國隊7:0戰勝泰國隊
2018女足亞洲杯,李影在5場比賽中打入7球,獲得了金靴。
2018年8月17日,雅加達亞運會女足比賽展開的小組賽首輪角逐,中國女足7-0大勝中國香港女足,第28分鍾古雅沙左路傳中李影插上頭槌破門。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女足決賽,中國隊0-1負於日本隊獲得亞軍,李影首發出場。
Ⅵ 李影的個人履歷
本名李忠英,又名李迎,1923年5月20日出生,原籍安徽合肥。青少年時期參與話劇演出,不論街頭劇、舞台劇均能使觀眾深為感動,奠定了他終生從事表演藝術的決心,也引起劇界先輩的賞識,先後應邀參加劇團、藝社,不斷的公演世界名劇。中學畢業後,李影即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陝西支團部的歌詠隊話劇隊,後轉入中華劇藝社演戲。磨練成為一位正反派皆能,且老少咸宜的全能演員。1948年李影隨著《阿里山風雲》的外景隊來到台灣,其後即留在台灣拍攝電影,為早期性格紅星。《阿里山風雲》是台灣第一部國語劇情長片,由張徹、張瑛聯合導演,李影飾演吳鳳,十分成功。接下來在台北市中山堂公演話劇《文天祥》,由張瑛導演,顧毅美術設計,而他所飾演的文天祥更是無懈可擊,如果說《阿里山風雲》是造成台灣電影的高潮,《文天祥》則是開啟台灣舞台劇的高潮。
1963年赴香港加入邵氏公司,擔任基本演員。1970年起兼任導演,並重回台灣拍片。1947年開始從事電影工作,參加演出《蝴蝶夢》、《天羅地網》。1948年隨著《阿里山風雲》的外景隊來到台灣,其後即留在台灣拍攝電影,為早期性格紅星。
2005年去世。
Ⅶ 李影的介紹
女,1958年10月生,大學本科,臨泉縣靖波中學校長。1974年12月-1976年12月臨泉第一中學學習;1977年7月-1979年7月臨泉師范學習;1979年9月-1984年7月臨泉縣古城小學工作;1985年9月-1988年9月安徽省教育學院學習;1988年9月-1992年9月臨泉縣古城小學工作;2000年3月-2001年3月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培訓部學習;2003年9月-2005年9月安徽師范大學校長培訓部學習;1993年9月至今臨泉縣靖波中學校長。
Ⅷ 抖音里有個李影是做什麼的
抖音里的李穎有一個工作
Ⅸ 李影事跡 讀後感
一位80後年輕姑娘,不嫌活臟,不怕事小,以誠敬的心干著方便他人的工作,以誠實的力量彰顯勞動的光榮,把小小公廁打理成為大上海的文明窗口。
1998年,17歲的李影從蘇北農村來到上海打工,期間她做過服務員、推銷員、當過投幣廁所管理員。2005年10月,李影成為滬太路1170弄(龍潭小區)29號公共廁所管理員。這里的公廁與一般公廁並無二異,簡單的設施,潮濕的環境,有時還會泛起陣陣氣味,但自從李影管理起這間公共廁所,變化悄然發生。從大家關注的環境入手,李影一步一步提高公廁的服務水平。當觀察到顧客特別是老年人用廁後,地面時常會留下尿漬,既容易產生異味,幹了以後又不易清除,她自創「跟蹤式」保潔法,即每來一位客人,就進行一次打掃,這樣的保潔方式勞動強度很大,一天下來相當於走了數千米的路,但李影覺得能保持公廁干凈無異味,自己累點也值得。當發現公廁便民設施不多,李影自掏腰包在公廁內點起了檀香,貼起了「小心地滑」的提示,擺上了洗手液,在洗手台下方添置了一個大魚缸,原本呆板的公廁環境立即變得整潔生動。
看到顧客的自行車、助動車停放不便,李影便自己動手把公廁門前的一片泥地改造成了一個停車點,將廢舊長椅修繕成為休息座椅,極大方便往來顧客。公廁50米外是龍潭小區居委會的便民輸液點,許多老人們常常舉著吊瓶跑到公廁方便。李影發現這一情況後,上班時總會自然而然地朝居委會的方向望望,只要看到有舉著吊瓶的老人過來,就主動迎上去,將老人扶進廁所。幾年下來,李影「望一下、問一聲、扶一把、送一程」的服務程序得到輸液老人的交口稱贊。
雙腿殘疾的居民朱祖康住在公廁附近,從他家到公廁20米長的路面坎坷不平,李影就動員丈夫與自己一起,利用正月初一到初三的休息時間,用方磚砌成寬約1米、長約20米的平坦通道。這紅磚小道既方便了朱祖康,也方便了其他用廁人員,看似小事卻凝聚了李影對鄰里的真情。龍潭小區內住著一對老年夫婦,由於年事已高,許多家務干起來力不從心,李影知道後主動利用業余時間幫助這對夫婦洗衣曬被、打掃房間,買菜並做些家常小菜給他們吃,把老人當做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
5年來,李影始終以熱心、細心、虛心、耐心、誠心來管理公廁、方便群眾。小小公廁榮獲了閘北區十佳文明窗口稱號。李影獲得世博優質服務貢獻獎,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農民工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