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馬鞍山鋼鐵集團簡介
馬鋼是我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之一,安徽省最大的工業企業,位於長江之濱,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快捷便利,素有"江南一枝花"的美譽,著重盛產H型鋼。現有在職職工7萬人,離退休職工3.3萬人。1993年,馬鋼作為我國首批9家規范化股份制試點企業之一,成功地進行了股份制改制,重組分立為馬鞍山馬鋼總公司和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馬鋼總公司改制為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經過50年的艱苦創業、自我積累和滾動發展,馬鋼形了鐵、鋼、材800萬噸配套生產規模,總資產近300億元。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冷熱軋薄板生產線、高速線材生產線、我國最先進的熱軋大H型鋼生產線和亞洲最大的車輪輪箍專業生產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板、型、線、輪」產品結構,按國際標准組織生產的鋼材產品達到鋼材產品總量的80%,有38個產品榮獲國家、省優質產品稱號。主要生產線全部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其中車輪生產線通過了北美AAR認證。產品出口到48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馬鋼緊緊圍繞「做強鋼鐵主業,發展非鋼產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三大發展戰略,內抓管理,外拓市場,企業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逐年提高。2001年馬鋼在全省率先突破銷售收入100億元大關,2003年鐵鋼材產量分別達到544.6萬噸、605.9萬噸和556.3萬噸,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實現稅後利潤27.9億元,在國內冶金行業居第二位。企業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重合同、守信用」先進單位、全國冶金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安徽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十佳單位等榮譽稱號。
當前,總投資達150多億元的以冷熱軋薄板項目為龍頭的「十五」鋼鐵主業結構調整即將提前完成,「十五」後期配套技術改造項目也在加快推進。「十五」末,馬鋼將形成1000萬噸鋼配套生產規模。在此基礎上,馬鋼將繼續推進以產品結構調整為主的鋼鐵主業結構調整,力爭早日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國有企業馬鞍山鋼鐵公司(「原馬鋼」,現已更名為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集團公司」))基礎上改組設立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於1993年9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馬鞍山市注冊成立,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企股皖總字第000970號。本公司所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及H股股票,已分別在上海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
近日,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鋼鐵信息服務商———世界鋼鐵動態咨詢公司(WSD)推出的全球最新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序表(英文版)中,馬鋼的名字出現在第十的位置上。
馬鋼是繼寶鋼、鞍鋼和沙鋼之後第4個進入世界級鋼鐵企業的中國鋼鐵企業。WSD通過對馬鋼的實地考察和企業生產、經營、發展數據比較分析,認為經過香港上市、企業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馬鋼在生產經營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高速的產能發展和產品結構的大幅調整使馬鋼成為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鋼鐵企業之一。
此次排序所涉及的評價指標主要有各鋼鐵企業的現金運營成本、2000年至2003年贏利狀況、資產負債表、在國家地區的支配力等16項。韓國浦項制鐵(POSCO)以平均分8.17位居第一,俄羅斯的塞瓦斯托(Severstal)公司以8.13分排名第二,我國寶鋼則以7.69的分值排名第三。鞍鋼、馬鋼和沙鋼分別以6.71、6.67和6.13的平均分位列排序表的第9、第10和第14名。
從排序表來看,此次參加排序的4家國內鋼鐵企業在國內市場增長、擴展能力兩項指標所得分數較高,其中,國內市場增長都得到10分;下遊行業參與度一項除馬鋼得到8分外,寶鋼、鞍鋼、沙鋼都在3分左右。
WSD認為馬鋼的優勢包括:高水平的企業管理人員和上市後規范化的企業管理;宏偉的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相對優勢的地理位置和資源供給條件;相對低的生產經營成本;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較為合理的後部產品結構以及良好的現金流量和資金平衡狀況等。希望採納
『貳』 馬鞍山介紹資料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與六朝古都南京毗鄰,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眾所周知,萬里長江自天門山起折為北上,「碧水東流至此回」,江南變為江東。馬鞍山由此得名為「江東第一城」。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屬越國和楚國;秦統一時,屬丹陽。馬鞍山悠久的歷史積淀了璀璨的文化,歷代名人薈萃。1956年馬鞍山建市後,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當我們以國家衛生城,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為榮的同時,還要自豪地強調:地處「江東第一城」的馬鞍山還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歷史悠久
馬鞍山地處和縣猿人、湯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處。古人類遺址的中心位置,屬長江流域中華文明搖籃的中心地帶。通過市內眾多的古文化遺址,可以把歷史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37處文物保護單位和1000多件珍貴的出土文物,准確地展示了馬鞍山地區悠久的歷史。
(一)馬鞍山地區早期遺址豐富多彩,文化信息豐富。
煙墩山、七畝塘、高個山、鄭家等新石器時期遺址表明,馬鞍山地區新石器時代就有了發達的農業文明。煙墩山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銅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證明了馬鞍山地區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顯赫。五擔崗、鄧家、船墩、荒廟墩等遺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時期,馬鞍山地區手工業文明已達相當高度,人們開始使用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物品,根據五擔崗遺址出土的文物類別和遺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斷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馬鞍山市的源頭可以上溯到三國的姑孰城和東晉的牛渚誠。
公元222年,三國孫權築城姑孰。347年,東晉鎮西將軍謝尚築城牛渚(今採石一帶)。雖然,這「城」與現代的「市」內涵有別,但是,其軍事地位、政治地位顯赫,且有較大的地域規模(牛渚城達10多平方公里),別處無可比擬。由此,我們可以把這兩城視作馬鞍山城市的源頭。
(三)採石磯為群雄逐鹿之地。
馬鞍山市與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採石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時成為著名的古津渡、古戰場,此地曾發生過數十次戰爭,史冊中載有許多劍影刀光、金戈鐵馬的採石大戰故事。
(四)館藏文物類別齊全。
馬鞍山文物管理部門珍藏著豐富多彩、類別齊全的珍貴文物,其中經過鑒定的珍貴文物1028件(套),這些文物絕大部分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確,文化內涵豐富。其中春秋勾連紋大鐃,三國青瓷雞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 孟府 君墓誌磚、季扎掛劍圖漆盤等一、二級文物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審美價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馬鞍山地區勞動、生息,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使這一地區以太白墓、朱然墓為代表的墓葬,廣濟寺為代表的寺廟,太白樓為代表的樓台亭閣等古文化資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轟動全國。
馬鞍山地區曾先後出土大量三國、兩晉時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國東吳名將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為目前已發掘的300多座三國東吳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結構與墓中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令世人矚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繪畫作品,填補了漢代至三國時期漆器工藝及美術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間,曾引發「三國熱」。此墓的發掘,被列為80年代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二)廣濟寺名冠江南。
位於翠螺山南麓的廣濟寺,又名資福院,始建於三國時間,後毀於戰火。清光緒年間,重新建造山門、大雄寶殿和觀音閣,氣勢壯觀,為江南名剎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譽。
(三)黃山塔鎮守市口。
此塔位於寧蕪路東側的黃山之頂,為當塗進入市區的標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劉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後有懷古亭,為武帝避暑離宮,李白有「長嘯倚天梯」詩句贊其雄姿。
(四)謝公宅爭輝青山。
謝公宅位於當塗青山,為南朝宣城太守謝脁故宅。環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謝脁詩、書、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詩,有山水詩祖之稱,李白對其推崇備至,曾明確表示死後要與謝脁結為「異代芳鄰」,留下了文壇千古佳話。
(五)太白墓古樸典雅。
太白墓園位於當塗青山西麓,佔地6公頃。李白逝後初葬龍山,後人遂其「與謝脁為鄰」之願遷葬青山。園前立挺拔的牌坊,園內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蓮池、十詠亭等古跡,其古樸典雅的布局與李白曠達的情懷、浪漫的詩風相得益彰。啟功、趙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書畫大師的題額更使墓園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餘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資料。
(六)謫仙樓輝煌壯美。
謫仙樓,太白樓別稱。因李白人稱「謫仙人」而得名。此樓始建於唐元和年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合稱「長江三樓一閣」,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美譽,為歷代文人雅士所鍾情。李白祠、清風亭,同風閣等建築與太白樓相互呼應,構成了別具特色的太白樓古建築群。
(七)昭明閣遺跡猶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謚號。蕭統博覽群書,編纂現存最早的詩文選集《昭明文選》。昭明閣,系昭明太子讀書處,位於慈姥山,原有閣、廳、樓和碑刻,現留殘碑一塊,上刻有昭明讀書的形象。
(八)三元洞臨江欲飛。
三元洞原為採石江邊懸崖絕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間,一僧人依崖造屋,設天、地、水三官神位於內,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後的三元洞,三面臨江,躍躍欲飛。遊人入洞後,可直達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極目遠眺,也可俯視江流。三元洞的有關傳說,折射著中國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價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盡攬。
峨眉亭與三元洞緊鄰,因亭飛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詠其「雙峰秀山兩眉彎,翠黛依然鑒影間」。此外,文天祥、趙孟兆頁等人均登亭攬勝,留下佳作名篇。現亭內存碑五塊,元碑《過采江詩》尤為珍貴,郭沫若稱其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跡薈萃。
翠螺山一面臨江、三面環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齋、赤烏井、懷謝亭等文物古跡隨處可見,尤其是與李白有關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韻味。更值得一說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觀十分幽美。長江三磯之首的採石磯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稱,是如今長江下游唯一的岸蝕景觀。歷代文人孟浩然、劉禹錫、王安石、陸游、蘇軾……均到此漫遊。李白曾多次登磯游覽,寫下《橫江詞》、《牛渚磯》等不朽詩章。
(十一)明皇窯遙傳輝煌。
當塗青山有兩座窯場遺址。南窯專制琉璃,北窯專制磚瓦,是明洪武年間為燒制鳳陽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窯場。現此窯已廢,但透過窯址隨處可見的琉璃瓦碎片及斷磚,不難發現其昔日的輝煌。
(十二)古詩文爭奇斗艷
馬鞍山地區的山水為歷代文人雅士推崇備至。著名南齊山水詩人宣城太守謝朓迷戀當塗青山,稱其為「山水都」並築室鑿井,作《治宅》《游山》詩作,當為名人為馬鞍山地區留下的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愛山水,尤其鍾情馬鞍山地區,給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詩文。其中的《登天門山》、《姑孰十詠》、《橫江詞六首》、《夜泊牛渚懷古》等成為千古絕唱,廣為傳誦。李白逝世後,劉禹錫、白居易、賈島、李紳、杜牧、韋庄、梅堯臣、杜荀鶴等一大批詩人即到馬鞍山拜謁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華章佳句。其中劉禹錫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詩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對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馬鞍山地區已積淀了贊詠李白及其勝跡的詩文1100餘首(篇),楹聯130多幅,各類碎文、序文、祭文數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將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豐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鄉各地。其中太白墓內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華《古文翰林學士 李 君墓誌》、劉全白《唐古文翰林學士 李 君碣記》和裴敬的《翰林學士李公墓碑》以及范傳正撰寫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為考證李白生平創作與思想提供了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採石峨眉亭內的宋碑、元碑、明碑,被 郭沫若 先生稱之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橫山「石門、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樓內的重修太白樓記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馬鞍山麓的「江東第一城」雖然為當代人所刻,但其社會價值也絕不可小視。
『叄』 安徽各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
2009安徽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定 合肥市:安徽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城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全省第一,規模競爭力、結構競爭力全省第一,增長競爭力、效益競爭力全省第三,效率和質量競爭力全省第二,各項競爭力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馬鞍山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全省第二,效率競爭力、質量競爭力全省第一,規模競爭力、增長競爭力全省第二,但效益競爭力在全省倒數第一。也就是說馬鞍山今後在水電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方面有待提高。 蕪湖市:城市綜合競爭力第三,規模競爭力在全省第三,結構競爭全省第二,質量競爭力全省第四,但效益競爭力排在全省第八,主要是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有待一步改善。 銅陵市:綜合競爭力全省第三,增長競爭力全省第一,是三年來安徽省經濟增長最快的城市,質量競爭力在全省第三,規模競爭力全省第五,結構競爭力第六,但效益競爭力在全省第十五位,水、電資源利用率不高,環境保護水平較低,有待進一步改善。 蚌埠市:綜合競爭力全省第五,規模競爭力全省第六,增長競爭力全省第八,效率競爭力全省第五,效益競爭力全省第十,結構競爭力全省第四,質量競爭力全省十。不足之處是經濟增長不快,水、電資源利用率不高。 安慶市:綜合競爭力全省第六,效益競爭力全省第五,增長競爭力,規模競爭力全省第八,效益競爭力全省第十二位,不足之處主要是經濟規模不大,電力資源使用效率較低、工業污水排放處理達標率較低。 淮南市:綜合競爭力全省第七,規模競爭力全省第四,效益競爭力全省第十四位,結構競爭力全省第十二位,質量競爭力全省第九位。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水電資源利用率不高,環境保護有待改善,規模企業的R&D費用占銷售收入比不高。 淮北市:綜合競爭力名列全省第八,規模競爭力全省第七,增長競爭力全省第五,效率競爭力全省第七,效率競爭力全省第十三,質量競爭力全省第十一。比較弱的是水和電資源的節約程度不高。 黃山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全省第九,優勢之處是效益競爭力較高,效益指數為全省第二,結構競爭力和質量競爭力相對較強,分別在全省第七名和第五名。不足的是規模競爭力較弱,在全省居第十五名,增長競爭力和效率競爭力不強,在全省居第十二和第十名。 滁州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省排名第十,規模競爭力居全省第十三位,增長競爭力居全省第十五位,效率競爭力位居全省第八位,效益競爭力居全省第六位,結構競爭力和質量競爭力分別居全省第十一位和第十位。 阜陽市:綜合競爭力全省第十一位,規模競爭力、增長競爭力、效率競爭力、效益競爭力、結構競爭力都是在9至13位之間,但質量競爭力排在全省末位,人均收入和人均財政收入水平相對較低。 巢湖市:綜全競爭力在全省居十二位,其它各項競爭力在全省都在11至14位之間。城市規模小,屬安徽省欠發達城市。 宣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省第十三位,競爭優勢在於效益競爭力和結構競爭力,最弱的地方在於增長競爭力全省倒數第一。雖然與長三角接壤,但城市缺乏吸引力,經濟增長較慢。 宿州市:綜合競爭力在全省第十四位,競爭優勢是效益競爭力,全省第四位,其它項競爭力靠後。 池州市:綜合競爭力全省第十五位,規模競爭力全省倒數第一位,增長競爭力全省第十位,效率競爭力全省第十四位,結構競爭力全省第十四位,質量競爭力全省第八位。 亳州市:綜合競爭力全省第十六位,除了規模競爭力和效益競爭力外,其它競爭力都較弱,效益競爭力在全省第一位,規模競爭力全省第十一位。 六安市:安徽大別山區一個地級城市,城市規模較小。綜合競爭力全省倒數第一位,各項競爭力都較弱。
『肆』 馬鞍山的三個區怎麼劃分的
截止2019年10月,馬鞍山下轄的三個區分別是博望區、花山區、雨山區。具體介紹如下:
1、花山區
花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東部,與南京江寧區接壤,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公里,處在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層。截止2019年10月花山區下轄霍里、桃源路、湖東路、沙塘路、解放路、江東、塘西、金家莊8個街道。
2、博望區
博望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位於馬鞍山市最東端,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內,與南京江寧、溧水、高淳三區接壤。截止2019年10月博望區下轄博望、新市、丹陽三鎮。
3、雨山區
雨山區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始建於1976年,雨山區位馬鞍山市城區西南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29分、北緯31度41分。東與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接壤,南與當塗縣相連,西臨長江,東北與花山區和金家莊毗鄰。
截至2019年10月,雨山區轄4個街道、3個鄉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平湖街道、雨山街道、安民街道、採石街道、向山鎮、銀塘鎮、佳山鄉、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4)馬鞍山市十強企業擴展閱讀
馬鞍山市的歷史沿革:
馬鞍山市名來源於歷史,相傳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
1949年4月,當塗解放。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其間,當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當塗縣(除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轄縣和縣古名歷陽,因「縣南有歷水」而得名。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立新的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將當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伍』 馬鞍山市益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市益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原名為:馬鞍山市益豐冶金耐磨材料發展有限益豐集團公司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公司)位於著名的鋼鐵城市——馬鞍山市。地理位置優越,東臨南京,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40公里,西北面臨黃金水道——長江,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公司創建於90年代初,是一家專業從事耐磨鑄球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注冊資金3000萬元,年產鋼球30000噸,生產的高,中,低鉻合金鋼球主要用於國內外大型礦山,水泥,電廠等行業。特別是特高鉻鋼球和多元合金鋼球具有的耐磨損和耐腐蝕等特點,是電廠煙氣脫硫(磨石灰石),球團廠潤磨機(磨球團鐵礦粉),電廠和水煤漿(磨煤)用球的最佳選擇。煙氣脫硫(2000噸),球團廠潤磨機(5000噸),電廠和水煤漿(10000噸)在國內使用業績已超過17000噸。是鑄造鋼球國家標准(GB17445-2009)起草和修改成員單位;安徽鑄造企業50強;已成為國內耐磨材料製造廠家重要成員。為了佔領市場,我公司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採取有區別的低價銷售策略,還利與客戶,現已成為世界知名耐磨企業(世界前三強)的鋼球國內供應商。公司推行國際先進的營銷管理理念,「以顧客為關注焦點」,以「誠信益豐」為經營原則,品牌意識秉承中國優良的傳統,以質取勝,連續多年被當地政府評為「納稅大戶」、「100強企業」、「突出貢獻企業」「安徽省鑄造企業50強」,是國家「質量、信譽雙保障示範單位」。公司合同履約率保持100%,被安徽省馬鞍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公司是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獲證單位,始終以質量和服務為核心,努力開發市場,廣交朋友,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
法定代表人:王調整
成立時間:2002-07-11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01247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慈湖高新區團旗山路
『陸』 馬鞍山中學排行榜
初中
1.成功(如果想遇到馬鞍山最優秀的人才,去那吧)
2八中(馬鞍山人最多的初中)
3建中(馬鞍山最可怕的學校)
4七中(比建中好一點)
5二中實驗學校(其實裡面的學生有些還是挺沒素質的)
6實驗中學(原22中,雖然學生資質一般,好歹還有一群有愛的老師)
7花園中學(還好吧)
8中加雙語學校(和建中一個類型)
9十三中(不是什麼好地方,會被帶壞的)
高中
1。二中(馬鞍山頂好的學校,學生在裡面有不少好的機遇)
2。紅星(雖然緊跟二中之後,但是差距還是挺大的,不過好好學的話,也是出人才的地方)
3。安工大附中(以藝術見長,也還好)
4。二十二中(馬鞍山帥哥美女最多的學校)
5。中加雙語(在民辦高中里算不錯的)
6。外國語學校(原十三中高中,和它的初中差不多)
『柒』 馬鞍山有過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陶謙: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
周興嗣:南朝梁人,《千字文》作者。 《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啟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耿 詢:隋人,創造渾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暗室,候天時皆合。611年為太史丞。著有《鳥情占》。
郭祥正:北宋詩壇主將之一。頻出且有李白遺風,北宋詩壇主將梅堯臣稱其為「天才如此,真太白後身」。轉承議郎,階至朝請大夫。
潘庭堅:翰林院學士。帥府教授。慎密謙約,為太祖所稱。擢中書省博士。同知府事。主會試。
馬鞍山,簡稱「馬」,中國安徽省地級市,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1956年10月12日設立,現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戶籍人口227.7萬人,常住人口222.9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早在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就流連駐足馬鞍山,留下眾多古跡和文化遺存。
馬鞍山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等殊榮。
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最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捌』 馬鞍山概況
馬鞍山城市簡介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大門,與江蘇南京接壤。建市於1956年,現轄三區一縣,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總人口124萬,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經濟實力較強城市。
自古以來,馬鞍山作為六朝古都南京的畿輔,荊州至建康的門戶,在歷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市郊古鎮採石,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有中國歷代戰爭的天然博物館之稱。歷史上以少勝多,以文勝武,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南宋文臣虞允文以一萬八千人大破完顏亮金兵六十萬,即發生於此。如果說戰爭體現了歷史的滄桑,那麼,千百年來,無數騷人墨客的吟詠,就是歲月的貯存的瑰寶。詩仙李白,留戀這里的山水之美,人情之醇,在這里寫下了船頌千古的五十多首詩篇。民間更有李白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美麗傳說。馬鞍山鍾靈毓秀,從六朝開始,但是的許多貴族就把這里當作終老之地。被列為八十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東吳名將朱然墓,是諸多六朝貴族墓葬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墓中出土的精美漆器及繪畫作品,填補了從漢代至三國時期的美術史的空白。馬鞍山境內的青山,是南齊大詩人、宣城太守謝朓十分鍾愛的地方,他曾築室山南而居,謂之「山水都」,後人稱青山為「謝家青山」。詩仙李白愛讀謝朓山水詩,「一生低首謝宣城」,遂有「宅近青山同謝公」的夙願。青山亦有幸終成詩仙長眠之所,為後人所共仰。歷史的積淀,為這里留下了眾多人文寶藏。昭明太子閣遺址、黃山塔、當代草聖「林散之藝術館」、廣濟寺、小九華等100多處人文景觀,都閃爍著獨特的光彩。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馬鞍山的山水因為蘊涵了深厚的人文而富有生氣。而人文的產生,正是來自於山水的滋養。馬鞍山西傍長江,中含一湖,眾多玲瓏剔透的青山點綴在城市四周。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對此有「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譽。山、水、城融為一體,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風韻的山水園林城市。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採石風景區,擁有令人神往的佳山勝水。市區東郊的濮塘風景區為休閑度假的勝地。被譽為城市明珠的雨山湖風景區,佔地1000多母,樹影湖光,使人有城市山林之感。馬鞍山作為全國十大鋼鐵工業基地之一,具有豐富的工業旅遊資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工業景觀一日游,成為馬鞍山旅遊業的一條特色,名牌旅遊線路,被批准為首批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為紀念詩仙, 弘揚民族文化,自1989年起,每年農歷重陽節,馬鞍山舉辦國際吟詩節。中國馬鞍山國際吟詩節已成為安徽省主要旅遊節慶活動之一。馬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將發展旅遊業作為調整全市產業結構和促進城市功能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幾年來在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現代化城市旅遊功能、旅遊行業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500多年前的馬鞍山,被謝朓譽為山水都,在那200多年後,山水都又成為詩仙李白的終老之鄉,公元2000年,聯合國又給了這兒一個「迪拜改善人居環境範例良好獎」的桂冠。它餓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
『玖』 安徽的城市經濟排名中,馬鞍山能排第幾需要具體的數字~
安徽城市最新排名
第1名合肥
做為省會,今年被列入全國文明城市推薦名單。安徽的老大,你不得不承認,在安徽的城市,綜合來說,算是最好的一個城市.作為安徽省省會和安徽目前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合肥在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等各方面都具有超強競爭力,其綜合實力在省內無城市可與之匹敵,理所當然是全省第一!
第2名蕪湖
作為皖江龍頭,雖然近年來發展速度有所減慢,工業、財政等經濟指標相繼被馬鞍山趕超,但蕪湖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依然是皖江和皖南地區最強的。 即使是座美麗的城市,也只是鏡湖區不錯,蕪湖不大,但比合肥干凈..空氣好.經濟實力比較好,能生產奇瑞汽車就足以證明,又出了個趙薇.但我個人不認為蕪湖比合肥好,這只是片面的觀點.畢竟安徽的資金全都投入建設在合肥身上了。
第3名馬鞍山
城市總體規模不大,倒很精緻。 雖然馬鞍山市人均GDP高,有錢...也只能排第3,看看馬鞍的火車站吧真差。但是在馬鞍山消費高於安徽其他16個城市,...靠近南京,有馬鋼,所以也會持續快速發展.馬鞍山的小資也是正常的。
第4名淮南
全國較大市,近年經濟勢頭持續攀升,人均工資躍居全省首位,經濟工業實力皖北第一。地理位子優越,承南接北,毗鄰省會。煤炭儲量華東第一,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在皖北,淮南的經濟排第1,但是也有些弊端,例如環境和治安.犯罪..有煤炭,豆腐節,.確實是座開放城市..但經濟持續攀升.不可忽視.
第5名蚌埠
這座原先安徽排名第二的城市現在在皖北諸市中底氣越來越不足,難以排上老大了,如今的蚌埠已經日漸黃花...但蚌埠人還是很拽的。不過有一定經濟復甦跡象。 作為安徽老牌省轄市,蚌埠近年來的衰落讓人心痛,尤其是工業實力不僅遠落後於淮南,甚至連全省八大工業城市的地位也搖搖欲墜,但這並不影響蚌埠奪得皖北中心城市的寶座。相對於皖北其他五市,蚌埠在交通、商貿、科教、文化及城市影響力等領域均無出其右。
第6名銅陵
在安徽它應該是一座不被人看好的城市,但這座古銅都,人均GDP、人均收入、財政收入在安徽算還好,城市規模不小,城市規劃和建設也不錯,只是發展地皮有限,未來可將樅陽東部六鎮劃過來後,人口達100W以上,跨江發展,實現皖中南中心城市的目標..
第7名淮北
三區1縣,靠蘇魯豫皖的腹心之中心,城區干凈,今年和合肥一並被列入全國文明城市推薦名單,有煤炭資源. 弊端是鐵路交通不方便,有機會和宿州整合,將有利於往高處發展,
第八名安慶
城市規模與銅馬差不多,城區建設比巢湖黃山都差,經濟也不行.但它畢竟是老省會,經濟文化底子厚(特別是桐城),近兩年來正在奮力崛起,或許它將重現昔日輝煌.. 作為安徽的老省會,安慶長期偏居皖西南一隅,命運與蚌埠頗為相似。
第九名滁州
靠近南京,安徽九大經濟重鎮之一,城市規模較小,還沒有轄市天長大,城建一般,電子產業發展不錯,但它完全依賴轄縣市支撐,市本級發展潛力不大..
第十名阜陽
安徽第一農業大市,城區人口不少,交通也很發達,特別是鐵路.但經濟實力太差,主要是無資源、無重大經濟產業.城市道路寬闊,衛生狀況較差,文化底蘊也不照... 作為安徽人口最多的城市,阜陽伴隨著王懷忠、大頭娃娃、「阜陽幫」而「名聲鵲起」的同時,又似乎成了被人們遺忘的角落。阜陽不崛起,皖北難崛起;皖北不崛起,安徽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