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提高至多少
日前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司獲悉,2018年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回補助標准提高至55元。
據了解,新增經答費主要用於鞏固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等12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大服務覆蓋面、適當提高服務補助水平、細化和完善服務內容;統籌安排免費提供避孕葯具和健康素養促進兩個項目經費等。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完成2017年工作任務的基礎上,今年各地要繼續做好12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著力提高工作質量,合理確定農村地區鄉村兩級任務分工,把各項任務抓實抓好。
②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有哪些
1、9大類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
2、由各省、市、區縣確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補助標准。
③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國家對服務項目補助經費是多少
2011年,抄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④ 誰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財社發[2010]311號)請幫忙
本報訊 財政部、衛生部近日出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對項目的籌資責任,成本核算,資金安排、撥付使用和監管等資金管理程序和辦法進行了規范。
該辦法規定,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在編制年度預算時要按照規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經費標准足額安排補助資金預算。縣(區)級(含直轄市的區、縣,下同)財政部門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安排、撥付及管理的主體責任。中央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地方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予以補助。補助資金按照「當年預撥、次年結算」的辦法下達,當年按服務人口、人均經費標准預撥補助資金,次年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情況結算。
省級財政要安排必要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困難地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地方各級財政要會同衛生部門在績效考核的基礎上,統籌使用上級財政和本級財政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
辦法規定,省級衛生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根據國家確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及各項服務的數量和標准,並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成本測算,制定成本補償參考標准,為合理確定經費補助標准和績效考核辦法等提供依據。縣(區)級財政、衛生部門根據轄區內服務人口數和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以及人均經費標准,在全面績效考核的基礎上確定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具體補助金額。
辦法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規定使用補助資金,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本補償參考標准,將補助資金用於相關的人員支出以及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必要的耗材等公用經費支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擠占和挪用。不得將補助資金用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備和人員培訓等其他支出。
⑤ 公共衛生補助經費怎樣分配
不低於%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村衛生室承擔,並相應落實不低於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項用於為城鄉居民購買健康檔案、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實行預撥制和考核結算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根據年度預算總額,採取按月預撥或按一定比例預撥。年終或項目實施周期結束後,財政部門根據衛生、財政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的考核結果,結算財政補助資金,並於次年1月底之前撥付項目實施單位。市、縣(區)政府對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技術指導等工作可適當安排經費予以支持。
各項目實施單位根據項目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採取報賬制管理。具體報賬辦法,由各市、縣(區)財政部門會同衛生部門制定。
各項目實施單位應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統計制度,記錄、匯總服務日期、對象、數量、質量、提供人等詳細資料,經單位負責人簽字認定後,每月上報市、縣(區)衛生、財政部門審定後歸檔備查。
資金應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其中:用於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項目資金,原則上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總額40%左右。
⑥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財社發[2010]311號)誰能給發郵箱[email protected]
財政部、衛生部近日出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對項目的籌資責任,成本核算,資金安排、撥付使用和監管等資金管理程序和辦法進行了規范。
該辦法規定,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在編制年度預算時要按照規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經費標准足額安排補助資金預算。縣(區)級(含直轄市的區、縣,下同)財政部門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安排、撥付及管理的主體責任。
中央財政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地方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予以補助。補助資金按照「當年預撥、次年結算」的辦法下達,當年按服務人口、人均經費標准預撥補助資金,次年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情況結算。
省級財政要安排必要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支持困難地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地方各級財政要會同衛生部門在績效考核的基礎上,統籌使用上級財政和本級財政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
辦法規定,省級衛生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根據國家確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及各項服務的數量和標准,並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成本測算,制定成本補償參考標准,為合理確定經費補助標准和績效考核辦法等提供依據。縣(區)級財政、衛生部門根據轄區內服務人口數和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數量、質量以及人均經費標准,在全面績效考核的基礎上確定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具體補助金額。
辦法規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規定使用補助資金,根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本補償參考標准,將補助資金用於相關的人員支出以及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需必要的耗材等公用經費支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擠占和挪用。不得將補助資金用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備和人員培訓等其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