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馬鞍山政府徵用土地43號令是什麼
馬鞍山市政府的43號令: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已經2008年12月16日市政府第2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長 周春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土地徵收管理,維護當事人各方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市轄區內徵收集體所有土地和拆遷集體土地上房屋、附著物(以下簡稱「征遷」)的補償安置,適用本辦法。征地撤組後剩餘土地征遷的補償安置,亦適用本辦法。國家和省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對征遷補償安置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市政府統一領導全市征遷工作。
市國土資源局統一管理征遷補償安置工作,其所屬的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負責征遷補償安置管理的事務性工作。各區政府負責組織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實施轄區內征遷工作,其成立的土地征遷事務機構負責轄區內征遷補償安置的具體事務工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其管理的昭明村、楊家村集體土地的征遷實施工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征遷相關工作。
第四條 被征遷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服從社會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協助做好征遷工作。
第五條 建立征遷補償安置保障聯席會議制度,由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牽頭,市國土資源、勞動保障、財政、公安、規劃、房產、農林、監察等有關部門參與,定期研究解決征遷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第二章 征地程序
第六條 征地按下列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一)申請征地單位按照征地報批要求准備報件,送市國土資源局。市國土資源局應按照市政府確定的年度用地計劃及農用地轉用計劃安排組織報批。
(二)市國土資源局統籌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單獨選址的項目,供地方案一並擬訂、報批),報經市政府審核同意後,依法上報有批准權的政府審批。徵收林地的,應當先徵得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第
七條 征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在被徵收土地所在村、組內以市政府名義予以公告。其中,徵收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土地的,在鄉鎮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
第八條 被征地的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在征地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或其他有效證明到指定的地點辦理征遷補償登記手續。未如期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的,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調查結果為准;未如期辦理被拆遷房屋及附著物補償登記手續的,以征遷事務機構調查結果為准。
第九條 根據批準的征地方案,依照本辦法規定的補償安置標准,市國土資源局統籌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地公告,聽取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經市政府批准後,由各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實施。
第十條 征地的各項費用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沒有足額到位前,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有權拒絕交地(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無正當理由拒絕領取補償安置費的除外);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自征地各項費用付清之日起30日內交付被征土地。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地方案的實施。
第十一條 征地公告後,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在征地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項:(一)審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
(二)審批新建、改建、擴建房屋;
(三)辦理入戶或分戶,但因婚姻、出生、士兵退伍以及刑滿釋放、解除勞教等情況必須入戶或分戶的除外;
(四)核發工商營業執照;
(五)批准房屋過戶、土地流轉;
(六)變更房屋、土地用途。
第十二條 對征遷補償、安置爭議的協調、裁決,責令交出土地及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等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章 征地補償和人員安置
第十三條 征地實行區片綜合地價方式補償。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由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部分組成。其中,土地補償費為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40%,安置補助費(含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為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60%。
第十四條 土地補償費按以下規定支付和使用:被徵收土地屬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設立財務專戶,由鄉鎮、街道管理,所有人使用。屬村民組所有的,土地補償費總額的70%由集體經濟組織按村民自治規定,自行組織分配給應安置人員,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支出。餘下的30%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公積金,用於歷次征遷遺留等問題的處理,其使用、管理由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監督。
第十五條 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人均佔有耕地的數量確定。被征地單位總人口為征地公告之日在籍的符合安置條件的常住農業人口。被征地單位征地前耕地總數量以國土資源部門調查成果為准。耕地是指菜地、水田、旱地、經濟作物地。精養魚塘(含魚苗塘)按耕地計算。
第十六條 被征地單位的下列人員屬於應安置人員:
(一)常住農業人口以及出生和合法婚入人員;
(二)原有常住農業戶口的現役義務兵;
(三)原有常住農業戶口的勞改勞教人員;
(四)1995年8月1日前戶口遷入被征地村民組,有承包地和住房,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並承擔農業義務的人員。承包地未達到所在村民組承包地人均水平的,按實佔比例予以安置;(五)國家政策性移民中初始遷入地的農業人口;
(六)本市市區政策性遷移為小城鎮戶口的「自理口糧戶」,在原居住地仍有承包地和住房的人員;
(七)征地轉戶時屬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轉戶花名冊為准),在歷次征地中應安未安人員。
下列人員不屬於應安置人員:
(一)歷次征地已安置人員和征地轉戶後婚入及出生的自然增長人員;
(二)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人員不符合前款第四項規定條件的,不予安置。但可以辦理戶口農轉非;
(三)自費農轉非人員和戶口遷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專學生。
第十七條 應安置人員由村民委員會提出,在被征地村民小組公示後,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審核,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確認後,抄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八條 征地時,安置補助費在支付下列費用後,剩餘部分由區政府統一繳入市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專戶:
(一)不滿16周歲人員(含政策性移民時隨父母生活統一農轉非人員),一次性發給撫養補助費1.2萬元;
(二)16周歲(含16周歲)以上人員,一次性發給自謀職業補助費1.5萬元;
(三)無固定工作或無穩定收入的自費農轉非人員、原征地撤組轉戶時不滿16周歲未安置人員和戶口遷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專學生,一次性發給生活補助費8000元。
第十九條 將下列人員應得的補償安置費一次性撥給區民政部門,由區民政部門按規定安置或發放生活費:
(一)未滿16周歲的孤兒;
(二)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孤老人員;
(三)持有殘疾證明、喪失勞動能力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四)經縣級以上醫院證明患有精神病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第二十條經批准安置的農業人口,由公安部門及時就地辦理農轉非,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體系、城鎮就業服務體系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體系。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執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十一條 經批准佔用國有農場農用地,導致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應按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標准,支付土地、青苗、附著物補償費、農業人口安置補助費,其人員不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體系。佔用林地補償按《安徽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執行。
第四章 青苗、附著物、住房補償
第二十二條 征地應依法據實支付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歸所有者所有。經依法批准臨時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的,用地單位應按本辦法支付租金、青苗及附著物補償費等費用。
第二十三條 青苗補償費,按一季農作物的產值乘以征地時實際種植面積計算,無青苗的不予補償。擅自佔用耕地,改變耕地用途,栽種樹木或挖塘養魚等,按原使用用途計算青苗補償費。零星名貴觀賞樹木可以移植的,付給移植費;不能移植的,給予適當補償。零星栽種的樹木按實補償。
第二十四條 農田水利及機電排灌設施,需要復建的,由用地單位復建;電力、廣播、通訊設施等附著物能遷移的,付給遷移費。不需復建和不能遷移的附著物,依據重置價結合成新據實補償給所有權人。需遷移墳墓的,應當予以公告。遷移費用按市民政部門核實的標准執行。
第二十五條 拆遷宅基地上合法住房按重置價結合成新予以補償。
第二十六條 拆遷非住宅房,對用地、建設手續合法的產權人按下列規定進行補償。其中,被拆遷人為企業的應持有工商營業執照:
(一)拆遷非住宅房,拆遷補償款按住房補償標准結合各類結構層高計算補償。拆遷非住宅房中的附房、披房不加價;
(二)被拆遷工廠、站場、倉庫堆棧中的設備、設施屬破壞性拆除的應以評估價為依據給予補償;
(三)拆遷企業的停產停業費按徵收公告日期前3個月稅後利潤計補3個月,需搬遷設備的,搬遷、安裝費按拆遷企業設備總價值的5%給予補償;
(四)拆遷學校、醫院、敬老院、村委會(社區)辦公等公共服務用房,應當按城市規劃要求予以重建或置換,不需要重建或置換的,按拆遷非住宅房補償標准執行。被拆遷人將房屋出租的,拆遷實施單位僅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有關承租人補償費用由被拆遷人支付。
第二十七條 拆遷個體工商戶自有營業用房及連家店的,被拆遷人需提供土地使用權證、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如土地使用權證上載明的土地用途為宅基地的,按住房補償標準的1.1倍計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業搬遷損失等其它補償;如土地使用權證載明為其它用途的,按第二十六條規定補償。
第二十八條 下列青苗、附著物、住房不予補償:
(一)未依法取得用地批准、規劃許可或在批准、許可的面積外違法建設的附著物、住房;(二)徵收土地公告後搶栽的花草、樹木;
(三)超過批准使用期限,臨時用地上的附著物;
(四)天然野生雜叢。
第二十九條 徵收郊區專業菜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標准為5000元/畝。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由各區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
第五章 住房拆遷安置
第三十條 拆遷住房應給予住房安置。符合下列條件的,屬於住房安置對象:
(一)征地公告前依法辦理用地批准、規劃許可或持有建房證、房屋產權證的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
(二)符合第十六條規定的應安置人員和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有合法住房的人員;原有常住農業戶口,後轉為非農戶口,仍在其原居住房屋生活且有合法產權登記手續的,比照應安置人員予以住房安置;但已享有城鎮住房福利(含福利分房、住房補貼、單位集資建房)的除外。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住房安置對象:
(一)房屋未被拆遷的;
(二)暫住戶或雖是常住戶口但屬租房居住的;
(三)通過繼承、贈予、買賣等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權或實際使用權、收益權,但不是拆遷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
(四)歷次征遷中已予住房安置或住房貨幣安置的;
(五)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無合法住房的。
第三十二條 住房拆遷安置實行貨幣化加配購安置房方式或產權調換安置方式,被拆遷人可選擇上述兩種方式中的一種。
(一)住房拆遷貨幣化加配購安置房方式。拆遷合法面積住房按重置價支付補償款給被拆遷人。對應予住房安置的人員按每人3萬元計付住房安置款,獨生子女和喪偶者另加1.5萬元。配購安置房面積為每個符合拆遷安置人員20平方米,獨生子女和喪偶者另加10平方米。特困戶住房拆遷補償安置費用總額不足以購置應安置標准內安置房的,差額款由用地單位全額支付。(二)住房拆遷產權調換安置方式。每個應予住房安置人員按30平方米實行等面積產權調換,互不支付差價。對於被拆遷原合法住房面積(不含披房、附房)低於應安置面積的,按原面積予以調換安置;高於應安置面積的,高出部分按拆遷住房重置價補償給被拆遷人。
第三十三條 遠郊、線型工程等特殊情形不適宜實行貨幣安置和產權調換安置的,經市政府批准可按自拆自建方式安置。實行自拆自建方式安置的,由區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被拆遷房屋按重置價的120%標准予以補償。自拆自建宅基地征遷補償、「三通一平」及公共設施建設等費用按每戶4.6萬元由區政府統籌包干使用。
第三十四條 被拆遷戶分戶安置原則和人均被拆遷住房合法面積認定依據市政府關於集體土地上房屋產權登記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 拆遷人拆遷房屋,應支付被拆遷人搬遷補助費;被拆遷人需臨時自行安置過渡的,應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過渡費);被拆遷人在拆遷公告規定的最後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的,拆遷人可按規定標准給予一次性搬遷獎勵費。
第三十六條 被拆遷人的子女就讀小學、初中,因住房拆遷需要轉學的,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出具的《馬鞍山市住房拆遷戶子女轉學證明》,教育部門應根據其拆遷後的實際過渡住址,按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就讀,不得收取跨地區借讀費。
第三十七條 實行住房貨幣安置的住房安置款或實行產權調換方式調換應安置面積的購房款均由用地單位支付給區政府。
Ⅱ 馬鞍山哪家設計院好些
大致整理抄了十幾個:
·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馬鞍山市建築設計院
·馬鋼集團設計研究院
·馬鋼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馬鞍山地質工期勘察院
·馬鞍山十七冶勘察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馬鞍山市城市設計研究院
·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工程公司設計室
·馬鞍山供電局設計室
·馬鞍山馬鋼礦山岩土工程勘察聯合公司
·馬鞍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院
·馬鞍山市群廈設計事務所
·馬鞍山市水利設計室
·馬鞍山市自來水公司設計室
·馬鞍山中山建築設計事務所
·馬列鋼集團力生有限責任公司園林綠化工程設計室
·馬鋼南山鐵礦設計室
Ⅲ 安徽有那些甲級的設計院
·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安徽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東華工程公司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
·安徽省電力設計院 ·安徽省輕工業設計院 ·安徽省公路勘測設計院 ·安徽省建設工程勘察設計院
·安徽省郵電規劃設計院 ·安徽卓越建築設計院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港航勘測設計院
·安徽兩淮地質基礎工程公司 ·安徽寰宇建築設計院 ·安徽工程勘察院 ·合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合肥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合肥秋實城鄉規劃設計研究所 ·銅陵有色設計研究院
·銅陵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合肥市市政設計院有限公司 ·蕪湖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蕪湖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
·桐城市規劃建築設計院 ·池州市規劃建築設計院 ·巢湖市規劃設計院 ·六安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宣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馬鋼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馬鞍山市城鄉規劃設計院 ·阜陽市城鄉規劃設計院
·滁州市城鄉建設規劃設計院 ·冶金部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院 ·安慶市第一設計院 ·淮北市建築設計院
·蚌埠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阜陽市土地勘測規劃院 ·合肥市水泥研究設計院
Ⅳ 馬鞍山匯華岩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鞍山匯華岩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01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經建設版部門核準的岩土權工程勘察等。
法定代表人:唐世華
成立時間:2005-01-18
注冊資本:1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05892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湖東路44號
Ⅳ 馬鞍山市被征地農民轉城保醫保一次性補繳需要多少錢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是不是43號令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安徽省馬鞍山市人民政府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馬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43號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已經2008年12月16日市政府第23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長周春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馬鞍山市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土地徵收管理,維護當事人各方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市轄區內徵收集體所有土地和拆遷集體土地上房屋、附著物(以下簡稱「征遷」)的補償安置,適用本辦法。
征地撤組後剩餘土地征遷的補償安置,亦適用本辦法。
國家和省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對征遷補償安置標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市政府統一領導全市征遷工作。
市國土資源局統一管理征遷補償安置工作,其所屬的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負責征遷補償安置管理的事務性工作。
各區政府負責組織本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實施轄區內征遷工作,其成立的土地征遷事務機構負責轄區內征遷補償安置的具體事務工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其管理的昭明村、楊家村集體土地的征遷實施工作。
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征遷相關工作。
第四條被征遷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服從社會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協助做好征遷工作。
第五條建立征遷補償安置保障聯席會議制度,由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牽頭,市國土資源、勞動保障、財政、公安、規劃、房產、農林、監察等有關部門參與,定期研究解決征遷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第二章征地程序
第六條征地按下列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一)申請征地單位按照征地報批要求准備報件,送市國土資源局。市國土資源局應按照市政府確定的年度用地計劃及農用地轉用計劃安排組織報批。
(二)市國土資源局統籌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單獨選址的項目,供地方案一並擬訂、報批),報經市政府審核同意後,依法上報有批准權的政府審批。徵收林地的,應當先徵得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七條征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在被徵收土地所在村、組內以市政府名義予以公告。其中,徵收鄉鎮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土地的,在鄉鎮政府所在地進行公告。
第八條被征地的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在征地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或其他有效證明到指定的地點辦理征遷補償登記手續。未如期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的,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調查結果為准;未如期辦理被拆遷房屋及附著物補償登記手續的,以征遷事務機構調查結果為准。
第九條根據批準的征地方案,依照本辦法規定的補償安置標准,市國土資源局統籌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地公告,聽取意見。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經市政府批准後,由各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組織實施。
第十條征地的各項費用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沒有足額到位前,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有權拒絕交地(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無正當理由拒絕領取補償安置費的除外);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他權利人應當自征地各項費用付清之日起30日內交付被征土地。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地方案的實施。
第十一條征地公告後,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在征地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項:
(一)審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
(二)審批新建、改建、擴建房屋;
(三)辦理入戶或分戶,但因婚姻、出生、士兵退伍以及刑滿釋放、解除勞教等情況必須入戶或分戶的除外;
(四)核發工商營業執照;
(五)批准房屋過戶、土地流轉;
(六)變更房屋、土地用途。
第十二條對征遷補償、安置爭議的協調、裁決,責令交出土地及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等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章征地補償和人員安置
第十三條征地實行區片綜合地價方式補償。
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由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部分組成。其中,土地補償費為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40%,安置補助費(含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為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60%。
第十四條土地補償費按以下規定支付和使用:
被徵收土地屬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設立財務專戶,由鄉鎮、街道管理,所有人使用。屬村民組所有的,土地補償費總額的70%由集體經濟組織按村民自治規定,自行組織分配給應安置人員,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支出。餘下的30%納入村集體經濟組織公積金,用於歷次征遷遺留等問題的處理,其使用、管理由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監督。
第十五條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人均佔有耕地的數量確定。被征地單位總人口為征地公告之日在籍的符合安置條件的常住農業人口。被征地單位征地前耕地總數量以國土資源部門調查成果為准。
耕地是指菜地、水田、旱地、經濟作物地。精養魚塘(含魚苗塘)按耕地計算。
第十六條被征地單位的下列人員屬於應安置人員:
(一)常住農業人口以及出生和合法婚入人員;
(二)原有常住農業戶口的現役義務兵;
(三)原有常住農業戶口的勞改勞教人員;
(四)1995年8月1日前戶口遷入被征地村民組,有承包地和住房,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並承擔農業義務的人員。承包地未達到所在村民組承包地人均水平的,按實佔比例予以安置;
(五)國家政策性移民中初始遷入地的農業人口;
(六)本市市區政策性遷移為小城鎮戶口的「自理口糧戶」,在原居住地仍有承包地和住房的人員;
(七)征地轉戶時屬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轉戶花名冊為准),在歷次征地中應安未安人員。
下列人員不屬於應安置人員:
(一)歷次征地已安置人員和征地轉戶後婚入及出生的自然增長人員;
(二)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人員不符合前款第四項規定條件的,不予安置。但可以辦理戶口農轉非;
(三)自費農轉非人員和戶口遷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專學生。
第十七條應安置人員由村民委員會提出,在被征地村民小組公示後,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區政府(慈湖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確認後,抄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八條征地時,安置補助費在支付下列費用後,剩餘部分由區政府統一繳入市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基金專戶:
(一)不滿16周歲人員(含政策性移民時隨父母生活統一農轉非人員),一次性發給撫養補助費1.2萬元;
(二)16周歲(含16周歲)以上人員,一次性發給自謀職業補助費1.5萬元;
(三)無固定工作或無穩定收入的自費農轉非人員、原征地撤組轉戶時不滿16周歲未安置人員和戶口遷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專學生,一次性發給生活補助費8000元。
第十九條將下列人員應得的補償安置費一次性撥給區民政部門,由區民政部門按規定安置或發放生活費:
(一)未滿16周歲的孤兒;
(二)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孤老人員;
(三)持有殘疾證明、喪失勞動能力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四)經縣級以上醫院證明患有精神病且無監護人的人員。
第二十條經批准安置的農業人口,由公安部門及時就地辦理農轉非,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體系、城鎮就業服務體系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體系。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執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十一條經批准佔用國有農場農用地,導致原使用單位受到損失的,應按徵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標准,支付土地、青苗、附著物補償費、農業人口安置補助費,其人員不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體系。
佔用林地補償按《安徽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執行。
第四章青苗、附著物、住房補償
第二十二條征地應依法據實支付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青苗和附著物補償費歸所有者所有。
經依法批准臨時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的,用地單位應按本辦法支付租金、青苗及附著物補償費等費用。
第二十三條青苗補償費,按一季農作物的產值乘以征地時實際種植面積計算,無青苗的不予補償。擅自佔用耕地,改變耕地用途,栽種樹木或挖塘養魚等,按原使用用途計算青苗補償費。
零星名貴觀賞樹木可以移植的,付給移植費;不能移植的,給予適當補償。
零星栽種的樹木按實補償。
第二十四條農田水利及機電排灌設施,需要復建的,由用地單位復建;電力、廣播、通訊設施等附著物能遷移的,付給遷移費。不需復建和不能遷移的附著物,依據重置價結合成新據實補償給所有權人。
需遷移墳墓的,應當予以公告。遷移費用按市民政部門核實的標准執行。
第二十五條拆遷宅基地上合法住房按重置價結合成新予以補償。
第二十六條拆遷非住宅房,對用地、建設手續合法的產權人按下列規定進行補償。其中,被拆遷人為企業的應持有工商營業執照:
(一)拆遷非住宅房,拆遷補償款按住房補償標准結合各類結構層高計算補償。拆遷非住宅房中的附房、披房不加價;
(二)被拆遷工廠、站場、倉庫堆棧中的設備、設施屬破壞性拆除的應以評估價為依據給予補償;
(三)拆遷企業的停產停業費按徵收公告日期前3個月稅後利潤計補3個月,需搬遷設備的,搬遷、安裝費按拆遷企業設備總價值的5%給予補償;
(四)拆遷學校、醫院、敬老院、村委會(社區)辦公等公共服務用房,應當按城市規劃要求予以重建或置換,不需要重建或置換的,按拆遷非住宅房補償標准執行。
被拆遷人將房屋出租的,拆遷實施單位僅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有關承租人補償費用由被拆遷人支付。
第二十七條拆遷個體工商戶自有營業用房及連家店的,被拆遷人需提供土地使用權證、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如土地使用權證上載明的土地用途為宅基地的,按住房補償標準的1.1倍計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業搬遷損失等其它補償;如土地使用權證載明為其它用途的,按第二十六條規定補償。
第二十八條下列青苗、附著物、住房不予補償:
(一)未依法取得用地批准、規劃許可或在批准、許可的面積外違法建設的附著物、住房;
(二)徵收土地公告後搶栽的花草、樹木;
(三)超過批准使用期限,臨時用地上的附著物;
(四)天然野生雜叢。
第二十九條徵收郊區專業菜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標准為5000元/畝。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由各區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
第五章住房拆遷安置
第三十條拆遷住房應給予住房安置。符合下列條件的,屬於住房安置對象:
(一)征地公告前依法辦理用地批准、規劃許可或持有建房證、房屋產權證的被拆遷房屋的所有人;
(二)符合第十六條規定的應安置人員和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有合法住房的人員。
原有常住農業戶口,後轉為非農戶口,仍在其原居住房屋生活且有合法產權登記手續的,比照應安置人員予以住房安置;但已享有城鎮住房福利(含福利分房、住房補貼、單位集資建房)的除外。
第三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住房安置對象:
(一)房屋未被拆遷的;
(二)暫住戶或雖是常住戶口但屬租房居住的;
(三)通過繼承、贈予、買賣等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權或實際使用權、收益權,但不是拆遷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
(四)歷次征遷中已予住房安置或住房貨幣安置的;
(五)1982年10月15日後遷入,無合法住房的。
第三十二條住房拆遷安置實行貨幣化加配購安置房方式或產權調換安置方式,被拆遷人可選擇兩種方式中的一種。
(一)住房拆遷貨幣化加配購安置房方式:
拆遷合法面積住房按重置價支付補償款給被拆遷人。
對應予住房安置的人員按每人3萬元計付住房安置款,獨生子女和喪偶者另加1.5萬元。配購安置房面積為每個符合拆遷安置人員20平方米,獨生子女和喪偶者另加10平方米。
特困戶住房拆遷補償安置費用總額不足以購置應安置標准內安置房的,差額款由用地單位全額支付。
(二)住房拆遷產權調換安置方式:
每個應予住房安置人員按30平方米實行等面積產權調換,互不支付差價。對於被拆遷原合法住房面積(不含披房、附房)低於應安置面積的,按原面積予以調換安置;高於應安置面積的,高出部分按拆遷住房重置價補償給被拆遷人。
第三十三條遠郊、線型工程等特殊情形不適宜實行貨幣安置和產權調換安置的,經市政府批准可按自拆自建方式安置。
實行自拆自建方式安置的,由區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被拆遷房屋按重置價的120%標准予以補償。自拆自建宅基地征遷補償、「三通一平」及公共設施建設等費用按每戶4.6萬元由區政府統籌包干使用。
第三十四條被拆遷戶分戶安置原則和人均被拆遷住房合法面積認定依據市政府關於集體土地上房屋產權登記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拆遷人拆遷房屋,應支付被拆遷人搬遷補助費;被拆遷人需臨時自行安置過渡的,應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過渡費);被拆遷人在拆遷公告規定的最後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的,拆遷人可按規定標准給予一次性搬遷獎勵費。
第三十六條被拆遷人的子女就讀小學、初中,因住房拆遷需要轉學的,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出具的《馬鞍山市住房拆遷戶子女轉學證明》,教育部門應根據其拆遷後的實際過渡住址,按就近入學原則安排就讀,不得收取跨地區借讀費。
第三十七條實行住房貨幣安置的住房安置款或實行產權調換方式調換應安置面積的購房款均由用地單位支付給區政府。
第三十八條被拆遷人辦理安置房產權證時,持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出具的《馬鞍山市拆遷安置證明》,財稅部門應按有關規定減免契稅。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部門責令改正,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違法所得依法予以追回:
(一)征地公告後,有關部門、單位或個人在征地范圍內違法違規辦理第十一條暫停辦理事項造成後果的;
(二)被征地單位、有關部門或個人謊報數據,在征地過程中弄虛作假、冒名頂替騙取征遷補償費用,或者截留征遷補償費用的;
(三)侵佔、挪用征遷補償費用的;
(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實施征遷補償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權力、徇私舞弊的;
(五)建設用地單位或個人擅自進行征遷補償安置的;
(六)阻撓或破壞征遷工作,妨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條征地區片綜合地價、青苗、房屋及附著物拆遷等具體補償標准,由市政府另行發文公布。
第四十一條征遷事務機構工作人員經業務培訓,考核合格後,由市國土資源局核發《馬鞍山市征遷人員上崗證》。從事征遷的工作人員須持證上崗。
第四十二條項目征遷可實行包干方式(包時間、包經費、包事務)。實行征地包乾的項目,按測算的征遷成本總費用收取4%的不可預見費(其中1%作為包干獎勵費)。
第四十三條征地管理費按省政府有關文件規定收取,返還地方部分,市土地征遷事務管理機構、區土地征遷事務機構按4.5:5.5分成。拆遷事務費按省有關規定執行,支付給經辦的拆遷事務機構。
第四十四條本辦法施行前已辦理征地批准手續且已公布征地補償安置、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的,按原方案執行。
第四十五條當塗縣政府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縣實際情況制定當塗縣土地徵收補償安置辦法。
第四十六條本辦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2月24日市政府第39號令發布的《馬鞍山市徵用土地補償安置辦法》及其配套文件同時廢止。
Ⅵ 安徽省所有的設計院名單及聯系方式
安徽省設計院名單
安徽現代建築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康忠佳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阜北路355號
郵編 230041
電話 0551-5527225-2913
傳真 055-5541104
安徽省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曾偉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環城南路28號
郵編 230001
電話 0551-2629231
傳真 0551-2629231
人數 120
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成祖德
職位 院 長
地址 合肥市桐城南路363號
郵編 230022
電話 0551-3412031
傳真 0551-3411015
人數 135
安慶市第一建築設計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何劍舟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安慶市戲校南路12號
郵編 246001
電話 0556-5590769
傳真 0556-5535023
人數 108
安徽省公路勘測設計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王吉雙
職位 院長
地址 合肥市合作化北路158號
郵編 230041
電話 0551-5121228
傳真 0551-5121258
人數 265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楊成斌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號
郵編 230009
電話 0551-2901598
傳真 0551-2903919
人數 150
合肥市市政設計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劉子清
職位 院長、書記
地址 合肥市市政設計院
郵編 230001
電話 0551-2621289
傳真 0551-2621289
人數 122
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設計所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周雲峰
職位 所長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望江東路60號
郵編 230051
電話 0551-3412003-2191/2136
傳真 0551-3424995
人數 234
馬鞍山市建築設計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唐世華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馬列鞍山市湖東中路44號
郵編 243000
電話 0555-2474315
傳真 0555-2471067
人數 111
馬鋼集團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王文瀟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馬列鞍山市湖南東路6號
郵編 243011
電話 0555-2880279
傳真 0555-2880799
人數 186
馬鋼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毛一平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園路33號
郵編 243000
電話 0555-2886301
傳真 0555-2883462
人數 287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規劃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段紅東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蚌埠市鳳陽西路41號
郵編 233001
電話 0552-3092421
傳真 0552-3066358
人數 220
蕪湖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甲級
法人代表 周曉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蕪湖市赭山西路99號
郵編 241001
電話 0553-5855620
傳真 0553-5855620
人數 138
安徽省建築工業學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袁之韜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南路856號
郵編 023000
電話 0551-2874453
人數 11
安徽省巢胡市水利規劃設計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朱衛國
職位 院長
地址 巢湖市巢湖南路金三角D樓
郵編 238000
電話 0565-2372874-11
傳真 0565-2626406
人數 25
安徽省黃山市水電勘測設計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程瓊
職位 常務副院長
地址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西楊梅山16幢
郵編 245000
電話 0559-2512707
傳真 055-2520423
人數 23
安徽省外經建設集團建築設計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蔣慶德
職位 總經理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環城南路28#
郵編 230001
電話 0551-2632454
傳真 0551-2640453
人數 27
安徽省蕪湖市勘測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方新主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蕪湖市環城西路17號
郵編 241000
電話 0553-3832535
傳真 0553-3814625
人數 110
安徽省歙縣建築設計院(安徽省徽州古建築研空所)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蔣鴻森
職位 院長、所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新安路32號
郵編 245200
電話 0559-6512032
人數 27
安慶市工業設計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楊善林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慶市龍山路115號
郵編 246003
電話 0556-5512455
人數 18
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城建設計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葛子勤
職位 副院長
地址 合肥市長江西路669#
郵編 230088
電話 0551-5313925
傳真 0551-5311282
人數 25
合肥廬陽建築設計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肖鶴麟
職位 院長
地址 合肥市紅星路54號
郵編 230001
電話 0551-2656889
人數 28
合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龔培慶
職位 院長
地址 五河路217號
郵編 230041
電話 0551-5613997
傳真 0551-5616997
人數 106
合肥市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孔蕾
職位 院長、書記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壽春路20號
郵編 230001
電話 0551-2645999
傳真 0551-2632604
人數 19
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金鑫
職位 院長
地址 合肥五洲商城C座1號樓2層
郵編 230011
電話 0551-4230808-801
人數 24
淮北工程勘察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賈志遠
職位 隊長
地址 安徽省淮北市高岳路13號
郵編 235037
電話 0561-3952492
傳真 0561-30438147
人數 102
淮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宋明
職位 院長、副書記
地址 安徽省淮南市學院北路
郵編 232007
電話 0554-3622033
傳真 0554-3643118
人數 104
淮南市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慶緒強
職位 院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淮南市田家庵區龍湖北路
郵編 232007
電話 0554-3621781
傳真 3621275
人數 126
黃山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劉一舉
職位 院長
地址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堂濱江西路3號
郵編 245000
電話 0559-2517387
傳真 055-2549241
人數 120
馬鞍山地質工期勘察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李明遠
職位 院 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馬鞍山市向山地質新村
郵編 243034
電話 0555-3126179
傳真 3101194
人數 101
機構名稱 銅陵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尚炳義
職位 院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銅陵市淮河北路21號
郵編 244000
電話 0562-2862959
傳真 0562-2862904
人數 111
機構名稱 銅陵有色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戴升弘
職位 院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銅陵市愛國路8號
郵編 244000
電話 0562-2833179
傳真 0562-2833156
人數 287
機構名稱 蕪湖市紡織設計研究院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楊雲程
職位 院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蕪湖市銀湖南路119號
郵編 241000
電話 0553-3853671
傳真
人數 15
機構名稱 蕪湖市水電局勘察設計室
單位級別 乙級
法人代表 任士勝
職位 院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北京東路108#水電局
郵編 241000
電話 0553-3119645
傳真
人數 20
機構名稱 安徽電信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安徽電信規劃設計院)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袁建西
職位 董事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合肥市桐城路33號
郵編 230022
電話 0551-2872101
傳真 0551-2876104
人數 111
機構名稱 安徽阜陽建築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晉學義
職位 院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阜陽市我民東路130號
郵編 236014
電話 0558-2264081
傳真
人數 18
機構名稱 安徽華東中葯工程設計院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章鐵鋼
職位 院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合肥長江西路669號高表開發區(天智路)
郵編 230088
電話 0551-5329915
傳真
人數 27
機構名稱 安徽兩淮地質基礎工程公司第二工程處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維明
職位 處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蕪湖市解放東路
郵編 241001
電話 0553-5859954
傳真 0553-5859954
人數 281
機構名稱 安徽農業大學園林規劃設計研究所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張浪
職位 所它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合肥市長江西路130號
郵編 230036
電話 0551-2823795-3515
傳真 0551-2824168
人數 24
機構名稱 安徽省03單位建築設計室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張明華
職位 主任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宿州市西關大街214號
郵編 234000
電話 0557-3060670
傳真 0557-3060781
人數 19
機構名稱 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學研究院設計室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沈敏
職位 主任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蚌埠市治淮路771號
郵編 233000
電話 0552-3051557
傳真 0552-3058844
人數 22
機構名稱 安徽省蚌埠城鄉建設設計研究所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姚斌
職位 所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蚌埠勝利中路51號科學宮東三樓
郵編 023300
電話 0552-2042770
傳真
人數 15
機構名稱 安徽省長江河道管理局設計院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劉東風
職位 院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蕪湖市石頭路54號
郵編 241000
電話 0553-3839793
傳真 0553-3830425
人數 120
機構名稱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水利電力勘測設計室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殷正秀
職位 主任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水電局
郵編 247100
電話 0566-2022107
傳真 0566-2041016
人數 22
機構名稱 安徽省定遠縣建築規劃設計院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方世根
職位 院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定遠縣定城鎮人民路85號
郵編 233200
電話 0550-4021580
傳真 0550-4021580
人數 23
機構名稱 安徽省肥東縣建築設計室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茆建
職位 主任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肥東縣塘楊路9號
郵編 231600
電話 0551-7711854
傳真
人數 18
機構名稱 安徽省肥西縣建管局設計室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方平
職位 主任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肥西縣巢湖路32號
郵編 231200
電話 0551-8841283
傳真
人數 18
機構名稱 安徽省鳳台縣建築勘察設計研究所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岳粹林
職位 所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鳳台縣建築勘察設計研究所
郵編 232100
電話 0554-8613621
傳真
人數 16
機構名稱 安徽省固鎮縣規劃建築設計室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張同功
職位 主任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固鎮縣谷陽路中61#建委四樓
郵編 233701
電話 0552-6012774
傳真
人數 18
機構名稱 安徽省國禎熱電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李祥憲
職位 經理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合肥市黃山路441號
郵編 230022
電話 0559-3642216
傳真 0559-3643547
人數 189
機構名稱 安徽省合肥方園建築設計所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葉守盛
職位 所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桐城南路363號
郵編 230022
電話 0551-3411005
傳真 0551-3411015
人數 22
機構名稱 安徽省華東電力技術開發股份合作公司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方元
職位 經理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西市區金寨路122號
郵編 230022
電話 0559-3646717
傳真 0559-3648734
人數 102
機構名稱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室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葉湖生
職位 主任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黃山市黃山區水電局
郵編 242700
電話 0559-8539110
傳真 0559-8532622
人數 18
機構名稱 安徽省監獄建築設計室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高興成
職位 主任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合肥市安慶路310號
郵編 230061
電話 0551-2838420
傳真 055-2838420
人數 17
機構名稱 安徽省九華山管委會規劃設計室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吳鶴發
職位 主任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池州市九華山九華街芙蓉路55號
郵編 242811
電話 0566-5011243
傳真
人數 22
機構名稱 安徽省科技設計研究所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吳學英
職位 所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長江中路73號
郵編 230001
電話 0551-2674581
傳真 0551-2674586
人數 13
機構名稱 安徽省糧食局設計室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陳國泰
職位 主任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合肥市蕪湖路275號
郵編 230006
電話 0553-2870680
傳真 0553-2870679
人數 12
機構名稱 安徽省馬鞍山市燃氣總公司燃氣設計研究所
單位級別 丙級
法人代表 沈立龍
職位 所長
注冊日期 2000-1-1
地址 安徽省馬鞍山市湖東路13號
郵編 243011
電話 0555-2473923
傳真
人數 10
Ⅶ 馬鞍山市河海水利設計有限公司怎麼樣
馬鞍山市抄河海水利設計有限襲公司是2010-10-1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馬鞍山市雨山區霍里山大道中段322號3-202。
馬鞍山市河海水利設計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0500563420922Y,企業法人褚飛飛,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馬鞍山市河海水利設計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水利規劃設計,水利工程設計、規劃、咨詢,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工程測量,建築工程設計,市政工程設計,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城鄉規劃設計,城市規劃項目咨詢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馬鞍山市河海水利設計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Ⅷ 安徽馬鞍山當塗縣江心鄉如何規劃政府對該地有相應的政策沒有,知道的朋友說下,謝謝!
最近國土局剛出的工程,農田復墾。估計要開發了。
Ⅸ 馬鞍山有哪些建築設計院
大致整理了十幾個:
·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馬鞍版山市建築設計院權
·馬鋼集團設計研究院
·馬鋼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馬鞍山地質工期勘察院
·馬鞍山十七冶勘察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馬鞍山市城市設計研究院
·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工程公司設計室
·馬鞍山供電局設計室
·馬鞍山馬鋼礦山岩土工程勘察聯合公司
·馬鞍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院
·馬鞍山市群廈設計事務所
·馬鞍山市水利設計室
·馬鞍山市自來水公司設計室
·馬鞍山中山建築設計事務所
·馬列鋼集團力生有限責任公司園林綠化工程設計室
·馬鋼南山鐵礦設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