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指每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其性別、年齡、種族、內居住地、職業容、收入,都能平等的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會根據國力的改善、財政支出的增加而不斷擴大
堅持預防為主是我國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最佳途徑
難點一個是相應的經費要及時到位,以保證這些工作的落實;另外疾病控制工作是涉及多部門的工作,還有一個部門協調的問題
人均15元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起步標准,今後標准將逐步提高。到2011年將不低於20元
針對農民工城鄉流動的「兩棲」特點,相關部門將採取靈活措施,讓所有農民工實現應保盡保
隨著新醫改方案的實施,為我們的醫學畢業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服務空間和領域,所以必然會擴大醫學畢業生的就業數量。
『貳』 公共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僅供參考:
[篇一: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公共場所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守有關衛生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以及相關的衛生標准、規范,開展公共場所衛生知識宣傳,預防傳染病和保障公眾健康,為顧客提供良好的衛生環境。
第三條衛生部主管全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
國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鐵路部門所屬的衛生主管部門負責對管轄范圍內的車站、等候室、鐵路客車以及主要為本系統職工服務的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隊伍和公共場所衛生監測體系,制定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計劃並組織實施。
第五條鼓勵和支持公共場所行業組織開展行業自律教育,引導公共場所經營者依法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公共場所衛生知識。
第六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違反本細則的行為,有權舉報。接到舉報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並按照規定予以答復。
第二章衛生管理
第七條公共場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是其經營場所衛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設立衛生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具體負責本公共場所的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和衛生管理檔案。
第八條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應當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衛生管理部門、人員設置情況及衛生管理制度;
(二)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水質、採光、照明、雜訊的檢測情況;
(三)顧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換及檢測情況;
(四)衛生設施的使用、維護、檢查情況;
(五)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情況;
(六)安排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情況和培訓考核情況;
(七)公共衛生用品進貨索證管理情況;
(八)公共場所危害健康事故應急預案或者方案;
(九)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要求記錄的其他情況。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應當有專人管理,http://tongxiehui.net/by/53681.html分類記錄,至少保存兩年。
第九條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建立衛生培訓制度,組織從業人員學習相關衛生法律知識和公共場所衛生知識,並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崗。
第十條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組織從業人員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從業人員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證明後方可上崗。
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疾病的人員,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第十一條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保持公共場所空氣流通,室內空氣質量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
公共場所採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應當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相關衛生規范和規定的要求。
第十二條公共場所經營者提供給顧客使用的生活飲用水應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要求。游泳場(館)和公共浴室水質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
第十三條公共場所的採光照明、雜訊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
公共場所應當盡量採用自然光。自然採光不足的,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配置與其經營場所規模相適應的照明設施。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降低雜訊。
第十四條公共場所經營者提供給顧客使用的用品用具應當保證衛生安全,可以反復使用的用品用具應當一客一換,按照有關衛生標准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潔。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篇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匯編]
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創建」基本要求
一、亮證經營: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在顯著位置集中懸掛有效衛生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原件;杜絕無證從事公共場所經營行為存在。a級住宿和游泳場所等量化分級等級牌應擺放在接待服務前台。
二、持證上崗:公共場所經營單位從業人員佩戴合格的健康證明和培訓合格證明上崗,復印件應放在經營場所服務台備查。
三、制度上牆:在前廳或相應的區域懸掛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前廳懸掛「五病」調離制度及衛生管理制度)。
四、「五病」調離:有每年「五病」調離檢出及調離情況記錄本,詳細記錄「五病」檢出和調離情況。記錄要保存三年。
五、消毒間要求:消毒間設有符合消毒規范的水池、消毒桶、消毒櫃等設施,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或消毒容器應標識明確;消毒池或容器液位線清晰;洗滌劑、消毒葯、消毒葯量杯(自設容器有標識及刻度)配備到位。
六、公共用品消毒: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上牆(消毒間或消毒區域),每日填寫消毒記錄單,記錄所有需要消毒的公共用品用具當天消毒的數量。
七、公共用品外送消毒:有消毒單位資質證明、洗消協議合同、每次接收數量和抽查記錄。
八、環境及個人衛生:保持內外環境和設備設施整潔,保持從業人員良好個人衛生狀況。
九、管理檔案:建立公共場所從業單位衛生管理檔案(各項制度、記錄本單、監督意見書、內部衛生管理檢查、衛生整改落實情況、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情況等整理入檔)。
十、室內公共場所應全面禁煙,並有明顯的禁煙標識。
[篇三:學校公共場所衛生制度]
為搞好公共場所、公共環境的安全和衛生管理,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預防疾病,保障全校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特製定本公共場所、公共環境安全衛生管理細則。
第一條本規定適用范圍:辦公室、教室、會議室,多媒體室、閱覽室、實驗室、運動場、活動室、食堂、廁所等。
第二條教室、閱覽室內採光、照明必須符合國家教育部的有關要求。
第三條必須並保持教室、閱覽室等的空氣流通,做好通風設備設施的管理。
第四條做好周邊環境、場所的安全衛生管理工作,減少或禁止噪音,保證教學、工作、生活的正常開展。
第五條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實驗室的廢棄物,隨時清除生活垃圾,營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
第六條體育場地要經常檢查場地設施,發現 設施損壞,應及時維修,保證使用安全。嚴禁一切車輛進入體育場地內。體育場地只提供校內學生及教職工活動,校外人員必須辦理租藉手續,方准提供使用。學校舉行各種比賽,要經常打掃體育場地內外以及周邊環境衛生。
第七條學校的校舍維修、改造以及設計必須符合有關管理部門的安全衛生要求。
第八條公共場所的使用部門應當建立安全衛生管理責任制度,並配合學校安全衛生管理人員進行安全衛生檢查與監督管理。
第九條學校按有關規定對公共場所、公共環境的從業人員隨時進行安全衛生培訓並做好考核工作。學校安全後勤處對公共場所做好安全監督、檢查。
第十條為保證全校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公共場所、公共環境的衛生工作人員,必須持有上崗證或健康合格證,才能從事本項工作。
第十一條公共場所、公共環境工作人員應該按規程操作。
第十二條凡不按本規定操作的單位或個人,如發生事故,學校將按有關法規進行人員調整,情節嚴重者,並進行經濟處罰,追究法律責任。
[篇四:四平市將在公共場所全面推行15項衛生管理制度]
為做好新版<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貫徹實施工作,四平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組織人員制定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15項重點制度,要求各公共場所單位在申請許可和年檢復核中必須建立健全15項制度,並將15項制度作為日常公共場所衛生監管的主要內容,對違反15項制度的違法行為依法予以教育整改直至行政處罰。公共場所衛生管理15項主要制度是:
第一,衛生消毒管理制度。公共場所單位各崗位人員要熟知消毒常識,建立健全各崗位消毒管理責任制,嚴格執行消毒管理規范與標准,認真做好公共場所空氣和各類公共用品的消毒工作,堅持一去污清洗、二浸泡消毒、三清水沖凈的總原則;要設置專用消毒間(區),消毒間(區)面積、設施、備品及管理符合公共場所許可和有關標准要求,消毒間不得取消、挪用,消毒應有消毒記錄;可重復性使用的公共用品外送清洗消毒時,應分類收集、存運,建立送接台帳,索取消毒物品檢驗合格證明;一人/次性使用的公共用具用品不得違反規定再重復使用,回收處理應符合有關規定要求。
第二,索證管理制度。采購和接收消毒器材設備設施、消毒葯劑、涉水衛生安全產品、一次性衛生用品、外送洗滌消毒的各類物品時應索取相關資質證件和產品質量檢驗合格單,建立台帳,一次一記,帳物相符,原始憑證齊備;不得采購「三無」和假冒偽劣產品,采購前、入庫前、出庫前和使用中要查驗相關產品的資質證件和商標及說明書,一旦發現不合格或超期產品應及時停購停用,堅持質量和安全第一的原則,發現相關公共衛生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應及時進行問題產品溯源。
第三,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公示制度。依據新版<實施細則>第十九條、第二十五條、第三十條,公共場所應對衛生管理質量與信息進行公示,接受消費者和社會的監督,公示內容包括:衛生許可證,衛生信譽度等級,空氣、微小氣候、水質、採光、照明、雜訊、顧客用品用具等衛生質量監測結果,健康體檢培訓合格證件、關鍵性衛生制度、衛生質量投訴舉報電話等。
第四,公共場所單位禁煙制度。公共場所應在醒目的位置設置禁煙警語和禁煙標識,不得在公共場所內設置自動售煙機;要建立勸阻吸煙責任制,對吸煙者及時進行勸阻管理,吸煙區不得位於行人必經的通道上。
第五,員工健康體檢制度。直接從事為顧客服務的人員和接觸公共衛生用品的管理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體檢證明後,方可上崗;在崗員工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患有甲肝、戊肝、傷寒、痢疾以及其他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患有肺結核和化膿性和滲出性皮膚病等疾病的人員,必須離崗休息;患有上述健康禁忌疾病的人員,病癒後應持相關診斷證明方可重新上崗。
第六,員工衛生知識培訓制度。公共場所單位員工在上崗前應參加衛生知識培訓,在崗期間每年參加一次衛生知識專項培訓,單位法人或負責人是衛生知識培訓的第一責任人;衛生管理負責人、消毒崗位人員、公共用品采購管理人員等應進行重點培訓,通曉各項公共場所衛生管理規范標准與制度,掌握各項公共衛生用品和場所的衛生(消毒)管理規程與方法。
第七,公共衛生用品儲存保管制度。要設立公共衛生用品儲存保管間(區),儲存間(區)面積與經營規模相適應,遠離污染源;公共儲存間(區)應保持潔凈衛生,通風良好,防水防潮,必要時應裝置除濕和通風設施;要設置防蠅、防蚊、防鼠設施,預防和控制病媒生物侵損公共衛生用品;已清洗消毒待用的床上用品類、杯具類、康樂類、洗浴洗漱類、理發美容類、衛生潔具類等各類公共衛生用品,應分類擺放,存放有序、標識清晰,存放物品貨架距離牆、地面10厘米以上;殺蟲滅蠅等劇毒類產品應專人管理,專櫃存放,防止公共健康危害發生。
第八,公共場所衛生檔案制度。衛生檔案內容包括:衛生許可申請資料,衛生管理組織,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健康危害事件應急預案;歷次衛生管理工作會議記錄和衛生檢查記錄,消毒工作原始記錄,物品采購索證原始資料,從業人員健康體檢檔案和不合格人員調離資料,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考核資料,衛生監測報告,各種衛生設備設施的使用、維修、檢查情況和衛生監督機構下發的各類文件、日常監管文書等。
第九,洗滌間(區)衛生管理制度。公共場所洗滌間(區)面積要與經營規模和功能相適應,洗滌間(區)應設回收區、分揀區、洗滌區、烘乾(熨燙)區、整理包裝區、儲存區、辦公區;專(兼)職洗滌人員要掌握專業洗滌技術並經衛生知識培訓合格,清洗洗滌物品要有記錄,洗滌用品質量符合衛生要求;實行各類洗滌物品分類洗滌制度,患有皮膚病顧客或被排泄物嚴重污染的床上卧具,應單獨進行洗滌;洗滌後的公共衛生用品應進行衛生監測,不合格的不應供給顧客使用,衛生檢測結果應如實進行公示。
第十,環境衛生清潔制度。公共場所要保持室內外環境的清潔和衛生,最大限度地減少各類健康危害因素,創造建一個舒適、整潔、文明的公眾活動環境;建立環境衛生管理組織和各崗位環境衛生責任制,保持門前衛生整潔,室內大廳、各類房間要空氣新鮮,無異味,地面潔凈,檯面無塵,物品擺放齊整,有顧客在場時,應採用濕式方法進行清潔;清掃衛生間、洗浴間,先上後下、先里後外、先污後潔,笤帚、抹布等清潔用具一室一套,數量充足,保持潔凈;設置防蠅、防蚊、防鼠等防控病媒的設施,預防控制蟑螂滋生;保證有效通風、新風量和通風氣體的衛生質量。
第十一,衛生設備設施維護制度。各類清洗消毒凈化保潔設施、通風排風換氣設施、集中或立(掛)式空調、上下水及流水洗手設施、採光照明設施、預防控制各類病媒生物設施、廢棄物容器設施、衛生間設施、防雜訊設施、衛生質量監測設施等,應符合衛生質量要求,建立台帳專人管理,正常規范運行,發現故障及時報告;衛生設備設施要定期檢查、維護和保養,及時發現和排除故障,檢查維護和保養記錄應存檔;各類衛生設施不得擅自挪用、拆除和停用,水質衛生設施和集中空調衛生設施的清洗消毒應聘用具有專業資質的單位承擔,衛生設施達到使用限值或出現損壞影響正常功能的,應及時進行更換。
第十二,布草間管理制度。住宿業、沐浴業、理發美容業應設置布草間或顧客用卧具(棉織類)公共用品備品間,面積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遠離污染區;布草(備品)間內各類公共用品存儲數量與日顧客使用量之比不應小於3:1,各類用品分類存放,標識清楚,表明洗滌消毒時間 ,先存先出;存儲的公共用品超過保存期或受到再次污染的,應下架再次清洗消毒;布草間應空氣流通良好,無漏水、潮霉。
第十三,公共場所健康危害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公共場所應成立健康危害事件應急處理組織,負責人是公共場所衛生安全事件調查處理的第一責任人;發生健康危害事件或疑似健康危害事件,以及顧客健康危害投訴後,應立即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向衛生行政部門或衛生監督及疾病控制機構報告,按照預案展開傷員救助、查明事故原因、封鎖事件現場等措施,配合衛生等部門開展事件調查。下列情況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因空調等消毒管理不合格引發的傳染病疾患傳播等事件,因公共場所室內空氣質量、微小氣候、雜訊等引發的健康危害事件,因公共衛生用品引發的健康問題投訴等個體或群體事件,因公共場所蠅、蚊、鼠、蟑螂等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措施不利而引發的健康危害事件,傳染病疫情,其他公共場所衛生安全相關的健康危害事件。
第十四,預防控制鼠、蚊、蠅、蟑螂等病媒生物制度。公共場所夏、春、秋三季,可以對外開放的門窗及其他與外界相通的設施,應安置紗窗等防蠅蚊設備,必要時室內應按放蚊香或物理殺滅蠅蚊的裝置,保證室內公共場所無蚊無蠅;室內公共場所蠅蚊數量超過衛生標准要求時,應及時噴灑殺滅蠅蚊的葯物或採用其他有效殺滅蠅蚊的措施,噴灑殺滅蠅蚊葯物期間,相關公共場所應禁止對外開放;在庫房、飯店、地溝等處定期投放鼠葯,倉庫、新風口、污水通道等重要部位,應設置擋鼠板;發現蚊蠅、蟑螂等應立即採取殺滅措施;裝置廢棄物的設施應定點擺放,廢物桶(箱)必須有蓋相對封閉,廢物桶(箱)內的廢物應及時清運,保持廢物桶(箱)內外清潔。
第十五,衛生質量檢測制度。公共場所單位應依據衛生標准,對本單位空氣質量、微小氣候、水質衛生、採光照明、雜訊及公共用品用具等開展檢測,檢測結果公開公示;檢測結果異常時,應及時排查原因採取措施解決;自身沒有檢測能力的單位,應該委託技術服務機構進行檢測。
『叄』 醫院公共衛生科相關管理制度
35歲以上病人首診測血壓工作制度
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定期調度制度
兒童保健工作制度
兒童保健工作制度
問責制度
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及策略
檔案信息資料管理制度
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信息管理制度
35歲以上病人首診測血壓工作制度
1、醫院各科室要為35歲以上首診病人測量血壓,以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檢出率。
2、全院內科、外科、中醫科、婦產科、五官科、康復科等門診科室,把35歲以上病人首診測血壓做為常規檢查內容,並在門診登記和病歷中記錄血壓值。
3、發現高血壓病人,門診醫生應填寫高血壓報病卡,交給該區責任醫生,並向患者進行面對面的健康指導,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指導正規治療,宣傳高血壓防治知識。
4、責任醫生掌握的高血壓病人按照高血壓病管理的要求,納入規范管理。
5、中心考核組定期對各科室35歲以上病人首診測量血壓的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並列入社區責任獎懲范圍。
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定期調度制度
為加強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規范工作程度,確保優質、高效完成任務,切實改善農村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條件,實行項目定期調度制度,具體人員由項目管理領導小組及其項目辦公室的人員調度,並將調度情況進行通報。調度通報內容如下:
一、定期調度內容
(一)項目是否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項目的要求來進行。
(二)按照省政府確定的目標編制了項目實施方案。
(三)是否按照項目工作方案、報告批復的工作內容要求進行工作,在計劃執行中不得任意變動計劃指標,不得搞計劃外的支出。
(四)項目的資金是否專款專用、單獨建賬、資金落實是否到位。
(五)以上所調度的內容按照工作進度情況每星期調度一並將調度情況及時反饋。
二、通報定期調度內容
(一)按照調度內容將督導情況及時反饋,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二)不定期通報工作進度。
兒童保健工作制度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90年代我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特製定本制度。
二.各級醫療保健機構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按照衛生局劃定的服務區域,為0----36個月兒童提供保健服務。
三.兒童保健服務指為0----36個月歲兒童提供的醫療保健服務。
四.按照衛生部下發的《散居兒童衛生保健管理制度》、《托兒所集體兒童衛生保健管理制度》和市《母子系統保健管理辦法》發展兒童保健服務工作。
五.為散居兒童和集體兒童長期保健提供醫學指導與咨詢。
六.為兒童建立兒童保健證和生長監測圖,定期提供保健服務。
七.篩查體弱兒童,進行專案管理,防治兒童常見病、多發病。
八.進行兒童膳食及營養管理。
九.採取適宜技術對兒童提供監測服務。
十.定期進行新生兒訪視,積極提倡純母乳喂養。
十一.進行0----6歲兒童死亡檢測、評審和死因分析。
十二.嚴格執行《兒童系統保健工作常規》
婦女保健工作制度
一、建立社區婦女基本情況檔案卡,了解基本健康狀況(姓名、性別、年齡、住址、單位、婚姻狀況、月經情況、生育史、婦科疾患)。
二、承擔社區內婦女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技術指導工作,做好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工作,使孕婦管理率達標。
三、做好早孕的建卡、建冊及圍產期保健工作。每位孕婦產前檢查8次;產後訪視,不少於2次。
四、對高危孕產婦實行專案管理,管理率達到100%,病歷和保健手冊有標記,有追訪;有分娩結局。梵谷危因素復雜或病情嚴重者應及時轉入上級醫院診冶。
五、做好孕婦學校工作,統一宣教資料,專人負責。採取群體與個人宣教相結合,孕期宣傳不少於三次,並將宣傳時間、內容登記在圍產保健手冊上。
六、有計劃的檢查、治療婦女常見病、多發病,做好婦女五期(經、孕、產、哺乳、更年)保健工作。
七、按時登記、統計、上報有關的婦女保健基本數據和報表。
問責制度
第一條為了強化責任制,促進工作人員恪盡職守,提高效率,防止和減少工作過錯,根據堅持實事求是、追究與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制定。
第二條問責制是對工作人員由於故意或者過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以致影響工作秩序或效率,貽誤各項工作,或者損害管理人群的合法權益,造成不良影響或後果的行為,進行責任追究的制度。
第三條問責對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追究其責任:
(一)不認真執行黨委、政府的指示、決策和上級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不落實上級有關會議議定或決定事項;影響政令暢通和全局整體形象及工作的。
(二)不認真履行職責,管理措施不到位,導致工作目標任務不能完成,影響全局整體工作和發展的。
(三)不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許可權、程序和時間組織管理項目,對上隱瞞問題或對查出的問題不按規定進行處理,對下包庇、袒護、縱容的;或指使、暗示下屬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
(四)不按照集體研究決定辦事,或者不採納下級正確意見,導致過錯的。
第四條責任追究的形式有以下七種:
(一)責令作出書面檢查;
(二)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
(三)通報批評;
(四)誡勉;
(五)責令辭職;
(六)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七)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單獨採用或者合並採用。
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信息管理制度
1.及時准確收集、整理、統計、分析農村住院分娩項目補助信息。
2.建立健全各種登記、統計制度,健全統計台賬,做好統計匯編,遵守各種信息資料的保密制度。
3.按要求上報衛生行政部門和相關部門各種統計數據和信息,不得拒報、遲報、虛報、瞞報、偽造或篡改。
4.根據統計指標,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改進工作。
5.逐步健全網路信息系統,做好數據錄入及整理工作。
6.嚴格執行計算機操作規范,定期對計算機進行保養、維護。
檔案信息資料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各種登記、統計制度,健全統計台賬,及時准確收集、整理、統計、分析管理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科研及培訓信息,做好統計匯編,遵守各種信息資料的保密制度。
2.社區衛生檔案的內容必須登記詳細、真實,項目齊全,編寫清楚規范,隨工作開展及時收集、整理,並按類型歸檔。
3.社區衛生檔案必須進行嚴格管理,確定專(兼)職衛生檔案管理人員,專櫃保存,對衛生檔案的編寫、收集、歸檔實行專人負責制。
4.根據上級要求及時、准確、規范上報有關信息,不得拒報、遲報、虛報、瞞報、偽造或篡改。
5.根據統計指標,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改進工作
6.嚴格按照國家和地方有關衛生檔案、文件的管理規定,對社區衛生檔案進行管理和利用。在社區衛生檔案的利用上,本著充分保護患者隱私的原則,嚴格檔案的借入借出,對借出時間期限做出明確規定,責任者的簽章手續必須齊全。
7.對收集的社區衛生檔案必須實行定期審查制度,要求收集齊全、完整,對於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責任人進行改正、補齊,問題嚴重者可令其重做,不符合要求者,不能驗收歸檔。
8.社區衛生檔案資料必須真實地反映情況,具有永久和長期保存價值的資料必須完整、准確、系統,責任者的簽章手續必須齊全。
9.對社區衛生檔案資料塗改、偽造、隨意抽撤或損毀、丟失等,應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對因此觸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造成損害患者權益的後果,由直接責任人承擔。
1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要有專兼職專業人員作為系統的維護人員,負責日常維護工作,並有相關的管理制度。
11.各系統工作站點,必須有明確的計算機操作規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使用人員必須熟知有關事項,切實掌握使用要領。
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及策略
一、領導分工明確,網路齊全
由李斌副院長負責分管,公共衛生項目辦公室具體負責,個村公共衛生服務人員共同參與。
二、開展社區健康教育
1、擴大社區健康教育的覆蓋范圍,力爭每個社區的健康教育覆蓋率都達到90%以上;
2、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作用,和民政、殘聯、老年協會、村(居)委會、婦聯、計生辦等加強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全年舉辦各類大型健康教育活動不少於4次,開展每月一次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各重大衛生節日均有宣傳,資料齊全;發放健康教育處方不少於10種。
3、設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專欄不小於2平方米,每季度更新一次宣傳內容。
4、給社區居民全年免費發放各類健康教育宣傳材料,發放對重點人群性病、艾滋病及其他重點疾病防治的宣傳資料。做到每戶擁有一種健康教育宣傳材料。
5、開展四慢病患者的健康行為干預,確定以四慢病社區規范化管理項目病人為健康行為干預對象,開展咨詢服務、規范化診療用葯指導及干預。
6、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組織醫務人員以義診、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促進社區居民建立起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
7、加強對公共場所工作人員的衛生知識培訓、管理。
8、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宣傳健康知識,普及衛生知識。
三、學校健康教育
1、與轄區內學校配合,落實好中小學校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對學校食堂、教具、廁所、教室採光等進行健康評估,對工作人員進行衛生健康知識培訓;
3、抓好學校健康教育專欄建設。
四、做好資料收集工作
認真做好健康教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平時做好工作的記錄、相關資料的收集,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整理歸檔。對相關材料進行單列整理。
當然,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修改
『肆』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什麼意思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的意思:一是城鄉居民,無論年齡、性別、職業、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權利,二是服務內容將根據國力改善、財政支出增加而不斷擴大,三是以預防為主的服務原則與核心理念。
『伍』 如何更好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經費的管理,確保經費完全用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