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工商局食品商標監管制度

工商局食品商標監管制度

發布時間:2021-08-12 19:17:35

工商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有什麼區別

市場監督管理局由工商局、質監局、葯監局、物價局等幾個部門合並而成。
市場監督管理局范圍較大,工商局范圍較小。
拓展資料
行政體制改革,很多地方自下而上搞試點,以區縣級為單位,一些地方將工商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質量監督局「三合一」為「市場監督管理局」。
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包含了原來三個部門的職能,行使市場監督管理職能,具體包括了登記注冊(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有些地方下放了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安全監管、葯品醫療器械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商標廣告監管、標准計量、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等。
這種自下而上的探索確實有助於尋找合適的市場監管模式,但也有諸多問題。其一,基層合並,國家級,省市級仍然是多頭管理,造成向上的渠道不暢,甚至交叉混雜。各個口子都來布置任務,統計報表,在執法文書的要求上又存在差異,需要法制科同事進行大量工作。
其二,基層工作難度大大增強。原先的質監、食葯局僅在區級設立,原工商部門在鎮級卻設有基層分局,合並後盡管有質監、食葯人員下放到基層,但仍然是無法滿足需要。
總之,在國家級、省市級層面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存在,市場監督管理局不存在(也有些地方開始了市一級的合並),區縣級層面上,工商行政管理局與質監局、食葯監合並為了市場監督管理局。

⑵ 我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工商局要求提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求範本。謝謝。

你們當地工商部門的要求是不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應該是統一的,應該是工商部門提供的。我有我們地方的給你發一個。
流通環節食品經營者自律制度
一、食品經營者進貨查驗制度
食品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制度,對采購的食品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准履行檢查義務。檢查食品質量和標簽;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並通過記錄、拍照、存檔、復印等多種方式,記載查驗情況;銷售進口食品的,還應當查驗進口食品的合法證明。
二、食品經營企業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鼓勵其他食品經營者按照上述規定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食品經營者可以將供貨者提供的載有上述規定信息的銷售票據作為進貨查驗記錄,票據應當裝訂或者粘貼成冊;實行統一配送經營方式的食品經營者,可以由企業總部統一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進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企業總部應當向所屬經營者提供進貨查驗的證明;食品經營企業的進貨查驗記錄或者票據應當真實,不得偽造,保存期限不得少於兩年。
三、食品批發經營企業批發記錄制度
從事食品批發業務的經營企業銷售食品,應當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或者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銷售票據。
從事批發業務的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向購貨者開具載有前款規定信息的銷售票據,同時加蓋印章或簽字。食品批發企業和購貨企業應當實行「一票通」式台帳建立模式,即購貨企業將批發企業開具的銷售票據粘貼成進貨台帳,批發企業將一式兩聯中的另一聯銷售票據粘貼成銷售台帳,實現「一票通行」;鼓勵其他購貨者和食品批發企業採用「一票通」方式建立台帳。
食品批發經營企業的批發記錄或者票據應當真實,不得偽造,保存期限不得少於兩年。
四、食品退市制度
食品經營者發現其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應當立即停止經營,下架單獨存放,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並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將有關情況報告轄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食品經營者未依照法律規定停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責令其停止經營;退市食品應當建立登記台帳,並記入食品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其內容包括:食品名稱、規格型號、商標、數量、生產批次、問題類別、處理情況、生產廠家、經銷商、經辦人情況等。按發生的時間順序登記,由專人負責。
五、食品質量承諾制度
採取質量先行負責、「三包」等方式,落實質量承諾責任。食品經營者經營的食品應當符合法定標准和要求,明碼標價,主動向消費者提供銷售憑證,自覺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履行更換、退貨等義務,保證不欺詐消費者;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如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將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除賠償消費者損失外,還應承諾支付所購食品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六、協議准入制度
鼓勵食品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食品經營櫃台的出租者、食品展銷會的舉辦者和有條件的食品經營企業與食品生產加工基地、重點企業實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等協議准入制度。食品經營者經營的各種食品,原則都與供貨人簽訂「購銷協定」,簽訂協議的供貨人、生產商或產地應當有食品銷售信譽卡或食品質量承諾卡以及檢驗、檢疫等合格證明;水果蔬菜類食品以無公害水果蔬菜生產基地為采購定點單位,簽訂「場地掛鉤協議」,肉類經營必須到定點屠宰場采購,簽訂「場廠掛鉤協議;對供貨人、生產商或產地拒絕簽訂「場廠掛鉤、場地掛鉤」協議的,拒絕從其處進貨。
七、食品貯運、銷售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經營者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並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食品經營者對貯存、銷售的食品應當定期進行檢查,查驗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及時清理變質、超過保質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主動將其退出市場,並做好相關記錄;食品經營者貯存散裝食品,應當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銷售生鮮食品和熟食製品,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溫度、空間隔離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八、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食品經營從業人員應當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從事食品流通經營活動,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 食品經營從業人員應當注意個人衛生,患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的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疾病的從業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本企業承諾嚴格遵守以上制度。
企業名稱:
業主姓名:
年 月 日

⑶ 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協調協作制度的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協調協作制度

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建立健全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協調協作體系
(一)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在當地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組織、協調下,依法建立健全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執法協調協作體系。
(二)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監督管理計劃,定期報告食品流通監督管理工作情況;及時請示、報告需要當地人民政府協調的其他重要事項。 強化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之間協調和協作機制,切實形成監管合力
(三)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依法配合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建立協調機制,按照法定職責參與協調工作。
(四)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的部署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工作,積極配合有關部門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
(五)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屬於農業、質量監督、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等部門職責范圍內的事項,應當及時書面通報並移交相關部門。
(六)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受理申訴、舉報中發現應當由其他部門處理的,應當及時書面通報並移交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對移交的相關材料要復制存檔備查。
(七)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其他監管部門通報或移交的屬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的事項,應當按照職責及時依法查處或處置。
(八)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內部機構分工協作和協調機制,切實提高食品市場監管能力
(九)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各內設機構應當明確職能分工,按照國家工商總局《關於宣傳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關於印發〈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工負責,建立協作和協調機制。
(十)食品流通監管機構負責流通環節食品監管綜合協調,承擔轄區食品流通許可和流通環節食品質量監管工作。
(十一)內外資企業登記注冊、監督機構負責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登記管理,查處違反登記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十二)個體私營經濟監管機構負責加強對個體私營企業登記管理,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和協調下,按照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依法查處和取締無照經營食品的違法行為。
(十三)市場監管機構負責集貿市場、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監管,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相關職責。
(十四)廣告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對食品廣告的監管,依法嚴厲查處違法食品廣告。
(十五)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負責受理和依法分流、處理消費者的咨詢、申訴和舉報,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十六)競爭執法、直銷監管、商標管理等機構分別負責查處食品市場不正當競爭、傳銷、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
(十七)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內部各職能機構要建立情況通報和工作協作機制,切實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區域橫向協作和通報制度,切實加強依法跟蹤監管工作
(十八)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不屬於本區域管轄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案件,應當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處理。
(十九)在查辦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案件中,需要跨管轄區域協作的,相關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積極配合、密切協作,及時通報,由具有管轄權的上一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協調。
(二十)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檢查,應當加強信息通報,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發揮系統整體功能,強化依法跟蹤監管工作。 加強社會監督,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度
(二十一)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聘請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暢通投訴渠道,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監督作用。
(二十二)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協調,通過新聞媒體依法公開有關信息,通報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工作情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二十三)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強化領導責任制、職能機構監督檢查和指導責任制以及屬地監管責任制,將食品安全監管任務和責任層層落實到每個崗位和執法人員。
(二十四)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履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法定職責、日常監督檢查不到位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應當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責任。

⑷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內容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九項制度
為切實加強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 管,維護食品市場秩序,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據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實際,制定白山市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九項制度。
一、食品市場主體准入登記制度
流通環節食品經營者應當依法申請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未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從事食品經營活動。
(一)《食品流通許可證》審查批准。對申辦許可證的經營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屬地管轄原則,依據《吉林省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試行)》進行認真審查,按從事食品流通經營活動的經營場所發放《食品流通許可證》。
(二)工商登記注冊。必須堅持先證後照、依法登記原則。對未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等前置審批文件的,不得辦理登記注冊手續;對未依法取得許可證照從事經營活動的,要依法進行嚴肅處理;對改變許可項目、許可證到期的食品經營者,要及時責令其限期辦理變更登記或重新辦理,逾期不辦的,要依法注銷許可證。
(三)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經營者,不予辦理市場准入登記:
1.未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相關批准文件的;
2.已經取得的《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相關批准文件被吊銷、撤銷或者有效期屆滿後未依法重新辦理許可審批手續的;
3.個體工商戶吊銷《營業執照》不滿六個月的;
4.偽造、塗改、使用他人《食品流通許可證》的;
5.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不得從事經營活動的。
(四)接受社會監督。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公示審批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的相關內容,接受社會監督。
二、食品市場質量監管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加強食品質量管理,嚴把食品質量准入關。對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食品,應當採取責令停止銷售、退回供貨方、銷毀等措施,清理退出食品市場。
(一)食品市場質量准入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做好下列工作:
1.監督食品經營者建立並執行進貨查驗制度,督促食品經營者嚴格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證明文件;
2.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並執行進銷貨記錄制度, 鼓勵有條件的經營者建立電子進貨查驗記錄和質量自檢制度;
3.監督市場開辦者、櫃台出租者、展銷會舉辦者建立並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
4.積極引導食品經營者建立「場廠掛鉤」、「場地掛鉤」
等協議准入制度;
5.開展食品質量抽樣檢驗,重點強化對消費者申(投)訴集中和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種類食品的抽樣檢驗,確保上市食品質量安全。
(二)食品退市監管。對下列食品,應當按照相關規定,責令退出市場:
1.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
2.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重金屬、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
3.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4.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雜使假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製品;
6.未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製品;
7.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8.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9.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
10.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經營的食品;
11.食品的標簽、說明書內容與實際不符的食品;
12.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不符合規定的進口預包裝食品;
13.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三)食品退市的處理。
1.對標簽、標識或者說明書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但內在質量合格的食品,應當責令停止經營、退回食品生產者;在食品生產者採取補救措施且能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可以繼續銷售,銷售時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明示生產者採取的補救措施;
2.對經檢驗確定為內在質量不合格的食品,要及時下架,並依法處理;
3.對已經售出的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有毒有害食品,要通過公告、通知等方式追回或責令經營者追回;
4.對其他行政機關公布的屬於退市的食品,要依法處理,並採取退市措施,清出市場;
5.對不主動退市、責令退市後仍不退市或者名義上退市實際仍以其他方式繼續銷售的,應依法從重處罰。
(四)退市食品消費警示。對轄區發現的退市食品的有關信息,應當及時向社會公示,向消費者發布消費警示。
(五)退市食品跟蹤監督。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對退市的不合格食品記錄在案,以備查詢。要適時進行跟蹤回訪,確保不合格食品真正退出市場。
三、食品市場巡查監管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加強食品市場日常巡查監管工作,認真履行監管職責,維護食品市場秩序。
(一)食品市場巡查的組織。縣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組織基層工商分局(所)開展食品市場巡查工作。
(二)食品市場巡查的內容。食品市場巡查過程中要做到「七查七看」:
1.查經營資格,看食品經營者證照是否齊全,期限是否有效,是否按要求懸掛,是否出租出借證照,是否超范圍經營,是否具備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明;
2.查建立並執行進貨查驗和記錄制度,看食品經營者進貨時是否履行了檢查驗收責任,是否索取了供貨方相關證照、發貨票等相關證明材料;
3.查經銷食品,看是否有質量合格證明、檢驗檢疫證明,是否摻雜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經銷國家明令淘汰、失效、變質的食品,是否建立食品退市制度;
4.查包裝標識,看食品標識內容是否真實,是否有產品名稱、廠名、廠址,是否標明食品主要成分和含量,是否標
明生產日期和有效期限等國家規定必須標明的內容;
5.查商標廣告,看食品商標是否有侵權和違法使用行為,食品廣告是否含有虛假宣傳和誤導消費的內容;
6.查市場開辦者(包括櫃台出租者、展銷會舉辦者)責任,看食品市場開辦者是否建立並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是否認真履行法定責任義務;
7.查食品貯存,看經營者經營環境、條件是否符合相關規定,是否及時清理超期變質食品。
(三)食品市場巡查要求。
1.必須兩人以上著裝亮證依法巡查;
2.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糾正和處理,如遇重大問題要及時向上一級機關報告;需要查處的,要依法予以查處,並將相關情況錄入經濟戶口;
3.按照經營者自律和誠信經營情況,組織開展經常性市場巡查,重大節日期間要相應增加巡查次數;
4.積極創新巡查方式方法,採取隨機抽取經營者經營的食品進行「倒查」的辦法,檢查其落實查驗記錄義務和建立執行自律制度情況。
(四)食品市場巡查記錄。基層工商分局(所)進行食品市場巡查時,應當翔實記錄巡查監管情況,對有違法行為的,應當補充記錄處理結果。巡查記錄經執法人員和食品經營者簽字後歸檔,巡查記錄保存期限應當符合檔案管理相關規定。
四、食品安全預警及應急處置制度
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在當地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及時作出反應,配合衛生行政等相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應急處置,控制事態發展。
(一)食品安全預警及應急處置。下列情形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進行預警和處置:
1.發生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致人傷害或死亡的事件;
2.發生區域性銷售危害人身健康的假冒偽劣食品事件;
3.發生其他引起市場波動或者嚴重危及公共利益和社會穩定的食品安全事件。
(二)食品安全重大事件處理程序。
1.按《白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流通環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規定的時限,應當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同時向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報告;
2.迅速派出人員前往事發現場,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阻止和控制事態進一步發展,開展調查核實及相關處理工作;
3.按照事件波及的范圍及時向相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出協查或者聯查通報,並及時向上級工商機關報告調查和處理的進展情況。
(三)食品安全重大事件處理方法。經核實屬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范圍的食品安全事件,應當採取以下措施處理:
1.責令經營者對涉案食品立即停止經營、下架封存,防
止涉案食品擴散;
2.涉案食品已經擴散的,應當採取發布公告、責令經營者召回、組織追繳等措施予以追回;
3.需要立案查處的,應當及時立案查處;
4.完整記錄預警和處置的有關情況,在應急狀態解除後,及時形成專題報告,報送當地政府,並逐級上報上級工商機關。
五、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轄區流通環節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發布,並對其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法律性負責。
(一)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內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據職責,可以向社會公布下列食品安全信息:
1.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總體形勢和趨勢信息。包括反映本轄區流通環節食品安全趨勢現狀及預測預警信息;
2.食品安全檢驗及監督檢查信息。包括不符合有關食品安全標准,假冒他人商標、包裝、裝潢及虛假廣告等信息;
3.食品安全事件信息。包括食物中毒、突發食品污染事件及人畜共患病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
4.其他影響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信息。
(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的主要方式。
1.通過新聞媒體適時公示食品安全信息;
2.在辦公場所設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板)」,並指導轄區食品經營者、市場開辦者在商場、超市等大型食品經營場所設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板)」,向公眾公示食品安全信息。
(三)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的要求。
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監督管理信息,應當做到准確、及時、客觀。對已經公示的食品安全信息,應當建檔留存,以便有關單位或者消費者查詢。
六、食品市場分類監管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根據食品經營者經營場所、特點和信用,有針對性地採取分類監管措施,明確監管重點和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
(一)商場、超市的監管。監督商場、超市等企業,在鞏固進貨查驗、查驗記錄「兩項制度」成果的基礎上,切實履行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義務。引導有條件的商場、超市逐步實行計算機管理,提高監管效能。
(二)食品批發企業的監管。嚴格監督食品批發企業建立和完善食品銷貨台賬,履行好進貨查驗義務和查驗記錄義務,確保食品經營行為規范。
(三)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的監管。監督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審查入場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明確入場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定期對入場食品經營者的經營環境和條件進行檢查。建立食品經營者檔案,記載市場內食品經營者的基本情況、主要進貨渠道、經營品種和供貨商狀況等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經營管理制度,加強對食品經營者的培訓。設置食品信息公示欄,及時公開市場內或行政機關公布的相關食品信息。
(四)食品店的監管。嚴格監督食品店履行查驗義務,認真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確保食品來源合法。
七、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追究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明確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嚴格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追究,確保各項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到位。
(一)實行食品安全逐級負責制。
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實行逐級負責制。
1.各級工商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對上一級工商局負責;
2.市州局、縣級局和承擔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的派出機構,對轄區內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工作負領導及監督管理責任;
3.基層工商分局(所)對轄區內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工作負直接監督管理責任。
(二)實行食品安全責任人制度。
1.各級工商局的主要負責人承擔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工作主要領導責任;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承擔直接領導責任;
2.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內部根據分工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職責的機構主要負責人,承擔主要組織、協調、指導等責任;分管負責人承擔直接組織、協調、指導等責任;
3.基層工商分局(所)長承擔本轄區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工作直接監督管理責任;
4.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及基層工商分局(所)的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承擔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具體監管責任。
(三)責任追究范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1.在《食品流通許可證》審核發放工作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的;
2.對無證、無照等違法經營行為,未及時進行處理的;
3.對違法行為未依法處理,放縱違法行為,或者無法律依據減輕處罰的;
4.對群眾舉報、上級工商機關交辦、督辦及相關部門轉辦的食品案件,無正當理由未及時調查處理的;
5.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未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預警和處置的;
6.對應當上報的食品案件瞞而不報,或者對其他重要情
況瞞報、謊報、緩報、漏報的;
7.對應當移送其他部門的食品案件,不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移交的;
8.因主觀過錯,導致有毒有害食品未能得到及時控制,造成危害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事故,或者給本地區、本單位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
9.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發現的其他失職、瀆職行為。
(四)責任人的處理。對負有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幹部,要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視具體情節給予相關責任人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的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因不認真履行職責出現食品安全事故的具體監管責任人,要按照《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理;對造成嚴重後果、涉嫌犯罪的,要按照相關規定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八、食品廣告監管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進一步加大對食品廣告的監管力度,依法嚴格規范食品廣告發布行為。
(一)食品廣告內容要求。食品經營者應當保證食品廣告內容真實、健康、科學、准確,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騙或誤導消費者。
(二)違法廣告查處。對違法廣告、特別是含有虛假內容的食品廣告和涉及宣傳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違法食品廣告,要嚴厲查處;對被確認為不符合食品安全規定的食品,要立即責令停止廣告發布行為;堅決制止和查處機關、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以廣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費者推薦食品的不法行為。
(三)食品廣告監測和預警。應當加強對食品廣告發布情況的監測和預警,及時了解和掌握食品廣告發布動態,杜絕違法食品廣告發布行為。
九、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協作制度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下,依法做好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一)建立食品安全監管協作機制。建立健全與衛生部門的協調機制;與質檢、食品葯品、農業、工業和信息化、商務、公安等部門的協作配合機制;完善食品安全監管信息通報機制。
(二)相關部門協作問題的處理。
1.對監督檢查中發現違法行為屬於其他監管部門管轄的,應當及時書面通報或移交相關監管部門;
2.對申訴舉報處理工作中發現應由其他監管部門處理的,應當及時轉交並告知舉報人,相關移交、轉交材料要存檔備查;
3.對其他監管部門通報和移交屬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的,應當及時依法查處或處置,並及時反饋結果。
(三)食品安全信息通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獲知的食品安全信息,涉及其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通報情況。

⑸ 食品質量安全標志的標志監管

工商部門監管流通環節食品QS標志監管的法律依據 (一)工商部門在實施流通環節食品QS標志監管的職責依據:
食品QS標志是由國家質檢部門負責認定和實施的一個行政許可制度,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第六十五條第二款已經明確規定「本條例第四十六條至第五十一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國務院規定的職權范圍決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明確規定了「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職責分工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04〕35號)對食品安全監管的部門分工進一步作了明確「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質量監管,要認真做好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登記注冊工作,取締無照生產經營食品行為,加強上市食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查處銷售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質量違法行為,查處食品虛假廣告、商標侵權的違法行為;要將營業執照發放、吊銷、注銷等情況及時通報質檢、衛生部門。」這就充分確定了工商部門對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責,也說明了在對流通環節食品QS標志監管上工商部門是主體適格的,是有職責依據的。 (二)工商部門在實施流通環節食品QS標志監管上的職權依據:
QS標志是食品市場准入制度,那麼在查處流通環節無QS標志食品案件中工商部門是否具有明確的法規規定的職權依據呢?《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就有明確的規定:
「第三十七條縣級以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主管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查處並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向有關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單位和檢驗機構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有關人員調查、了解有關涉嫌從事違反本條例活動的情況;
(二)查閱、復制有關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列入目錄產品的單位和檢驗機構的有關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對有證據表明屬於違反本條例生產、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的列入目錄產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涉嫌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時,也可以行使前款規定的職權。」
對違法行為的定性和查處依據
(三)工商部門在實施流通環節QS標志監管上對具體違法行為的定性和查處依據
《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第五條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列入目錄的產品。」。對於食品,QS標志就是生產許可證的一個外在的表現形式。同時,該條例第四十八條明確規定了罰則「銷售或者在經營活動中使用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列入目錄產品的,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對於未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並加貼QS標志而上市銷售的無QS標志食品工商部門是有權進行處罰的。
同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流通領域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監督管理職權的答復》(工商法字[2006]78號)也作出了明確的答復,進一步明朗化了工商部門在對流通環節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監督管理上的職能職權。所以,作為流通環節食品QS標志的監管,工商部門是適格的,是有明確的職責、職權依據的。

⑹ 我是做餐飲的,管理監管制度有那些

餐廳餐飲管理制度

儀容儀表要求制度

一、 上班必須按規定著工作服,工作鞋,佩戴工號牌,統一發型,只准穿肉色。(黑色襪男員工)

二、 女服務員:上班要化淡妝,不準濃妝艷抹,長發要盤起,短發不過肩,留海不超過眼睛,頭發不準染色,不準梳過於誇張的發型。

三、 男服務員:頭發不準染發,不留胡須,勤修面。

四、 不準留長指甲,不得塗有色指甲油。不準用刺激性很強的香水。

五、 上班時間不準戴手鐲、耳環、項鏈等飾物。

六、 工作服要整潔,無油漬、無皺痕。

七、 上班前不準吃大蒜,大蔥,檳榔等刺激性,帶異味的食品,不能吃酒精含量過高的事物,飲料。

八、 不能當著客人的面做不雅觀的動作,如抓癢,摳鼻子,挖耳朵,梳頭發,剔牙,大呵欠等,打噴涕應適當遮掩。

九、 檢查儀容,儀表應到衛生間或客人看不到的偏僻處。

十、 凡違反以上規定一次扣款5元,再次扣半天休,三次扣一天休。

衛生工作制度

A、 個人衛生

一、 勤洗澡、勤換衣、勤洗頭發、不能有頭屑、身體不能有異味。

二、 工作服要勤洗、勤換、不得有油漬、皺痕和異味。

三、 大、小便後要洗凈、擦乾。

B、 區域衛生

一、 地面無雜物、桌椅按要求擺放整齊美觀。

二、 桌面無油漬、無塵灰,餐具無破損、無油漬、無灰塵、無水滴、無茶漬,餐具必須消毒。

三、 工作台要干凈、整齊、物品按要求擺放一致,托盤、水壺要干凈、無污漬。

四、 不準亂扔果皮紙屑,不能隨地吐痰。要隨手撿拾地面雜物,講究公共衛生。

五、 門窗、牆壁要保持光亮,無灰塵、無油漬、無蜘蛛網。

六、 衛生間要保持干凈、整潔、無異味,衛生工具擺放整齊。

七、 各班組衛生分片包干到人,每天派人輪流值班,保持衛生清潔。每周六搞大掃除。

八、 違反以上規定者,視情節輕重罰5——20元。

勞動紀律

一、 提前十分鍾到崗,換好工作服,檢查好儀容、儀表。

二、
上班時間站立規范,不得倚牆、靠椅,不準聚一起閑談,上班按規定時間在自己區域站立規范,面帶微笑迎接客人的到來。嚴禁以工作場地作為休息場所,違者一次罰款5—20元。

三、 遇到客人和上司,要主動問好點頭致意,不能視而不見。違者一次罰款5—20元。

四、
客人來了要說歡迎光臨,拉椅讓座。在服務過程中請使用禮貌用語,客人買單要致謝,客人離時要送客,請客人慢走,並誠心歡迎客人下次光臨,使用禮貌用語(送客至門口),違者一次罰款5—20元。

五、
不準與客人爭吵,要記住客人永遠是對的,不準向客人索取物品與小費。若因態度問題導致客人不買單,給酒店造成的損失由本人承擔。視情節輕重罰款20—200元。

六、 拾到客人物品必須上交吧台或上一級領導保管,並盡快與客人取得聯系,不準私自留藏,占為已有。一經發現,罰款20—200元並後果自負。

七、
如遇客人較多時,不得私自離崗。離崗要上報領班(包括上洗手間),領班安排人員頂崗後,才能離開。否則所造成的後果由本人承擔,並罰款20元/每次。

八、 不準在餐廳內奔跑,不準在餐廳、包廂、公共場所大吼大叫、大聲說話,違者視情節輕重罰1—5元。

九、 不得罷工,或三五聚集鬧事,嚴禁向外界人員透露酒店的商業機密或抵毀酒店形象,違者開除處理。

十、 員工必須參加班前會及平常的業務培訓,違者一次罰款5元。

十一、 在工作中隨時服從,工作完後再提出見解,不得當眾與領導爭辯,否則視情節輕重,罰款50—100元,並在班會上作書面檢討。

十二、 上班時間不準吃東西,更不準私自吃、用酒店或客人的食物,違者罰款50—200元,情節嚴重者開除。

十三、 不準帶包進入工作場所,違者罰款5—20元。

十四、 下班後不準在酒店逗留,違者罰款5元。

十五、
熟悉業務知識,了解每天供應的菜式及酒水、熟記菜單酒水單,如因業務不熟,造成客人不滿情緒的,視情節輕重,初次罰款5—50元,下崗培訓三天(不計工資),所造成的損失由本人承擔。

十六、 上班時間必須使用普通話,違者一次罰款1—5元。

十七、 不許利用職務之便少記客人所用食品,一經發現罰款50—100元。

十八、 不許向客人只推薦有開瓶費的酒以此誤導客人,一經發現視情節輕重罰款10—50元。

物品管理制度

一、 酒店所有設備設施,不能私拿、私用,若有私拿酒店物品者,罰款50—100元/次。

二、 不準用客用餐具喝水、吃飯,發現一次罰款5元。

三、 服務員不能隨意開放空調私自使用,客人走後應立即關閉空調、電燈、電視,違者罰款5—20元。

四、 每天必須檢查空調、消毒櫃、燈光、衛生間下水道、電視機、煤氣灶具開關等工作是否正常,如有異常立即上報領班或主管安排人來維修。

五、 如已知某物不能使用,不可強行使用,否則造成的後果由本人承擔。

六、
下班前必須檢查一切電器設備的開關是否關掉、門窗是否關好,領班檢查到某區域沒關電器設備開關,該區域服務員罰款20元/次,所造成的損失由本人承擔。

七、 酒店配發給服務員的一切物品,服務員應妥善保管、合理使用,如有損壞丟失,照價賠償或使其恢復原樣。

八、 若有發現故意損壞酒店設備、設施者,作重罰開除處理。

九、 若客人損壞了酒店物品也應要求賠償。但語氣要委婉,不得對客人無禮。

十、 每月盤點一次工作用具、家私及酒店各種設備設施。損耗與賠償方案按具體情況實施。(另行通知)

傳菜員的崗位職責與獎罰制度

一、
按規定著裝,做好每日開餐前的准備工作,檢查好開餐所需物品是否齊全。如不齊全,應馬上做好補充工作,如因此對在開餐過程中所造成的後果及損失由責任人承擔。

二、
熟記各類菜的佐料單;熟記單號、包廂位置;熟記下單、上菜時間、上菜順序。如有跟錯菜料、記錯餐桌位置、上錯菜、延誤下單、上菜時間,顛倒上菜順序,所造成的損失及後果,由責任人承擔,並罰款5—20元。

三、 及時參加班前會,熟記班會內容,積極主動配合好服務員的工作。

四、 完成好上級領導安排的一切任務。

五、 堅決把好食品衛生關,做到變味、變質食品不上餐桌,違者罰款50—100元。

迎賓員崗位職責與獎罰制度

一、 遵守上下班制度,提前十分鍾到崗,做到不遲到不早退。

二、 按規定著裝,化淡妝。為客人服務時應彬彬有禮,熱情大方,態度程度和謁可親,面帶微笑,使用禮貌用語,並行鞠躬禮。

三、 主動熱情為進出的每一位賓客、路人拉門。違者視情節輕重罰款1—10元。

四、 及時參加班前會及平時的業務培訓,服從領導指揮。

五、
了解每日的客人就餐情況,並作記錄,熟各包廂、台號、位置,熱情正確的引導客人就位。如有發生帶客帶錯包廂或態度問題被客人投訴,每次罰款5—20元,兩次加倍。

六、 熟記常客姓名及單位,要熱情、准確的稱呼客人,違者罰款20元/次。

餐飲業衛生管理制度

一、 餐廳衛生制度

① 餐桌椅整潔,地面清潔,玻璃光亮,有公共痰盂和洗手設施。

② 要每天清掃兩次,每周大掃除一次,達到無蠅、無蜘蛛。

③ 不銷售變質、生蟲食品。

④ 小餐具用後洗凈、消毒、保潔。

⑤ 服務小員穿戴清潔工作衣帽,工前、便後洗手消毒。

⑥ 點心、熟食必須在防塵防蠅玻璃櫃內銷售,堅持使用清潔的售貨工具。

⑦ 服務人員工作時禁止戴戒指,手鏈,塗指甲。

二、 冷盤間(冷葷間、熟食間)衛生制度

① 做到專間、專人、專用工具、案板、容器、抹布、衡器。

② 室內做到無蠅,並配有流水洗手、消毒、腳踏式污物容器、紫外線殺菌燈、冷藏等設施。

③ 刀板、容器、衡器每次使用前進行清潔消毒,班前紫外線燈照射30分鍾,進行空氣消毒。

④ 使用食品包裝材料符合衛生要求。

⑤ 工作人員穿戴整潔工作衣帽、口罩,保持個人衛生,操作前洗手消毒。

⑥ 熟食勤作、勤銷,做到當天製作,當天銷售,過隔食品回鍋加熱銷售,不出售變質食品。

⑦ 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不得在冷盤(熟食)間存放。

二、 初(粗)加工間衛生制度

① 有專用加工場地和食品驗收人員,腐敗變質原料不加工使用。

② 清洗池做到葷、素分開;上下水通暢,設有能盛裝一個班產垃圾的密封容器。

③ 加工後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潔容器內(肉禽、魚類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潔、保鮮設施。

④ 加工肉類、水產品、蔬菜的操作台要分開使用,並有明顯標志。

⑤ 工作人員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保持個人衛生。

⑥ 防塵防蠅設施齊全,運轉正常。

四、 烹調加工衛生制度

① 不選用、不切配、不烹調、不出售腐敗、變質、有毒有害的食品;

② 塊狀食品必須充分加熱,燒熟煮透,防止外熟內生;

③ 隔、隔餐及外購熟食回鍋徹底加熱後供應;

④ 炒菜、燒煮食品勤翻動;

⑤ 刀、砧板、盆、抹布、盆用後清洗消毒;不用勺品味;食品容器不落地存放;

⑥ 製作點心用原料要以銷定量,製作時使用色素、香精等食品添加劑,嚴格執行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

⑦ 工作結束後,調料加蓋,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牆面的清潔衛生工作。

⑧ 操作人員應注意個人衛生,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不留長發指甲,不蓄長發和胡須,不吸煙,不隨地吐痰等;

⑨ 具備能盛放一個餐次的密閉垃圾容器,並做到班產班清。

五、食品粗加工衛生制度

① 所有原輔料投產前必須經過檢驗,不合格的原輔料不得投入生產。

② 擇洗、切配、解凍、加工工藝流程必須合理,各工序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衛生要求進行操作,確保食品不受污染。

③ 包裝食品使用符合衛生要求的包裝材料,包裝人員的手在包裝前要清洗消毒。

④ 加工用工具、容器、設備必須經常清洗,保持清潔,直接接觸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須消毒。

⑤ 工作人員穿戴整潔工作衣帽,保持個人衛生。

⑥ 加工所防塵、防蠅設施齊全並正常使用。

六、 食品倉庫衛生管理制度

① 食品倉庫實行專用並設有防鼠、防蠅、防潮、防霉、通風的設施及措施,並運轉正常;

② 食品應分類,分架,隔牆隔地存放,各類食品有明顯標志,有異味或易吸潮的食品應密封保存或分庫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時冷藏、冷凍保存;

③ 建立倉庫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做到勤進勤出,先進先出,定期清倉檢查,防止食品過期、變質、霉變、生蟲,及時清理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

④ 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應分開存放,食品不得與葯品、雜品等物品混放;

⑤ 食品倉庫應經常開窗通風,定期清掃,保持乾燥和整潔;

⑥ 工作人員應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保持個人衛生。

七、食品銷售衛生制度


銷售定型包裝食品商標上應有品名、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存期(保質期)等內容,進貨時向供方索取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單,嚴禁購銷產品標志不全或現售現貼商標的食品;

② 銷售食品必須無毒無害,禁止出售變質、生蟲、摻假、摻雜、超過保存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標准和規定的食品;


出售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有防蠅、防塵設施,並正當使用。使用工具售貨及無毒、清潔的的運裝材料,禁止使用廢舊報紙運裝食品。貨款、工具分開存放,所用工具班前應徹底清洗消毒;

④ 從業人員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並做到:不留長指甲、長頭發、長胡須,不戴戒指,不塗指甲油,操作時不吸煙;

⑤ 吧台內嚴禁落地存放食品,嚴禁亂堆、亂放食品及其他雜物。

八、 食品采購、驗收衛生制度

① 采購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須色、香、味、形正常,不採購腐敗變質、霉變及其他不符合衛生標准要求的食品;

② 采購肉類食品必須索取獸醫衛生檢驗合格;

③ 采購酒類、罐頭、飲料、乳製品、調味品等食品,應向供方索取本批次的衛生檢驗合格證或檢驗單;采購進口食品必須有中文標識;

④ 采購定型包裝食品,商標上應有品名、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存期(保質期)等內容;

⑤ 運輸車輛和容器應專用,嚴禁與其他非食品混裝、混運。

⑥ 食品采購入庫前應由庫管人員進行驗收,合格者入庫儲存,不合格者退回。

補充:九、 除害衛生制度

① 操作間及庫房門應設立高50cm、表面光滑、門框及底部嚴密的防鼠板;

② 發現老鼠、蟑螂及其它有害害蟲應即時殺滅;

③ 發現鼠洞、蟑螂滋生穴應即時投葯、清理,並用硬質材料進行封堵。

十、 衛生檢查制度

① 衛生管理人員應每天進行衛生檢查;

② 各部門每周進行一次衛生檢查;

③ 單位負責人每月組織一次衛生檢查;

④ 各類檢查應有檢查記錄;

⑤ 發現嚴重問題應有改進及獎懲記錄;

⑥ 檢查食品加工、儲存、銷售、陳列的各種防護設施、設備及運輸食品的工具,冷藏、冷凍設施,損壞應維修並有記錄,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

十一、從業人員體檢、培訓制度

① 從業人員上崗前必須到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體檢單位進行體檢和培訓;

② 發現五病患者及時調離;

③ 未取得體檢、培訓合格證明不得上崗;

④ 從業人員體檢、培訓合格證明應隨身攜帶,以備檢查。

十二、餐飲業衛生管理檔案制度

① 有專人負責、專人保管;

② 檔案應每年進行一次整理;

③ 檔案內容:衛生申請基礎資料、衛生機構、各項制度、各種記錄、個人健康、衛生知識培訓、索證資料、餐具消毒自檢記錄、檢驗報告等。

十三、食品添加劑使用與管理制度

① 食品添加劑必須使用國家批準的品種和在允許范圍內使用。

② 采購食品添加劑要有記錄並存檔。

③ 食品添加劑要專人負責保管,並負責告訴烹調廚師適用范圍和使用量。

④ 盛放食品添加劑要有專用容器和明顯標志。

⑤ 不得在食品中亂加添加劑。

⑥ 實行食品添加劑使用責任追究制。

十四、 麵食製作衛生管理制度

①.米面及其他雜糧必須有衛生檢驗合格證明。

②.用發酵劑、食用鹼等添加劑必須有索證。

③.麵食間清洗水池葷、素分開,並有明顯標志。

④.麵食間案板必須葷、素分開使用,並有標志。

⑤.必須有盛放肉(餡)等專用冰箱。

⑥.室內做到放蠅、防塵、防鼠。

⑦.加工人員穿戴整潔工作衣帽,保持個人衛生,不準戴戒指、手鏈、塗指甲等。

⑧.有室內衛生定時清掃制度。

十五、 裱花製作衛生管理制度

①.進入裱花間必須更衣、洗手消毒。

②.裱花用食品添加劑必須是允許使用的品種,並在允許使用量范圍內使用,不能亂加。

③.要定時進行空氣消毒,保持室內清潔狀態。

④.專用裱花工具要定時清潔消毒,防止污染。

⑤.加工人員要穿戴整潔衛生衣帽、口罩,定時洗手消毒,保持個人衛生。不允許戴手飾及染指甲等。

⑥.放蠅、防塵、防鼠等衛生設施要齊備。

⑦.要定時整理室內衛生。

十六、 配餐間衛生管理制度(學校食堂)

①.設立更衣、洗手消毒專用間。

②.設立與售餐數量相適應的盛放待售食品的台(架)。

③.盛放食品的容器要專用,並有標志。

④.銷售熟食要用專用器具,嚴禁用手抓。

⑤.不售變質、變味食品。

⑥.售飯菜窗口要能夠開合,嚴禁開放式。

⑦.要設與配餐間相適應的紫外線消毒燈,定時開燈消毒。

⑧.售飯人員要穿戴整潔衛生衣帽、口罩,保持個人衛生,操作前洗手消毒。

十七、 燒烤製作衛生管理制度

①.場所必須按宰殺→粗加工→腌制→燒烤鹵肉間→晾涼分設場所(間)。

②.所用畜禽肉類必須經過獸醫檢疫合格方可使用。

③.燒烤鹵制肉類食品嚴禁使用亞硝酸鹽,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劑要經衛生監督機構允許方可使用。

④.製作間必須設洗手消毒水池及設施。

⑤.切配燒烤鹵制熟食品間要設紫外線消毒燈,定時對案板及空間進行消毒處理。

⑥.切配燒烤鹵制熟食品要專人負責,專用工具,防止生熟交叉污染。

⑦.放蠅、防塵、防鼠、防腐衛生設施要完備。

⑧.從業人員必須穿戴整潔衛生衣帽、口罩,保持個人衛生。

十八、餐具用具洗消毒衛生制度

①.專人負責。

②.洗消間大小必須與經營規模相適應。

③.設有洗、刷、沖三個水池,並有標志。

④.熱力消毒設施要充足,餐具做到每餐一消毒。

⑤.有密閉的餐具保潔櫃,數量要充足。

⑥.不適宜熱力高溫消毒的茶餐具,葯物消毒要有固定場所(間),要按消毒葯物有效濃度配比,按時消毒、沖洗、保潔。

十九、原料采購索證制度

①.餐飲用食品采購必須索證。

②.需索證食品種類:米、面、油、畜禽肉類、定型包裝罐頭類食品、蔬菜食品、蕈類、食品添加劑、酒類、飲料、乳製品等。

③.要索取的證件包括:有效衛生許可證和產品衛生檢驗報告合格證明的復印件,采購進口食品必須有中文標識及相關證明。

④.要建立食品索證登記檔案,以備查。

⑤.索證要有專人負責管理。

二十、廢棄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①.廢棄油脂必須按國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廢棄食用油脂管理 的規定》進行管理。

②.廢棄油脂應設專人負責管理。

③.廢棄油脂應有專門標有「廢棄油脂」字樣的密閉容器存放,集中處理。

④.廢棄油脂只能銷售給廢棄油脂加工單位和從事廢棄物收購的單位,不得銷售給其他單位和個人。

⑤.處理廢棄油脂要建立檔案,詳細記錄銷售時間、種類、數量、收購單位、用途、聯系人姓名、電話、地址、收貨人簽字等,並長期保存。

⑥.不得隨便處理廢棄食用油脂。

⑺ 綠色食品證後監管制度包括哪些方面

(一)綠色食品種植、養殖地和原料產地的環境質量、基地范圍、生產組織結構及農戶構成等情況;

(二)企業的綠色食品管理機構設置及運行情況;

(三)生產資料等投入品的采購、使用、保管制度及其執行情況;

(四)綠色食品原料和生產資料的使用及其購銷合同的執行情況;

(五)綠色食品與非綠色食品的防混控制措施及落實情況;

(六)種植、養殖及加工的生產操作規程和綠色食品標准執行情況;

(七)產品在採收、貯藏、運輸過程中防止二次污染、防蟲、防鼠、防潮的措施及其執行情況。

第九條 規范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情況,主要檢查以下方面:

(一)是否按照認證核準的產品品種、數量使用綠色食品標志;

(二)是否違規超期使用綠色食品標志;

(三)產品包裝設計和印製是否符合國家有關食品包裝標簽標准和《綠色食品商標標志設計使用規范》要求。

第十條 企業交納標志使用費情況,主要檢查以下方面:

(一)是否按照《綠色食品認證及標志使用收費管理辦法》和《綠色食品標志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的規定按時足額繳納標志使用費;

(二)標志使用費的減免是否有中心批準的文件依據。

第十一條 其它應檢查的主要內容

(一)企業的法人主體、地址、商標及法人代表等變更情況;

(二)接受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情況;

(三)具備生產經營的法定條件和資質情況;是否違反有關規定受到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處罰;

(四)進行重大技術改造和三廢治理情況。

⑻ 工商、質檢部門的同志進來 觸犯了《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工商部門應該怎麼處理

經預先定量包裝好,或裝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費者直接提供的食品稱為預包裝食品。
●新增加內容:

「包裝物或包裝容器最大表面面積大於20cm2時,強制標示內容的文字、符號、數字的高度不得小於1.8mm」。

「配料清單中可以使用的類別歸屬名稱」:

新增加了集團公司、分公司、生產基地或委託加工預包裝食品的單位名稱和地址的標示要求。

新增加了可以免除標示保質期限的預包裝食品類別。

●哪些內容必須標注

《產品質量法》和國家標准《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規定的食品標簽必須標注的內容有:

(1)食品名稱必須採用表明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不得使用引起消費者誤解或混淆的名稱。

(2)生產者的名稱和地址應當和營業執照一致。屬集團子公司、分公司及委託加工、聯營生產的,按照《產品標識標注規定》的要求進行標注。

(3)產品標准號應標明產品的標准代號和順序號,所標明的產品標准應當合法有效。

(4)檢驗合格證明經檢驗合格的產品,應當附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可以是合格印、章、標簽等)。

(5)生產日期(包裝日期)、保質期(保存期)或失效日期應標注在顯著位置,規范清晰,符合對比色的要求;若食品需要特定的貯藏條件,必須註明。

(6)配料表必須真實且按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

(7)定量包裝食品應標注凈含量,固、液兩種物質應標明固形物含量。

(8)實施市場准入的食品應按規定加貼QS(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應按規定標注生產許可證標記和編號。
(9)產品標准中有分等分級規定的,應註明質量(品質)等級。

(10)輻射食品及使用相關配料的應在標識中註明。

(11)相應產品標准對標注有特殊規定的應按規定如實標注。

●日期標示和貯藏說明

1.應清晰地標示預包裝食品的生產日期(或包裝日期)和保質期,也可以附加標示保存期。如日期標示採用「見包裝物某部位」的方式,應標示所在包裝物的具體部位。

2.日期標示不得另外加貼、補印或篡改。

3.應按年、月、日的順序標示日期。

4.標示保質期或保存期的方式:

a)用於保質期

「最好在……之前食用」或「最好在……之前飲用」;

「……之前最佳」,「……之前食用最佳」或「……之前飲用最佳」;

「此日期前最佳……」,「此日期前食用最佳……」或「此日期前飲用最佳……」;

「保質期(至)……」;

「保質期××個月犤××日(天),×年犦」。

b)用於保存期

「……之前食用」,或「……之前飲用」;

「此日期前食用……」,或「此日期前飲用……」;

「保存期(至)……」;

「保存期××個月〔××日(天),×年犦」。

5.如果食品的保質期或保存期與貯藏條件有關,應標示食品的特定貯藏條件。

6.產品標准號。國內生產並在國內銷售的預包裝食品(不包括進口預包裝食品)應標示企業執行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或經備案的企業標準的代號和順序號。

7.質量(品質)等級。企業執行的產品標准已明確規定質量(品質)等級的食品,應標示質量(品質)等級。

閱讀全文

與工商局食品商標監管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