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商行政管理局有那些科室
工商行政管理局內設機構有:
辦公廳、 法規司、 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 直銷監督管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市場規范管理司、 企業注冊局、外商投資企業注冊局、 廣告監督管理司、個體私營經濟監督管理司 、人事司 、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公室)、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辦公室、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 紀檢組、監察局。
工商行政管理局是政府主管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工作部門。根據《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08〕11號),設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部級),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1)巴州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主任黃紅麗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有以下十五點:
1、負責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有關工作,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規章和政策。
2、負責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以及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並監督管理,承擔依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的責任。
3、承擔依法規范和維護各類市場經營秩序的責任,負責監督管理市場交易行為和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
4、承擔監督管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責任,組織開展有關服務領域消費維權工作,按分工查處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指導消費者咨詢、申訴、舉報受理、處理和網路體系建設等工作,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
5、承擔查處違法直銷和傳銷案件的責任,依法監督管理直銷企業和直銷員及其直銷活動。
6、負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方面的反壟斷執法工作(價格壟斷行為除外)。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商業賄賂、走私販私等經濟違法行為。
7、負責依法監督管理經紀人、經紀機構及經紀活動。
8、依法實施合同行政監督管理,負責管理動產抵押物登記,組織監督管理拍賣行為,負責依法查處合同欺詐等違法行為。
9、指導廣告業發展,負責廣告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10、負責商標注冊和管理工作,依法保護商標專用權和查處商標侵權行為,處理商標爭議事宜,加強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工作。負責特殊標志、官方標志的登記、備案和保護。
11、組織指導企業、個體工商戶、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管理,研究分析並依法發布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基礎信息、商標注冊信息等,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12、負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經營行為的服務和監督管理。
13、開展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14、領導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業務工作。
15、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商行政管理局
Ⅱ 晉江市工商局副局長是誰
晉江市工商局班子成員分工:
黨組書記、局長王新新同志主持全面工作,具體分管人事教育專科、財務裝備科;屬
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永豪同志(主任科員)協助分管注冊管理科、企業監督管理,聯系掛鉤陳埭工商所、龍湖工商所、英林工商所、深滬工商所、金井工商所;
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奇斌同志(主任科員)協助分管商標廣告監督管理科、公平交易消費者權益保護科,聯系掛鉤羅山工商所、青陽工商所、永和工商所、西塘工商所、檢查大隊(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服務台、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
黨組成員、副局長高萬里同志協助分管市場合同監督管理科、信息技術管理科、法制科,聯系掛鉤磁灶工商所、內坑工商所、梅園工商所、紫帽工商所;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葉子清同志協助分管辦公室、監察室、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全系統及機關黨建工作、機關工會、共青團、計生工作、婦聯工作、老幹部工作,聯系掛鉤池店工商所、安海工商所、東石工商所、靈源工商所。
Ⅲ 消費者權益知識問答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
1、《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是()開始實施的。
A、1994年1月1日
B、2002年10月28日
C、2003年1月1日
D、1989年4月1日
2、消費者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為()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保護。
A、生產消費需要
B、生活消費需要
C、單位使用需要
D、投資需要
3、()有權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
A、消費者協會
B、工商行政管理局
C、行業協會
D、任何單位和個人
4、林小姐在某大型商場購物時,因收銀台帶電,以致全身遭到強電電擊,林小姐的()權受到了侵害,她()要求商場提供安全的消費場所和環境。
A、知情無權
B、安全保障有權
C、知情有權
D、安全保障無權
5、以下哪種情況違反了經營者明碼標價義務:
A、貨品與價簽對位
B、價格變動時,調整價簽
C、收取未標明的費用
D、標價內容真實明確
6、故意告知消費者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消費者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行為,是新《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所指的經營者的()行為。
A、欺詐
B、違約
C、不正當競爭
D、侵權
7、經營者上門推銷的商品,消費者可以在買受商品之日起()日內退回商品,不需要說明理由,但商品的保質期短於()日的除外。
A、3
B、7
C、14
D、20
8、經營者對其售出的商品應當承擔修理的義務,除低值易耗商品外,承擔修理義務的期限不得少於()。
A、一個月
B、三個月
C、六個月
D、一年
9、經營者以郵購銷售、電視(電話)銷售、互聯網銷售的方式銷售商品,在什麼情況下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要求退貨?
A、無需任何理由
B、消費者使用後感覺不滿意
C、經營者未提供發票
D、商品與廣告宣傳不一致
10、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在保修期內經()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消費者提出重作、退貨、退款要求的,經營者應當給予重作、退貨、退款。
A、2
B、3
C、4
D、5
11、以下關於消費者協會的內容表述不正確的是:
A、市和區、縣依法成立消費者協會
B、消費者協會的理事會由消費者代表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指派的代表等組成
C、市消費者協會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設立專業工作機構
D、消費者協會不履行法定職能
12、消費者協會可以()
A、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推薦商品和服務
B、收受經營者費用
C、向經營者攤派費用
D、就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事項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或行業協會查詢
13、消費者協會受理投訴後,應當在()日內結束調解,但消費者要求繼續調解的,調解期限可以適當延長。
A、30
B、40
C、60
D、90
14、消費爭議中,因商品或者服務質量問題有爭議需要進行檢測、鑒定的,檢測、鑒定費用由()先行墊付,()提供等額擔保,最終由責任方承擔
A、消費者經營者
B、消費者協會經營者
C、經營者消費者
D、經營者消費者協會
15、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A、欺詐
B、被消費者投訴
C、違法經營
D、強迫消費者消費
16、2003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工作的年主題是()
A、明明白白消費
B、科學消費
C、綠色消費
D、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17、國際消費者聯盟確定每年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是基於美國總統()於1962年3月15日發表了《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總編特別國情論文》。
A、林肯
B、羅斯福
C、肯尼迪
D、里根
18、中國消費者組織是()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的。
A、1985年3月
B、1986年6月
C、1987年3月
D、1988年6月
二、多項選擇題:
1、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的原則。
A、自願
B、平等
C、公平
D、誠實信用
2、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應當實行()相結合的原則。
A、消費者保護
B、國家保護
C、經營者自律
D、社會監督
3、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符合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A、商品
B、服務
C、設施
D、場所
4、下列哪些行為是新《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明確規定的經營者在計量時不得採取的違法行為:
A、短缺數量
B、將包裝物的重量作為商品的計價依據
C、標明法定計量單位
D、拒絕消費者對計量的復核要求
5、以下哪種行為是依據新《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規定,屬於侵犯消費者隱私權的行為:
A、打電話詢問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程度
B、要求消費者提供與消費無關的個人信息
C、未經消費者本人同意,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向第三人披露
D、為消費者提供上門維修服務
6、新《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規定的召回制度包括()
A、消費者要求召回
B、經營者主動召回
C、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召回
D、消費者協會建議召回
7、上海市消費者協會的三大制度是指()
A、消費信息發布制度
B、行業情況調查制度
C、商品服務暗訪制度
D、消費投訴披露制度
8、經營者違反《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規定,應當承擔()
A、刑事責任
B、財產抵押
C、民事賠償責任
D、繳納罰款
9、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要求賠償。
A、銷售者B、維修者
C、代理商D、生產者
10、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不得有()行為:
A、侮辱或者誹謗消費者
B、搜查消費者的身體或者其攜帶的物品
C、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
D、致消費者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
11、國際消費者組織聯盟是一個()國際消費者組織。
A、獨立的
B、政治性的
C、非政治性的D、非營利性的
12、經營者履行商品「三包」責任,消費者須持有()。
A、產品說明書
B、商品「三包」憑證
C、產品質量合格證
D、購買商品有效發票
(3)巴州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主任黃紅麗擴展閱讀:
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在有償獲得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以及在以後的一定時期內依法享有的權益。
消費者權益,是一定社會經濟關系下適應經濟運行的客觀需要賦給商品最終使用者享有的權利。
1962年3月15日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 315標志肯尼迪提出的這四項權利,以後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並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
從1983年以來,在每年的315日,全球各地的消費者組織都舉行大規模的活動,宣傳消費者權益。
參考鏈接:網路——消費者權益
Ⅳ 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和消協哪個更好
可以向兩方同時尋求幫助。
Ⅳ 工商局調解,被投訴方必須到場嗎
調解應當雙方自願,並不是雙方必須同時在場的,也可以一方一方的調解專。
「12315」消費者屬投訴舉報專線電話,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原國家信息產業部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在全國設立的專門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的專用電話號碼。
1、當您的權益受到侵害,被投訴方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時;
2、當您在消費過程中,當您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
3、當您發現假冒偽劣商品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黑窩點」時
撥通12315電話後,如您需投訴或舉報,請按工作人員的提示回答問題,如實說出投訴的事實、理由及投訴請求,並說出自己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或其他聯系方式和被申訴方的名稱、地址、電話。
Ⅵ 專門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組織機構是哪個部門
消費者協會或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屬於社團組織,這個部門一般是掛靠在工商部門。另外工商、質檢、衛生、葯監、建設局等有行政權力的部門根據國務院的分工,在本部門均設立有受理、處理屬於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消費者投訴的機構。如:工商的12315質檢的:12365等等
Ⅶ 工商局消保科職權是什麼
保科職責
受理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過程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投訴和申訴。
受理對侵害消費者權益、制售假冒偽劣及其他經濟違法違章行為的舉報。
受理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等方面的投訴、申訴、舉報。
調解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的消費者權益爭議。
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案件。
提供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咨詢服務。
統計、分析、整理業務數據和資料,提供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有關信息。
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業務職責分工,分流應由機關內部其他部門處理的有關申訴、舉報,移交由其他部門處理的有關申訴、舉報。
負責本科業務目標考核。
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7)巴州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主任黃紅麗擴展閱讀:
國家工商總局積極指導各地工商部門繼續深入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積極推動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總局積極參與全國雙打辦《關於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意見》的起草、復核和送審工作。
認真做好與公安部、最高檢《關於工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起草工作,積極配合公安部做好有關雙打文件的修改工作。
強化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工作。總局研究制定《關於落實〈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2年行動計劃〉任務分工的意見》,明確工作責任和任務分工,切實抓好落實工作。
制定並印發《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測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測的范圍和性質,規范監測工作基本程序,對檢測結果的利用和處理方式、信息發布規范、分析報告的利用等工作提出具體要求,統一制定了監測工作相關文書表格參考式樣,為各地工商部門規范開展監測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Ⅷ 工商局都檢查哪方面的資料
這個要看你涉及的是什麼問題,工商局負責的很多(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市場准入、商標內廣告、合同、打假容、消費者權益保護、公平交易等等)要是專項食品檢查就檢查你流通許可證、台賬、進貨票據、商品保質期等等,要是有戶外廣告可能檢查你有沒有備案,也可能檢查你賬目看是否有商業賄賂、是否抽逃出資等等
Ⅸ 消費者權利保護委員會
這些希望對你有用.
消費者的權利是消費者利益在法律上的體現,是國家對消費者進行保護的前提和基礎。盡管 我國地方立法對消費者的權利都作了規定,但由於各自的規定不盡一致,適用范圍有限,需要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全國范圍內對億萬消費者的權利作統一的規定。從全國性立法看 ,盡管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也涉及到消費者權利的一些規定,如《憲法》規定的公民結社權,《民法通則》規定的公民、法人的人身、財產權,《產品質量法》規定的消費者對產品質量 造成的損害起訴權等,但是,這些規定不夠明確,比較分散、零亂、缺乏系統性,且不是針 對特定的消費領域中的消費者而言的,如果要在全國性立法中全面而又具體地體現消費者的 權利,則有賴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此作出規定。鑒於以上考慮,在《消費者權益保護 法》中規定消費者的權利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對國內外立法的考察,並基於對消費者權利的認識,結合我國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設立專章規定了消費者的權利,從第七條至第十五條共有九項:
① 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②知悉其購買、使用 的 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③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權利;
④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⑤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人身、財產受到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⑥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⑦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⑧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 ,享有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⑨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 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這九項權利是消費者進行消費活動所必不可少的,其中,前五 項權利是基礎,與消費者的關系最為密切,後四項權利則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了消費者的權利,無論是在立法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具有重要 的意義。從立法上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稱的"權益"是指權利和利益,用法律保護 消 費者的利益,就必須在法律上賦予消費者一定的權利,因為法律對利益的保護,是通過一定的權利表現出來的。如果法律不賦予消費者一定的權利,那麼當消費者的利益受損害時,也就會失去保護的依據。從實踐上看,長期以來由於消費者的權利缺乏法律規定,導致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屢屢發生。一旦消費者的權利得到法律確認並為廣大消費者所知曉,消費者便可以運用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從而抑制或者減少損害行為的發生。
什麼是消費者組織?
(1)消費者組織是指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消費者組織是保護消費者全法權益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特徵就是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為宗旨的社會團體。
(2)我國的消費者組織有兩種:
一種是消費者協會,這里所指的消費者協會是指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設立的消費者協會(有的稱為消費者委員會或消費者監督聯合會等)。中國消費者協會是1984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在此之前,1983年5月河北省新樂縣成立的消費者協會是我國第一個縣級消費者組織;1984年9月廣州市成立的消費者委員會是我國第一個城市消費者組織。截止目前,全國縣級以上消費者協會已超過2400多個,還在街道、鄉鎮、大中型企業中建立了各種形式的保護消費者的社會監督網路3.3萬多個。消費者協會(委員會)基本上是由工商行政管理局、技術監督、進出口檢驗、物價、衛生等部門及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共同發起,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掛靠在同級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種是其他消費者組織。這里系指除消費者協會系統之外,由消費者依法成立的旨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