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她身為皇後,犯了什麼錯誤,為什麼會被太後刺死
孝全成皇後是道光帝的第二任皇後,這位皇後出身鈕祜祿氏,光看姓氏也就明白了這位皇後家世不俗,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孝全成皇後家世顯赫,父親官居要職。道光帝第一次選秀時孝全成皇後就被選入後宮了。當時這位皇後只有十三歲,雖然年紀小,可是鈕祜祿氏的機敏聰慧還是引起了道光帝的注意。
可是這樣一個美人受到皇上無上的寵愛卻並沒有好下場,她早早就去世了。歷史上沒有確切的說法說明她的死因,不過她的一生也確實是比較幸福的,她得到了道光帝獨寵。即使是生下了公主,道光帝也並未冷落她,反而更寵愛她。在深宮中,這樣的結局已然不算差了。
② 請問:歷史上有三位叫麗華的皇後,你知道她們的故事嗎
正確地說是兩位皇後和寵愛妃。這三個女人都很有名。她們是光武帝劉秀的皇後陰麗華,是陳後主的寵愛妃張麗華。
請先談一下雲麗華。
劉秀羞愧於聰明伶俐的容顏陰麗華,但寵愛陰麗華,陰麗華也連續生了五個孩子,其中東海王劉陽最聰明,劉秀最喜歡。
建武17年,劉秀最終廢除了郭聖通,離開了立陰麗華。太子劉疆也辭去太子位,劉秀立東海王劉陽作為太子,改名劉庄,是漢明帝。
③ 馬鞍山哪裡有賣漳州皇後片仔癀珍珠膏的啊
我也想知道!
不過我至今沒看到過,所以很懷疑馬鞍山壓根就沒賣這個的
④ 明朝的所有皇後明細
第1任
洪武太祖 朱元璋
孝慈高皇後 馬秀英(1333一1382),
安徽宿州人,早年喪母,被郭子興夫婦收養為義女。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歲的馬皇後病逝。」
第2任
建文惠帝 朱允炆
皇後馬氏 光祿少卿馬全女
洪武二十八年十月,冊後為皇太孫妃。建文改元,立為後。生二子,文煃、文圭。
第3任
永樂成祖 朱 棣仁
孝文皇後 徐氏
洪武九年(1376年)冊封為燕王妃,朱棣稱帝冊封為皇後。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四日去世,享年46歲。
第4任
洪熙仁宗 朱高熾
誠孝昭皇後 張氏
仁宗元配,永城人,指揮使贈彭城侯張麒 誠孝昭皇後畫像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樂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冊立為皇後。宣宗即位,尊為皇太後。英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後。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
第5任
宣德宣宗 朱瞻基
孝恭章皇後 孫氏
他是鄒平人,永城縣主簿孫忠女。濟寧人胡氏,被選為皇太孫妃,孫氏被選為嬪。宣宗即位,冊封胡氏為皇後,孫氏為貴妃。胡後身體不好,常常有病,漸被宣宗冷落。宣宗為立孫氏為後,命胡後上表辭位,以早定國本(太子)。宣德三年三月,胡後辭位,退居長安宮,貴妃孫氏被正式冊立為皇後。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四日,孫太後去世.
第6任
正統英宗 朱祁鎮
孝庄睿皇後 錢氏
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揮僉事(後封安昌伯)錢貴女。正統七年(1442年)立為皇後。憲宗即位,尊為皇太後,加「慈懿」徽號。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錢氏病故。
第7任
景泰代宗 朱祁鈺
皇後 汪氏
北京人,祖父汪泉世為金吾左衛指揮使。正統十年(1445),郕王朱祁鈺18歲,冊封汪氏為郕王妃。正統十四年(1449) 冊封王妃汪氏為皇後。進汪皇後祖父汪泉為都指揮同知;,汪氏去世與景帝合葬金山。
第8任
天順英宗 朱祁鎮
孝肅後 周氏
憲宗生母,昌平州文寧里柳林村(今屬北京市海淀區)人,錦衣衛千戶追封慶雲侯贈寧國公周能的女兒。正統十二年(1447年)生憲宗皇帝,天順元年(1457年)冊封為貴妃。憲宗即位,尊為皇太後。孝宗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一日去世.
第9任
成化憲宗 朱見深
孝貞純皇後 王氏
上元人,中軍都督追贈阜國公王鎮之女。為憲宗皇帝第二位皇後(第一位吳氏於天順八年[1464年]八月被廢)。孝宗時,她被尊為皇太後,武宗時尊為太皇太後,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十日,王氏去世.
孝穆皇後 紀氏
孝宗生母,廣西賀縣人,是當地少數民族土官的女兒,成化時南征,俘人宮中。因她機警通文,被授為女史,管理皇家典籍。一次,憲宗偶然來到內藏,見紀氏對答合意,就在內藏私幸了她。紀氏從此有了身孕。成化十一年(1475年),孝宗年已6歲, 六月二十八日,紀氏突然死去。宮里傳說是萬貴妃乘憲宗召見紀氏時,在酒中下毒,紀氏被毒害而死。
孝惠後 邵氏
昌化人,邵林之女,小時候因家貧,賣給了杭州鎮守太監,由此被送進皇宮。邵氏「知書,有容色」,初居外院,一天晚上,皓月當空,邵氏即興吟詠她所作的《紅葉詩》,憲宗偶然從那裡經過,隱約聽到,遂召幸,冊立為宸妃,進貴妃,生興王朱佑杬及岐、雍二王。世宗入繼大統後,邵氏已因年老雙目生翳。她聽說自己的孫子當了皇帝,拉世宗到自己跟前,從頭摸到腳,非常高興。世宗將她尊為皇太後,嘉靖元年(1522年)上尊號「壽安」,十一月十八日去世,謚「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佑聖皇太後」。
第10任
弘治孝宗 朱佑樘
孝康敬皇後 張氏
孝宗元配,興濟人,都督同知封壽寧伯張巒女。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選為太子妃。孝宗即位,冊立為皇後。武宗立,尊為皇太後。二十年1541年)八月八日去世.
第11任
正德武宗 朱厚照
皇後 夏氏
武宗元配,慶陽伯夏儒女。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冊立為皇後。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被尊為「庄肅皇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去世,謚「孝靜庄惠安肅溫誠偕聖毅皇後」。
第12任
嘉靖世宗 朱厚充
孝潔肅皇後 陳氏
世宗元配,元城(隸河北大名府)人,都督同知陳萬言女。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二日病故。
孝烈皇後 方氏
世宗第三後,江寧人,左都督安平侯方銳女。世宗即位10年,尚未得子。大學士張孚敬上言:「古者天子立後,並建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婦、八十一御妻,所以廣嗣也。隆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為子嗣計。」世宗遂於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選方氏(即方皇後)、鄭氏、王氏、閻氏、韋氏、沈氏、杜氏、九人冊封為九嬪。
方氏被冊封為嬪後的第三年,世宗的第二位皇後張氏被廢。方氏因「端慎不怠,甚稱帝意」,被冊立為皇後。並冊僖嬪沈氏為辰妃,麗嬪閻氏為麗妃以副之。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十八日,方氏逝世,世宗因她在嘉靖二十一年的「宮婢之變」中救過自己的命,下令以元配皇後禮儀葬永陵,並命將其棺槨停放於皇堂(玄宮主室)棺床上左側,經禮部大臣建議,仍命放置右側。謚孝烈皇後。隆慶初,上尊謚「孝烈端順敏惠供誠袛天衛聖皇後」。
孝恪後 杜氏,
穆宗生母,大興人,慶都伯杜林女。嘉靖十年(1531年)封康嬪,十五年(1536年)進封為妃。三十三年(1554年)正月十一日去世,賜謚「榮淑」,葬金山。穆宗即位,當時,孝潔陳皇後、世宗皇帝的棺槨一同葬入陵內。其安葬的情況有「依次列袝」的記載,這說明,永陵一帝三後系同葬一室。
第13任
隆慶穆宗 朱載垕
孝懿庄皇後 李氏
北京昌平人,禮部奉詔選得良家女1200人,李氏被選為裕王妃,暫住宮內,第二年二月行迎親禮,正式冊為裕王妃。
成婚兩年後,李氏生子朱翊 ,嘉靖三十六年正月復生皇長女,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十三日,病故於裕王府。
孝安皇後 陳氏,
北京通州人,國子監監生陳景行(陳氏入選裕王繼妃後,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九月選為裕王繼妃,隆慶元年(1567年)冊立為皇後。
陳氏無子,且多病,頗受穆宗冷落。萬曆二十四年七月十三日,陳皇後病故。神宗上尊謚為「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後」,葬昭陵。
孝定後 李氏
通州永樂店人,神宗生母,初為宮嬪,待穆宗於裕王府中,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封皇貴妃,萬曆元年(1573年)被神宗尊為「慈聖皇太後」,萬曆四十二年二月九日病故,享年70歲
第14任
萬曆神宗 朱翊鈞
孝端顯皇後 王氏
神宗元配,浙江餘姚人,永年伯王偉之女,生於京師。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冊立為皇後。
孝靖皇後 王氏
光宗生母。宣府都司左衛人,原任錦衣衛百戶贈明威將軍指揮僉事王朝寀之女。生於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正月二十七日,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初二選入皇宮,初為慈寧宮宮人,侍奉孝定皇太後。後被神宗私幸有孕,於萬曆十年六月冊封為恭妃,同年八月生光宗朱常洛。萬曆三十四年四月進封為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九月病故.
第15任
泰昌光宗 朱常洛
皇後 郭氏
順天府人,博平伯郭維城之女。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冊立為皇太子妃,四十一年去世。
皇後 王氏
熹宗生母,順天府人,新城伯王鉞之女。初為選侍,因生熹宗,封為才人。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去世。
皇後 劉氏
崇禎帝生母,宛平人,瀛國公劉應元之女。初為淑女,後被打入冷宮,病逝後葬京西金山。
第16任
天啟熹宗 朱由校
皇後 張嫣
熹宗原配。河南祥符人,太康伯張國紀之女。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四月被冊立為皇後。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白成農民軍入城時自縊。
第17任
崇禎思宗 朱由檢
皇後 周氏(
?-1644年),祖籍蘇州,生長於大興(今北京大興區人)。父周奎以兵馬副指揮升五軍都督同知,晉封伯爵。周後於天啟年間入信王府。思宗(即信王)即位,立為皇後。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農民軍陷都城,帝令周皇後自裁,自縊而死。
⑤ 王後與皇後有什麼區別
一、稱號的來源不同。
1、皇後,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
2、王後,國王嫡妻之稱號,常見於日本以及東南亞地區。朝鮮國王嫡妻的稱號為王妃,而非王後,但朝鮮的王妃在死後會冊謚為王後。
二、唯一性不同。
1、皇後,皇帝的正妻,只有一人。
2、王後,諸侯王正妻稱王後,而諸侯王可以有很多。
三、權利不同。
1、皇後,皇後在後宮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眾妃子之主。皇後在禮儀上與皇帝平等,出同車、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賀。皇後擁有自己的官署(如漢朝的皇後三卿),負責管理後宮,理論上皇帝的所有嬪御、後宮的宮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屬。
2、王後,作為諸侯王正妻沒有官署。只管理諸侯王的嬪妃。
⑥ 安徽出了多少皇後
明太祖孝慈高皇後安徽宿州人 漢獻帝在皇後曹節安徽巢縣 慈禧即孝欽顯皇後,安徽徽寧池 惠帝皇後羊氏安徽省廬江縣
⑦ 皇後是一國之母,歷史上的皇後真的都是大家閨秀嗎
基本上沒有吧。作為妃子,可能不需要那麼高的要求,僅僅只需要你可以討皇上的歡心就可以了。所以在歷史上其實有蠻多出身卑微的妃子,但是出身卑微的皇後,我還真的不知道有誰。畢竟皇後作為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角色,除了要求她們要擁有顯赫的家室,還有許許多多的要求。因為皇後也可以代表了整個國家的象徵,後宮里就算一個女人再得寵,她也絕對比不過皇後的地位。皇上立妃子可能可以按自己的意思行事,但是立皇後就一定要通過大臣們的層層考驗。
⑧ 唐朝皇後之後的娘娘排名
正一品 皇後【一名】
正二品 貴妃【二名】
正三品 妃 【三名】
側三品 貴嬪 【三名】
正四品 婕妤、容華【各二名】
側四品 婉儀、婉容、婉媛【各一名】
正五品 芳儀、芳容、芳媛【各一名】
側五品 修儀、修容、修媛【各一名】
正六品 嬪 【五名】
側六品 貴人【八名】
正七品 美人、才人【各五】
側七品 更衣、寶林【若干名】
正八品 御女、采女【若干名】
側八品 秀女 【若干名】
請採納~
⑨ 清朝皇後有多少是蒙古族
有三個,分別是: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孟古青(廢後)、孝惠章皇後。
1、孝端文皇後
孝端文皇後(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朝開國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後。
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後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後(冊封)。首位皇太後。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後金逐漸重視與蒙古的聯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視,地位逐漸上升,清太宗時為國君福晉、中宮皇後。
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為母後皇太後,無徽號。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葬清昭陵。全謚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庄敏輔天協聖文皇後。
2、博爾濟吉特·孟古青
清世祖廢後,生卒年不祥,清世祖順治帝第一任皇後,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後侄女。清朝第三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後。首位廢後。
博爾濟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華、性善妒,又無法忍受順治移情於其他嬪妃,再加上她是攝政王多爾袞為當時尚年幼的順治所迎聘的皇後,因此順治十年,順治帝不顧滿朝文武,及昭聖皇太後的反對,降皇後為靜妃,並令其改居側宮。
被降為靜妃後,就從典籍史料中消失了,卒年和葬地不詳,於康熙二年與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獻皇後董鄂氏合葬入清東陵中的孝陵。
3、孝惠章皇後
孝惠章皇後,(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清世祖順治帝第二任皇後,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孝庄文皇後之侄孫,一妹淑惠妃。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謚,葬孝陵之東(孝東陵),祔太廟。全謚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選察罕(孝庄二哥)孫,孝庄文皇後之侄孫女入宮,冊為妃;六月,繼立為世祖的皇後。
順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後,與生母孝康章皇後兩宮並尊,稱母後皇太後,上徽號曰:仁憲皇太後。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歲。有清一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後。
(9)馬鞍山黃後擴展閱讀:
清朝還有一位蒙古女子,沒當過皇後卻當了皇太後:
孝庄文皇後(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後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庄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
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後;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
葬昭西陵,上謚,雍正、乾隆累加謚,最終謚號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後,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皇後
網路——博爾濟吉特·孟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