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湖南邵陽城步縣楊宗才人品
可笑的問題。
⑵ 吳藝珍的舉報人楊宗才8000元買來的證據
黃品德並不否認是他把會議紀要提供給了楊宗才,提起往事,他強調當初那樣做只是「對事不對人」。43歲的黃品德是儒林鎮大竹坪村人,曾在縣城開了多年的公交車,有著比楊宗才還早的上訪經歷。2004年,因為縣里要建行政中心,家裡的土地被佔用,因補償問題上訪,2004年12月,他認識了楊宗才,開始與楊宗才等4人聯手上訪。
黃品德介紹說,當時代其他村民上訪,「講好了,拆遷戶收15%左右的提成作為差旅開支,征地收10%左右。」2005年5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派人在黃品德、楊宗才與城步縣相關部門之間進行了一次協調,補償費發放下來,1000多萬元,結果,只有楊宗才一人按提成比例拿到10多萬元,黃品德等其他三人找楊宗才理論,其中一人叫楊寶成,為此還把楊宗才新建的三層小樓炸了一個窟窿,獲刑3年。
後來,楊宗才答應給黃品德8000元,並寫下欠條,2008年2月,黃品德拿到縣政府的會議紀要,給楊宗才看,楊想要,黃品德表示先把那8000元付了,楊宗才付黃3000元,拿到了文件。
對於文件的來源,黃品德表示是出自人造板廠園藝場一個普通職工之手,當時,黃品德為園藝場30位承包戶代理維權,從而得到了這份文件。而人造板廠原總經理陽守權也被認為跟吳藝珍之間有恩怨,他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否認是他得到了文件並交給黃品德,而文件之所以從縣檔案館流傳出來,陽守權說,「100%不是出於段文亮。」
按照黃品德的回憶,2008年2月他剛拿到這份文件時,曾去找過吳藝珍,吳當時是縣長,吳看了後,說無所謂,他是通過正規途徑拍賣土地,是合法的,「隨便你們去告。」後來,黃品德還找過一位陳姓副縣長,得到的也是這類表示。 為修公路縣里挪用1000多萬補償款作指揮部經費,村民楊宗才開始維權。
他住在城步縣城,八角亭周家沖,二層嶄新的小樓,近300平米,花了他15萬元。提及個人收入,楊宗才臉上閃過一絲笑,「今年代理成功了幾個訴訟,費用拿到的話,收入可觀」。
在2004年,湖南重點工程竹城公路(竹市鎮到城步縣)開建後,被佔地農民楊宗才調查發現,縣里剋扣了18%的農民補償款。經村民書面委託,楊宗才代表全村維權。
楊宗才找過村主任、鎮書記、公路建設的副指揮長楊文淵以及信訪局、國土局的領導。
「他們都很客氣,說這事我們管不了,你最好找縣長書記」,楊去找了當時的書記辛建平,「辛給我開個條子,讓我去找主管部門。」
最後,楊宗才找到吳藝珍。
吳藝珍於前一年的6月剛由邵陽縣委副書記調任城步縣縣長。修建公路時,吳是指揮長。
「他直接說縣財政現在沒錢,縣里也是按市政府文件辦的,說我要是去告,就隨便告。」楊宗才去了幾次都碰了釘子。這成為楊宗才不舒服的根源。
吳藝珍在看守所也反思過這個問題。他覺得自己跟村民溝通的方法過於直接。他也承認縣政府剋扣了補償款。但他說,錢款使用的方案是上一屆政府定的,而且那些錢都用作縣鄉村三級公路指揮部的辦公經費。
城步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每年的財政收入在5000萬。為修建公路,縣里需第一期自籌資金3150萬元。
楊宗才並沒體會到縣政府很窮。他看到為慶祝建縣50大慶,城步縣新建了行政中心、儒林廣場。2006年,楊宗才將管轄城步縣的湖南省政府告上法庭。
在法院調解下,吳藝珍和楊宗才簽訂協議,約定在一到兩個月內,將1000多萬元差額補償款發還給村民。
楊宗才也不諱言,他維權是收取報酬的,為補償款的4%,合計40多萬元。26項獻禮工程耗資靡費,致使補償款停發;楊宗才上訪被拘歸咎時任縣長吳藝珍
但楊宗才至今只拿到13.2萬元酬勞。這也是楊宗才認為吳藝珍和他過不去的原因。
法院調解後,縣政府開始陸續發放補償款,按協議,每筆錢必須要楊宗才簽字,村民才能領取。
吳藝珍並多次當著楊宗才的面告訴村民,「你們不要找楊宗才幫忙打官司,他收提成,你們不告這筆錢我也保證足額發放。」
楊宗才說,在領到13.2萬元後,他沒再簽字,但補償款仍在發放。
到2007年,補償款的發放像山澗溪流斷水乾涸了。
那年1月,楊宗才帶著近百名農民進入縣政府,要求發放錢款並進一步提高補償標准。吳藝珍答應,6月底之前處理好補償事宜。
「吳藝珍這樣的大包大攬會讓自己很被動。」任職多年移民局局長的戴明華舉例說,城步縣1999年修建國家級水庫白雲水庫,征地補償款至今沒完全到位。歷經6任縣委書記、縣長,沒有一個敢站出來給老百姓解釋,更沒人敢給承諾,老百姓上訪,就推、拖、躲、賴。吳藝珍出任縣委書記後承諾,「每年支付300萬,本屆政府一定要結清。」
對楊宗才的承諾,吳藝珍則無法踐約。
讓他陷入被動的是幾項獻禮工程。2006年是城步建縣50周年,竹城公路、新行政中心、儒林廣場、南山廣場、城鎮給水等26項工程,都要求在那年完成。總耗資達1.1億元。
在看守所中,吳藝珍告訴記者,他本不願搞這些工程,勞民傷財,「但這是從市委到縣委拍板的工程,我當縣長前就定下了的50大慶規劃,作為縣長我只能盡力籌措資金來完成工程。」
一份2006年城步縣人大常委會對獻禮工程進展調查的報告,顯示出了巨大的資金缺口。
竹城公路縣里應自籌4060萬資金,實際到位只有2310萬;佔地2.9萬平米、投資總額5000萬的縣行政中心大樓,資金缺口3600萬,「因無錢支付預付款,電梯空調至今未安裝」……
「而他在這一年裡完成了所有的獻禮工程。」城步縣原政協主席唐堯認為,吳藝珍這一年的努力趕上過去十幾任官員做的政績。
吳藝珍不讓這些工程下馬的另一原因是,他認為工程能拉動縣城經濟,「沒有項目,沒有建設,就沒人願意來城步投資,經濟就無法發展。」
而楊宗才又帶著未領到補償款的農民去長沙上訪。在被民警強制押回後,他被拘留10天,隨後家中二樓又被炸一窟窿(後來證實是楊宗才的朋友所為,被判刑)。楊宗才將這些歸咎於吳藝珍,「當時就覺得,不扳倒他,我就沒好日子過。」 將證據賣給楊宗才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大出乎黃品德的預期,他認為吳藝珍因此落馬「真是太可惜了」,在黃品德看來,楊宗才與吳藝珍之間存在個人恩怨:在湖南省國土資源局做過前述協調後,吳藝珍曾答應在1000多萬補償款里取4%作為楊宗才等人的差旅費,後來楊只是拿到13萬元,就不肯再支付給他了;楊的房子被炸,也曾被認為是吳的指使;楊宗才在縣城北郊周家沖修新房時,曾去找過吳藝珍,吳還給他批了條,讓相關部門按政策給楊搞一塊宅基地,但國土局長與縣規劃局長「不買吳的賬」,沒能落實,楊宗才據此認為吳「只是說得好聽,不辦事」。
在黃品德的描述里,吳藝珍也是一個工作狂,「白天黑夜不休息」。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是,2004年春節前一天的晚上,吳藝珍還曾把他們叫到辦公室為補償款一事做協調。因為上訪,黃品德跟吳藝珍打了五六年交道,單是通電話,就不低於1000次。
黃品德與楊宗才都曾在吳藝珍的宿舍里吃過吳母陳玉華下的面條,這是城步很多上訪農民的共同記憶。
楊宗才與黃品德是合夥直接上訴吳藝珍的當事人,兩人都是吳縣長的「老朋友」,兩人都是「上訪專家」,與吳打交道最長最久,兩個都在吳家的集體宿舍里吃過縣長媽媽煮的面條——全中國有幾個省、縣、市長不是把上訪者擋在信訪辦或政府大院?有誰把上訪農民請到家裡詳談並在家吃便飯?吳藝珍也犯了不該犯的善意錯誤:為了城步的發展籌措資金,也用「權力」簽了一個不該簽的字,從而落到這步田地!關於吳藝珍的「敵人」如何評價吳藝珍,我們從多家媒體體記者的采訪中得知:楊宗才只含糊其辭地說「板到他再說」,而黃品德卻對記者說出了自己的良心話:「吳下台太可惜了,工作狂,有些不盡人情(無人情味?他在上訪還吃過吳家的面條,他意指吳辦事鐵面無私),與吳通電話上千次,吳落到這步田地,是他這位上訪「敵人」始料不及的!
⑶ 楊宗才的介紹
楊宗才,男,1949年7月,苗族,農民,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岩鎮水東村人。 楊宗才是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一位普通農民。自學法律,在2006年為城步苗族自治縣上千戶農民挽回上千萬元的經濟損失。2008年又為全縣人民做了一件震動全國的大事,近60歲了學電腦,冒著被腐敗分子隨時打擊報復甚至生命危險,在網上實名舉報城步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吳藝珍等集體貪污腐敗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