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出資未經工商登記能否取得股東資格
陳某可以取得股東資格
因為法律對股東資格的保護並不是把工商登記作為唯一的、絕對的條件。法律賦予工商登記的效力是「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個人觀點只供參考
❷ 關於工商登記與股東資格確認的事
看你爸佔多少股份了,法院如果判了你父母平分股份那就分你爸的一半,既然判下來了就先私下解決,如果你爸不願意,再申請強制執行吧
❸ 我的股東資格經法院確認後,公司不願意將我的名字在工商登記注冊。我應當如何辦
如果同公司不能協商解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❹ 法律知識:未進行工商變更登記,是否具有股東資格
確實存在公司來在工商局的登記股源東與實際股東存在不一致的情形。在公司內部涉及股東之間的糾紛中,法律並未明確規定未經登記的股東不具備股東資格。如果公司向出資股東簽發了出資證明書,同時記載了該股東的姓名、身份證號、出資時間、出資金額等內容,按照法律規定,已符合股東名冊的要件;工商登記只具有對第三人公示股東權利的功能,並不具有設立股東權利的作用,股東資格不因未工商登記而被否定。
❺ 公司章程、工商登記記載的股東與股權證持有人不一致,股東身份以哪個為准疑難問題,請高手作答。
您好,您的問題已獲悉,我的初步解答如下:
首先,您的問題屬於股東身份確認范疇回,理論上答以是否實際出資為標准分為實質說與形式說兩種觀點;實務中也存在股東協議、公司章程、出資證明書、股東名冊、工商登記、股權轉讓合同等不同證據的沖突。
其次,隨著司法實務的發展,近年來對於股東身份確認的司法審判多以形式說為准,因為股東既然是一種身份、公司既然是一個組織且具有法律人格,那麼股東成為公司的成員必須得到公司的認可,否則其僅為持股人、享有證券持有人的權利。
最後,鑒於司法審判實踐的經驗,以及上述對於身份的要求,理應以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工商登記等「外觀主義法理」之原則加以確認。
順頌商祺
田嘉龍律師
❻ 未經工商登記,是否可以行使股東權利
應該說,只有股東名冊才是認定股東資格的首要依據,是否進行工商登記,隻影響已經取得的股東資格能否對抗公司、股東之外的第三人。根據公司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股權轉讓應當以股東名冊為准,即經載入股東名冊後,出資人或受讓人才能夠成為公司股東,才能夠行使股東的各項權利。工商登記只是股東資格的對抗要件,其本身並不影響股東權利的轉讓。當然,需要注意股東名冊作為一個股東資格認定的形式標准,其本身也是可以被推翻的。公司章程、出資證明書、股東權利的實際行使以及對公司的實際出資等事實都可以在股東資格發生爭議時作為對股東名冊的對抗依據。
不僅工商登記不是認定股東資格的依據,有時候股東名冊也不是認定股東資格的依據。取得股東資格的關鍵是對公司資本的參與。可以說,像出資證明書、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工商登記等都只是證明股東資格的證據,不能取代股東資格本身。公司法第七十四條規定,依照本法轉讓股權後,公司應當注銷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向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並相應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中有關股東及其出資額的記載。由這條規定反推即可知道,出資證明書、公司章程、股東名冊都不是股權轉讓的生效要件,而是股權轉讓後的法律後果。從邏輯上講,也只能是受讓人已經是股東了,然後才能去辦理新的出資證明書,變更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以及通過公司去辦理工商變更登記。至於股東名冊,主要是為了保護公司,公司依照股東名冊認識公司的股東,而無需適時確切地查知股權變動情況,因為這不可能也不必要。公司依照股東名冊發布會議通知,分派紅利,即使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公司只要是善意的,即可免責。而工商登記,則純粹是為了保護與公司、股東進行交易的第三人,因為第三人無從知道公司內部的股權變動,其只能依據工商登記的內容進行判斷。
❼ 股東之間的約定與工商登記不一致時,以哪個為准
股東之間關於股比調整或股比變動的約定,具有股權轉讓合同的性質,專其可以在內部生效並約束訂屬約當事人股東;而股權登記效力屬於對抗效力,主要保護外部善意第三人,其不必然與股權的實際權屬或實際股比完全一致。因此,股東之間協議確定的股比與股權登記中記載的股比存在不一致的,在處理公司與股東之間或股東與股東之間的內部糾紛時,應當以股東之間的約定為准。如你有任何法律方面的需求,可以通過#律贏惠#尋求律師幫助。
❽ 確認股東資格是以實質要件為標准還是以形式要件工商登
以實質要件為准,不是以工商變更登記的形式要件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