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依申請其他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

依申請其他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

發布時間:2021-08-11 21:25:32

Ⅰ 機構改革中「四辦」是指什麼

為落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指導意見精神,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不斷優化辦事創業和營商環境。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組織各地、各部門梳理公布第一批「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審批服務事項。

認真對照梳理。各蘇木鎮、旗直各部門對照已公布的通用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結合工作實際,選取面向企業和群眾,依申請辦理的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按照統一的標准和格式,進行認真細致全面梳理,確保「成熟一批、公布一批」。

嚴格審核發布。對各蘇木鎮、旗直各部門的「四辦」事項進行逐項審核,分類匯總,形成全旗「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事項目錄清單,並通過烏審旗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服務網和機構編制網向社會分別公布。目前,全旗共梳理公布第一批「四辦」事項391項,其中「馬上辦」事項133項、「網上辦」事項27項、「就近辦」事項23項、「一次辦」事項208項。

落實「四辦」要求。在梳理公布「四辦」事項的基礎上,要求各地、各部門進一步提升審批服務效能,對合法合規的事項落實「馬上辦」,減少企業和群眾現場辦理等候時間。依託烏審政務網,提高網上辦理比例,凡與企業生產經營、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審批服務事項積極推行「網上辦」。完善基層綜合便民服務平台功能將審批服務延伸到蘇木鎮、社區,面向個人的事項實現「就近辦」。對暫不具備「四辦」要求的,大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讓更多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

Ⅱ 公共服務事項就是便民服務事項嗎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狹義的公共服務不包括國家所從事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一些職能活動,即凡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管行為,以及影響宏觀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操作性行為,都不屬於狹義公共服務,因為,這些政府行為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種具體的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則是公民活動的間接需求,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如果教育過程中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屬於教育公共服務。但是,諸如執法、監督、稅收、登記注冊以及處罰等政府行為,雖然也同公民發生關系,也是公民從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這些類別的公共活動卻並不是在滿足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公民也不會從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動的間接公共需求的滿足,所以類似政府行為都不是公共服務。

Ⅲ 行政確定是依申請還是依職權

你是說行政確認吧,不能一概而論,有的確認是依申請的,比如婚姻登記;有的確認是依職權的,比如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Ⅳ 依職權行政行為和依申請行政行為的分類依據是什麼

依職權行政行為和依申請行政行為的分類依據是行政行為的實施是否必須有行政相對方的申請

一、行政行為的概念。行政行為,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行政行為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所為的行為。

2、行政行為是行使行政職權,進行行政管理的行為。

3、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二、依職權行政行為和依申請行政行為的主要區別。「依職權」是指行政主體有主動作為的義務,如行政處罰;「依申請」是指行政主體有被動作為的義務,如行政許可。

(4)依申請其他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擴展閱讀:

一、依申請行政行為特徵

1、依申請行政行為是以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為前提的。

2、依申請行政行為是授益性行政行為。

3、依申請行政行為的目的在於抑制公益上的危險,抑制影響維持公共利益的因素,確保國家財政收入。

4、依申請行政行為必須依法作出。

5、依申請行政行為是要式行政行為。

二、依職權行政行為主要特徵

1、具有法定性。

2、具有強制性。

3、具有主觀能動性。

4、具有及時、迅捷性。

5、具有侵權救濟性。

依據原則

1、目的的合法性

2、行為的及時、迅捷性

3、職權的法定性

4.實施的客觀規律性

5、民主性

Ⅳ 民訴中哪些行為是依申請,哪些是依職權的怎麼看

您好,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證據的情形有兩種:一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二是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前者由當事人申請而啟動,後者是法院主動依職權而進行。由於該條對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的規定過於寬泛,為明確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的范圍,最高法院於1992年7月頒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稱《適用意見》)的第73條將「由人民法院負責調查收集的證據」限定為以下3種情形:(1)人民法院需要鑒定、勘驗的;(2)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互相有矛盾、無法認定的;(3)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由自己收集的其他證據。不難看出,該條第三款的規定仍很寬泛,並沒有達到限定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范圍的目的。為此,2002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將《民事訴訟法》第64條第二款,即「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明確為:(1)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2)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與實體爭議無關的程序事項。

除此之外,是依申請。

Ⅵ 屬於公共服務事項的是什麼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內,發展教育、科技、文化容、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Ⅶ 什麼是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

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是依申請行政行為的具體化,依申請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只有在行政相對人申請的條件下方能作出,沒有相對人的申請,行政主體便不能主動作出行政行為。依申請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依據相對一方當事人的申請而實施的行政行為,以相對一方當事人的申請為前提條件。

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包括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獎勵、行政裁決、行政給付、其他權力(申請類)和公共服務(辦理類)等7大類。

(7)依申請其他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財政部關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13號)第二條:經省市級(含省級)以上登記管理機關批准設立或登記的非營利組織,凡符合規定條件的,應向其所在地省級稅務主管機關提出免稅資格申請,並提供本通知規定的相關材料。

經市(地)級或縣級登記管理機關批准設立或登記的非營利組織,凡符合規定條件的,分別向其所在地市(地)級或縣級稅務主管機關提出免稅資格申請,並提供本通知規定的相關資料。財政、稅務部門按照上述管理許可權,對非營利組織享受免稅的資格聯合進行審核確認。並定期予以公布。

Ⅷ 依申請行政行為有哪些

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只有在行政相對人提出申請後才能被動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行政許可、行政給付、行政確認、行政裁決、行政獎勵等。其中,最典型的是行政許可。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況下,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人的申請,通過頒發許可證或執照等形式,依法賦予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或實施某種行為的權利或資格的行政行為。
(2)行政給付。是指行政主體在公民失業、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等情況或其他特殊情況下,依照法律、法規、規章或政策的規定,賦予其一定的物質權益或與物質有關的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
(3)行政獎勵。是指行政主體為了表彰先進,激勵後進,充分調動和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對為國家、人民和社會作出突出貢獻或模範地遵紀守法的行政相對人,給予物質的或精神的獎勵的具體行政行為。
(4)行政確認。是指行政主體依法對行政相對人的法律地位、法律關系或有關法律事實進行甄別,給予確定、認定、證明(或否定)並予以宣告的具體行政行為。
(5)行政調解。是指由國家行政組織出面主持的,以國家法律和政策為依據,以自願為原則,通過說服教育等方法,促使爭議雙方當事人友好協商、互讓互諒、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爭議的方法和活動。
(6)行政裁決。是指依法由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授權,對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與行政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與合同無關的民事糾紛進行審查,並作出裁決的行政行為。
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具有下列特徵。
(1)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以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為前提,行政主體一般不能主動採取有關行為。
(2)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是一種授益性行政行為,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人的申請賦予其一定的資格和利益。
(3)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必須依法定條件和程序作出。由於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授益性和資源的有限性,行政主體在作出是否予以批准、許可、同意、認可等決定時,必須嚴格按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進行。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主要包括五個程序:提出申請;申請的要件審查和受理;審核;批准或者拒絕申請;對不予批準的救濟。
(4)依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是一種要式行政行為。行政相對人的申請和行政主體的答復都必須依照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進行。

Ⅸ 行政許可就是「依申請、羈束的、授益的具體行政行為呢為什麼呢

行政許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況下,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方的申請,經依法審查,通過頒發許可證、執照等形式,賦予或確認行政相對方從事某種活動的法律資格或法律權利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2016年2月3日取消13項國務院部門行政許可事項。
從行政許可的性質、功能和適用條件的角度來說,大體可以劃分為五類:普通許可、特許、認可、核准、登記。
普通許可
普通許可是准許符合法定條件的相對人行使某種權利的行為。凡是直接關系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活動,基於高度社會信用的行業的市場准入和法定經營活動,直接關繫到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品、物品的生產及銷售活動,都適用於普遍許可。如遊行示威的許可,煙花爆竹的生產與銷售的許可等。
普通許可有二個顯著特徵:一是對相對人行使法定權利附有一定的條件;二是一般沒有數量控制。

特許
特許是行政機關代表國家向被許可人授予某種權力或者對有限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的管理方式。主要適用於有限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有限公共資源的配置、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壟斷性企業的市場准入。如計程車經營許可、排污許可等。
特許有二個主要特徵:一是相對人取得特許後,一般應依法支付一定的費用,所取得的特許可以轉讓、繼承;二是特許一般有數量限制,往往通過公開招標、拍賣等公開、公平的方式決定是否授予特許。

認可
認可是對相對人是否具有某種資格、資質的認定,通常採取向取得資格的人員頒發資格、資質證書的方式,如會計師、醫師的資質。
認可有四個特徵:一是主要適用於為公眾提供服務、與公共利益直接有關,並且具有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特殊技能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認定;二是一般要通過考試方式並根據考核結果決定是否認可;三是資格資質是對人的許可,與人的身份相聯系,但不能繼承、轉讓;四是沒有數量限制。

核准
核準是行政機關按照技術標准、經濟技術規范,對申請人是否具備特定標准、規范的判斷和確定。主要適用於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的設計、建造、安裝和使用,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特定產品、物品的檢驗、檢疫,如電梯安裝的核准,食用油的檢驗。
核准有三個顯著特徵:一是依據主要是專業性、技術性的;二是一般要根據實地驗收、檢測來決定;三是沒有數量限制。

登記
登記是行政機關對個人、企業是否具有特定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主體資格和特定身份的確定。如,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變更、終止;工商企業注冊登記、房地產所有權登記等。
登記有三個顯著特徵:一是未經合法登記的法律關系和權利事項,是非法的,不受法律保護;二是沒有數量限制;三是對申請登記材料一般只進行形式審查,即可當場做出是否准予登記的決定。

1、行政許可范圍的確定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12條的規定,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二)行政許可的設定事項
根據《行政許可法》規定,下列事項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1)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宏觀調控、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的特定活動,需要按照法定條件予以批準的事項;
(2)有限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公共資源配置以及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的市場准入等,需要賦予特定權利的事項;
(3)提供公眾服務並且直接關系公共利益的職業、行業,需要確定具備特殊信譽、特殊條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
(4)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備、設施、產品、物品,需要按照技術標准、技能等資格、資質的事項;
(5)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等,需要確定主體資格的事項;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設定行政許可的其他事項。
2、行政許可的排除范圍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
(2)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
(3)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
(4)行政機關採用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

閱讀全文

與依申請其他權力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海信濮塘 瀏覽:376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報告制度 瀏覽:747
現在電影版權誰最多 瀏覽:566
邵陽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553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