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公益文化場所提供的文化服務。
B. 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應當具備的基本功能
從宏觀來說,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都可以也必須通過覆蓋城鄉、建設和活躍在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與服務活動來傳播和弘揚,以文化人,深入人心。從微觀來說,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幅畫,一首歌,一件文物,一段群眾自編自演的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都會在潛移默化間成為匯聚人民群眾認同、接受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份力量。繼續大力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免費開放,豐富與改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讓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更好地發揮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功能,配合融入國民教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凝聚人心、傳播正能量。
C.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自查報告怎麼寫
一、基本情況
1、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加強文化站建設,在新鄉政府大院內成立了綜合文化站,初步解決了鄉文化站的辦公活動場地。配備了5台電腦。采購了各種聲樂器材。已在7個行政村建成了7個農家書屋。有2個行政村已基本全面覆蓋了有線電視網。
2、文化隊伍建設情況。全鄉共有文化站工作人員一人,農家書屋7個,並配有管理員。目前,全鄉組建了舞龍隊,秧歌隊、老年人協會等文藝隊伍,引導組織他們開展健康向上、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3、文化活動開展情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群眾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我鄉的文化活動在各個層面得到廣泛開展,每年全鄉7個行政村共送戲下鄉14場,放電影7場;組織舞龍隊進行巡迴表演活動,同時村文藝愛好者在重大節假日、春節期間,自發組織各種文藝演出活動。如秧歌舞、打腰鼓、和舞龍等文藝活動。
4、體制、機制運作保障情況。目前,本鄉有文化站工作人員一名。按照標准,每個行政村配備了一名文化管理員,鄉綜合文化站集中對其進行圖書管理、文化開展、電腦操作知識等方面培訓,便於管理員對村內文化設施和人員進行管理,配合鄉綜合文化站正常開展工作。
5、近三年來鄉、村級文化活動經費投入情況。鄉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不足,特別是公共文化這塊難以顧及;我鄉經費本來就困難,沒有精力來辦群眾文化;農村集體經濟所剩無幾,無法投入文化活動;社會捐助缺乏必要的投入機制,有錢不願投入,使農村文化經費十分匱乏。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農村基層仍然存在重經濟發展、輕文化發展的問題。
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缺乏硬性考核評價機制,推進文化跨越發展的意識還不夠強。
(二)經費困難是制約農村文化活動開展的瓶頸問題。由於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無力為各文藝隊伍提供必備的演出服裝、樂器和音響等保障。目前,農村文化活動大多是自發性,舉行大型活動靠集資化緣形式來開展的比較普遍,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動經費,嚴重製約了農村文化工作的開展。
(三)各村圖書信息資源未能得到及時更新,重建設、輕管理問題急待解決,鄉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的運營管理,盡管鎮政府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投入,但仍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農村的圖書室由於缺乏補充,內容老舊,很少有人去看,成為一種擺設,圖書可讀性低。
(四)鄉綜合文化站人員少,鄉村專業文化人才匱乏,服務手段單一,農村文體活動內容單一,形勢單調,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由於沒有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和培訓、激勵機制,致使大多數村居農村文體活動領頭雁人員老化,農村業余文藝隊伍年齡偏大、演藝人才饋乏,參加文藝演出的人員多為老年人和有幾十年演藝年齡的民間藝人,年輕人由於興趣愛好和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長期外出務工和經商,各村文藝隊基本無年輕人參加,使農村文藝隊伍青黃不接,精通民間文化藝術和擅長藝術表演的民間藝人逐年減少,許多民間文化藝術面臨失傳的境地。比如我鄉的舞龍舞獅等因缺少年青人的參與,缺少活力;由於沒有系統的學習培訓體系,我鄉文體活動主要集中於廣場活動,其他的比如書畫、音樂、武術等都沒有效開展,難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三、意見和建議
(一)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文化工作隊伍。人才的缺乏是公共文化體系難以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因素。要採取多種形式培養一支愛文化、懂文化、愛崗位的高素質的文化工作隊伍,並盡可能多地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二)要把文化建設與服務農村經濟相結合。利用電教室、閱覽室向群眾傳授種養技能,通過舉辦講座、展覽、播放專題片等形式為農民脫貧致富提供幫助,提高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三)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加強陣地建設。①縣級財政應適當安排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滿足文化事業發展的需求,進一步完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覆蓋體系,盡力實現全鄉廣播電視村村通,量力而行地建好村級廣播站、圖書室、閱覽室、電教電影室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②實施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程的實施,同時要確保所放的電影是群眾們喜歡看的類型。③經常開展送書、送戲、送文化下鄉活動。
D. 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還不高有何表現
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嚴重不足。當前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矛盾是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嚴重滯後於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實際需求,而關鍵問題就是國家對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嚴重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快速提高,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進入高速增長期,這個階段就需要政府和社會加大投入,但實際情況卻是政府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社會投入也嚴重不足,總體投入水平較低。
其次,公共文化服務缺乏剛性的政府保障標准,難以推動政府責任落實到位。從全國來看,2012年國務院下發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雖已對政府保障標准作出了明確規定,但是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只列入「公共文化場館開放」和「公益性流動文化服務」兩項標准,對地方政府責任、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內容、財政保障等缺乏系統的規定。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在文化投入和文化資源的配置等方面缺少「規定動作」和硬約束,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甚至出現缺位、越位、不作為等問題。
第三,公共文化資源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群體之間配置不均衡。從城鄉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不均衡的態勢尚未根本改觀。從群體看,針對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嚴重不足,對弱勢群體公共文化方面的政策措施還不完善,保障還不到位。
E.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哪些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先進文化版理論研究服務體系、文藝精品權創作服務體系、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文化傳播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文化傳承服務體系、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具有引導性意義。
F. 哪位有,發改委和文化部的2012年印發的《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
在建設標准上,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主要參照《公共圖書館建設標准》和《文化館建設標准》,根據服務人口數量確定基本建設規模。地市級博物館的建設則參照《博物館建築設計規范(JGJ66-91)》,根據館藏文物數量確定基本建設規模。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各地可根據當地的經濟實力和發展需要,遵照國家公布的建設標准,對項目規模作相應調整,但超出基本建設規模的部分中央不再補助投資。這種量體裁衣、分級確定建設規模的制度設計,既能較好地滿足不同城市對文化設施規模的差異性需求,又能有效避免資金浪費,更為人性化、科學化。
在項目管理上,為避免部分進入規劃項目被動等待規劃實施的情況出現,同時充分考慮地方政府建設的意願,《規劃》實行項目儲備庫制度。具體來說,對於現有無館舍或館舍面積未達到標准下限、且近15年未曾大修過的地市級圖書館、文化館項目可申請納入項目儲備庫,館藏文物數量不低於6000件、現有面積低於4000平方米的地市級博物館項目可申請納入項目儲備庫。經地方申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審核後,共篩選了符合申報條件的532個項目納入項目儲備庫,其中,公共圖書館189個、文化館221個、博物館122個。申報總建設規模約為45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00億元。在申請資金時,由各地從項目儲備庫中篩選前期條件完備的項目,提出年度資金安排申請,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審核平衡後,編制年度投資計劃並按規定下達。如果在「十二五」期間無法完成前期准備工作,將不予安排。
在投資安排上,地市級三館建設的責任主體是當地人民政府,中央視各地財力予以適當補助。中央安排專項投資,重點補助新建項目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建設項目。對西藏自治區、四省藏區和南疆三地州(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農十四師)項目,按核定總投資由中央投資全額安排。西部地區(含中部地區享受西部政策的區域)項目,新建項目中央按核定總投資的70%予以補助,改擴建項目按49%(相當於新建項目補助資金的70%)予以補助。中部地區(含東部地區享受中部政策的區域)項目及西部省會城市,新建項目中央按核定總投資的50%予以補助,改擴建項目按35%(相當於新建項目補助資金的70%)予以補助。「十二五」期間,約需中央補助投資70億元。
在項目建設管理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將建立規劃實施情況監測報告制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建設情況進行抽查和評估,並根據各地工作積極性和項目實施成效,對規劃項目庫和中央投資安排做出相應調整。對切實重視文化建設、積極加大投入、實施效果顯著的省份,將予以傾斜扶持。
《規劃》指出,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地市級三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在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中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落實運行經費,探索多樣化的經費扶持方式,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的長效服務機制,不斷增強地市級三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能力、服務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激發其生機和活力。同時,要不斷改善地市級三館的服務條件和服務手段,豐富服務內容、服務層次和服務內涵,健全和完善三館的服務功能。加強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完善裝備設施、加強服務管理,充分發揮地市級三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
《規劃》實施完成後,全國地市級城市將基本實現市市有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文物資源特別豐富的地市文物館藏及展示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3億多城鎮居民和大量流動人口讀書看報、進行文化鑒賞、參加大眾文化活動的基本文化權益將得到有效保障。地市級三館的完善,將為加快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